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质纤维素/聚乙二醇复合相变材料及其控温性能研究
1
作者 解卓学 寇艳 +1 位作者 史全 田颖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85,共6页
以聚乙二醇基交联共聚物(MFPEG)为相变功能单元,采用木质纤维素作为支撑骨架,通过物理吸附将MFPEG与纤维素骨架复合,制备了具有固-固相变行为的新型木质纤维素/聚乙二醇复合相变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复合相变材... 以聚乙二醇基交联共聚物(MFPEG)为相变功能单元,采用木质纤维素作为支撑骨架,通过物理吸附将MFPEG与纤维素骨架复合,制备了具有固-固相变行为的新型木质纤维素/聚乙二醇复合相变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与形貌特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和热常数分析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变特性、热稳定性与导热性能;进一步通过模拟控温实验研究了复合相变材料的控温性能。结果表明:MFPEG通过物理作用包覆在木质纤维素支撑骨架中,使得复合相变材料表现出一定的柔韧性;复合相变材料的MFPEG包覆量约为67.78%,升温过程中相变温度和焓值分别为35.15℃和75.25J/g。在18~32℃温区模拟控温实验中,复合相变材料的控温时间比对照组增加了108%,表现出优异的控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固相变材料 复合材料 木质纤维素 MFPEG 控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废料复合相变材料的合成及控温性能
2
作者 解卓学 寇艳 +1 位作者 史全 田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7,共9页
将采用硅胶废料(SGW)制备的多孔二氧化硅(PSD)作为载体,以癸酸-十六醇(DA-HD)作为基础相变材料,制备了复合相变材料癸酸-十六醇/多孔二氧化硅(PSD-DA-HD),并引入膨胀石墨(EG)来增强其导热能力.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 将采用硅胶废料(SGW)制备的多孔二氧化硅(PSD)作为载体,以癸酸-十六醇(DA-HD)作为基础相变材料,制备了复合相变材料癸酸-十六醇/多孔二氧化硅(PSD-DA-HD),并引入膨胀石墨(EG)来增强其导热能力.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和热常数分析法对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性能进行了评价.将复合相变材料与水泥砂浆按比例进行共混,形成相变砂浆,研究了相变砂浆在模拟应用实验中的控温能力.结果表明,DA-HD通过物理作用被包裹在PSD孔隙中,负载能力可达61.7%,其焓值为105.6 J/g,负载后的PSD-DA-HD复合相变材料具有定型性.膨胀石墨的引入可使PSD/EG-DA-HD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增至0.9513 W/(m·K),但其负载能力降至49.5%,焓值变为88.1 J/g.PSD-DA-HD和PSD/EG-DA-HD的最高工作温度为92.2℃,在该温度以下可确保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将PSD-DA-HD和PSD/EG-DA-HD分别与水泥砂浆进行共混,制成的相变砂浆C-PSD-DA-HD和C-PSD/EG-DA-HD均具有良好的储热控温特性,在18~32℃范围内分别可维持12.7和6.7 min.在模拟实验中,与没有相变材料的空白组相比,含有PSD-DA-HD的相变砂浆在18~32℃范围内的控温时间增加了26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复合材料 硅胶废料 控温 相变砂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OOH包覆改性FeS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3
作者 徐章杰 孙铮岳 +3 位作者 张鑫焱 张吉亮 于颖超 董闯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32-2239,共8页
硫化亚铁(FeS)因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安全的储锂电压平台(1.5 V)、丰富的矿藏储备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新型锂离子电池储能负极材料。然而充放电过程中较大的体积膨胀导致不可逆的容量损失,循环充放电性能差。包覆层能... 硫化亚铁(FeS)因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安全的储锂电压平台(1.5 V)、丰富的矿藏储备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新型锂离子电池储能负极材料。然而充放电过程中较大的体积膨胀导致不可逆的容量损失,循环充放电性能差。包覆层能够提供一个额外的支撑结构,帮助电极材料更好地应对这些体积变化,减少体积膨胀的程度。因此,本工作采用固相法合成FeS负极材料,通过湿法球磨在FeS表面包覆FeOOH得到FeS@FeOOH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晶体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当球磨转速为300 r/min时,包覆层为四方晶系β-FeOOH。当球磨转速为600 r/min时,包覆层为正交晶系α-FeOOH与四方晶系β-FeOOH并存。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当湿法球磨转速为600 r/min时,在包覆层为α-FeOOH与β-FeOOH协同作用下,FeS@FeOOH复合材料在1 A/g电流密度下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100%,还具有较小的电荷转移电阻R_(ct)(68.84Ω)。进行低温放电测试发现,电流密度100 mA/g下,-40℃的放电比容量保持率为0℃的99.8%。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FeS包覆策略,为FeS负极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亚铁 负极材料 双包覆 湿法球磨 羟基氧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陶瓷材料研究进展及挑战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云平 刘世民 董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100,共18页
