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4
1
作者 叶雪珂 单国顺 +2 位作者 付郁 尹爱凝 姚娓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8-162,I0035,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为常见的炎症性肠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痢疾”“泄泻”的范畴。目前,现代医学认为UC发病主要与遗传、环境和肠黏膜屏障损伤等因素有关,其中研究认为肠黏膜屏障功能在UC的发病中占主要地...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为常见的炎症性肠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痢疾”“泄泻”的范畴。目前,现代医学认为UC发病主要与遗传、环境和肠黏膜屏障损伤等因素有关,其中研究认为肠黏膜屏障功能在UC的发病中占主要地位。治疗方面,西医治疗采取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中医治疗方法多样,通过口服药物、灌肠、针灸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临床上还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UC,可以取长补短,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因此,对UC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UC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发病机制 肠黏膜屏障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2
作者 付郁 单国顺 +2 位作者 尹爱凝 叶雪珂 姚娓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2-85,I0024,共5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根据其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目前,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菌轴功能紊乱、十二指...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根据其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目前,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菌轴功能紊乱、十二指肠黏膜改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有关。治疗上主要使用促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等。但是,上述化学药物长期使用具有许多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施以治疗,并获得良好的疗效。将对FD的发病机制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FD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病因病机 中西医结合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辅助中医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宁 杨琦 姚娓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1,共5页
消化系统疾病(digestive system disease,DSD)为全身最大疾病群,其发病率高,给患者的家庭、社会及国家造成了重大负担。DSD中仍然存在诸多诊治不清的问题,传统的数据分析在预测DSD风险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结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消化系统疾病(digestive system disease,DSD)为全身最大疾病群,其发病率高,给患者的家庭、社会及国家造成了重大负担。DSD中仍然存在诸多诊治不清的问题,传统的数据分析在预测DSD风险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结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治疗DSD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AI可以基于大量的医疗数据和临床经验,辅助中医医生进行DSD诊断、分析病情发展趋势,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就AI在中医DSD诊治中的应用和展望作一概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医 消化系统疾病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研究现状与热点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惊鸿 田梦 +1 位作者 李亚男 冷爱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9-252,I0044-I0046,共7页
目的基于CiteSpace对“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领域近10年的发展现状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分析与总结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该领域学者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清胰汤”“急性胰腺炎”为主题词,检索2010年1... 目的基于CiteSpace对“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领域近10年的发展现状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分析与总结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该领域学者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清胰汤”“急性胰腺炎”为主题词,检索2010年1月1日—2023年4月19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该领域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并对其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635篇。经CiteSpace的作者共现图谱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人员及团队较分散,不同团队之间的合作强度偏弱。机构共现图谱分析,研究机构以天津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为主。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显示,该领域当前热点关键词为急性胰腺炎、清胰汤、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生长抑素、清胰通腑汤、中药灌肠、炎症因子、清胰承气汤、临床观察、奥曲肽等。结论近10年我国学者在“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延伸。建议相关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多机构合作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胰汤 急性胰腺炎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丹 尹安春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97,共4页
