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结核病暴发后非密切接触人群的随访发病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晓彤 高晓虹 +4 位作者 杨蕴轶 陈麒 周颖 路希维 周令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98-503,共6页
目的了解结核病暴发对高校大学生非密切接触人群(简称“非密接人群”)的结核病发病趋势的影响,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结核病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随访研究的方法,对辽宁省大连市在发生过结核病暴发事件的3所高校进行2010... 目的了解结核病暴发对高校大学生非密切接触人群(简称“非密接人群”)的结核病发病趋势的影响,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结核病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随访研究的方法,对辽宁省大连市在发生过结核病暴发事件的3所高校进行2010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结核病发病情况随访,观察每个年级非密接人群结核病发病趋势,所有关联发病患者(20例)及密切接触者(1788名)在研究起点即被从随访人群中删除。非密接人群纳入标准为与暴发患者在同一学校,但不在同一教室(包括选修课、兴趣班)、同一楼层、同一寝室的学生,剔除有家庭肺结核患者接触史者。各年级非密接人群观察人数分别为:2010级9397名、201l级10441名,2012级9123名,2013级10861名,2014级11492名,合计51314名。分别统计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skintest,TST)结果,即TST硬结平均直径〈5mm,5mm TST硬结平均直径〈15mm和TST硬结平均直径≥15mm3个区间人群的结核病发病率。观察指标为结核病暴发非密接人群的结核病散发发病率一年度内的散发病例数/年度内非密接人数×10万/10万和TST区间结核发病率一年度内的发病例数/某TST区间观察人数×10万/10万。应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非参数变量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2级非密接人群的发病率为219.2/10万(20/9123),明显高于2011级和2010级的86.2/10万(9/10441)和i0.6/10万(1/9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41,P=0.000和x2=5.803,P=0.013);2013级非密接人群的发病率高达128.9/10万(14/lO861),较2010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10,P=0.001);但与2011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98,p=0.231)。TsT硬结平均直径≥15mm组按2010级至2014级年度发病率依次为170.4/10万(1/587)、69.0/10万(1/1450)、94.3/10万(2/2122)、210.2/i0万(6/2855)和55.9/10万(2/3578)。结论高校发生结核病暴发事件后,校园非密接人群的发病率也呈同期波动,尤以同年级表现明显,需要高度关注。不同TST硬结平均直径区间的群体均具有发病机会,不能单独依靠TsT硬结平均直径结果进行发病情况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大学 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