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酸镧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田丁 赵艳民 +3 位作者 吴晓琳 王修慧 高宏 翟玉春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制备铝酸镧粉体的各种方法之工艺过程、特点及其产物的性能特征。分析指出:纯度和粒度是粉体最重要的两个性能指标;降低合成温度、简化工艺过程是今后制备技术发展的趋势;金属醇盐可能成为获得高纯度产物最有应用前景...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制备铝酸镧粉体的各种方法之工艺过程、特点及其产物的性能特征。分析指出:纯度和粒度是粉体最重要的两个性能指标;降低合成温度、简化工艺过程是今后制备技术发展的趋势;金属醇盐可能成为获得高纯度产物最有应用前景的前驱物,醇盐水解法有望成为最佳的制备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ALO3 超微粉体 高性能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尖晶石粉体的性能、制备与应用趋势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程民 王修慧 +3 位作者 田丁 李刚 曹冬鸽 高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225,232,共5页
近20年来,镁铝尖晶石制备技术及应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用于耐火材料、耐磨材料、陶瓷工业的镁铝尖晶石粉体,逐渐应用于功能材料、激光晶体材料等高技术领域。综述了高性能镁铝尖晶石的性能、以及制备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特... 近20年来,镁铝尖晶石制备技术及应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用于耐火材料、耐磨材料、陶瓷工业的镁铝尖晶石粉体,逐渐应用于功能材料、激光晶体材料等高技术领域。综述了高性能镁铝尖晶石的性能、以及制备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特别指出粉体纯度是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粉体 性能 制备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铽离子掺杂锆酸钡粉体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雨佳 王晶 何慧芬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3,共7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铽离子掺杂量的BaZrO_3粉体,采用XRD、SEM、FTIR、荧光光谱仪等检测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对部分水热产物进行煅烧处理,研究温度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产物均为立方钙钛矿结构,...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铽离子掺杂量的BaZrO_3粉体,采用XRD、SEM、FTIR、荧光光谱仪等检测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对部分水热产物进行煅烧处理,研究温度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产物均为立方钙钛矿结构,铽离子掺杂进入BaZrO_3晶格,占据B位Zr的位置。样品的微观形貌为粒度分布较为均匀的球体。不同铽掺杂量得到的BaZrO_3球体在244 nm光激发下均观察到了来自基体的宽带发射和Tb^(3+)的特征发射峰,且在Tb^(3+)掺杂浓度为5mol%附近峰值最大。温度对发光性能影响显著,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发光强度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酸钡 铽掺杂 光学性能 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3+)掺杂LaOF荧光粉的制备及光学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宇盟 史忠祥 +1 位作者 王晶 李翔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9,共7页
以LaOF晶体为基质,利用水热辅助固相法制备出一系列Sm^(3+)掺杂LaOF荧光粉。采用XRD、TEM、荧光光谱仪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得的样品的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OF在不同煅烧温度下会产生四方相和斜方六面体两种不... 以LaOF晶体为基质,利用水热辅助固相法制备出一系列Sm^(3+)掺杂LaOF荧光粉。采用XRD、TEM、荧光光谱仪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得的样品的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OF在不同煅烧温度下会产生四方相和斜方六面体两种不同晶相。此外,由于受跃迁概率和局域对称性的影响,Sm^(3+)掺杂四方相LaOF发光强度更大,其各浓度样品在405 nm光激发下,于567 nm、605 nm、651 nm和710 nm等处均出现了Sm^(3+)的特征发射峰,并且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加,其发光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当Sm^(3+)掺杂量为3.0%(摩尔分数,下同)时,La_(1-x)Sm_(x)OF样品发光强度达最大值。此外,所得样品的色纯度极高,其多个激发峰均位于商用近紫外和蓝光LED芯片的发射波长附近,可实现多种波长激发下的可见橙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辅助固相法 稀土元素 钐掺杂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尖晶石粉体制备及其在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卢杨 王晶 +2 位作者 赫丽杰 王复栋 张家铭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9-46,共8页