高熵作为全新的材料体系,得益于巨大的组分空间、独特的微观结构以及较大的构型熵所赋予其独特且可调的优异性能,已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高熵陶瓷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在精准的成分设计理论、高纯高产率粉体制备、新型烧... 高熵作为全新的材料体系,得益于巨大的组分空间、独特的微观结构以及较大的构型熵所赋予其独特且可调的优异性能,已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高熵陶瓷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在精准的成分设计理论、高纯高产率粉体制备、新型烧结工艺等方面,亟待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针对高熵陶瓷的五大高熵效应、新的设计理论、粉体制备方法、新型烧结工艺以及综合性能与实际应用进行了梳理归纳,并通过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CPGA)对高熵陶瓷(HEC)成分设计进行解析,深入挖掘了HEC的组元和微结构以及性能之间的关系。未来HEC的重点发展方向仍然为基础理论设计,尤其是针对非氧化物HEC成分结构。同时,在样品制备上要在学科交叉领域寻找突破,如采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3D打印进行制备。最后,要寻找结构、热障耐腐涂层、机械、工程光学和磁性等方面实际应用并对探究工况环境下的强化、失效机制深入探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陶瓷 成分设计 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CPGA) 制备工艺 性能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及其合金膜制备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莹 田梦圆 +2 位作者 张振展 刘明 李慧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4,共13页
在氢气相关应用领域,高纯氢的需求日益增加,钯基膜以其优异的氢气渗透性和选择性,在氢气分离-纯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会发生氢脆,研究者通过在钯膜中加入其他金属元素来解决该问题,通过合金化后抑制氢脆并提高氢气... 在氢气相关应用领域,高纯氢的需求日益增加,钯基膜以其优异的氢气渗透性和选择性,在氢气分离-纯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会发生氢脆,研究者通过在钯膜中加入其他金属元素来解决该问题,通过合金化后抑制氢脆并提高氢气透量。本综述旨在总结不同制备方法的过程和技术,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发展历史、膜层的沉积过程以及利用其生产的一些材料,展望了未来钯基膜制备方法的发展方向及挑战,以期为钯合金膜的制备方法创新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膜 制备 氢气分离 磁控溅射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速度对铜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被引量:46
6
作者 韩晓明 高飞 +1 位作者 宋宝韫 符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6,共8页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铜-石墨-SiO2烧结材料,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在摩擦速度为7.8~47.1m/s的范围内,研究摩擦速度、第三体与摩擦磨损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摩擦第三体的状态与摩擦速度密切相关,并明显影响摩擦磨损性能.在...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铜-石墨-SiO2烧结材料,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在摩擦速度为7.8~47.1m/s的范围内,研究摩擦速度、第三体与摩擦磨损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摩擦第三体的状态与摩擦速度密切相关,并明显影响摩擦磨损性能.在摩擦顺序从低速开始向高速进行的条件下,随摩擦速度的提高,摩擦表面第三体由颗粒状分布向密实状态转变,表面微观硬度提高,摩擦系数下降,磨损率变化不明显.这归因于低速条件下摩擦副间的啮合程度大,使摩擦系数处于较高值.随速度增加,致密状第三体的易流动性具有润滑和平滑作用,起到降低摩擦系数的作用;在摩擦顺序从高速开始向低速进行条件下,摩擦表面被高速摩擦形成的致密第三体所覆盖,致密第三体的稳定性具有降低摩擦系数波动的作用.但磨损率在摩擦速度较低时出现快速增加.原因在于随摩擦速度的降低,摩擦温度降低,致密第三体脆性增加,致密第三体的大面积破裂和剥落提高了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 第三体 摩擦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制动条件对列车制动闸片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符蓉 宋宝韫 +1 位作者 高飞 运新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23-1230,共8页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铜基陶瓷强化材料,通过定速摩擦实验机和1:1制动实验台测试了材料在多种摩擦条件下摩擦磨损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摩擦条件对摩擦磨损性能有明显影响,摩擦顺序、摩擦速度、摩擦压力的不同,造成摩擦表面温度不同;温...