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瑞国 刘海敬 +3 位作者 陆依珊 解建国 高平 王长淼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6-1232,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IS)属于中医学中“中风”的范畴,目前缓解缺血性脑卒中神经损伤的药物对神经修复的效果有限。研究发现,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主要依赖于神经生发中心的神经干细胞,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从... 缺血性脑卒中(IS)属于中医学中“中风”的范畴,目前缓解缺血性脑卒中神经损伤的药物对神经修复的效果有限。研究发现,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主要依赖于神经生发中心的神经干细胞,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从而修复损伤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加速损伤的修复过程。然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C)数量十分有限,无法满足IS的恢复。电针联合干细胞移植能够发挥更好的疗效,一方面外源性干细胞可以代替ENSC发挥部分功能,而电针的加入能够与干细胞发挥协同作用;另一方面电针的持续稳定刺激可以提高移植细胞的归巢效率和存活率,促进干细胞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善神经损伤。因此,电针联合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干细胞 电针 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 炎症 免疫反应 归巢效率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和全球胰腺炎疾病负担趋势分析及2022—2031年预测研究
2
作者 罗新宇 刘瑾 陈海龙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6期3321-3327,共7页
背景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社会的公共医疗负担。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胰腺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将其与全球疾病负担进行比较,并对中国2022—2031年的胰腺炎负担进行预测,为我国胰腺炎的防治提供参... 背景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社会的公共医疗负担。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胰腺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将其与全球疾病负担进行比较,并对中国2022—2031年的胰腺炎负担进行预测,为我国胰腺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990—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的开放数据,分析中国和世界范围内胰腺炎负担的特征,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胰腺炎负担的时间变化趋势,并扩展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ARIMA),以预测2022—2031年胰腺炎的疾病负担。结果中国胰腺炎的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从1990年的35.352/10万下降至2021年的23.529/10万,年龄标化患病率(ASPR)从1990年的35.326/10万下降至2021年的24.14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从1990年的0.983/10万下降至2021年的0.637/10万,年龄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率(ASDR)从1990年的29.77/10万下降至2021年的18.267/10万。全球范围内,胰腺炎ASIR、ASPR、ASMR和ASDR也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中国胰腺炎ASIR、ASPR、ASMR、ASDR的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1.340、-1.246、-1.400和-1.574,优于全球的下降趋势(-0.441、-0.990、-0.468、-0.527)。2022—2031年,中国胰腺炎ASPR将由2022年24.08/10万减少到2031年的21.21/10万,ASMR从0.64/10万减少至0.53/10万,ASDR从17.98/10万减少至14.63/10万。结论根据1990—2021年GBD数据分析结果,中国和全球胰腺炎的疾病负担均呈下降趋势。中国胰腺炎ASIR、ASPR、ASMR和ASDR均呈现下降趋势,AAPC均优于全球水平。根据ARIMA模型,2022—2031年中国胰腺炎的ASIR将保持平稳,ASPR、ASMR、ASDR的预测均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患病率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连连 张琳 +1 位作者 战丽彬 李婷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5,I0010-I0014,共12页
目的从代谢组学层面上观察脾阴虚(Spleen-Yin deficiency,SD)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iabetes-associated Cognitive Decline,DACD)大鼠的代谢产物变化,探究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潜在标志物及其意义。方法建立SD、DACD及SD-DACD大鼠模... 目的从代谢组学层面上观察脾阴虚(Spleen-Yin deficiency,SD)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iabetes-associated Cognitive Decline,DACD)大鼠的代谢产物变化,探究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潜在标志物及其意义。方法建立SD、DACD及SD-DACD大鼠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PLC-Q-TOF/MS)对大鼠血清样品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各组大鼠血清代谢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建立的代谢物分析方法可以区分SD组、DACD组、SD-DACD组与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BC)组,SD组与SD-DACD组,DACD组与SD-DACD组。其中,与BC组大鼠相比,吡哆胺(pyridoxamine)在SD组和SD-DACD组中分别上调约24倍和25倍,在DACD组中则下调约21倍,可将SD组与DACD组、SD-DACD组与DACD组大鼠相区别。吡哆胺可作为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脾阴虚DACD。涉及的苯丙氨酸代谢通路的紊乱主要发生在SD组和SD-DACD组大鼠的差异代谢产物之间。结论吡哆胺和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参与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并且可能是脾阴虚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相关性的基础。研究结果可为基于代谢组学的SD-DACD筛查及病因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阴虚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代谢组学 中医辨证分型 诊断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脾气虚证本质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战丽彬 初艳 +5 位作者 赵欣捷 许国旺 张丽 隋华 刘颖 吴本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4期622-625,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血浆小分子代谢组成分,发现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组不同于其它组的血浆代谢图谱,并发现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揭示中医脾气虚证本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脾气虚证提供客观依据和指导。