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级离心泵扬程预测及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1
作者 成科 陈启明 +1 位作者 崔宝玲 岳维亮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67,共8页
为了研究多级离心泵的性能及其内部流场分布,采用SST k-ε湍流模型对原型泵的首级、第二级及第三级叶轮进行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其外特性、内部流场和压力脉动。研究表明,通过前三级叶轮的扬程能较准确地预测原型泵的扬程。... 为了研究多级离心泵的性能及其内部流场分布,采用SST k-ε湍流模型对原型泵的首级、第二级及第三级叶轮进行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其外特性、内部流场和压力脉动。研究表明,通过前三级叶轮的扬程能较准确地预测原型泵的扬程。不同流量工况下隔舌处均易出现低压区域,大流量工况蜗壳出口近隔舌处也易出现局部低压区和高压区,隔舌处压力梯度较大。小流量下首级叶轮近隔舌区域的压力脉动不稳定,周期性较差,频域幅值主要集中在低频率区域;对于设计流量和大流量工况,首级叶轮近隔舌区域和远离隔舌区域的压力脉动较为稳定,呈现出较明显的周期性,主频在1倍和2倍叶片通过频率处,频域幅值主要集中在叶片通过频率及其高次谐波频率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离心泵 扬程预测 内部流场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汽蚀对高压多级离心泵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成科 岳维亮 +2 位作者 胡四兵 杜振明 王振伟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79,共6页
针对高压多级离心泵日常运行过程中,在入口压力(装置汽蚀余量)足够的情况下,泵仍然出现汽蚀现象,引起一定的噪声和振动,严重时轴甚至抱死无法运行。同时在泵维修时经常发现导叶、蜗壳、口环表面等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汽蚀破坏现象。本文... 针对高压多级离心泵日常运行过程中,在入口压力(装置汽蚀余量)足够的情况下,泵仍然出现汽蚀现象,引起一定的噪声和振动,严重时轴甚至抱死无法运行。同时在泵维修时经常发现导叶、蜗壳、口环表面等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汽蚀破坏现象。本文首先对间隙内产生汽蚀现象的原因及对泵部件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然后采用CFD计算模拟了间隙内汽蚀产生过程,最后提出了改善间隙汽蚀的解决措施,对高压多级离心泵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汽蚀 高压多级离心泵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产的旋流泵流动损失特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凯尧 刘厚林 +3 位作者 杜振明 谈明高 胡胜 董亮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84-1290,共7页
为揭示旋流泵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损失特性,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60%,100%和120%设计流量工况下旋流泵的内部流场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基于熵产理论对旋流泵各个过流部件的流动损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旋流泵在运行过程中总熵产先减... 为揭示旋流泵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损失特性,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60%,100%和120%设计流量工况下旋流泵的内部流场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基于熵产理论对旋流泵各个过流部件的流动损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旋流泵在运行过程中总熵产先减小后增大,其中能量损失最大的区域是无叶腔和后腔部分,约占总熵产的70%以上.叶轮区域的熵产随着流量增加逐渐增大,设计流量、大流量工况下叶轮区域的熵产占总熵产的比例超过20%.进口延长段区域的熵产随流量增加逐渐减小,设计流量、大流量工况下熵产占比低于1%.流场分析显示,在小流量工况下,蜗壳隔舌前端和进口流道有明显的大尺度涡团和回流.设计流量、大流量工况下流动不稳定区域主要集中在叶轮区域,该区域涡核几乎充满所有流道,且有大量旋涡产生造成流道阻塞和回流.研究结果能够为旋流泵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泵 流动损失 旋涡 熵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