镁铝尖晶石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绿色环保型无机功能材料,凭借其优良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总结镁铝尖晶石基本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对镁铝尖晶石粉体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在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相比于传... 镁铝尖晶石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绿色环保型无机功能材料,凭借其优良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总结镁铝尖晶石基本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对镁铝尖晶石粉体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在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相比于传统固相法和燃烧法,液相法中的环保型水热合成技术在制备特殊形貌的纳米级镁铝尖晶石功能粉体方面具有优势。此外,分析了稀土、过渡元素离子掺杂镁铝尖晶石(MgAl_(2)O_(4))发光材料的荧光性能特点,指出稀土掺杂镁铝尖晶石的上转换发光尚待深入研究,以适应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过渡元素离子掺杂镁铝尖晶石发光材料,则凭借其鲜艳的色彩表现有望作为一种有前途的固体激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无机功能材料 水热法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球形二氧化锆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晶 许吉泰 龚念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6-940,共5页
以氯氧锆为前躯体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了粒径在5μ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的球形二氧化锆粉体。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温度、水热时间以及醇水比例对产物的微观结构均有影响。140℃水热处理24 h获得产物为无定型态的氢氧化锆粉体,而200℃水热处理24 ... 以氯氧锆为前躯体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了粒径在5μ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的球形二氧化锆粉体。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温度、水热时间以及醇水比例对产物的微观结构均有影响。140℃水热处理24 h获得产物为无定型态的氢氧化锆粉体,而200℃水热处理24 h可获得单斜和四方混相的二氧化锆粉体。随水热时间的延长,产物相结构经历了由无定型氢氧化锆向单斜与四方混相的二氧化锆转变,相转变机制则经历了由均匀饱和析出机制到溶解沉淀为主、原位结晶为辅机制再到原位结晶为主、溶解沉淀为辅机制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锆 水热法 四方相 单斜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型无水碳酸镁制备及其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晶 惠香 +1 位作者 田丁 陈军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00-1704,1717,共6页
以氯化镁(MgCl2)为原料,尿素为(CO(NH2)2)沉淀剂,在柠檬酸钠作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制备出无水碳酸镁粉体。对获得的样品采用SEM、XRD和TG-DSC方法研究了产物的微观结构及热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法可以获得片组装的花... 以氯化镁(MgCl2)为原料,尿素为(CO(NH2)2)沉淀剂,在柠檬酸钠作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制备出无水碳酸镁粉体。对获得的样品采用SEM、XRD和TG-DSC方法研究了产物的微观结构及热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法可以获得片组装的花型无水碳酸镁粉体,600℃煅烧可获得相应的花型氧化镁。利用Popescu法分析了水热产物的热分解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水热产物热分解动力学过程属于三维扩散过程控制的D4模型,该过程的活化能Ea=79.10 kJ/mol,指前因子A=3.22×106min-1,相关系数R2=0.9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无水碳酸镁 微观结构 热分解动力学 Popescu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析晶烧结法制备可加工氟闪石玻璃陶瓷致密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章为夷 高宏 张力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88-1092,共5页
采用两种加热方式对氟云母晶体和普通钠钙玻璃混合粉末进行烧结,用扫描电镜观察烧结过程中玻璃陶瓷的组织演变,结合样品收缩率和密度的变化,研究了玻璃陶瓷的致密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致密化是通过玻璃的粘性流动实现的,氟云母加入对... 采用两种加热方式对氟云母晶体和普通钠钙玻璃混合粉末进行烧结,用扫描电镜观察烧结过程中玻璃陶瓷的组织演变,结合样品收缩率和密度的变化,研究了玻璃陶瓷的致密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致密化是通过玻璃的粘性流动实现的,氟云母加入对玻璃粘性流动有阻碍,降低了烧结驱动力。加热至850℃,氟云母与玻璃发生反应析晶形成氟闪石,对致密化影响很大。反应析晶发生前,玻璃陶瓷的密度随温度升高和等温时间延长而提高;反应析晶发生后,逐渐形成密集的相互交织的氟闪石晶体骨架对玻璃粘性流动产生严重阻碍,玻璃陶瓷的密度随温度升高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析晶 烧结 致密化 氟云母 氟闪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化学法制备YAG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絮 王修慧 +4 位作者 赵国权 殷剑龙 倪欢欢 高宏 杨金龙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58,共5页
