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基于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浩 司明玉 +9 位作者 苏小游 黄依漫 肖伟军 王文军 顾晓芬 马莉 李静 张韶凯 任泽舫 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9,共10页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大学生人群经历疫情冲击及疫情防控隔离措施后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问卷星平台,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分别对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大学生人群进行滚雪...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大学生人群经历疫情冲击及疫情防控隔离措施后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问卷星平台,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分别对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大学生人群进行滚雪球抽样和方便抽样,采用社会领悟支持评定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精简版(DASS-21)和事件影响量表(IES-6)调查参与者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情况与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记录其人口学特征和本次疫情相关经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3641份有效大学生调查问卷,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总计535名(14.69%)出现负性情绪(含抑郁、焦虑、压力等症状),402名(11.04%)出现抑郁症状,381名(10.49%)出现焦虑症状,171名(4.90%)出现压力症状;1245名(34.19%)出现PTSD。自我报告负性情绪及PTSD发生风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抑郁症状的发生,男大学生是女大学生的0.755倍(P=0.037);对于抑郁、压力症状的发生,医学类专业学生是文史类专业学生的1.497、1.494倍(P=0.003;P=0.045);家庭支持是大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保护因素(AOR=0.918,P<0.001;AOR=0.913,P<0.001;AOR=0.899,P<0.001;AOR=0.971,P=0.021)。结论大学生人群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较敏感,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高于疫情发生前,尤其多见于女性。建议信息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呼吁社会与学校加强对大学生人群原生家庭的关注与关心;政府配套精神卫生服务协同作用于大学生群体,培养塑造乐观性格,培育健康身心,降低人群负性情绪与PTS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创伤后应激障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0例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姜晓颖 宋艳华 +3 位作者 王玉莹 刘智 弭凤玲 梁建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66-73,共8页
目的调查肺结核患者的生命质量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12月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全军结核病研究所的住院肺结核患者336例,采用调查问卷和欧洲五维... 目的调查肺结核患者的生命质量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12月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全军结核病研究所的住院肺结核患者336例,采用调查问卷和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336份调查问卷,回收336份,应答率为100.00%,有效问卷为270份,有效率80.36%。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70例肺结核患者视觉模拟尺度(EQ-VAS)得分为(73.59±18.24)分,EQ指数(EQ-index)得分为(0.78±0.29)分,五维度测量水平存在困难构成比在21.5%(58/270)和30.7%(83/270)之间。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行动能力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4.291(95%CI:1.714~10.744)]、自觉结核病严重程度[OR=5.029(95%CI:1.810~13.971)]、是否咯血[OR=2.315(95%CI:1.036~5.173)];自我照顾能力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6.652(95%CI:2.495~17.734)]、自觉结核病严重程度[OR=6.248(95%CI:2.099~18.597)];日常活动能力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3.028(95%CI:1.295~7.081)]、自觉结核病严重程度[OR=3.640(95%CI:1.471~9.010)]、是否咯血[OR=2.522(95%CI:1.146~5.554)];疼痛或不舒服的危险因素有自觉结核病严重程度[OR=7.923(95%CI:2.431~25.822)];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有自觉结核病严重程度[OR=2.479(95%CI:1.007~6.102)]和患病后心理压力[OR=5.112(95%CI:1.736~15.052)];自我行动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的保护因素为是否接受过结核病相关健康教育[OR=0.259(95%CI:0.105~0.638);OR=0.227(95%CI:0.085~0.606)]。结论年龄和心理压力是影响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是否接受结核病相关健康教育是影响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保护因素,应强调结核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保护意识和预防意识,从而改善结核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生活质量 问卷调查 结果与过程评价(卫生保健) 因素分析 统计学 欧洲五维度生命质量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结核病暴发后非密切接触人群的随访发病结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晓彤 高晓虹 +4 位作者 杨蕴轶 陈麒 周颖 路希维 周令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98-503,共6页
目的了解结核病暴发对高校大学生非密切接触人群(简称“非密接人群”)的结核病发病趋势的影响,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结核病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随访研究的方法,对辽宁省大连市在发生过结核病暴发事件的3所高校进行... 目的了解结核病暴发对高校大学生非密切接触人群(简称“非密接人群”)的结核病发病趋势的影响,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结核病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随访研究的方法,对辽宁省大连市在发生过结核病暴发事件的3所高校进行2010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结核病发病情况随访,观察每个年级非密接人群结核病发病趋势,所有关联发病患者(20例)及密切接触者(1788名)在研究起点即被从随访人群中删除。非密接人群纳入标准为与暴发患者在同一学校,但不在同一教室(包括选修课、兴趣班)、同一楼层、同一寝室的学生,剔除有家庭肺结核患者接触史者。各年级非密接人群观察人数分别为:2010级9397名、201l级10441名,2012级9123名,2013级10861名,2014级11492名,合计51314名。分别统计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skintest,TST)结果,即TST硬结平均直径〈5mm,5mm TST硬结平均直径〈15mm和TST硬结平均直径≥15mm3个区间人群的结核病发病率。观察指标为结核病暴发非密接人群的结核病散发发病率一年度内的散发病例数/年度内非密接人数×10万/10万和TST区间结核发病率一年度内的发病例数/某TST区间观察人数×10万/10万。应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非参数变量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2级非密接人群的发病率为219.2/10万(20/9123),明显高于2011级和2010级的86.2/10万(9/10441)和i0.6/10万(1/9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41,P=0.000和x2=5.803,P=0.013);2013级非密接人群的发病率高达128.9/10万(14/lO861),较2010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10,P=0.001);但与2011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98,p=0.231)。TsT硬结平均直径≥15mm组按2010级至2014级年度发病率依次为170.4/10万(1/587)、69.0/10万(1/1450)、94.3/10万(2/2122)、210.2/i0万(6/2855)和55.9/10万(2/3578)。结论高校发生结核病暴发事件后,校园非密接人群的发病率也呈同期波动,尤以同年级表现明显,需要高度关注。不同TST硬结平均直径区间的群体均具有发病机会,不能单独依靠TsT硬结平均直径结果进行发病情况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大学 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