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21年中国和全球胰腺炎疾病负担趋势分析及2022—2031年预测研究
1
作者 罗新宇 刘瑾 陈海龙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6期3321-3327,共7页
背景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社会的公共医疗负担。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胰腺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将其与全球疾病负担进行比较,并对中国2022—2031年的胰腺炎负担进行预测,为我国胰腺炎的防治提供参... 背景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社会的公共医疗负担。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胰腺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将其与全球疾病负担进行比较,并对中国2022—2031年的胰腺炎负担进行预测,为我国胰腺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990—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的开放数据,分析中国和世界范围内胰腺炎负担的特征,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胰腺炎负担的时间变化趋势,并扩展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ARIMA),以预测2022—2031年胰腺炎的疾病负担。结果中国胰腺炎的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从1990年的35.352/10万下降至2021年的23.529/10万,年龄标化患病率(ASPR)从1990年的35.326/10万下降至2021年的24.14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从1990年的0.983/10万下降至2021年的0.637/10万,年龄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率(ASDR)从1990年的29.77/10万下降至2021年的18.267/10万。全球范围内,胰腺炎ASIR、ASPR、ASMR和ASDR也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中国胰腺炎ASIR、ASPR、ASMR、ASDR的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1.340、-1.246、-1.400和-1.574,优于全球的下降趋势(-0.441、-0.990、-0.468、-0.527)。2022—2031年,中国胰腺炎ASPR将由2022年24.08/10万减少到2031年的21.21/10万,ASMR从0.64/10万减少至0.53/10万,ASDR从17.98/10万减少至14.63/10万。结论根据1990—2021年GBD数据分析结果,中国和全球胰腺炎的疾病负担均呈下降趋势。中国胰腺炎ASIR、ASPR、ASMR和ASDR均呈现下降趋势,AAPC均优于全球水平。根据ARIMA模型,2022—2031年中国胰腺炎的ASIR将保持平稳,ASPR、ASMR、ASDR的预测均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患病率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挖掘兼具抗炎抗肿瘤功效的清热类中药
2
作者 包雅娜 张晓楠 +5 位作者 关溪 赵亮 崔钰莹 吴昱 尚东 项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7,共7页
背景我们前期在论述“胰-脾一体”新观点时,提出湿热滞脾、因滞而虚是胰腺“炎-癌转化”的中医病机要素,其中湿热是“炎-癌转化”的土壤。目的基于以“湿热”为主的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兼具抗炎抗肿瘤作用的... 背景我们前期在论述“胰-脾一体”新观点时,提出湿热滞脾、因滞而虚是胰腺“炎-癌转化”的中医病机要素,其中湿热是“炎-癌转化”的土壤。目的基于以“湿热”为主的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兼具抗炎抗肿瘤作用的清热类中药的药性、归经、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此类中药的药物特性。对胰腺炎-癌转化过程中的用药提出前瞻性预测。方法以《中药学》(第10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药物数据的主要来源,对其中66味清热药进行以“炎*中药名”或“(炎+肿瘤)*中药名”以及inflammation*na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nflammation+tumor)*na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文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中筛选药物活性成分。结果66味清热药(未统计附药)中有58味中药具有抗炎作用,有53味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有48味中药同时具有抗炎及抗肿瘤作用。兼具抗炎抗肿瘤的清热类中药在性味上以苦、甘、辛味为主,在归经上以肝、胃、肺、心、大肠经为主。在TCMSP数据库中运用“类药五原则”对抗炎抗肿瘤药物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共筛选出1041种活性成分数据,删除掉重复项后最终获得798种活性成分。排名前三的活性成分分别为Luteolin、Kaempferol、Acacetin。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清热类药五味、归经和有效成分的分析发现,具有抗炎和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具有高度重合性,这一发现对胰腺炎-癌转化疾病的药物研究及临床遣方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清热药 抗炎 抗肿瘤 药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菌群-代谢-免疫”轴从“毒热”论治急性胰腺炎的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崔钰莹 周琪 +4 位作者 尚东 赵亮 关溪 白长川 项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76-2681,共6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和动物模型具有特征性肠道菌群表型,且与AP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直接或将营养物质分解代谢成功能性产物间接参与宿主免疫调节。