方法:通过收集体检者的基本... 目的:通过分析血浆小分子代谢组成分,发现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组不同于其它组的血浆代谢图谱,并发现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揭示中医脾气虚证本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脾气虚证提供客观依据和指导。方法:通过收集体检者的基本资料、结合代谢综合征及脾气虚证诊断标准,将受试人员分为正常对照组、代谢综合征组和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组;由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离血浆代谢产物。结果:3组血浆代谢产物得到良好区分;代谢综合征组中lysoPC C16∶0、GPCho(32∶2)、GPCho(32∶1)比正常组浓度明显升高(P<0.05);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组中carnitine C8∶0、GPCho(38∶6)和分子量341.282的未知化合物比代谢综合征组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组呈现出不同于正常对照组和代谢综合征组的代谢图谱;发现3种化合物可能为代谢综合征的潜在标志物,3种化合物可能为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代谢综合征 证病结合 血浆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及其成分抗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晓昕 杨楠 +7 位作者 康琳 谢心悦 黑穆荣 张泰 董人铭 刘潇聪 尚东 董佩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0-196,共7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中药治疗心肌缺血应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但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和多药理活性的特点,作用机制较复杂。本文对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的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活性成分进行了系... 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中药治疗心肌缺血应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但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和多药理活性的特点,作用机制较复杂。本文对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的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归纳,并从促血管新生、扩张冠状动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凋亡、调节血液流变学、抑制Ca2+超载、自噬、调节能量代谢等方面对中药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为治疗心肌缺血中药的开发提供新策略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活性成分 心肌缺血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研究中的动物模型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宋丹 冉丽媛 +1 位作者 姜如娇 吴英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87,共5页
虽然糖尿病的研究不断有新的进展,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不断更新,但其危害并没有明显降低,反而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了更深入、全面地揭示糖尿病机制,研发更有效、可靠、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必须清楚了解相应的疾病模型。该文就糖尿病动... 虽然糖尿病的研究不断有新的进展,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不断更新,但其危害并没有明显降低,反而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了更深入、全面地揭示糖尿病机制,研发更有效、可靠、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必须清楚了解相应的疾病模型。该文就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种类,建模方法,优缺点,适用范围等进行综合评述,旨在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物模型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挖掘兼具抗炎抗肿瘤功效的清热类中药
7
作者 包雅娜 张晓楠 +5 位作者 关溪 赵亮 崔钰莹 吴昱 尚东 项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7,共7页
背景我们前期在论述“胰-脾一体”新观点时,提出湿热滞脾、因滞而虚是胰腺“炎-癌转化”的中医病机要素,其中湿热是“炎-癌转化”的土壤。目的基于以“湿热”为主的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兼具抗炎抗肿瘤作用的... 背景我们前期在论述“胰-脾一体”新观点时,提出湿热滞脾、因滞而虚是胰腺“炎-癌转化”的中医病机要素,其中湿热是“炎-癌转化”的土壤。目的基于以“湿热”为主的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兼具抗炎抗肿瘤作用的清热类中药的药性、归经、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此类中药的药物特性。对胰腺炎-癌转化过程中的用药提出前瞻性预测。方法以《中药学》(第10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药物数据的主要来源,对其中66味清热药进行以“炎*中药名”或“(炎+肿瘤)*中药名”以及inflammation*na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nflammation+tumor)*na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文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中筛选药物活性成分。结果66味清热药(未统计附药)中有58味中药具有抗炎作用,有53味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有48味中药同时具有抗炎及抗肿瘤作用。兼具抗炎抗肿瘤的清热类中药在性味上以苦、甘、辛味为主,在归经上以肝、胃、肺、心、大肠经为主。在TCMSP数据库中运用“类药五原则”对抗炎抗肿瘤药物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共筛选出1041种活性成分数据,删除掉重复项后最终获得798种活性成分。排名前三的活性成分分别为Luteolin、Kaempferol、Acacetin。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清热类药五味、归经和有效成分的分析发现,具有抗炎和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具有高度重合性,这一发现对胰腺炎-癌转化疾病的药物研究及临床遣方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清热药 抗炎 抗肿瘤 药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内质网应激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梁丽娜 常晓慧 +5 位作者 战丽彬 施翔 胡守玉 闫云 郑路平 张福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9期1969-1972,共4页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ZiBu PiYin Recipe,ZBPYR)对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复合因素造模的方法建立脾阴...