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Ⅻ届国际解剖学学术会议简讯
1
作者 张书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77-78,共2页
大连医学院张书琴讲师冬加了第Ⅻ届国际解剖学学术会议。本刊特约张书琴老师将会议情况做一简要介绍。并承张书琴老师的支持,本刊在第1卷第1、2朗将陆续刊登这次会议的神经解剖学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国内同道们参考。
关键词 会议简讯 学术会议 解剖学 学术论文 学术交流 科学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近年研究方向分析及对我国解剖学发展的意见
2
作者 金永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3年第2期151-154,共4页
一九七六年,结束了我国十年动乱时期科学文化战线上“万马齐喑”的暗淡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指导下,又迎来了我国科学界的春天,广大科技工作者心情激愤,重又勤奋地投入工作,为补偿失误的时间,... 一九七六年,结束了我国十年动乱时期科学文化战线上“万马齐喑”的暗淡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指导下,又迎来了我国科学界的春天,广大科技工作者心情激愤,重又勤奋地投入工作,为补偿失误的时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赶超要有目标,必须“知己知彼”。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近年来的工作成就作一次分析;同时对国际向动向进行观察、研究和了解,从而获得信息,寻觅我们的失误和差距,找出今后工作中应予纠正和补偿的问题所在,使我们的工作能更快地获得更好的成果,在科学的百花园中开出更多绚丽的花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解剖学会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解剖学 大体解剖 分析对比 胚胎学 生物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镇痛中大致密核心小泡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及胞吐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孔祥玉 张书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31-236,共6页
本文首次采用形态与机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致密核心小泡(LDV)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和胞吐的动态过程。电镜下观察了在针刺镇痛中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出现的各阶段的胞吐影像。据此认为,胞吐是按下列过程连续进行的:1.LDV趋近... 本文首次采用形态与机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致密核心小泡(LDV)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和胞吐的动态过程。电镜下观察了在针刺镇痛中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出现的各阶段的胞吐影像。据此认为,胞吐是按下列过程连续进行的:1.LDV趋近并伸出一细颈与质膜接触、融合,融合后形成只有一层单位膜的隔,进而隔部分地开放,小的通道形成。2.通道进一步扩大,此时LDV是典型的“Ω”断面像,递质开始排入细胞间隙。3.随通道的进一步扩大,LDV内腔完全开放于细胞间隙,成为间隙的一部分。4.LDV的膜并入终末质膜,仅呈弧形弯曲,其凹侧仍留有少量致密物质,随胞吐物质的弥散,弯曲部分的质膜展平,胞吐的痕迹消失。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实验组动物出现的非突触部位胞吐影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从而有力地说明与痛觉相关的神经元主要是通过非突触部位胞吐LDV内的递质而参与镇痛过程的。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针刺镇痛机理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LDV非突触部位胞吐可能是神经肽释放的主要方式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止痛 核心小泡 胞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过程中有衣小泡的形成、形态特征及其数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孔祥玉 赵淑敏 张书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9-44,共6页
针刺大鼠“人中”、“四白”穴使之产生明显镇痛效果后,再将针刺时间分别延长至1、2、4、6、8、10、12h,到预定时间立即将动物灌流杀死取材,采用定量电镜方法观察计数了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各种有衣小泡的数量、形态以及在... 针刺大鼠“人中”、“四白”穴使之产生明显镇痛效果后,再将针刺时间分别延长至1、2、4、6、8、10、12h,到预定时间立即将动物灌流杀死取材,采用定量电镜方法观察计数了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各种有衣小泡的数量、形态以及在不同针刺时间内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大单壁有衣小泡的形成与针刺时间无明显正比例关系;而双壁有衣小泡则显然与之不同,它不仅形态多样,数目也随针刺时间而改变。本文将观察到的双壁有衣小泡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1、尚未与相邻两终末质膜脱离的孤立存在者。2、游离于终末内孤立存在者。3、与终末质膜相连且融合而成簇存在者;4、游离于终末内融合成簇者;5、树突棘凸入另一轴突或树突内并与之共同形成的不典型的双壁有衣小泡簇。本研究还发现,在针刺过程中双壁有衣小泡在1~8h内的形成与时间成正比,即1h时开始增多,4h显著增多,8h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10h已恢复到4h的水平,到12h恢复到针刺前的状态。对照组仅见少数孤立的双壁有衣小泡,其形成基本上不随时间而变化。本文认为双壁有衣小泡的形成,是较大单壁有衣小泡的形成更为有效地继大致密核心小泡非突触部位胞吐之后膜再循环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壁有衣小泡 针刺 三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神经元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书琴 穆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39-42,86,共5页
在电镜下观察小白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桉。小白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分为带状亚核、胶状质亚陔与大细胞亚核。胶状质亚核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最突出的特点是细胞小,呈椭圆形,核大围以一薄层细胞质,粗面内质网少而散在。某些神经元核仁近旁... 在电镜下观察小白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桉。小白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分为带状亚核、胶状质亚陔与大细胞亚核。胶状质亚核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最突出的特点是细胞小,呈椭圆形,核大围以一薄层细胞质,粗面内质网少而散在。某些神经元核仁近旁有核仁帽。大细胞亚核神经元的超微结构与胶状质亚核的神经元相比,其特点为:细胞中等大小,主要为多边形,细胞核较大,胞质中等量,核膜凹陷或褶入明显,褶入处附近的胞质内聚集较多的核糖体、线粒体及高尔基氏器;某些神经元核仁附近有形态不规则的核仁帽;胞质内散在有较多的粗面内质网(尼氏小体)、大量的游离核糖体及线粒体。胶状质亚核与大细胞亚核内某些神经元核膜的凹陷和褶入,可能表明神经细胞处于不同活动时期的动态过程,它也许提示与细胞质内蛋白质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状质亚核 大细胞亚核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连续性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书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2期215-218,273,共5页
