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非典型部位皮样囊肿影像表现1例
1
作者 方芳 伍建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2-833,共2页
病例男,50岁,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面部及左侧肢体抽搐,伴口吐白沫。查体:除言语含糊外,视力、四肢活动、肌力及肌张力、指鼻反射及膝腱反射均正常,双侧Babinskis征(-),布氏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CT平扫:右... 病例男,50岁,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面部及左侧肢体抽搐,伴口吐白沫。查体:除言语含糊外,视力、四肢活动、肌力及肌张力、指鼻反射及膝腱反射均正常,双侧Babinskis征(-),布氏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CT平扫:右侧额颞部见一类圆形占位病灶,边界较清,大小约4.0cm×4.8cm,其内可见等、低混杂密度,CT值为-4~34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样囊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评估正常人群脑静脉血相位值 被引量:8
2
作者 刘铁利 张竞文 +2 位作者 谭艳梅 伍建林 苗延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利用SWI测量正常人群脑静脉血相位值,评价不同年龄组及不同血管的静脉血相位值。方法对96名健康受试者行常规MR、SWI检查,对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大脑中浅静脉、上矢状窦、小脑静脉、脑干前正中静脉的静脉血相位值进行测量。比较... 目的利用SWI测量正常人群脑静脉血相位值,评价不同年龄组及不同血管的静脉血相位值。方法对96名健康受试者行常规MR、SWI检查,对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大脑中浅静脉、上矢状窦、小脑静脉、脑干前正中静脉的静脉血相位值进行测量。比较5个年龄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间及不同血管之间静脉血相位值的差异。结果各测量血管的静脉血相位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上矢状窦的血液相位值(-0.644±0.079)在各测量血管中最低(P均<0.05),而小脑静脉和脑干前正中静脉相位值较高(-0.473±0.089、-0.354±0.075,P均<0.05)。结论脑静脉血相位值随年龄改变无明显变化,而不同静脉血相位值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静脉 相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诊断髋关节创伤的价值(附39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铁利 董越 +1 位作者 伍建林 盖立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54-756,共3页
髋关节创伤的诊治是骨科的急重症Ⅸ线平片一直是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但由于髋关节重叠较多,关节形态复杂,X线平片对创伤的评价受到很大的限制。多层螺旋CT(MSCT)由于扫描速度更快、成像时间更短、范围更大、分辨力更高及多种重建... 髋关节创伤的诊治是骨科的急重症Ⅸ线平片一直是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但由于髋关节重叠较多,关节形态复杂,X线平片对创伤的评价受到很大的限制。多层螺旋CT(MSCT)由于扫描速度更快、成像时间更短、范围更大、分辨力更高及多种重建技术等诸多优点,使其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髋关节创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疾病 髋关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肺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权力 方芳 伍建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8-908,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结增生症 肺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丽君 潘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54-1654,共1页
患者男.68岁,主因“发现右颈部无痛性肿物5个月”就诊。CT:右颈部胸锁乳突肌深面约2.93cm×2.84cm软组织密度肿物.实质部分CT值约44HU,中心CT值26HU.界限欠清;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肉瘤 指状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超重/肥胖人群胰腺脂肪含量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雨竹 郁万江 +2 位作者 李烁 杨秋实 李啸扬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超重/肥胖人群胰腺脂肪含量与早期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7月—2020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进行腹部定量CT扫描的超重/肥胖(体重指数≥24 kg/m^(2))患者,60例超重/肥胖合并T2DM作为研究组,4... 目的探讨中青年超重/肥胖人群胰腺脂肪含量与早期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7月—2020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进行腹部定量CT扫描的超重/肥胖(体重指数≥24 kg/m^(2))患者,60例超重/肥胖合并T2DM作为研究组,40例超重/肥胖无T2DM作为对照组。采用定量CT测量胰腺头、体、尾部脂肪含量、肝脏脂肪含量、L2/3椎间隙水平皮下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总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与总脂肪面积比值。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等,分析两组患者胰腺头、体、尾部脂肪含量、肝脏脂肪含量、L2/3椎间隙水平皮下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总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与总脂肪面积比值及临床检验指标的差异;分析早期T2DM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尿酸、胰腺头、体、尾部脂肪含量、肝脏脂肪含量、L2/3椎间隙水平内脏脂肪面积、L2/3椎间隙水平内脏脂肪面积与总脂肪面积比均高于对照组(t=2.178~4.433,P均<0.05);研究组L2/3椎间隙水平皮下脂肪面积(t=−2.170,P=0.03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t=−2.376,P=0.02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后,胰腺头部脂肪含量是早期T2DM的危险因素(OR=1.261,95%CI 1.023~1.556,P=0.030)。ROC曲线分析显示,胰腺头部脂肪含量预测早期T2DM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最佳截断值为16.9%,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87.5%。结论胰腺头部脂肪含量可能是超重/肥胖人群早期T2DM的危险因素,胰腺头部脂肪含量可以预测早期T2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肥胖 胰腺 脂肪测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olution CT能谱成像测量腰椎体模骨密度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被引量:8
7
作者 崔旋 黄世豪 +1 位作者 韩合理 郁万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30-433,共4页
目的观察Revolution CT能谱成像测量腰椎体模骨密度(BMD)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采用2台同型号Revolution CT,分别以不同管电流及不同球管转速组合共计20组扫描条件对欧洲腰椎体模(ESP)重复进行10次扫描;利用能谱物质分离功能分别测... 目的观察Revolution CT能谱成像测量腰椎体模骨密度(BMD)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采用2台同型号Revolution CT,分别以不同管电流及不同球管转速组合共计20组扫描条件对欧洲腰椎体模(ESP)重复进行10次扫描;利用能谱物质分离功能分别测量体模L1、L2、L3椎体羟基磷灰石(HAP)值,比较HAP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评价其准确性;记录各扫描条件下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对比不同CT设备之间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 20组条件下,L1、L2、L3椎体HAP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取管电流230 mA、球管转速0.8 s/rot及管电流315 mA、球管转速1.0 s/rot,L1、L2、L3椎体HAP测值与体模实际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DIvol分别为9.09 mGy和15.46 mGy,且2台CT所测L1、L2、L3椎体H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evolution CT扫描测量ESP BMD准确性高,尤以球管转速0.8 s/rot配合管电流230 mA条件准确性更高,且辐射剂量低;同型号不同CT设备间可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准确性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