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失衡激活免疫炎性反应,是AP重症化的主导力...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和动物模型具有特征性肠道菌群表型,且与AP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直接或将营养物质分解代谢成功能性产物间接参与宿主免疫调节。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失衡激活免疫炎性反应,是AP重症化的主导力量。中医将肠道菌群失衡所致机体代谢异常及炎性因子大量释放归为“内毒”范畴,与诱发AP之外毒(酒毒、食毒、寒毒等)合病,毒郁不解,久则化热化火。因此“,菌群紊乱-代谢异常-免疫失调”是AP“毒热”病机演变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中医经典方剂和验方通过靶向调控“菌群-代谢-免疫”轴防治AP重症化,既丰富了中医“毒热”理论的科学内涵,又为中医药防治AP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热理论 急性胰腺炎 肠道菌群 代谢表型 宿主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胆酸调控OPG/RANK和TRAF3抑制破骨细胞分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禹潼 张晓楠 +1 位作者 关溪 尚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脱氢胆酸(dehydrocholic acid,DHCA)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s)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ligand,RANKL)... 目的探讨脱氢胆酸(dehydrocholic acid,DHCA)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s)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ligand,RANKL)诱导成熟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分化为OCs。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ACP5)染色,确定DHCA抑制OCs形成的最佳浓度。qRT-PCR检测OCs分化和功能相关基因TRAP/ACP5、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OCs中TNF受体相关因子3(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3,TRAF3)、NF-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蛋白水平。结果DHCA浓度为200μmol/L是抑制OCs形成的最佳剂量(P<0.01)。DHCA抑制OCs分化和功能相关基因ACP5、CTSK和MMP9的表达(P<0.01)。DHCA通过下调RANK蛋白和增加TRAF3和OPG蛋白的表达来抑制OCs的分化(P<0.01)。结论DHCA通过调控OPG/RANK和TRAF3抑制OCs分化,这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骨质疏松前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胆酸 破骨细胞 OPG/RANK TRAF3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证辨证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被引量:9
5
作者 胡凤林 尚东 +4 位作者 李吉彦 于睿 柳偲 娄妮 白长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5-127,共3页
方证辨证是通过辨析方剂主治之方证而进行辨证的方法,为遴选合适方剂治疗疾病的必经之路和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点。梳理中医方证辨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对于认识方证辨证的内涵与外延,提高临床应用能力十分重要。中医方证辨证体系最... 方证辨证是通过辨析方剂主治之方证而进行辨证的方法,为遴选合适方剂治疗疾病的必经之路和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点。梳理中医方证辨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对于认识方证辨证的内涵与外延,提高临床应用能力十分重要。中医方证辨证体系最初起源于一药对一症,一病用一药的药证学,其后发展形成了多药治一症及一病需多药的组合方证,张仲景首次提出平脉辨证及辨病脉证并治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证辨证体系。后世医家发展形成了叶天士、吴鞠通等各家方证辨证体系,构建了现代方剂学的雏形,并逐步形成了现代方剂学独立学科,由方证对应单靶点,发展为方剂辨证一证多方的多靶点复合方。整合数万首方剂和中医证候的数字证候诊断体系,突破了传统单人辨证的局限性及片面性。纵向深入研究方证内在量化实质的中医方证代谢组学,将为中医方证辨证提供更多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证候 辨证体系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贞子成分抗骨质疏松的潜在作用靶点虚拟筛选 被引量:11
6
作者 战美 周家杰 +2 位作者 吴琪聪 崔达华 刘艳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693-1697,共5页
目的:计算筛选女贞子的潜在作用靶点,探索女贞子抗骨质疏松作用靶点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Chem Draw、Pharm Mapper软件对抗骨质疏松潜在作用靶点进行虚拟筛选,Cytoscape软件构建生物调控网络模型。结果:女贞子5种成分(特女贞苷、女贞... 目的:计算筛选女贞子的潜在作用靶点,探索女贞子抗骨质疏松作用靶点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Chem Draw、Pharm Mapper软件对抗骨质疏松潜在作用靶点进行虚拟筛选,Cytoscape软件构建生物调控网络模型。结果:女贞子5种成分(特女贞苷、女贞苷Gl3、女贞苷、红景天苷、油女贞苷),能够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多个靶点结合。其中,2个靶点包括GSK-3 beta和CK2-alpha与wnt途径相关,6个靶点(CDPK2、APAF-1、CK2-alpha、DAP kinase 1、CASP-3、ITPK1)与凋亡途径相关;5种成分中,一些成分能与多个抗骨质疏松活性相关的靶点结合,且一些靶点能与多个成分结合。其中,特女贞苷、女贞苷、女贞苷Gl3共同的靶点是APAF-1,特女贞苷、女贞苷、油女贞苷共同的靶点是CK2-alpha。结论:通过女贞子成分靶点筛选,为女贞子成分通过wnt途径、凋亡途径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多靶点整合调节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子 凋亡途径 WNT途径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长川之用药“七法” 被引量:4