本文用电镜观察了小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的突触联系。该核内的连续性突触有:1.树—轴—树突触(D-A-D_(1)):树突D内只含少量扁圆形突触小泡,与轴突A形成树-轴突触(D-A);而轴突A又与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D_(1))。2.轴-树-... 本文用电镜观察了小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的突触联系。该核内的连续性突触有:1.树—轴—树突触(D-A-D_(1)):树突D内只含少量扁圆形突触小泡,与轴突A形成树-轴突触(D-A);而轴突A又与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D_(1))。2.轴-树-树突触(A-D-D_(1)):轴突终末A与Ⅱ型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D);而树突D又与Ⅱ型树突D_(1)形成树-树突触(D-D_(1))。3.轴-轴-树突触(A-A_(1)-D):轴突终末A与轴突终末A形成轴-轴突触(A-A_(1));而轴突终末A_(1)与Ⅱ型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_(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 胶状质亚核 连续性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丘脑—皮质通路在丘脑水平的突触联系
7
作者 隋鸿锦 张书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55-260,共6页
本文采用HRP逆行追踪与顺行溃变结合法对猫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丘脑-皮质通路在丘脑腹后内侧核内的突触联系型式进行了研究。在电镜下发现,丘脑腹后内侧核內有五种突触联系形式:(1)溃变轴突终末与HRP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2)溃变轴突... 本文采用HRP逆行追踪与顺行溃变结合法对猫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丘脑-皮质通路在丘脑腹后内侧核内的突触联系型式进行了研究。在电镜下发现,丘脑腹后内侧核內有五种突触联系形式:(1)溃变轴突终末与HRP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2)溃变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的胞体形成轴-体突触,上述两类突触型式为该通路在丘脑水平的直接突触联系方式,此外尚有(3)溃变轴突终末与非HRP标记的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4)HRP标记树突与非溃变轴突终末形成轴一树突触;(5)HRP标记树突与非HRP标记的含有突触小泡的突触前树突形成的树-树突触。本文首次报道了三叉丘系纤维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间的直接突触联系方式为轴-树和轴-体突触。同时也发现了以树突为中心的突触复合体,它是该通路在丘脑水平的一个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尾侧脊束核 突触 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皮质投射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其突触联系——HRP法电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孟良 张书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37-240,共4页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法在电镜水平上对猫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皮质投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其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该核内投射神经元超微结构特点为胞核较大,核仁清晰,核膜常有凹陷,常染色质较多,异染色质较少,胞浆丰富,含有大量的游离核糖...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法在电镜水平上对猫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皮质投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其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该核内投射神经元超微结构特点为胞核较大,核仁清晰,核膜常有凹陷,常染色质较多,异染色质较少,胞浆丰富,含有大量的游离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标记的皮质投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与非标记轴突形成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标记树突还可以和突触前树突形成树-树突触,并做为中央树突参与形成汇聚型突触复合体。此外在标记的胞体与非标记的树突之间,标记的树突与非标记的树突之间,两标记的树突之间还存在着非突触丝状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腹后外侧核 皮质 神经元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楔外核和后索核的小脑投射—HRP法研究
9
作者 唐竹吾 张书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59-62,88,共5页
用逆行轴突运输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研究了家兔楔外核和后索核的小脑投射。在注射HRP液于小脑前蚓和顶核之后,在其楔外核和后索核中见到标记细胞,楔外核中的标记细胞数多于后索核中的。后索核中的标记细胞主要在其吻侧部。在注射于后蚓和... 用逆行轴突运输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研究了家兔楔外核和后索核的小脑投射。在注射HRP液于小脑前蚓和顶核之后,在其楔外核和后索核中见到标记细胞,楔外核中的标记细胞数多于后索核中的。后索核中的标记细胞主要在其吻侧部。在注射于后蚓和左旁正中小叶之后,只分别在双侧或同侧楔外核中见到标记细胞。本文提供了家兔后索核发纤维到小脑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索核 楔外核 小脑 HRP法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二级前庭小脑纤维的起核——HRP轴突逆行传送法研究
10
作者 唐竹吾 张书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41-46,166,共7页
用HRP轴突逆行传送法观察了家兔二级前庭小脑纤维的起核。结果表明,也注射微量50%HRP于小脑某些区域之后,前庭复合核各核的标记细胞呈局部定位性分布。如注射前叶的实验,标记细胞主要集中在前庭脊核和外侧核的腹内侧部、前庭内侧核的外... 用HRP轴突逆行传送法观察了家兔二级前庭小脑纤维的起核。结果表明,也注射微量50%HRP于小脑某些区域之后,前庭复合核各核的标记细胞呈局部定位性分布。如注射前叶的实验,标记细胞主要集中在前庭脊核和外侧核的腹内侧部、前庭内侧核的外侧部和前庭上核的背侧部。注射顶核的实验,标记细胞主要集中在前庭内侧核、上核和脊核的背侧部,外侧核的背外侧部和腹外侧部。此外,全例的同侧前庭神经间介核均有标记细胞。本文并讨论了此系纤维的机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前庭小脑纤维 前庭复合核 HRP 前庭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胎儿下腔静脉瓣的观察
11
作者 傅家钰 常宝林 李仁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4期233-234,255,共3页
用常规解剖方法对100例足月胎儿的下腔静脉瓣进行观察,测量了下腔静脉瓣的高度、长度,详细记载了下腔静脉瓣的性质、形态及其两端的附着,并探讨了异常下腔静脉瓣与心导管术有关的问题。
关键词 下腔静脉瓣 瓣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