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酮类化合物清除羟自由基(HO·)功能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春梅 刘淑清 +2 位作者 郭一萌 鱼红闪 孙明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24-1728,共5页
本文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八种黄酮类植物化学物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橙皮素、橙皮苷、柚皮素、柚皮苷和淫羊藿苷对羟自由基(HO.)的清除作用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八种黄酮类化合物中,只有槲皮素、芦丁和异槲皮素对HO... 本文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八种黄酮类植物化学物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橙皮素、橙皮苷、柚皮素、柚皮苷和淫羊藿苷对羟自由基(HO.)的清除作用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八种黄酮类化合物中,只有槲皮素、芦丁和异槲皮素对HO·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在浓度为260μM时其对HO·清除率分别为30.69%±0.06、13.70%±0.04和10.23%±0.03。构效比较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C环C3位羟基和B环3’-4’邻位二羟基是其清除HO.的重要功能基团。本研究为选择有效的能清除HO·的膳食黄酮类化合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抗自由基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春梅 刘淑清 孙明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2期205-212,共8页
蛇毒(snake venom,SV)是天然的最丰富的蛋白(酶)源之一,而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LAAO)是SV的主要蛋白(酶)组成成份,也是SV重要的活性和毒性蛋白成份,其生物学活性多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V-LAAOs具有明显的影响血小板... 蛇毒(snake venom,SV)是天然的最丰富的蛋白(酶)源之一,而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LAAO)是SV的主要蛋白(酶)组成成份,也是SV重要的活性和毒性蛋白成份,其生物学活性多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V-LAAOs具有明显的影响血小板聚集、诱导细胞凋亡、细胞毒性、抑菌活性及抗病毒/HIV活性等生物功能。本文简述了SV-LAAO的酶学和结构特性,综述了SV-LAAO以上生物学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SV-LAAO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L-氨基酸氧化酶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蛇岛蝮蛇毒腺cDNA文库ESTs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郭春梅 孙明忠 +2 位作者 郑体花 任一鑫 刘淑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22-1527,1553,共7页
前期我们构建了中国蛇岛蝮蛇(Gloydius shedaoensis shedaoensis,GSS)毒腺(GSSG)的cDNA(GSSG-cD-NA)文库。本文从构建的GSSG-cDNA文库阳性重组子中随机挑选了216个单克隆进行5'端表达序列标签(EST)单向测序,获得了211条高质量的EST... 前期我们构建了中国蛇岛蝮蛇(Gloydius shedaoensis shedaoensis,GSS)毒腺(GSSG)的cDNA(GSSG-cD-NA)文库。本文从构建的GSSG-cDNA文库阳性重组子中随机挑选了216个单克隆进行5'端表达序列标签(EST)单向测序,获得了211条高质量的ESTs。生物信息学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84个克隆为已知功能基因,29个克隆为未知功能基因,98个克隆为新基因,分别占总ESTs的39.8%、13.7%和46.5%。成功获得了GSSG的部分ESTs序列,为GSS蛋白活性组分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岛蝮 CDNA E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药物输送系统与实体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想 赵春晖 +1 位作者 徐洁 冯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5-271,共7页
目前,对包括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在内的脑肿瘤的治疗效果不佳。血脑屏障限制了放化疗药物以有效的浓度到达肿瘤细胞。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大部分肿块及对浸润部分的辅助治疗,以多功能纳米粒子为基础的药物输送系统(drug deliver... 目前,对包括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在内的脑肿瘤的治疗效果不佳。血脑屏障限制了放化疗药物以有效的浓度到达肿瘤细胞。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大部分肿块及对浸润部分的辅助治疗,以多功能纳米粒子为基础的药物输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的发展为实体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氧化铁、量子点等为代表的纳米粒子可以作为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探针、光学探针以及结合多种成像方法的探针为实体脑肿瘤的诊断提供更加敏感的分辨能力和更加清晰的成像。此外,多柔比星、紫杉醇等化疗药物的肿瘤内输送,也从最初的脂质体转运系统和多聚物组成的非磷脂纳米粒逐步发展到兼具多种功能的新型纳米粒子转运治疗系统。通过改变其大小、组成和表面化学性质,纳米粒子能够发展成为结合检测、成像、药物靶向导入的多功能平台,尤其是靶向分子修饰的纳米粒子,在实体脑肿瘤的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利用纳米粒子进行诊断和治疗脑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药物输送系统 脑肿瘤 成像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刺提取物体外抑菌杀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刘建建 时鹏 +2 位作者 黄涛 张凯 吴大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皂角刺提取物对实验室常见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杀菌作用。方法制备不同溶剂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提取物,采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杀菌作用,二倍稀释法测其最低抑菌浓度。... 