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ZiBu PiYin Recipe,ZBPYR)对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复合因素造模的方法建立脾阴虚糖尿病模型,以水迷宫实验评价模型大鼠是否出现学习记忆障碍,之后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和真核转录因子2的α亚单位(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2 subunitα,eIF2α)表达的变化。结果:ZBPYR治疗后GRP78 mRNA水平降低(P<0.05),GRP78、磷酸化PERK、磷酸化eif2α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脾阴虚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滋补脾阴方药可能是通过影响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传导改善脾阴虚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认知下降 滋补脾阴方药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痴呆大鼠脑组织内质网应激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战丽彬 林海燕 +2 位作者 宫晓洋 刘莉 梁丽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6期993-998,共6页
目的:观察滋补脾阴方药(ZBPYR)对脾阴虚痴呆大鼠不同脑区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通过证病结合的方法建立脾阴虚痴呆大鼠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CA3、DG区)、大脑皮质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 目的:观察滋补脾阴方药(ZBPYR)对脾阴虚痴呆大鼠不同脑区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通过证病结合的方法建立脾阴虚痴呆大鼠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CA3、DG区)、大脑皮质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凋亡促进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变化。结果:与脾阴虚痴呆组比较,ZBPYR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0.2913±0.0025)、CA3区(0.2835±0.0012)、DG区(0.2855±0.0002)、大脑皮质(0.2929±0.0028)GRP7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海马CA1区(0.2476±0.0012)、CA3区(0.2499±0.0013)、DG区(0.2519±0.0023)、大脑皮质(0.2488±0.0007)CHO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滋补脾阴方药改善脾阴虚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增强内质网应激介导的未折叠蛋白反应的存活途径,抑制凋亡途径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脾阴虚痴呆 滋补脾阴方药 内质网应激 葡萄糖调节蛋白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畅 夏士林 尚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2232-2236,共5页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临床上常见急腹症,其中的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甚至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A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对AP的探索逐渐深入,研究者发现中药在其治疗中较有好疗效,其中对中药...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临床上常见急腹症,其中的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甚至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A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对AP的探索逐渐深入,研究者发现中药在其治疗中较有好疗效,其中对中药单体治疗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中药单体治疗AP的主要机制与功能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了解中药单体的作用,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中药治疗AP机制研究方面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中药单体 治疗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痴呆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战丽彬 刘莉 +3 位作者 路小光 宫晓洋 梁丽娜 施翔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3期480-487,共8页
目的:从蛋白质组水平探索脾阴虚痴呆的本质以及滋补脾阴的方药(ZBPYR)作用靶点。方法:采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耗伤阴液的复合因素综合考虑的方法建立脾阴虚的大鼠模型。并于双侧海马定位注射聚合态β-淀粉样蛋白1-40,应用ZBPYR干预。... 目的:从蛋白质组水平探索脾阴虚痴呆的本质以及滋补脾阴的方药(ZBPYR)作用靶点。方法:采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耗伤阴液的复合因素综合考虑的方法建立脾阴虚的大鼠模型。并于双侧海马定位注射聚合态β-淀粉样蛋白1-40,应用ZBPYR干预。通过双向凝胶电泳比较各组大鼠海马蛋白质组表达图谱的不同;由MALDI-TOF-MS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脾阴虚痴呆组有9个蛋白表达差异点;脾阴虚痴呆+ZBPYR组有2个差异点。经质谱鉴定显示脾阴虚痴呆组大鼠海马蛋白中AnnexinⅢ表达上调,Tubulin beta chain 15、Dihydropyrimidinase-like 2和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beta-1 subunit表达下降,ZBPYR干预后这些蛋白点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脾阴虚痴呆大鼠海马的病变是一个多种蛋白质参与的复杂过程,AnnexinⅢ、Tubulin beta chain 15等分子参与了脾阴虚痴呆大鼠的海马病变;ZBPYR可能通过对海马的差异表达蛋白的调控而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阴虚痴呆 证病结合 滋补脾阴方药 蛋白质组学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阴虚痴呆大鼠不同脑区Snk-SPAR路径及滋补脾阴方药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战丽彬 宫晓洋 +2 位作者 刘莉 稽征鸿 隋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5期836-841,共6页
目的:观察脾阴虚痴呆大鼠不同脑区树突棘相关的Rap-特异性GTPase-活化蛋白和血清诱导激酶mRNA表达的变化及滋补脾阴方药对其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脑区SPAR、Snk mRNA表达变化。结果:痴呆组和脾阴虚痴呆组大鼠各... 目的:观察脾阴虚痴呆大鼠不同脑区树突棘相关的Rap-特异性GTPase-活化蛋白和血清诱导激酶mRNA表达的变化及滋补脾阴方药对其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脑区SPAR、Snk mRNA表达变化。结果:痴呆组和脾阴虚痴呆组大鼠各脑区SPAR mRNA表达明显减弱(P<0.05),Snk mRNA表达呈上调趋势;脾阴虚痴呆+ZBPYR组大鼠各脑区SPAR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Snk mRNA表达呈下调趋势。结论:ZBPYR能使脾阴虚痴呆组大鼠各脑区SPARmRNA表达增强,Snk mRNA表达下调,提示ZBPYR具有保护并维持突触和树突棘正常形态的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Snk-SPAR信号途径传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阴虚痴呆 滋补脾阴方药 突触 Snk-SPAR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病人钙化防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丹 尹安春 +2 位作者 吴姝然 葛长乐 武文贤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082-3085,共4页
