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肝损伤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晓燕 刘艳秋 +1 位作者 程孟春 肖红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3-690,共8页
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问题,药源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仍然是临床治疗肝损伤的一大难题。本研究中,首先利用对乙酰氨基酚、四氯化碳、大黄素、雷公藤甲素和马兜铃酸构建不同类型的肝细胞损伤模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 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问题,药源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仍然是临床治疗肝损伤的一大难题。本研究中,首先利用对乙酰氨基酚、四氯化碳、大黄素、雷公藤甲素和马兜铃酸构建不同类型的肝细胞损伤模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分别得到正常组和损伤组的细胞代谢轮廓谱。然后利用模式识别构建分类模型,筛选肝损伤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肝损伤在肝细胞代谢谱上可以被区分开,最终鉴定出14种差异代谢物。损伤组肝细胞经保肝阳性药联苯双酯干预后,差异代谢物水平均趋向于正常组,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差异标志物与肝损伤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细胞代谢组学是研究药物肝损伤的有效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代谢组学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毒生热”——毒热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被引量:30
2
作者 周琪 夏士林 +4 位作者 刘建均 庞敏 于睿 尚东 白长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02-1705,共4页
通过阐述中医学毒与热的含义、毒热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毒热物理、生物、化学的演变过程,探讨毒热的来源、病因病机。毒热比热毒的范围更广,毒、热可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其病因为因毒而热,病机或为玄府闭塞,寒郁化热;或伏邪蕴蓄,化毒生热;... 通过阐述中医学毒与热的含义、毒热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毒热物理、生物、化学的演变过程,探讨毒热的来源、病因病机。毒热比热毒的范围更广,毒、热可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其病因为因毒而热,病机或为玄府闭塞,寒郁化热;或伏邪蕴蓄,化毒生热;或杂气瘟疫,感毒化热;或毒邪内生,热发于外。中医"毒热"理论与毒热的现代生物学研究彼此深度融合,毒热理论可用于理解指导治疗现代临床疾病。临床实践中,不应将西医炎性疾病同中医的"热毒"相等同,可将其放在中医"毒热"的理论体系框架中,根据毒热具体的病因病机,审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热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补脾阴法对脾阴虚糖尿病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及胰岛素降解酶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梁丽娜 战丽彬 +4 位作者 胡守玉 闫云 郑路平 孙杰 余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21-2027,共7页
目的:观察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中不同形式的β淀粉样蛋白(Aβ)、胰岛素降解酶(IDE)变化,及其在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并观察滋补脾阴法对其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糖尿病组(DM)、脾阴虚组(... 目的:观察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中不同形式的β淀粉样蛋白(Aβ)、胰岛素降解酶(IDE)变化,及其在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并观察滋补脾阴法对其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糖尿病组(DM)、脾阴虚组(pi)、脾阴虚糖尿病组(piDM)、滋补脾阴方药治疗组(ZBPYR)5组。采用梯度离心的方法提取可溶性与不可溶Aβ,通过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中可溶性与不可溶的Aβ1-42及Aβ1-40的含量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及皮质中IDE蛋白表达变化。结果:DM组、piDM组大鼠海马、大脑皮质可溶性与不可溶Aβ1-42均高于Cont组(P<0.05),ZBPYR组较DM组、piDM组降低了海马、大脑皮质可溶性与不可溶Aβ1-42的表达(P<0.05)。DM组、pi组、piDM组大脑皮质可溶性Aβ1-40较Cont组增加(P<0.05),ZBPYR组较DM组、piDM组有所下降(P<0.05)。DM组、piDM组海马IDE蛋白表达较Cont组降低(P<0.05),ZBPYR组海马较DM组、piDM组升高(P<0.05);DM组、pi组、piDM组大鼠大脑皮质IDE蛋白水平较Cont组降低(P<0.05),ZBPYR组大脑皮质较DM组降低(P<0.05)。结论:脑组织中Aβ1-42增加可能是糖尿病大鼠、脾阴虚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变化,IDE表达下降可能是导致Aβ1-42增加的原因之一,滋补脾阴法可能通过上调IDE蛋白表达降低Aβ1-42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淀粉样蛋白 胰岛素降解酶 滋补脾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长川附子石膏同用经验 被引量:6
4
作者 战丽彬 朱丽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7期1484-1485,共2页
白长川主任医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临床诊疗特色。白主任善同用附子石膏,疗效显著。探析附子石膏同用源流,纵览古今应用... 白长川主任医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临床诊疗特色。白主任善同用附子石膏,疗效显著。探析附子石膏同用源流,纵览古今应用,白主任认为二者合用相反相成,清温并用,可用于寒热互结证、上热下寒证、寒热错杂证的治疗,并例举白主任的临床医案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长川 附子 石膏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β细胞生长激素受体基因敲除对STZ诱发1型糖尿病小鼠的影响
5
作者 任国君 孙杰 +5 位作者 申风娟 史春红 于涛 姜如娇 吴英杰 孙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3-756,I0002,共5页
目的:利用胰腺β细胞组织特异性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敲除小鼠结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从基因水平研究胰腺β细胞GHR缺失对1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4组,包括LLc对照组[胰腺β细胞特异敲除GHR小鼠(βGHRKO,LLc)... 目的:利用胰腺β细胞组织特异性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敲除小鼠结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从基因水平研究胰腺β细胞GHR缺失对1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4组,包括LLc对照组[胰腺β细胞特异敲除GHR小鼠(βGHRKO,LLc)、LL对照组[含有GHR等位基因纯合子小鼠(LL)]、LLc STZ组及LL STZ组(LLc小鼠和LL小鼠分别给予STZ注射造模),小鼠餐后血糖≥25mmol·L-1为造模成功。对小鼠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GTT)、小鼠胰腺组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STZ注射后,LL STZ组和LLc STZ组小鼠血糖出现上升趋势,16d后达到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GTT,LL STZ组和LLc STZ组小鼠血糖值分别较LL对照组和LLc对照组小鼠血糖值明显升高(P<0.05),HE染色,与LL对照组比较,LLc对照组小鼠胰岛形态及结构无明显变化;LL STZ和LLc STZ组小鼠胰岛萎缩,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L STZ组较LL对照组小鼠胰岛素分泌显著减少,LLc STZ组较LLc对照组小鼠胰岛素分泌显著减少。结论:在STZ诱导1型糖尿病条件下,胰腺β细胞GHR基因敲除对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及β细胞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受体 糖尿病 1型 胰岛素分泌细胞 基因敲除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