目的探讨皂角刺提取物对实验室常见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杀菌作用。方法制备不同溶剂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提取物,采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杀菌作用,二倍稀释法测其最低抑菌浓度。结果皂角刺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念珠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杀菌作用不明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杀菌作用。皂角刺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5.0 mg.mL-1;皂角刺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mL-1。结论不同溶剂、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提取物 抑菌作用 杀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的提取及其对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衡的调整和预防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凯 关家伟 +4 位作者 季煜 刘艳艳 杨泰浩 姜涛 吴大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54-1658,1704,共6页
为评价茶多酚对抗生素所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调整和预防作用,采用ZnCl2沉淀,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茶多酚,HPLC检测提取效果;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失调模型、预防和治疗组,定期留取粪便,以自主改进法提取粪便细菌基因组总DNA,PC... 为评价茶多酚对抗生素所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调整和预防作用,采用ZnCl2沉淀,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茶多酚,HPLC检测提取效果;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失调模型、预防和治疗组,定期留取粪便,以自主改进法提取粪便细菌基因组总DNA,PCR-DGGE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及主要差异条带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提取茶多酚中有效成分EGCG的含量为42.67%;改进的溶菌酶法可有效对粪便细菌总DNA进行提取并保证下游分析顺利开展;DGGE分析显示治疗组和预防组电泳条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小(P<0.05),提示茶多酚对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衡具有一定的调整和预防作用,预防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EGCG 高效液相色谱 PCR-DGGE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子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云婷 徐巍 +1 位作者 辛毅 李新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70-1272,1295,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枸杞子不同浓度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调整作用,为枸杞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使用抗生素建立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枸杞子提取物高浓度组、低浓度组、模型组和自然恢复组,以双歧... 本研究旨在探讨枸杞子不同浓度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调整作用,为枸杞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使用抗生素建立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枸杞子提取物高浓度组、低浓度组、模型组和自然恢复组,以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等肠道正常菌群为对象,利用传统菌落计数法研究各组肠道菌群失衡及恢复调整情况。枸杞子提取物对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具有恢复作用,且低浓度提取物的增殖作用优于高浓度,而对肠球菌和肠杆菌的作用并不明显。枸杞子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有一定的调整作用,能够纠正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肠道菌群 调整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粗提物对耻垢分枝杆菌的生长抑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姜涛 李岚 +4 位作者 杜阳 臧师竹 谢耀光 刘宗楠 辛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8,共5页
采用乙酸乙酯在中性条件下萃取绿茶,得到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粗提物。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和细菌生长曲线来评价绿茶粗提物对耻垢分枝杆菌的抑菌效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 采用乙酸乙酯在中性条件下萃取绿茶,得到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粗提物。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和细菌生长曲线来评价绿茶粗提物对耻垢分枝杆菌的抑菌效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其对耻垢分枝杆菌细胞壁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绿茶粗提物对耻垢分枝杆菌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且抑菌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逐渐加强;经绿茶粗提物处理的耻垢分枝杆菌细胞壁呈现膨出、变形等形态学变化。因此,绿茶粗提物具有抑制耻垢分枝杆菌生长的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主要成分EGCG影响细胞壁肽聚糖的生物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粗提物 EGCG 耻垢分枝杆菌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红霉素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新莉 吴大畅 +2 位作者 张翠丽 刘建均 辛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I0004-I0007,共4页