7
作者 胡凤林 柳偲 +5 位作者 刘畅 周琪 娄妮 焦巨英 尚东 白长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35-2437,共3页
全国名中医白长川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在辨治临床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如何遣方用药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从:①循部位,参经络,精准用药;②辨气血,适寒温,调和之法;③从方义,发新用,配伍之妙;④... 全国名中医白长川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在辨治临床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如何遣方用药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从:①循部位,参经络,精准用药;②辨气血,适寒温,调和之法;③从方义,发新用,配伍之妙;④师本草,法仲景,老药多能;⑤勤临证,善积累,发掘新药;⑥用其药,易其法,小茶缓效;⑦长新知,纳百川,中庸之道,从此7个方面简要介绍其用药特色,供读者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长川 用药特色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甘草汤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心力衰竭: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宇曦 赵旭 +3 位作者 朱清楠 朱炳睿 张震彬 陈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2-782,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桂枝甘草汤治疗心力衰竭潜在作用靶点与通路。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TCMID数据库、TCM@Taiwan数据库获得桂枝甘草汤化学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药物潜在靶点信息,通过用DisGeNET数据库、dr...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桂枝甘草汤治疗心力衰竭潜在作用靶点与通路。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TCMID数据库、TCM@Taiwan数据库获得桂枝甘草汤化学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药物潜在靶点信息,通过用DisGeNET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TTD数据库获得心力衰竭靶点,采用Venny2.1.0对药物与疾病的靶点进行交集选取,采用Uniprot数据库转换信息,采用Cytoscape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得到桂枝甘草汤治疗心力衰竭的核心靶点,并将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分析及KEGG分析。通过Western blot验证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根据网络药理学结果中degree值及与心力衰竭过程相关程度筛选出3个因子(PKCα、ERK1/2和BCL2),在戊巴比妥钠溶于无血清高糖培养基处理的H9C2细胞中模拟心衰缺血缺氧环境,提取心肌细胞总蛋白,测定PKCα、ERK1/2和BCL2的蛋白含量。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得到桂枝甘草汤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靶点有190个,它们主要参与循环系统过程、氮化合物的细胞反应、阳离子稳态、MAPK级联的调节等生物过程;参与调控癌症相关通路,钙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38条通路。体外细胞模型的Western blot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组PKCα和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心力衰竭+桂枝甘草汤组其相对含量降低(P<0.05);心力衰竭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P<0.05),心力衰竭+桂枝甘草汤组其相对含量与心力衰竭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桂枝甘草汤可能通过作用于PRKCA、PRKCB、MAPK1、MAPK3、MAPK8等多个靶点,下调PKCα和ERK1/2因子的蛋白表达,上调BCL2因子的蛋白表达,调控癌症相关通路、钙信号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来治疗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桂枝甘草汤 心力衰竭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肠道菌群探析急性胰腺炎证候演变 被引量:8
9
作者 焦巨英 胡凤林 +2 位作者 刘建均 娄妮 尚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3-758,共6页
急性胰腺炎发病常伴随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参与人体营养物质的转化吸收,构成生物屏障防止致病菌定植并协调肠道免疫平衡。菌群失调所致的胃肠症状及菌群易位引发"菌血症"至"败血症"的疾病发展趋势与急性胰腺炎中... 急性胰腺炎发病常伴随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参与人体营养物质的转化吸收,构成生物屏障防止致病菌定植并协调肠道免疫平衡。菌群失调所致的胃肠症状及菌群易位引发"菌血症"至"败血症"的疾病发展趋势与急性胰腺炎中医不同证候所含诸症及证候传变过程有较多类同,因而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参与急性胰腺炎证候演变。本研究从肠道菌群角度分析,并探索菌群失调与急性胰腺炎证候传变之间的联系,为急性胰腺炎证治方药提供靶向于肠道菌群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肠道菌群失调 中医 证候传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