采用机械力化学法制备YAG粉体,探讨分散剂添加量、球磨时间和矿化剂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并对烧结产物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剂加入量不宜过多,最佳用量为每50 g原料混合物加入10mL分散剂;随球磨时间的延长,样品平均粒度先减小... 采用机械力化学法制备YAG粉体,探讨分散剂添加量、球磨时间和矿化剂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并对烧结产物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剂加入量不宜过多,最佳用量为每50 g原料混合物加入10mL分散剂;随球磨时间的延长,样品平均粒度先减小再增大,得到最佳粒径的球磨时间为60min;分别加入矿化剂5.53%(质量分数,下同)AlF3和5.55%(质量分数,下同)NH4F时,完全生成了纯相的YAG;采用矿化剂AlF3制备的YAG粉体的烧结活性优于加入NH4F制备的YAG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力化学 矿化剂 球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形貌磷酸锆钠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军军 王晶 惠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9-844,共6页
采用水热法、以八水合氧氯化锆和多聚磷酸钠为原料、水为介质,一步制备出了单相Na2Zr(PO4)2粉体。利用XRD、SEM、TG-DSC等检测方法,系统地考察了水热条件和煅烧温度对磷酸锆钠粉体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摩尔配比为n(ZrOCl2?8H2O... 采用水热法、以八水合氧氯化锆和多聚磷酸钠为原料、水为介质,一步制备出了单相Na2Zr(PO4)2粉体。利用XRD、SEM、TG-DSC等检测方法,系统地考察了水热条件和煅烧温度对磷酸锆钠粉体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摩尔配比为n(ZrOCl2?8H2O):n(Na5P3O10)=1:2、无需调变pH值的中性条件下,于140℃水热14 h,即可制得分散性较好、尺寸较均一、由片组装而成的类线团形貌的Na2Zr(PO4)2粉体;适当延长水热时间和提高水热温度均有利于粉体的形成,且温度越高,形成该粉体所需水热时间越短。高温煅烧会使Na2Zr(PO4)2粉体发生热分解,其形貌也被破坏。利用生长基元模型解释了水热法生成该磷酸锆钠粉体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2Zr(PO4)2 特殊形貌 水热法 生长基元 煅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_(2)O_(4):Eu^(3+)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杨 史忠祥 +2 位作者 王晶 刘永富 时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8,共9页
采用水热辅助固相法合成一系列Eu^(3+)掺杂MgAl_(2)O_(4):Eu^(3+)荧光粉。主要考察粉体的物相结构、形貌、颗粒尺寸及电/磁偶极跃迁强度随Eu^(3+)摩尔分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Eu^(3+)不等价取代Mg^(2+)后并未影响基质材料的晶体结构... 采用水热辅助固相法合成一系列Eu^(3+)掺杂MgAl_(2)O_(4):Eu^(3+)荧光粉。主要考察粉体的物相结构、形貌、颗粒尺寸及电/磁偶极跃迁强度随Eu^(3+)摩尔分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Eu^(3+)不等价取代Mg^(2+)后并未影响基质材料的晶体结构,产物全部为立方相MgAl_(2)O_(4),但间隙O^(2−)的存在会影响被取代离子Mg^(2+)的配位关。当Eu^(3+)掺入时,其会与溶液中的NH_(4)^(+)共同参与调控样品的形貌和尺寸,以致片状颗粒的厚度减小、不规则程度加剧。基于J-O理论认为,在248 nm紫外和395 nm近紫外光激发下,Eu^(3+)在MgAl_(2)O_(4)中所处格位的对称性差异是引起电偶极(^(5)D_(0)→^(7)F_(2))和磁偶极(^(5)D_(0)→^(7)F_(1))跃迁相对强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_(2)O_(4):Eu^(3+) 格位对称性 电偶极跃迁 磁偶极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Yb^3+共掺杂NaY(WO4)2上转换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忠祥 卢杨 +3 位作者 王晶 关昕 时军 江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75-1982,共8页
应用传统水热法合成出具有四方白钨矿结构的NaY(WO_4)_2微米颗粒及一系列Er^(3+)/Yb^(3+)共掺杂NaY(WO_4)_2上转换荧光粉。利用XRD、SEM、TEM、HRTEM、粒度分布和上转换发光光谱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及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 应用传统水热法合成出具有四方白钨矿结构的NaY(WO_4)_2微米颗粒及一系列Er^(3+)/Yb^(3+)共掺杂NaY(WO_4)_2上转换荧光粉。利用XRD、SEM、TEM、HRTEM、粒度分布和上转换发光光谱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及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p H值对于制备具有同一形貌的纯相NaY(WO_4)_2微米颗粒发挥重要作用。随着pH值的升高,可以完成从八面体到拟立方体再到片状颗粒的形貌转变。在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观测到525及553 nm处的强绿光发射,对应Er^(3+)的~2H_(11/2)→~4I_(15/2)与~4S_(3/2)→~4I_(15/2)跃迁,以及650~680 nm范围内的弱红光发射,对应Er^(3+)的~4F_(9/2)→~4I_(15/2)跃迁,且绿、红光上转换发射均属于双光子过程。此外,通过调节NaY(WO_4)_2∶Er^(3+),Yb^(3+)荧光粉中Yb^(3+)的浓度,可实现对绿光色度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钇钠 水热法 Er Yb共掺杂 上转换发光性能 双光子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化学镀镍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戴丽静 王晶 +3 位作者 张洪铭 史忠祥 冯叙然 孙子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5-179,共5页