目的应用PCR-DGGE技术评价罗红霉素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BALB/c小鼠,按5mg/0.1kg每天灌服水溶性罗红霉素10d,停药7d。分别在实验的0d、3d、10d以及停药7d收取每只小鼠粪便,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DGGE(聚合酶链式... 目的应用PCR-DGGE技术评价罗红霉素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BALB/c小鼠,按5mg/0.1kg每天灌服水溶性罗红霉素10d,停药7d。分别在实验的0d、3d、10d以及停药7d收取每只小鼠粪便,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DGGE(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 PCR-DGGE可明确将实验0d、3d、10d以及停药7d小鼠分为4个簇,且灌服罗红霉素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明显减少,序列分析表明灌药前后小鼠粪便标本中的拟杆菌和丁酸梭菌分别为优势菌型。结论罗红霉素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红霉素 PCR.DGGE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法分析蛇毒蛋白翻译后修饰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淑清 孙明忠 赵宝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94-2200,共7页
采用SDS-PAGE分离大连黑眉蝮蛇(Gloydius Shedaoensis)蛇毒蛋白组分,Pro-Q Emerald 488糖蛋白和Pro-Q Diamond磷酸化蛋白荧光染料用于糖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泳带染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HPLC-nESI-MS/MS)法鉴定蛋白.SDS-P... 采用SDS-PAGE分离大连黑眉蝮蛇(Gloydius Shedaoensis)蛇毒蛋白组分,Pro-Q Emerald 488糖蛋白和Pro-Q Diamond磷酸化蛋白荧光染料用于糖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泳带染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HPLC-nESI-MS/MS)法鉴定蛋白.SDS-PAGE胶上的8条糖蛋白带被分别鉴定为L-氨基酸氧化酶、金属蛋白酶、谷氨酰环化酶、C-端缺失L-氨基酸氧化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磷脂酶A2(PLA2)和神经生长因子;5条磷酸化蛋白带被分别鉴定为Stejaggregin-A、PLA2、Crisp、金属蛋白酶P-Ⅲ和Acutolysin e precursor,与其它蛇毒来源蛋白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为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采用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层析技术纯化得到了PLA2,Pro-Q Diamond染色结果显示PLA2被磷酸化.研究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蛇毒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构与功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糖基化 磷酸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DGGE的小鼠肠道菌群基因组提取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素珍 李思施 +3 位作者 韦婷婷 张凯 关家伟 吴大畅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2-36,共5页
通过比较4种小鼠粪便细菌总DNA提取方法对基于PCR-DGGE检测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的影响,旨在建立适于PCR-DGGE的小鼠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提取的稳定、经济、快捷的方法。采用SDS裂解法、某国产市售粪便DNA提取试剂盒、改进的化学裂解法... 通过比较4种小鼠粪便细菌总DNA提取方法对基于PCR-DGGE检测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的影响,旨在建立适于PCR-DGGE的小鼠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提取的稳定、经济、快捷的方法。采用SDS裂解法、某国产市售粪便DNA提取试剂盒、改进的化学裂解法、改进的溶菌酶法4种方法提取小鼠粪便细菌总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细菌16S rRNA V3区PCR扩增结合DGGE对提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SDS裂解法和国产市售试剂盒2种方法提取粪便细菌总DNA均未得到理想结果,另2种方法均能够检测到粪便中20种左右的细菌。改进的化学裂解法和改进的溶菌酶提取法的建立为基于PCR-DGGE进行肠道菌群结构的定量及定性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前提基础和实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小鼠粪便 DNA提取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耻垢分枝杆菌glmU基因克隆、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文利 申慧 +1 位作者 辛毅 马郁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制备抗耻垢分枝杆菌(Smeg)GlmU的多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用PCR技术扩增SmegglmU,构建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质粒pET29b-SmegglmU,用IPTG诱导表达,经Ni-NTA-Agarose柱层析纯化后,以其为免疫原制备抗SmegGlmU的... 目的:制备抗耻垢分枝杆菌(Smeg)GlmU的多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用PCR技术扩增SmegglmU,构建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质粒pET29b-SmegglmU,用IPTG诱导表达,经Ni-NTA-Agarose柱层析纯化后,以其为免疫原制备抗SmegGlmU的多克隆抗体,并以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效价,以Western blot方法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可溶性表达的SmegGlmU;以其免疫小鼠获得抗血清,Western blot鉴定显示获得了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耻垢分枝杆菌GlmU的多克隆抗体,ELISA测定表明其效价高于1∶6400。结论:获得了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耻垢分枝杆菌GlmU的高效价多克隆抗体,为应用反义RNA技术研究glmU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mU 多克隆抗体 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29与肿瘤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春梅 刘淑清 孙明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26-832,共7页
