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大学学生人格对强迫症状影响的心理健康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森 陈珍 +3 位作者 龚蕾 王昭 潘恩 李娜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2-245,258,共5页
目的以某医科大学为例,探讨当代医学生的强迫症状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作出建议。方法采用整群取样对某医科大学的2014—2018级的本科生,进行SCL-90和16PF的心理调查分析,并用16PF的各因子对强迫症状呈阳性结果(... 目的以某医科大学为例,探讨当代医学生的强迫症状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作出建议。方法采用整群取样对某医科大学的2014—2018级的本科生,进行SCL-90和16PF的心理调查分析,并用16PF的各因子对强迫症状呈阳性结果(≥2)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7774名医学生在SCL-90量表上总平均分为(144.11±44.53)分,总分呈阳性者为2324人,阳性检测率为29.89%,且在强迫症状因子阳性率上为最高达50.24%,将10个因子得分与常模团体进行单样本t检验后发现,除敌对和寝食状态因子外,其他8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群体(P均<0.05);通过将强迫症状因子呈阳性者的16PF量表各个因子得分与SCL-90量表中的强迫症状因子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16PF人格因素中的敢为性(t=2.632,P<0.01)、聪慧性(t=-2.923,P<0.01)、怯懦与果断型(t=-5.953,P<0.001)、创造力个性因素(t=7.501,P<0.001)、适应与焦虑型(t=25.340,P<0.001)这5个因子对强迫症状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建立回归方程为强迫症状=1.509+0.108×适应与焦虑性+0.008×创造力个性因素-0.032×怯懦与果断型-0.014×聪慧性+0.010×敢为性。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咨询中可以从人格方面调节医学生的强迫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心理健康 强迫症状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和经济收入对乳腺癌妇女心理障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贾树华 姜潮 +3 位作者 赵耀 王若雨 张杰 William F.Wieczorek 《医学与哲学》 2003年第7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乳腺癌 心理障碍 妇女 职业 经济收入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脑体积测量技术早期诊断多系统萎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晓瑞 董春波 +1 位作者 伍建林 周世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22-1225,共4页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组偶发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易与帕金森综合征混淆。基于MR体积测量(MRV)技术可为诊断提供形态学证据,目前多用于神经变性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本文就MRV及其在MSA鉴别诊断和病情...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组偶发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易与帕金森综合征混淆。基于MR体积测量(MRV)技术可为诊断提供形态学证据,目前多用于神经变性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本文就MRV及其在MSA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诊断显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的主动控制感与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主动动作时间压缩效应的产生机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迪 顾晶金 +4 位作者 李明 张淼 张明 赵科 傅小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4-810,共7页
主动动作的时间压缩效应指主动动作到动作结果之间存在时间上的主观压缩。基于动作的主动控制感和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是该效应的两种理论解释。本文首先分别介绍动作的主动控制感和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并从行为和脑机制角度提供相... 主动动作的时间压缩效应指主动动作到动作结果之间存在时间上的主观压缩。基于动作的主动控制感和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是该效应的两种理论解释。本文首先分别介绍动作的主动控制感和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并从行为和脑机制角度提供相应的证据解释时间压缩效应的机制。同时,本文提出了在主动动作时间压缩效应中动作的主动控制感与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之间可能存在的序列加工和平行加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动作 主动控制感 因果关系 时间压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治疗的概念、发展及教育 被引量:44
5
作者 杨晓光 孙月吉 +2 位作者 吴军 贾树华 张超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58,64,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近 10年来关于艺术治疗的文献资料 ,回顾了艺术治疗的概念、学科范围界定、应用、发展 ,比较了中西方艺术文化差异 ,同时对于艺术治疗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及其机理等进行了探讨。也对国外艺术治疗在高等院校中的课程设置... 综述了国内外近 10年来关于艺术治疗的文献资料 ,回顾了艺术治疗的概念、学科范围界定、应用、发展 ,比较了中西方艺术文化差异 ,同时对于艺术治疗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及其机理等进行了探讨。也对国外艺术治疗在高等院校中的课程设置、讲解内容等进行了阐述。根据作者多年的研究和教育实践 ,试图探索出中国艺术治疗学科体系的构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治疗 教育 医学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与精神分裂症 被引量:2