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铜基陶瓷强化材料,通过定速摩擦实验机和1:1制动实验台测试了材料在多种摩擦条件下摩擦磨损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摩擦条件对摩擦磨损性能有明显影响,摩擦顺序、摩擦速度、摩擦压力的不同,造成摩擦表面温度不同;温度增高有利于形成连续致密的表面第三体,这种高温第三体组织对基体有良好保护,起到增加和稳定摩擦因数、降低磨损量的作用;定速摩擦顺序与惯性摩擦顺序在温升条件相似时,摩擦因数的变化具有相似性;在湿摩擦条件下,摩擦因数略有降低且稳定性好,原因在于水分对摩擦表面具有冷却及润滑作用;所研制材料摩擦因数的变化程度处于国际铁路联盟标准控制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摩擦材料 闸片材料 第三体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石墨材料摩擦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符蓉 高飞 +1 位作者 宋宝韫 王延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9-484,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铜-石墨烧结材料,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研究了石墨含量与第三体形态的关系及对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含量小于15%时,石墨对材料的孔隙度及摩擦温度影响明显,表现出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与石墨含量密切相...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铜-石墨烧结材料,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研究了石墨含量与第三体形态的关系及对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含量小于15%时,石墨对材料的孔隙度及摩擦温度影响明显,表现出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与石墨含量密切相关,这归因于干摩擦条件下摩擦表面形成的含有石墨粒子的第三体对摩擦性能作用明显.石墨含量低,形成的第三体金属成分高,硬质金属的犁沟作用导致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较高.随石墨含量增加,第三体中的石墨含量增加,这导致第三体致密程度和黏着程度降低,松散易流动的第三体有利于降低犁沟程度,从而起到降低和稳定摩擦系数、减少磨损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铜-石墨烧结材料 第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对铜基粉末冶金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高飞 朗剑通 +1 位作者 符蓉 韩晓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1,26,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含铝和石墨的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利用定速摩擦试验机,分别在干、湿状态下,探讨了各摩擦速度条件下铝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铝有利于稳定摩擦因数,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原因在于铝提高了材料的...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含铝和石墨的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利用定速摩擦试验机,分别在干、湿状态下,探讨了各摩擦速度条件下铝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铝有利于稳定摩擦因数,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原因在于铝提高了材料的硬度,从而降低摩擦面微凸体的变形程度。在干摩擦状态下,低速条件下的摩擦因数随铝含量增加而减小,高速条件下的摩擦因数变化不明显;湿摩擦状态,水膜的润滑作用降低了摩擦因数,铝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低速摩擦条件的摩擦因数。高速摩擦条件下,由于离心作用和水分的加热蒸发,水膜的润滑作用降低,摩擦因数波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 湿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对铜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符蓉 高飞 +2 位作者 宋宝韫 杨淑芳 于庆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0-793,共4页
为了提高铜基摩擦材料在高速干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和具有稳定的摩擦系数,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铜-SiO2摩擦材料.在摩擦速度为1.6~47.1 m/s条件下,研究了SiO2含量、粒度及摩擦方式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材料的摩擦系... 为了提高铜基摩擦材料在高速干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和具有稳定的摩擦系数,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铜-SiO2摩擦材料.在摩擦速度为1.6~47.1 m/s条件下,研究了SiO2含量、粒度及摩擦方式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大;SiO2颗粒尺寸的变化,对摩擦系数影响不显著;摩擦方式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明显.SiO2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摩擦系数归因于增加了摩擦面高硬度质点的数量.干摩擦条件下影响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摩擦方式.在高速摩擦条件下,形成的第三体组织致密而连续,这种致密而连续的第三体有利于降低磨损量,并明显降低由于摩擦速度不同而导致的摩擦系数的波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 第三体 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膜法脱碳中节流降温及重烃污染研究