对终末期肾病病人钙化防御的主要筛查方法、危险因素以及疾病管理进行综述,指出护理研究者应以多中心的终末期肾病钙化防御病人为研究对象,针对危险因素、伤口管理、疼痛管理、营养管理以及心理干预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研究,建立个体化的... 对终末期肾病病人钙化防御的主要筛查方法、危险因素以及疾病管理进行综述,指出护理研究者应以多中心的终末期肾病钙化防御病人为研究对象,针对危险因素、伤口管理、疼痛管理、营养管理以及心理干预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研究,建立个体化的终末期肾病病人钙化防御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钙化防御 钙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 筛查方法 危险因素 疼痛管理 疾病管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晓慧 战丽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03-2005,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高频方药及其性味归经,探索儿童ITP中药处方规律和特点。结果:所有处方共应用中药153味,748频次;高频药物以补虚类、清...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高频方药及其性味归经,探索儿童ITP中药处方规律和特点。结果:所有处方共应用中药153味,748频次;高频药物以补虚类、清热凉血类为主;性味多为苦寒药,其次为甘寒和甘平药物;归经多为肝经、心经,其次为脾经和肺经;功效以清热凉血为主,其次为健脾益气生血。总体疗效比较,中药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2.03%:72.24%,P<0.05)。结论:儿童ITP中药治疗以苦寒类药最为常用,以清热凉血为主要治则,兼用味甘平的补虚类药物,以健脾益气生血为治则,这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处方规律,根据发病规律正确辨证论治,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药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研究锦红汤的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蛋白的预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凯悦 黄嘉彧 +4 位作者 霍晓奎 李思琪 张琳 马骁驰 方邦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75-3383,共9页
目的中药复方锦红汤由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Taraxacum)]、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RheiRhizome)]、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Sargentodoxaceae)]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的... 目的中药复方锦红汤由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Taraxacum)]、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RheiRhizome)]、大血藤[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hd.etWils.(Sargentodoxaceae)]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的功效,临床上对感染性炎症方面的疾病具有显著治疗作用。本研究旨在揭示复方锦红汤中关键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基于液质联用的方法鉴定锦红汤及复方内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然后通过TCMSP数据库、STRING和Cytoscape平台对主要活性成分潜在作用的靶基因进行筛选和预测,最后运用AutoDockVina和PyMol软件对锦红汤中的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最终生成分子对接模型图。采用Zorbax Eclipse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A)和纯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检测模式整理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锦红汤中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共分离与鉴定出锦红汤中43个化合物,其中来自大黄的化学成分最多。主要成分类型包括羧酸类、苯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并进一步发现锦红汤治疗疾病的靶点主要与调节免疫、细胞增殖和凋亡以及炎症相关。结论液质联用的方法可以准确、快速鉴定出锦红汤中主要化学成分,预测出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作用的靶基因,预测其互相干预使锦红汤发挥其药理作用。本实验也为锦红汤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红汤 液质联用 总离子流 成分鉴定 脓毒症 靶点蛋白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多元分析的类风湿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薛崇祥 于航 +3 位作者 呼明哲 张胜刚 苏诗瑶 张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8-613,共6页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病案与基础研究资料。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纳入其中...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病案与基础研究资料。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纳入其中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对其中的中药组成、功效归类、性味归经等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结果:研究最终纳入文献292篇,涉及中药214种,药物总频次共有5 071次,应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频数分析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用药以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以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等药为辅,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性则以温性和平性为主;药物多归经肝经、脾经、肾经。结论:聚类分析结果归纳出黄芪、甘草、当归、乌头、桂枝、薏苡仁、防风、秦艽、羌活、鸡血藤、川芎、牛膝、威灵仙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药物群,关联分析归纳出类风湿关节炎用药的常用药物组合,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用药特点以补虚扶正、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药 现代文献 统计分析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活性成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子涵 满腾骏 +2 位作者 周博 易玉娟 孙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4-161,I0028,共9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目前多采用溶栓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发现许多中药及其提取物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治疗及预后作用,其相关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为明确...