综述人工神经网络与循环神经网络的概念、优势,以及在护理不良事件、延续护理、慢病管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方面的应用现状,旨在提高我国护理研究者对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认知,并为护理人员应用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 护理学 信息化技术 护理信息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胃肠病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沈会 李吉彦 +2 位作者 朱炜楷 赵妍妍 莫睿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4-1059,共6页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中医药在治疗FGIDs上具有独特优势,并逐渐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认同。本文系统综述了FGIDs的病名、病因病机,并对近年来FGIDs中医现代诊治、中医药治疗、...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中医药在治疗FGIDs上具有独特优势,并逐渐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认同。本文系统综述了FGIDs的病名、病因病机,并对近年来FGIDs中医现代诊治、中医药治疗、临床试验研究、临床结局评价进行了归纳总结,强调了在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对于FGIDs辨证辨病的认识刚好体现罗马Ⅳ共识FGIDs的"多维度"诊疗特征。提出目前FGIDs中医临床研究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中医临床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毒生热”——毒热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被引量:29
7
作者 周琪 夏士林 +4 位作者 刘建均 庞敏 于睿 尚东 白长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02-1705,共4页
通过阐述中医学毒与热的含义、毒热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毒热物理、生物、化学的演变过程,探讨毒热的来源、病因病机。毒热比热毒的范围更广,毒、热可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其病因为因毒而热,病机或为玄府闭塞,寒郁化热;或伏邪蕴蓄,化毒生热;... 通过阐述中医学毒与热的含义、毒热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毒热物理、生物、化学的演变过程,探讨毒热的来源、病因病机。毒热比热毒的范围更广,毒、热可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其病因为因毒而热,病机或为玄府闭塞,寒郁化热;或伏邪蕴蓄,化毒生热;或杂气瘟疫,感毒化热;或毒邪内生,热发于外。中医"毒热"理论与毒热的现代生物学研究彼此深度融合,毒热理论可用于理解指导治疗现代临床疾病。临床实践中,不应将西医炎性疾病同中医的"热毒"相等同,可将其放在中医"毒热"的理论体系框架中,根据毒热具体的病因病机,审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热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滞”探析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观 被引量:9
8
作者 沈会 李吉彦 +4 位作者 朱炜楷 赵妍妍 莫睿 郝长浩 张靖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28-3332,共5页
《罗马Ⅳ:功能性胃肠病肠-脑互动异常》中,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又被称之为肠-脑互动异常。针对现代FGIDs疾病谱的变化及FGIDs致病因素的多元化,在"现代""三因"致病因素的反... 《罗马Ⅳ:功能性胃肠病肠-脑互动异常》中,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又被称之为肠-脑互动异常。针对现代FGIDs疾病谱的变化及FGIDs致病因素的多元化,在"现代""三因"致病因素的反复作用下,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气机"凝滞",产生了FGIDs胃肠道症状,同时,FGIDs患者常具有慢性头痛、呼吸困难、心慌、肌肉疼痛等胃肠道以外症状。FGIDs属于中医脾胃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与中医脾胃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脾胃虚滞"是FGIDs基本病机,临床可从"滞"论治FGIDs。FGIDs患者症状重叠现象极为常见,FGIDs临床常见八滞:虚滞、气滞、血滞、火滞、湿滞、痰滞、食滞、寒滞。FGIDs临床常用祛滞八法:健补脾胃祛滞法、疏肝理气祛滞法、活血化瘀祛滞法、泻肝行湿祛滞法、燥湿运脾祛滞法、理气化痰祛滞法、消食化痰祛滞法、温胃散寒祛滞法。进一步探析"脾胃虚滞"理论及从"滞"论治FGIDs理论,对现代FGIDs及脾胃相关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Ⅳ 功能性胃肠病 脾胃虚滞 祛滞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肝损伤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晓燕 刘艳秋 +1 位作者 程孟春 肖红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3-690,共8页
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问题,药源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仍然是临床治疗肝损伤的一大难题。本研究中,首先利用对乙酰氨基酚、四氯化碳、大黄素、雷公藤甲素和马兜铃酸构建不同类型的肝细胞损伤模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 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问题,药源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仍然是临床治疗肝损伤的一大难题。本研究中,首先利用对乙酰氨基酚、四氯化碳、大黄素、雷公藤甲素和马兜铃酸构建不同类型的肝细胞损伤模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分别得到正常组和损伤组的细胞代谢轮廓谱。然后利用模式识别构建分类模型,筛选肝损伤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肝损伤在肝细胞代谢谱上可以被区分开,最终鉴定出14种差异代谢物。