miR-429是miR-200家族成员之一。研究表明,miR-429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凋亡和耐药等密切相关。但miR-429在肿瘤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有争议,可作为肿瘤抑制剂或促进剂,具肿瘤细胞/组织特异性。其在骨肉瘤、肾癌、卵巢癌、乳... miR-429是miR-200家族成员之一。研究表明,miR-429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凋亡和耐药等密切相关。但miR-429在肿瘤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有争议,可作为肿瘤抑制剂或促进剂,具肿瘤细胞/组织特异性。其在骨肉瘤、肾癌、卵巢癌、乳腺癌、宫颈癌、胶质瘤、口腔鳞状细胞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中起抑癌作用,而在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中起促癌作用,但在结肠癌、肝癌、膀胱癌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R-429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的调控机制,为其作为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潜在生物标记分子提供新的启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29 肿瘤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DIGE-HPLC-nESIMS/MS对2,4-二硝基苯磺酸损伤HaCaT细胞差异蛋白质的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明忠 杨帆 +3 位作者 侯志杰 郭春梅 郭一萌 刘淑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6-151,共6页
采用Cy2、Cy3和Cy5荧光染料标记蛋白,建立了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受2,4-二硝基苯磺酸(DNBS)刺激前后的双向胶内差异凝胶电泳(2D-DIGE)图谱,每组平行样本数为3。凝胶采用蛋白荧光染料Deep Purple进行后染色(Post-stain)。DeCyder定量分析... 采用Cy2、Cy3和Cy5荧光染料标记蛋白,建立了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受2,4-二硝基苯磺酸(DNBS)刺激前后的双向胶内差异凝胶电泳(2D-DIGE)图谱,每组平行样本数为3。凝胶采用蛋白荧光染料Deep Purple进行后染色(Post-stain)。DeCyder定量分析软件在每块凝胶上平均检测到1 200个以上蛋白斑点,每块胶上都匹配得到的相同蛋白质斑点有846个。其中有7个斑点丰度变化在50%以上,统计学意义显著(P值小于0.05)。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nESI MS/MS)成功鉴定5个表达上调的斑点分别为X染色体开放阅读框26(Cxorf26)、人辅分子伴侣23(PTGES3)、钙调蛋白(CALM3)、肌球蛋白轻链6(MYL6)和断裂点丛集区蛋白1(BANF1);2个表达下调蛋白斑点被鉴定为转录延伸因子B肽链2(TCEB2)和核糖体蛋白L23(RPL23)。除MYL6被报道与皮肤疾病相关外,其它蛋白与皮肤病变的关系有待研究。该研究得到的7个差异表达蛋白为DNBS类化学致癌物职业接触者皮肤病变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硝基苯磺酸 职业暴露 2D—DIGE HPLC—nESI MS/MS HAC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道转移相关标志物与癌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淑清 宗军卫 +1 位作者 郭春梅 孙明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4-432,共9页
肿瘤早期的淋巴道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其机制复杂,一直是肿瘤研究的难点.肿瘤淋巴道转移特异性蛋白标记物的发现有助于揭示恶性肿瘤早期发病机制、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 肿瘤早期的淋巴道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其机制复杂,一直是肿瘤研究的难点.肿瘤淋巴道转移特异性蛋白标记物的发现有助于揭示恶性肿瘤早期发病机制、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乳腺癌、肺癌、鼻咽癌和前列腺癌淋巴道转移研究所取得的蛋白质组学成果,并对发现的与以上几种肿瘤淋巴道转移相关的蛋白标记物及其在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及病人预后中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道转移 肿瘤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鳃鳗g型溶菌酶的分子特征和抗菌活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春晖 徐玮 +2 位作者 冯斌 刘欣 李庆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5-504,共10页
溶菌酶是先天免疫系统中对抗细菌病原体感染的一种关键蛋白.本研究从七鳃鳗中克隆g型溶菌酶基因.其酶基因c DNA为701 bp(Gen Bank序列号KP204854),开放阅读框为555 bp,编码由18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理论分子质量为20.24 k D,等电点为5.... 溶菌酶是先天免疫系统中对抗细菌病原体感染的一种关键蛋白.本研究从七鳃鳗中克隆g型溶菌酶基因.其酶基因c DNA为701 bp(Gen Bank序列号KP204854),开放阅读框为555 bp,编码由18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理论分子质量为20.24 k D,等电点为5.48,含有1个半胱氨酸残基,无信号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七鳃鳗g型溶菌酶基因在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肠中表达量最高.脂多糖(LPS)体内刺激七鳃鳗后发现,溶菌酶在口腔腺和头肾表达量显著升高.以溶壁微球菌和哈维弧菌为底物检测重组g型溶菌酶的活性时,均表现出抗菌活性,最适p H为7.5,最适温度为35℃.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重组酶能够使溶壁微球菌破裂.以上结果均表明,g型溶菌酶在七鳃鳗的先天免疫系统防御病菌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鳃鳗 g型溶菌酶 表达分析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肝源性磷脂酰胆碱分子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亮 王波 +2 位作者 辛毅 彭岩 张翠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144-1147,共4页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分离肝源性磷脂酰胆碱(PC)分子种的有效方法。