采用化学镀法对聚苯乙烯(PS)微球进行表面镀镍,制备导电性能良好的PS/Ni复合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能量色散谱仪对PS/Ni复合微球的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测试PS/Ni复合... 采用化学镀法对聚苯乙烯(PS)微球进行表面镀镍,制备导电性能良好的PS/Ni复合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能量色散谱仪对PS/Ni复合微球的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测试PS/Ni复合微球的导电性,研究了化学镀液pH以及镍盐和还原剂质量浓度对PS/Ni复合微球形貌及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大,镍颗粒增大,镍镀层厚度增加,包覆更完整;当pH=8,镍盐和还原剂质量浓度均为200g/L时,制备的PS/Ni复合微球镀层包覆完整、均匀且致密,其电阻率为9.5×10^-2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化学镀 复合微球 镍镀层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2O4∶Er^3+,Yb^3+荧光粉的制备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杨 王晶 +4 位作者 史忠祥 戴丽静 张洪铭 孙子婷 刘永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8-694,共7页
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低温水热法结合煅烧过程制备出MgAl2O4∶Er^3+,Yb^3+上转换荧光粉,并对样品的结构、微观形貌及上转换发光性能予以表征。结果表明,随尿素加入量的增大,产物主形貌由六角片状结构向纳米棒状转变,经1100℃煅烧可得纯... 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低温水热法结合煅烧过程制备出MgAl2O4∶Er^3+,Yb^3+上转换荧光粉,并对样品的结构、微观形貌及上转换发光性能予以表征。结果表明,随尿素加入量的增大,产物主形貌由六角片状结构向纳米棒状转变,经1100℃煅烧可得纯相镁铝尖晶石结构,且Er^3+和Yb^3+能有效进入MgAl2O4晶格并占据Mg^2+位置形成均匀固溶体。在980 nm光激发下,MgAl2O4∶1.0%(n/n)Er^3+,x%(n/n)Yb^3+(x=0~8.0)荧光粉表现出在524、545 nm处绿光以及658 nm处的强红光发射,红绿光强度均在5.0%(n/n)Yb^3+掺杂时达到最大,但红绿光强度比却在7.0%(n/n)Yb^3+掺杂时达到最大值5.2,这归因于Er^3+-Er^3+之间交叉弛豫(CR)在红光发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控制荧光粉中Yb^3+的掺杂量,能初步实现对于黄绿光色度的有效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2O4∶Er^3+ Yb^3+ 低温水热法 上转换 交叉弛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NaY(WO_(4))_(2)∶Eu^(3+)荧光粉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
15
作者 刘永富 史忠祥 +1 位作者 王晶 时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出NaY(WO_(4))_(2)∶Eu^(3+)荧光粉。研究了水热反应时间对样品晶体结构、形貌及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反应6h后所得样品均属四方相,且掺入的Eu^(3+)进入到基质NaY(WO_(4))_(2)晶格中,并占据Y^(3+)的格位... 采用水热法合成出NaY(WO_(4))_(2)∶Eu^(3+)荧光粉。研究了水热反应时间对样品晶体结构、形貌及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反应6h后所得样品均属四方相,且掺入的Eu^(3+)进入到基质NaY(WO_(4))_(2)晶格中,并占据Y^(3+)的格位。添加聚乙二醇(PEG-2000)作为表面活性剂,可得到形貌统一且分散性良好的微米针状球。利用790nm近红外光激发样品,获得了595nm橙光和616nm红光发射峰,其中橙光发射来自Eu^(3+)的^(5)D_(0)→^(7)F_(1)跃迁,红光由Eu^(3+)的^(5)D_(0)→^(7)F_(2)跃迁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NaY(WO_(4))_(2)∶Eu^(3+) 聚乙二醇 水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制备工艺对Li_(1.3)Al_(0.3)Ti_(1.7)(PO_(4))_(3)的影响
16
作者 戴丽静 王晶 +1 位作者 史忠祥 于丽娜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1,共4页
为研究溶胶-凝胶法制备工艺对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固态电解质的影响,利用XRD、SEM、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热重(TG)-示差扫描量热(DSC)等方法,分析LATP的物相组成、形貌及导电性能。当合成体系的pH=7.0并添加20%... 为研究溶胶-凝胶法制备工艺对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固态电解质的影响,利用XRD、SEM、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热重(TG)-示差扫描量热(DSC)等方法,分析LATP的物相组成、形貌及导电性能。当合成体系的pH=7.0并添加20%过量的锂盐时,可制备出纯相LATP;前驱体经750℃煅烧后再烧结,有利于LATP的致密化。在800℃下低温烧结制备的LATP具有最佳的电导率,为1.1×10^(-4)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 煅烧温度 烧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水滑石的水热合成及晶面选择性生长 被引量:17