11
作者 李立鑫 宋曦智 +8 位作者 王常春 车如心 于海军 王丽娜 刘健辉 许国辉 康国栋 曹义鸣 介兴明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膜法天然气脱碳过程中CO_(2)从高压侧向低压侧大量渗透会形成Joule-Thomson效应而导致气体节流渗透降温现象的发生,同时所含重烃组分因浓度升高和降温导致的饱和蒸汽压降低等原因会对分离膜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极端情况下甚至会直接导... 膜法天然气脱碳过程中CO_(2)从高压侧向低压侧大量渗透会形成Joule-Thomson效应而导致气体节流渗透降温现象的发生,同时所含重烃组分因浓度升高和降温导致的饱和蒸汽压降低等原因会对分离膜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极端情况下甚至会直接导致膜组件失去分离性能.实验采用自制的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组件,研究了不同浓度CO_(2)/N_(2)混合气、进气压力、放空比等参数对气体节流渗透降温规律的影响,并考察了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在甲苯、正庚烷污染下膜组件分离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气中CO_(2)浓度、进气压力、放空比的增大,均会加剧膜组件内的温降程度;分离膜被甲苯污染后气体渗透速率增大,被正庚烷污染后气体渗透速率下降,但气体选择性均下降.高温真空处理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污染的影响,部分恢复分离膜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脱碳 聚酰亚胺膜 Joule-Thomson效应 节流降温 重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iO_2烧结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符蓉 宋宝韫 +1 位作者 高飞 徐振越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7-381,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Cu-SiO2烧结材料,通过定速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SiO2含量对Cu-SiO2烧结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摩擦速度7.8~47 m/s范围内探讨摩擦速度和SiO2含量与摩擦第三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SiO2含量增加,材料的...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Cu-SiO2烧结材料,通过定速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SiO2含量对Cu-SiO2烧结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摩擦速度7.8~47 m/s范围内探讨摩擦速度和SiO2含量与摩擦第三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SiO2含量增加,材料的摩擦系数升高、磨损量降低,同时材料的硬度增加、密度降低、孔隙度增加;摩擦表面所形成的第三体特征与摩擦速度密切相关,当摩擦速度较低时,所形成的第三体疏松而不连续,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较低,容易从摩擦表面脱离而增加磨损量;当摩擦速度提高时,所形成的第三体致密连续,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好,有利于提高摩擦系数和降低磨损量;在摩擦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基体金属强度降低,削弱了对SiO2硬质点的夹持能力,SiO2破碎严重而使磨损量增加,同时高温状态的第三体变形大且流动性好,可以起到润滑膜的作用而降低材料的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iO2烧结材料 第三体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摩擦条件下铜-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摩擦性能 被引量:14
13
作者 符蓉 高飞 +1 位作者 沈洪娟 宋宝韫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7,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铜-铁基复合材料,在制动压力0.5~1.2MPa范围内,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研究干、湿条件下,速度、压力与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摩擦系数随摩擦速度增加而降低,湿摩擦明显降低了低速摩擦系数而对高速摩擦...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铜-铁基复合材料,在制动压力0.5~1.2MPa范围内,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研究干、湿条件下,速度、压力与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摩擦系数随摩擦速度增加而降低,湿摩擦明显降低了低速摩擦系数而对高速摩擦系数影响不大。低速摩擦系数随摩擦压力增加而增加,摩擦压力对高速摩擦系数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铜-铁基粉末冶金材料 干摩擦 湿摩擦 第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体摩擦体系中材料摩擦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韩晓明 高飞 +2 位作者 符蓉 宋宝韫 农万华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2期8-13,共6页