6
作者 阎金松 姜潮 林肇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 研究中国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比例、相互间的关系以及与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 收集92例样本,分3组:精神分裂症组52例,年龄(41.1±9.66)岁,该组又分为治疗和非治疗组;其他精神病组(非精... 目的 研究中国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比例、相互间的关系以及与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 收集92例样本,分3组:精神分裂症组52例,年龄(41.1±9.66)岁,该组又分为治疗和非治疗组;其他精神病组(非精神分裂症)26例,年龄(49.0±12.84)岁,正常对照组14例,年龄(29.9±3.21)岁。应用May Guunwal-Giemsa染色法,研究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计数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细胞在精神分裂症组比其他精神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应激淋巴细胞在精神分裂症组比其他精神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性别之间无差异。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P细胞比末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抗精神病药物对应激淋巴细胞的比例没有影响。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中P细胞和应激淋巴细胞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649)(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病人外周血中始终存在高比例的P细胞及低比例的应激淋巴细胞,P细胞并非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P细胞有可能作为一个生物学的标记,有助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异型淋巴细胞 形态学 P淋巴细胞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觉相关结构MRI体积测量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沈晶 苗延巍 +1 位作者 伍建林 周世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9-642,共4页
嗅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功能之一。嗅觉功能的改变会影响相应的神经结构体积变化,通过MRI对相关结构体积的定量测量,可以准确、客观地评估及检测嗅觉功能。本文对嗅觉相关结构体积的变化、嗅觉功能评分的改变及其相关性进行综述。
关键词 嗅觉通路 磁共振成像 人体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前负波:奖赏期待的电生理指标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琪 许晶 郑亚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14-1121,共8页
刺激前负波(Stimulus-Preceding Negativity,SPN)是从关联性负变化中分离出来的非运动性慢电位,其波幅随着反馈刺激的临近逐渐升高。先前研究侧重于将SPN视为一种认知性成分,而最近的研究支持了SPN是奖赏期待的可靠指标。本文从奖赏的... 刺激前负波(Stimulus-Preceding Negativity,SPN)是从关联性负变化中分离出来的非运动性慢电位,其波幅随着反馈刺激的临近逐渐升高。先前研究侧重于将SPN视为一种认知性成分,而最近的研究支持了SPN是奖赏期待的可靠指标。本文从奖赏的基本属性、结果评价、神经发生源以及特殊人群等角度,对SPN反映奖赏期待这一假说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研究奖赏期待受损的神经精神类疾病提供可靠的生物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奖赏期待 刺激前负波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控制感的测量及认知神经机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淼 吴迪 +3 位作者 李明 凌懿白 张明 赵科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87-1793,共7页
主动控制感指预计动作和实际感觉反馈匹配会产生一种控制自己动作、作用于环境的主观体验,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主动控制感的测量方式,尤其是主动动作的时间压缩效应这一内隐手段;并从主观意识、动作的发生方式... 主动控制感指预计动作和实际感觉反馈匹配会产生一种控制自己动作、作用于环境的主观体验,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主动控制感的测量方式,尤其是主动动作的时间压缩效应这一内隐手段;并从主观意识、动作的发生方式和动作结果特征三个方面探讨主动控制感的影响因素。基于动作的比较器模型,解释主动控制感的产生原因;并提供了主动控制感的认知神经脑机制的证据,强调额叶和顶叶在主动控制感中的作用。未来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外显与内隐测量的一致性,特殊群体以及主动控制感的脑网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感 时间压缩效应 反馈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成本还是奖赏? 被引量:11
10
作者 易伟 梅淑婷 郑亚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39-1450,共12页
努力(Effort)与奖赏系统关系密切。当前关于努力在奖赏加工中的作用存在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努力是一种成本还是一种奖赏?理论模型包括:其一,努力是一种成本,会降低奖赏的价值,相应的理论解释包括内部成本模型、机会成本模型及信号模型... 努力(Effort)与奖赏系统关系密切。当前关于努力在奖赏加工中的作用存在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努力是一种成本还是一种奖赏?理论模型包括:其一,努力是一种成本,会降低奖赏的价值,相应的理论解释包括内部成本模型、机会成本模型及信号模型等;其二,努力能够提升奖赏的价值,相应的理论解释包括认知失调和努力的合理化模型、习得性勤奋理论及认知需求理论等。这两种观点均得到了来自于动物学、行为学、电生理学以及神经影像学等证据的支持。未来研究需要对努力准确定义,从时间进程角度对努力的理论进行整合,进一步考察努力的相关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力 成本 奖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