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学生教育中病理生理学教学的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贾玉红 赵赫男 +2 位作者 张彩华 李骢 贾玉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7期103-104,共2页
在留学生医学教育中,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结合本校留学生的特点,笔者对病理生理学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包括充分备课,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学生... 在留学生医学教育中,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结合本校留学生的特点,笔者对病理生理学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包括充分备课,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病理生理学点、线、面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等。上述教学方法改革极大地提高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教学 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彩华 杨阳 +1 位作者 姜妙娜 贾玉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3期264-265,共2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强,留学生教育已成为高校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经过多年的留学生医学基础课全英文授课,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许多不足,...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强,留学生教育已成为高校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经过多年的留学生医学基础课全英文授课,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许多不足,笔者结合几年来病理生理学实验全英文教学的体会,在此与同行们从几个方面共同探讨,以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实验课 生理学实验教学 留学生教育 全英文授课 医学基础课 对外交流 教育事业 教学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学生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琼 邹原 +1 位作者 袁博 李爱萍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6期1148-1149,1159,共3页
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水平和国际知名度的标志。本文探讨了在留学生教学中,教师英语表达能力、对学生文化及生活背景的了解、互动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是提高生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 留学生 医学教育 生理学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癫痫发作诱发海马齿状四颗粒细胞树突发芽 被引量:8
4
作者 隋鸿锦 宫瑾 +3 位作者 李冬冬 陈紫薇 张万琴 洪昭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48-451,共4页
在全身注射海人酸诱导大鼠短暂癫病发作后,应用高尔基染色法对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树突形态进行了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证明,海人酸诱发癫痫7d后,颗粒细胞的树突总长度和树突棘密度均显著增加。文内对颗粒细胞发芽现象的生... 在全身注射海人酸诱导大鼠短暂癫病发作后,应用高尔基染色法对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树突形态进行了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证明,海人酸诱发癫痫7d后,颗粒细胞的树突总长度和树突棘密度均显著增加。文内对颗粒细胞发芽现象的生理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人酸 海马 癫痫 颗粒细胞 树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人酸诱导癫痫大鼠齿状回神经肽Y能苔状纤维侧枝发芽 被引量:4
5
作者 隋鸿锦 宫瑾 +3 位作者 于胜波 伊焕发 李冬冬 张万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海马苔状纤维侧枝发芽与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在海人酸诱发大鼠出现癫痫发作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内神经肽Y能纤维的异常发芽。结果:首次证实在癫痫发作后7天时,在海马齿状回... 目的:探讨海马苔状纤维侧枝发芽与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在海人酸诱发大鼠出现癫痫发作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内神经肽Y能纤维的异常发芽。结果:首次证实在癫痫发作后7天时,在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就已出现神经肽Y能纤维的异常增生。结论:这可能是对癫痫发作后齿状回门区神经肽Y能神经元缺失的一种代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苔状纤维 癫痫 神经肽Y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偶联蛋白2在老年大鼠免疫器官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胡祥上 宫德正 邹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2-544,共3页
衰老(aging)是机体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主要表现为机体对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减弱甚至丧失。实验研究表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随年龄下降,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癌症发生的增多。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protein2,UCP2)属... 衰老(aging)是机体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主要表现为机体对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减弱甚至丧失。实验研究表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随年龄下降,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癌症发生的增多。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protein2,UCP2)属于线粒体内膜上质子转运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哺乳动物多种组织,通过氧化磷酸化解偶联,降低线粒体膜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偶联蛋白2 免疫器官 老年大鼠 机体免疫功能 线粒体膜电位 自身免疫疾病 氧化磷酸化 代谢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_1受体在脑胆碱能刺激引起的延髓腹外侧部TH-IR变化中的作用
7
作者 王敏 姚齐颖 +2 位作者 夏满莉 周新妹 姜春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7,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carbachol,CBC)后引起的肾排钠量、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的改变和延髓腹外侧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活性(thyrosinehydroxylase-immunoreactivity,TH-IR)的变化,以及氯沙坦(losartan... 目的:探讨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carbachol,CBC)后引起的肾排钠量、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的改变和延髓腹外侧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活性(thyrosinehydroxylase-immunoreactivity,TH-IR)的变化,以及氯沙坦(losartan,Los)阻断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NS+CBC组、Los+CBC组、Los+NS组、NS+NS组,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0.5μg)和/或氯沙坦(20μg)后,利用整体实验方法测定肾排钠量、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延髓腹外侧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活性的变化。结果:与NS+NS组比,大鼠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0.5μg)后40min,肾排钠量显著增加,延髓腹外侧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免疫染色强度明显增加(P<0.05);与NS+CBC组比,氯沙坦预处理后大鼠肾排钠量显著下降,延髓腹外侧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下降,免疫染色强度明显降低(P<0.05)。此外,实验还观察到,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或氯沙坦对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大鼠侧脑室给予氨甲酰胆碱后,可显著引起促钠排泄反应,对延髓腹外侧部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有兴奋作用;阻断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可下调氨甲酰胆碱诱导的上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巴胆碱/药理学 受体 血管紧张素 1型/药理学 延髓/药物作用 氯沙坦/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药典委员会对MK-7(维生素K2)安全性评价》的解读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建烈 徐峰 +6 位作者 吴斯婷 陈杰鹏 段丽丽 邓意辉 张美侠 李树壮 袁杰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1-368,共8页
维生素K1是血液凝固的重要因素。近20年来发现维生素K2有着与维生素K1不同的健康效应:抗骨质疏松、抗动脉钙化等等。让临床医师有些应接不暇,使他们担忧服用维生素K2补充剂是否会带来干扰凝血机制的问题,是否会引起出血或者形成血栓。为... 维生素K1是血液凝固的重要因素。近20年来发现维生素K2有着与维生素K1不同的健康效应:抗骨质疏松、抗动脉钙化等等。让临床医师有些应接不暇,使他们担忧服用维生素K2补充剂是否会带来干扰凝血机制的问题,是否会引起出血或者形成血栓。为此,我们解读最近发表的《美国药典委员会对MK-7(维生素K2)安全性评价》,对MK-7生理学的介绍:MK-7的代谢、维生素K2依赖性蛋白、MK-7与维生素D和钙的协同健康效应;对MK-7安全性的评价:MK-7的检索文献分析、临床试验的不良反应、服用的不良事件报告、MK-7和抗凝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MK-7食物过敏的安全性和MK-7的安全系数;以及对MK-7膳食补充剂的管理。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2 MK-7 生理学 安全性 膳食补充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人肝解偶联蛋白2表达与衰老的关系
9
作者 胡祥上 宫德正 +5 位作者 蒋建国 韩伟 蔡世昌 陈峡 于鹏辉 邹原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_2)在人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衰老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人肝组织,按年龄分为胎儿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分别取各组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组织...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_2)在人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衰老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人肝组织,按年龄分为胎儿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分别取各组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组织中UCP_2的表达与分布。结果:MDA含量老年组高于胎儿组和成年组;GSH含量老年组低于胎儿组和成年组;ATP水平老年组低于胎儿组和成年组;UCP_2在老年组肝组织实质细胞内表达较多,在胎儿组、成年组肝组织实质细胞内表达较少,甚至没有表达。结论:老年人肝组织MDA含量升高,GSH含量降低,提示老年人肝组织内活性氧水平较高,并引起UCP_2表达增多,UCP_2在肝细胞的损伤与衰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偶联蛋白2 活性氧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