损伤组肝细胞经保肝阳性药联苯双酯干预后,差异代谢物水平均趋向于正常组,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差异标志物与肝损伤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细胞代谢组学是研究药物肝损伤的有效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代谢组学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补脾阴方药调节下丘脑中自噬及内质网应激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梁丽娜 战丽彬 +2 位作者 胡守玉 隋华 陈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6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ZBPYR)调节自噬及内质网应激(ERS)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糖尿病组(DM),脾阴虚组(pi),脾阴虚糖尿病组(pi DM),脾阴虚糖尿病+滋补脾阴方药治疗组(ZBPYR)。...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ZBPYR)调节自噬及内质网应激(ERS)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糖尿病组(DM),脾阴虚组(pi),脾阴虚糖尿病组(pi DM),脾阴虚糖尿病+滋补脾阴方药治疗组(ZBPYR)。Western Blot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Ⅱ(LC3Ⅱ)、抑制物阻抗性酯酶1α亚基(IRE1α)、c-Jun氨基端激酶(JNK)的蛋白表达。结果:DM组、pi组、pi DM组LC3Ⅱ较cont组降低(P<0.05),ZBPYR组LC3Ⅱ较DM组、pi DM组增加(P<0.05)。与cont组比较,DM组、pi DM组p-IRE1α、pi组、pi DM组p-JNK1均有所增加(P<0.05),ZBPYR组p-IRE1α、p-JNK1与DM组、pi DM组比较有所降低(P<0.05)。结论:ZBPYR调节自噬及ERS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内质网应激 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滋补脾阴方药 下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补脾阴法对脾阴虚糖尿病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及胰岛素降解酶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丽娜 战丽彬 +4 位作者 胡守玉 闫云 郑路平 孙杰 余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21-2027,共7页
目的:观察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中不同形式的β淀粉样蛋白(Aβ)、胰岛素降解酶(IDE)变化,及其在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并观察滋补脾阴法对其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糖尿病组(DM)、脾阴虚组(... 目的:观察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中不同形式的β淀粉样蛋白(Aβ)、胰岛素降解酶(IDE)变化,及其在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并观察滋补脾阴法对其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糖尿病组(DM)、脾阴虚组(pi)、脾阴虚糖尿病组(piDM)、滋补脾阴方药治疗组(ZBPYR)5组。采用梯度离心的方法提取可溶性与不可溶Aβ,通过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中可溶性与不可溶的Aβ1-42及Aβ1-40的含量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及皮质中IDE蛋白表达变化。结果:DM组、piDM组大鼠海马、大脑皮质可溶性与不可溶Aβ1-42均高于Cont组(P<0.05),ZBPYR组较DM组、piDM组降低了海马、大脑皮质可溶性与不可溶Aβ1-42的表达(P<0.05)。DM组、pi组、piDM组大脑皮质可溶性Aβ1-40较Cont组增加(P<0.05),ZBPYR组较DM组、piDM组有所下降(P<0.05)。DM组、piDM组海马IDE蛋白表达较Cont组降低(P<0.05),ZBPYR组海马较DM组、piDM组升高(P<0.05);DM组、pi组、piDM组大鼠大脑皮质IDE蛋白水平较Cont组降低(P<0.05),ZBPYR组大脑皮质较DM组降低(P<0.05)。结论:脑组织中Aβ1-42增加可能是糖尿病大鼠、脾阴虚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变化,IDE表达下降可能是导致Aβ1-42增加的原因之一,滋补脾阴法可能通过上调IDE蛋白表达降低Aβ1-42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淀粉样蛋白 胰岛素降解酶 滋补脾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关怀:ICU不容忽视的问题 被引量:17
12
作者 崔嵩 康志杰 +1 位作者 王耀健 伏姝颖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6期50-53,共4页
ICU挽救了大量重症患者的生命,但也让很多患者留下了痛苦的回忆,ICU内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发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疾病及医疗护理行为、ICU的环境、失眠、生命尊严与求生欲望之间的矛盾都使患者产生痛苦,由此提出要从制度层面完善学科设... ICU挽救了大量重症患者的生命,但也让很多患者留下了痛苦的回忆,ICU内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发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疾病及医疗护理行为、ICU的环境、失眠、生命尊严与求生欲望之间的矛盾都使患者产生痛苦,由此提出要从制度层面完善学科设置,明确学科定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管理政策,技术层面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镇静、镇痛治疗,重视患者诉求,减少有创操作,开展ICU床旁早期活动和康复治疗,从心理层面建立友好的ICU环境,注重医护患沟通,从多角度实施临终关怀,帮助患者减少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人文关怀 ICU综合征 伦理 生命终末期决定 早期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糖尿病大鼠下丘脑胰岛素信号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丽娜 战丽彬 +4 位作者 郑路平 胡守玉 闫云 隋华 张福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滋补脾阴方药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线索。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糖尿病组(DM),脾阴... 目的:通过观察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滋补脾阴方药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线索。