17
作者 于洪波 徐冰 +1 位作者 姜楠 高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4-408,421,共6页
以MgO、Al(OH)3为镁源和铝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Mg-AlLDHs),考察了水热时间及水热温度对水滑石晶粒度和晶面选择性生长的影响规律。用XRD、SEM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水热时间不变,升高水热温度,或水热温度不变... 以MgO、Al(OH)3为镁源和铝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Mg-AlLDHs),考察了水热时间及水热温度对水滑石晶粒度和晶面选择性生长的影响规律。用XRD、SEM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水热时间不变,升高水热温度,或水热温度不变,延长水热时间,LDHs的晶体结构均趋于完整,径厚比呈增大趋势;并且晶体沿a轴方向的生长速率比沿c轴方向的生长速率大,即[110]晶面的生长速率比[003]晶面的生长速率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水滑石 水热合成 晶面选择性生长 晶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化学法合成Mg-Al类水滑石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于洪波 徐冰 +1 位作者 边令喜 高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92-1296,1307,共6页
以Mg(OH)2、Al(OH)3和NaHCO3为起始反应物,用机械力化学法,制备出一次粒子平均晶粒度约20 nm的高结晶度单相纳米晶Mg-Al类水滑石。用XRD、SEM、TEM及EDS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Mg/Al物质的量比随水洗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水洗... 以Mg(OH)2、Al(OH)3和NaHCO3为起始反应物,用机械力化学法,制备出一次粒子平均晶粒度约20 nm的高结晶度单相纳米晶Mg-Al类水滑石。用XRD、SEM、TEM及EDS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Mg/Al物质的量比随水洗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水洗4 h后变化停滞,由不同Mg/Al投料比所制备的产物的Mg/Al物质的量比均低于投料比。Mg-Al HTLc晶体形成经历了机械活化和扩散两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水滑石 机械化学法 活化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时间对中空球形薄水铝石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晶 李媛媛 +1 位作者 种丽娟 刘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75-2079,共5页
引言目前特殊形貌微纳米材料成为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是由于微纳米材料的性质不但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组成,而且其形貌、尺寸和晶相结构等都有重大影响[1-2]。随着人们对特殊形貌微纳米材料关注度的提升,各种形貌微纳米材料已见... 引言目前特殊形貌微纳米材料成为材料制备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是由于微纳米材料的性质不但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组成,而且其形貌、尺寸和晶相结构等都有重大影响[1-2]。随着人们对特殊形貌微纳米材料关注度的提升,各种形貌微纳米材料已见诸报道,如花状FeO[3],海胆状Mn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球 薄水铝石 水热 硫酸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水滑石焙烧产物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絮 于洪波 +1 位作者 刘赛月 高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84-1988,共5页
本文研究了Mg-Al-LDHs焙烧产物(LDO)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并讨论了焙烧温度和吸附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合XRD表征结果得到450℃焙烧产物在吸附甲基橙溶液后,恢复为LDHs层状结构;其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主要是层间吸附,即甲基橙可进入Mg-Al... 本文研究了Mg-Al-LDHs焙烧产物(LDO)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并讨论了焙烧温度和吸附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合XRD表征结果得到450℃焙烧产物在吸附甲基橙溶液后,恢复为LDHs层状结构;其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主要是层间吸附,即甲基橙可进入Mg-Al水滑石层间;此外,还对吸附动力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LDO对甲基橙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吸附 动力学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