基于三体摩擦体系,综述了摩擦第三体理论研究的发展与现状。第三体由存留在摩擦表面的磨损粒子构成,其形态、运动方式与材料成分和摩擦条件密切相关,从而影响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第三体具有颗粒区和压实区两种形貌,二者处于相互转化的... 基于三体摩擦体系,综述了摩擦第三体理论研究的发展与现状。第三体由存留在摩擦表面的磨损粒子构成,其形态、运动方式与材料成分和摩擦条件密切相关,从而影响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第三体具有颗粒区和压实区两种形貌,二者处于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并起到转移载荷的作用;第三体的4种运动方式对第一体起到速度协调的作用;第三体流量循环的构建有助于理解材料的磨损特性。这些机构的揭示为认识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体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法辅助合成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司伟 黄妙言 +1 位作者 丁思齐 高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8-871,877,共5页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微波法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根据微波法在合成无机纳米材料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将其分为微波辅助加热法、微波辅助水热法、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法、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微波辅助化学沉淀法、微...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微波法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根据微波法在合成无机纳米材料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将其分为微波辅助加热法、微波辅助水热法、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法、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微波辅助化学沉淀法、微波辅助液相还原法、微波固相合成等几种类型,介绍微波法辅助合成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法 辅助合成 无机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石墨烧结材料中第三体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符蓉 高飞 +1 位作者 宋宝韫 于庆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4-558,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铜和铜-石墨粉末冶金材料。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测试了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观察比较了两种材料摩擦学特征和表面摩擦第三体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摩擦表面第三体状态与材料成分密切相关,并影响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铜和铜-石墨粉末冶金材料。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测试了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观察比较了两种材料摩擦学特征和表面摩擦第三体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摩擦表面第三体状态与材料成分密切相关,并影响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纯铜摩擦时,形成的第三体颗粒尺寸大、粘着性强,金属间的粘着撕裂造成摩擦系数剧烈波动和磨损量加大;添加石墨,细化了第三体颗粒尺寸,流动性好的第三体容易覆盖表面的损伤区,这有利于增加真实接触面积,减少应力集中,起到稳定摩擦系数、降低磨损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体 摩擦磨损 铜石墨烧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对粉末冶金铜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忠刚 高飞 王德庆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9-33,38,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铜基摩擦材料,利用 GF150D 型定速摩擦试验机,研究摩擦速度为200-3000 r/min、制动压力为0.38-0.63 MPa条件下,锡的质量分数在0-14%范围内材料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材料中添加锡可明显提高材料的摩擦因... 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铜基摩擦材料,利用 GF150D 型定速摩擦试验机,研究摩擦速度为200-3000 r/min、制动压力为0.38-0.63 MPa条件下,锡的质量分数在0-14%范围内材料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材料中添加锡可明显提高材料的摩擦因数,其中锡质量分数为12%左右时材料的摩擦因数达到最高值,这是因为低锡含量时材料的强度不高使摩擦因数偏低,而锡含量过高时润滑作用增强,导致材料的摩擦因数降低;锡的质量分数在8%-12%范围对降低高速摩擦条件下的磨损率作用明显,这缘于合理的锡含量提高了材料的强度使材料的耐磨性提高;在低摩擦速度下,摩擦因数随着制动压力的增加而增加,而在高摩擦速度下,摩擦因数随压力增加而降低;在高速高压摩擦中,由于摩擦温度高以及第三体数量和基体软化程度与流动性的增加,导致摩擦因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 第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接触线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再起 葛继平 +1 位作者 刘书华 李明生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9-102,共4页