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糖尿病组(DM),脾阴虚组(pi),脾阴虚糖尿病组(piDM),滋补脾阴方药治疗组(ZBPYR)5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观察下丘脑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丝氨酸磷酸化水平及蛋白激酶C(PKC/Akt)丝氨酸磷酸化水平,以判定胰岛素信号传导是否出现障碍。结果:DM组、pi组、piDM组p-IRS-1ser表达较Cont组增加(P<0.05),DM组、piDM组p-Akt表达减弱(P<0.05)。ZBPYR组p-IRS-1ser较DM组、piDM组减弱(P<0.05),p-Akt表达较DM组、piDM组增加(P<0.05)。结论:DM组、pi组、piDM组大鼠下丘脑中胰岛素信号未正常向下传导,可能发生了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ZBPYR具有纠正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阴虚糖尿病 认知功能障碍 脑胰岛素抵抗 滋补脾阴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性激素受体甲基化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宏 黄杨 +4 位作者 温薇 赵莉 杨婧 高冰清 代巧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12-2017,共6页
DNA甲基化作为一种主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模式,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雌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雌激素的作用通过雌激素受体发挥。雌激素受体在中枢及外周均有分布,而雌激素受体甲基化异常会影响表达,并... DNA甲基化作为一种主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模式,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雌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雌激素的作用通过雌激素受体发挥。雌激素受体在中枢及外周均有分布,而雌激素受体甲基化异常会影响表达,并会引起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体内雌激素受体甲基化过程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甲基化 中枢神经系统 阿尔茨海默病 卒中 帕金森病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长川附子石膏同用经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战丽彬 朱丽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7期1484-1485,共2页
白长川主任医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临床诊疗特色。白主任善同用附子石膏,疗效显著。探析附子石膏同用源流,纵览古今应用... 白长川主任医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临床诊疗特色。白主任善同用附子石膏,疗效显著。探析附子石膏同用源流,纵览古今应用,白主任认为二者合用相反相成,清温并用,可用于寒热互结证、上热下寒证、寒热错杂证的治疗,并例举白主任的临床医案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长川 附子 石膏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病人钙化防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丹 尹安春 +2 位作者 吴姝然 葛长乐 武文贤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082-3085,共4页
对终末期肾病病人钙化防御的主要筛查方法、危险因素以及疾病管理进行综述,指出护理研究者应以多中心的终末期肾病钙化防御病人为研究对象,针对危险因素、伤口管理、疼痛管理、营养管理以及心理干预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研究,建立个体化的... 对终末期肾病病人钙化防御的主要筛查方法、危险因素以及疾病管理进行综述,指出护理研究者应以多中心的终末期肾病钙化防御病人为研究对象,针对危险因素、伤口管理、疼痛管理、营养管理以及心理干预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研究,建立个体化的终末期肾病病人钙化防御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钙化防御 钙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 筛查方法 危险因素 疼痛管理 疾病管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β细胞生长激素受体基因敲除对STZ诱发1型糖尿病小鼠的影响
17
作者 任国君 孙杰 +5 位作者 申风娟 史春红 于涛 姜如娇 吴英杰 孙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3-756,I0002,共5页
目的:利用胰腺β细胞组织特异性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敲除小鼠结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从基因水平研究胰腺β细胞GHR缺失对1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4组,包括LLc对照组[胰腺β细胞特异敲除GHR小鼠(βGHRKO,LLc)... 目的:利用胰腺β细胞组织特异性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敲除小鼠结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从基因水平研究胰腺β细胞GHR缺失对1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4组,包括LLc对照组[胰腺β细胞特异敲除GHR小鼠(βGHRKO,LLc)、LL对照组[含有GHR等位基因纯合子小鼠(LL)]、LLc STZ组及LL STZ组(LLc小鼠和LL小鼠分别给予STZ注射造模),小鼠餐后血糖≥25mmol·L-1为造模成功。对小鼠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GTT)、小鼠胰腺组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STZ注射后,LL STZ组和LLc STZ组小鼠血糖出现上升趋势,16d后达到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GTT,LL STZ组和LLc STZ组小鼠血糖值分别较LL对照组和LLc对照组小鼠血糖值明显升高(P<0.05),HE染色,与LL对照组比较,LLc对照组小鼠胰岛形态及结构无明显变化;LL STZ和LLc STZ组小鼠胰岛萎缩,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L STZ组较LL对照组小鼠胰岛素分泌显著减少,LLc STZ组较LLc对照组小鼠胰岛素分泌显著减少。