考察了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种类、配比及流速对分离肝源性PC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以甲醇为主的流动相中加入正己烷和醋酸铵有利于肝源性PC分子种的分离;甲醇...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分离肝源性磷脂酰胆碱(PC)分子种的有效方法。考察了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种类、配比及流速对分离肝源性PC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以甲醇为主的流动相中加入正己烷和醋酸铵有利于肝源性PC分子种的分离;甲醇-乙腈-水梯度洗脱不适于分离肝源性PC分子种。结果表明,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以甲醇-正己烷-0.05 mol/L醋酸铵-甘油(84∶6∶8∶0.6,体积比)为流动相,在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6 nm、柱温35℃的条件下,实现了肝源性PC各组分的分离。所建立的方法灵敏,重复性高,为进一步采用液质联用技术研究肝源性PC不同分子种的结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离 肝源性磷脂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内差异双向电泳-电喷雾串联质谱筛选UVB损伤皮肤细胞潜在的蛋白质靶标
18
作者 孙明忠 郑体花 +4 位作者 徐康 张春艳 杨帆 田余祥 刘淑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6-361,共6页
联用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DIGE)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nESI MS/MS)鉴定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应答中波紫外线(UVB)损伤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UVB影响皮肤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潜在的靶标蛋白。结果表明:UVB辐射明显影响HaCaT细胞... 联用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DIGE)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nESI MS/MS)鉴定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应答中波紫外线(UVB)损伤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UVB影响皮肤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潜在的靶标蛋白。结果表明:UVB辐射明显影响HaCaT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DeCyder软件在每块DIGE凝胶上平均检测到1 200多个蛋白斑点,在DIGE检测限以上有显著性表达差异的斑点有41个。HPLC-nESI MS/MS成功鉴定了9个差异表达最显著斑点,4个表达上调斑点被鉴定为26S蛋白酶体亚基p40.5(PSMD13),组织蛋白酶D(CTSD),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PGLS),辅分子伴侣23(PTGES3);5个表达下调斑点被鉴定为层粘连蛋白受体1(RPSA),干扰素-γ诱导因子前体(IL18),钙调蛋白(CALM3),60S酸性核糖体蛋白P2类似物(RPP2)和断裂点丛集区蛋白1(BANF1)。9个差异表达蛋白中,除RPSA、CALM3和CTSD被报道与皮肤烫伤和创伤修复、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迁移、表皮障碍修复相关外,其他蛋白与皮肤细胞损伤和皮肤疾患研究未见报道。这些蛋白是UVB辐射直接影响皮肤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潜在的蛋白质靶标,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研究皮肤疾病有效防护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HACAT细胞 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葡萄糖醛酸苷的高效制备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刚 朱亮亮 +5 位作者 吕侠 吴大畅 夏杨柳 马骁驰 辛毅 侯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4-318,共5页
采用鼠肝微粒体(RLM)生物转化法,利用正交实验在体外实现了双酚A(BPA)向双酚A葡萄糖醛酸苷(BPA-G)的高效转化,同时借助新型色谱分离材料C18WAX及固相萃取技术实现了BPA-G的高效富集与纯化,并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关键词 双酚A 鼠肝微粒体 双酚A葡萄糖醛酸苷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域东亚钳蝎蝎毒的双向电泳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倪伊婷 郭美华 +3 位作者 王君德 刘赟 辛毅 吴大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0-1202,共3页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中双向电泳技术,定性鉴定、分析不同地域东亚钳蝎蝎毒活性的差别,探索不同产地蝎毒的蛋白质组成及功能差异。方法将不同产地的冷冻干燥蝎毒粉经溶解、除盐、浓缩后测定蝎毒蛋白质含量,进行定量的蝎毒鉴定。采用pH梯...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中双向电泳技术,定性鉴定、分析不同地域东亚钳蝎蝎毒活性的差别,探索不同产地蝎毒的蛋白质组成及功能差异。方法将不同产地的冷冻干燥蝎毒粉经溶解、除盐、浓缩后测定蝎毒蛋白质含量,进行定量的蝎毒鉴定。采用pH梯度等电聚焦和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分离蝎毒蛋白质。银染后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获得双向电泳凝胶图谱,用PD Quest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确定差异的特征蛋白点,从而定性鉴定不同产地蝎毒。结果获得3个样品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分别检测出80,69和77个点,特征差异蛋白点依次为56,46和55个。结论不同产地的东亚钳蝎蝎毒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蛋白后,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蛋白点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东亚钳蝎 双向电泳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