利用SEM,XRD,MTS,电阻率测试仪等试验手段,研究在300~750℃经2h时效处理,以及室温变形+中间热处理对Cu 11 5%Fe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在Cu中的溶解度和析出粒子大小严重影响着Cu 11 5%Fe合金的性能,经过550... 利用SEM,XRD,MTS,电阻率测试仪等试验手段,研究在300~750℃经2h时效处理,以及室温变形+中间热处理对Cu 11 5%Fe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在Cu中的溶解度和析出粒子大小严重影响着Cu 11 5%Fe合金的性能,经过550℃,2h时效处理可获得较好的导电性。合金经室温变形后,Fe相由铸态的树枝状变成薄片状纤维;随着形变量的增加,材料的强度提高。加入适当的中间热处理可以大大降低其电阻率,获得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的形变Cu 11 5%Fe原位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 原位 复合材料 Cu-11.5%Fe合金 时效处理 电阻率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素体和渗碳体相形貌对D2车轮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影响
19
作者 刘春鹏 徐福盛 +3 位作者 姜峰 索忠源 张关震 任瑞铭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随着高速列车车轮滚动速度的不断提升,车轮的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日益严重,车轮的初始组织成为影响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热处理炉对D2车轮钢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理,使D2车轮钢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组织(P+F)转变为铁素体+粒状渗... 随着高速列车车轮滚动速度的不断提升,车轮的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日益严重,车轮的初始组织成为影响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热处理炉对D2车轮钢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理,使D2车轮钢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组织(P+F)转变为铁素体+粒状渗碳体组织(回火索氏体,TS);通过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对2种原始组织类型的车轮试样进行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利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滚动接触疲劳失效后P+F车轮试样和TS车轮试样表面的宏观形貌;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附带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滚动疲劳失效后P+F车轮试样和TS车轮试样距表面不同距离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TS车轮试样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比P+F车轮试样提高了1.3倍;滚动接触疲劳失效后,P+F车轮试样中先共析铁素体与珠光体中共析铁素体的变化是不同的,在表面,先共析铁素体内形成大量的大角度晶界,共析铁素体内形成大量的小角晶界,而在次表面,先共析铁素体内存在大角度晶界和小角度晶界,共析铁素体的取向角小于2°;TS车轮试样在距表面不同深度的铁素体晶粒中大角度晶界的比例分布是均匀的;P+F车轮试样距表面不同深度先共析铁素体与共析铁素体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会加速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进而加速车轮疲劳失效;TS车轮试样距表面不同深度铁素体的均匀塑性变形会延缓滚动接触疲劳裂纹形成,提高车轮滚动接触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车轮钢 微观结构演变 滚动接触疲劳 先共析铁素体 珠光体 回火索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裂解制氢用液态金属催化剂研究进展
20
作者 田梦圆 王莹 +3 位作者 孙曦 傅杰 卢璐 李慧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156,共9页
发展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要选择。甲烷裂解制氢是一种将甲烷转化为氢气的有效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液态金属催化剂用于催化甲烷裂解制氢,可实现碳减排,解决传统甲烷裂解制氢技术存在的高能耗、低产率... 发展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要选择。甲烷裂解制氢是一种将甲烷转化为氢气的有效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液态金属催化剂用于催化甲烷裂解制氢,可实现碳减排,解决传统甲烷裂解制氢技术存在的高能耗、低产率以及催化剂失活等问题。综述了甲烷裂解制氢机理,总结了液态金属催化剂研究进展,分析了液态金属单原子催化甲烷裂解制氢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可解决催化剂因结焦而失活的问题,同时液态金属具有较低的熔点,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甲烷裂解体系所需温度。甲烷裂解制氢用液态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开发和利用可大幅提升甲烷转化率,并通过反应获得更多的氢气和高附加值碳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制氢 液态金属 单原子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