结论:在STZ诱导1型糖尿病条件下,胰腺β细胞GHR基因敲除对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及β细胞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受体 糖尿病 1型 胰岛素分泌细胞 基因敲除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粒作为药物递送系统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孙仁凇 张建斌 +3 位作者 房佳霓 吕侠 唐泽耀 田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1期65-75,共11页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存的恶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利用纳米技术将药物靶向递送到肿瘤部位,可以增加疗效并降低毒性,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壳聚糖是自然界唯一存在的碱性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此外,其反应位点多,可制...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存的恶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利用纳米技术将药物靶向递送到肿瘤部位,可以增加疗效并降低毒性,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壳聚糖是自然界唯一存在的碱性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此外,其反应位点多,可制成不同性质的衍生物,广泛用于药物递送系统和组织工程支架,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综述对近年来壳聚糖纳米粒在抗癌药物递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了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刺激-响应药物递送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药物递送系统 癌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复制实验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文婷 沈会 +8 位作者 姜永珊 朱炜楷 刘石 宫健 赵妍妍 张靖源 郝长浩 曹芝郡 张玉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39-1447,共9页
近年来随着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rcinoma,PLGC)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基础研究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正确的动物模型选择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基础,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胃癌前病变的模型... 近年来随着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rcinoma,PLGC)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基础研究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正确的动物模型选择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基础,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胃癌前病变的模型多种多样,有免疫模型、Hp感染模型、化学制剂诱导模型等,为寻求更为理想的动物模型,现将近年来关于胃癌前病变的造模方法进行总结,并且归纳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动物模型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析5种经典方剂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程秋骆 刘柳 +2 位作者 白长川 丛庆伟 朱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48-1855,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逍遥散合四君子汤、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合下瘀血汤、五皮饮合四君子汤、一贯煎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TCMID、BATMAN-TCM、TCM-MESH等数据库筛选中药有效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逍遥散合四君子汤、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合下瘀血汤、五皮饮合四君子汤、一贯煎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TCMID、BATMAN-TCM、TCM-MESH等数据库筛选中药有效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TTD、Drugbank、Disgenet、Liverome、OncoDB.HCC、GEO等数据库挖掘肝癌相关靶点;将药物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获得交集靶点,通过可视化软件Cytoscape3.7.1构建核心成分-交集靶点网络以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成分及关键基因并在GEPIA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将筛选出的活性成分和关键基因导入DockThor在线网站进行分子对接。此外,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以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去重获得5种经典方剂活性成分分别为110、19、154、121、51个,药物作用靶点分别为7426、1435、9544、6619、2427个。筛选去重后获得肝癌疾病靶点4001个。5种方剂经典方剂的成分靶点与肝癌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分别为260、169、276、242、192个,共同Hub基因在GEPIA在线网站生存分析结果为PIK3CA、SRC、MAPK1、MAPK3(P值均<0.05)、AKT1(P>0.05)。5种方剂共同活性成分是槲皮素,其中3种经典方剂(逍遥散合四君子汤、龙胆泻肝汤合下瘀血汤、五皮饮合四君子汤)的共同活性成分是异补骨脂黄酮、Kanzonol W。分子对接结果从总体趋势来看3种成分与PIK3CA、SRC结合能力相对较好。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点共同参与对药物的反应、蛋白质磷酸化、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共同参与的通路为癌症通路、PI3K-AKT通路、MAPK通路、Ras通路、HIF-1通路、乙型肝炎通路、丙型肝炎通路。结论槲皮素、异补骨脂黄酮和Kanzonol W抗肝癌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网络药理学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