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目前多采用溶栓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发现许多中药及其提取物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治疗及预后作用,其相关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为明确中药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特归纳了其有效成分在疾病研究及治疗中的关键环节。其中黄酮类、皂苷类、酚类、萜类、多糖类、生物碱类、醌类等中药单体成分,能够通过PI3K-Akt、AGE-RAGE、MAPK、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mTOR、ERK、SIRT1、NF-κB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抗炎、抑制细胞凋亡、抗兴奋性毒性、抑制自由基、修复受损的血脑屏障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血管再生等作用,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中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药单体成分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系统整理,为深入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及挖掘更为丰富的中药活性成分提供思路,也为开辟新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路径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单体活性成分 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药食两用方治疗寒热错杂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崇祥 何世勇 +3 位作者 肖楠 张琳 田源 郁万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痛风药食两用方对于寒热错杂型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32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寒热错杂组和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寒热错杂组均置于低温与高温交替环境适应性培养。7 d后,向大鼠右内... 目的:探讨痛风药食两用方对于寒热错杂型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32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寒热错杂组和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寒热错杂组均置于低温与高温交替环境适应性培养。7 d后,向大鼠右内踝胫跗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溶液,再次置于低温与高温交替环境7 d,建立寒热错杂型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阳性药组给予秋水仙碱治疗,寒热错杂组给予痛风药食两用方治疗。观察比较4组大鼠腿围增长百分率,以及血清中UA、α-NAG、β-gal、TNF-α和SOD的指标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鼠服用痛风药食两用方后可显著降低踝关节周长增加百分率,降低UA、αNAG、β-gal、TNF-α的含量,增加SOD的含量(均P<0.05)。结论:痛风药食两用方能够改善关节肿胀症状,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的疗效,对寒热错杂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药食两用方 大鼠模型 寒热错杂证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炎症介质 抗炎 抗氧化 实验研究 药效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菌群-代谢-免疫”轴从“毒热”论治急性胰腺炎的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钰莹 周琪 +4 位作者 尚东 赵亮 关溪 白长川 项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76-2681,共6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和动物模型具有特征性肠道菌群表型,且与AP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直接或将营养物质分解代谢成功能性产物间接参与宿主免疫调节。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失衡激活免疫炎性反应,是AP重症化的主导力...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和动物模型具有特征性肠道菌群表型,且与AP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直接或将营养物质分解代谢成功能性产物间接参与宿主免疫调节。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失衡激活免疫炎性反应,是AP重症化的主导力量。中医将肠道菌群失衡所致机体代谢异常及炎性因子大量释放归为“内毒”范畴,与诱发AP之外毒(酒毒、食毒、寒毒等)合病,毒郁不解,久则化热化火。因此“,菌群紊乱-代谢异常-免疫失调”是AP“毒热”病机演变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中医经典方剂和验方通过靶向调控“菌群-代谢-免疫”轴防治AP重症化,既丰富了中医“毒热”理论的科学内涵,又为中医药防治AP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热理论 急性胰腺炎 肠道菌群 代谢表型 宿主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胆酸调控OPG/RANK和TRAF3抑制破骨细胞分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禹潼 张晓楠 +1 位作者 关溪 尚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脱氢胆酸(dehydrocholic acid,DHCA)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s)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ligand,RANKL)... 目的探讨脱氢胆酸(dehydrocholic acid,DHCA)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s)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ligand,RANKL)诱导成熟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分化为OCs。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ACP5)染色,确定DHCA抑制OCs形成的最佳浓度。qRT-PCR检测OCs分化和功能相关基因TRAP/ACP5、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OCs中TNF受体相关因子3(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3,TRAF3)、NF-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蛋白水平。结果DHCA浓度为200μmol/L是抑制OCs形成的最佳剂量(P<0.01)。DHCA抑制OCs分化和功能相关基因ACP5、CTSK和MMP9的表达(P<0.01)。DHCA通过下调RANK蛋白和增加TRAF3和OPG蛋白的表达来抑制OCs的分化(P<0.01)。结论DHCA通过调控OPG/RANK和TRAF3抑制OCs分化,这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骨质疏松前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胆酸 破骨细胞 OPG/RANK TRAF3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