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晶金刚石片的机械磨抛工艺
1
作者 李蛟 张晓秋 +2 位作者 王紫光 张昕 张瑜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2,共7页
使用游离磨料进行机械研磨是金刚石平坦化的主流加工手段之一。针对多晶金刚石的材料特性,开展变参数的游离磨料机械研磨实验。通过改变磨料粒度、研磨压力、研磨液浓度,研究其对多晶金刚石片机械研磨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 使用游离磨料进行机械研磨是金刚石平坦化的主流加工手段之一。针对多晶金刚石的材料特性,开展变参数的游离磨料机械研磨实验。通过改变磨料粒度、研磨压力、研磨液浓度,研究其对多晶金刚石片机械研磨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材料去除率随磨料粒度和研磨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研磨液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磨料粒度是对去除率影响最显著的因素;而表面粗糙度随磨料粒度的减小而降低,随研磨压力和研磨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磨料粒度对多晶金刚石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据此可以确定最适合加工多晶金刚石的工艺参数为研磨压力0.3 MPa、磨粒粒度W10(7.5~10μm)、研磨液浓度4%,此条件下加工的多晶金刚石片表面粗糙度最优,R_(a)约为96 nm,材料去除率为7.097μ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研磨液 机械研磨 研磨压力 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L方法的6005A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娅娜 解飞飞 张生芳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研究6005A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全过程温度场及焊后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方法基于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EL)方法,应用Johnson-Cook本构模型,并采用质量缩放技术,建立搅拌摩擦焊热力耦合仿真模型,模拟分析6005A铝合金搅拌摩擦焊不同阶... 目的研究6005A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全过程温度场及焊后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方法基于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EL)方法,应用Johnson-Cook本构模型,并采用质量缩放技术,建立搅拌摩擦焊热力耦合仿真模型,模拟分析6005A铝合金搅拌摩擦焊不同阶段的温度场变化和焊后应力分布情况。通过红外热像仪温度场试验、X射线应力场试验和宏观形貌试验,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在下压与预热停留阶段,温度快速升高至545℃,且呈对称分布;在焊接阶段,焊缝区域最高温度为546℃,出现在返回侧,返回侧温度略高于前进侧温度,呈不对称分布。焊后残余应力集中在焊缝中心两侧40 mm范围内,垂直于焊缝方向的横向/纵向残余应力分布曲线呈“M”形;残余应力在焊缝两侧呈不对称分布,表现为返回侧残余应力高于前进侧残余应力,其中最大纵向残余应力为−174 MPa,最大横向残余应力为206 MPa,应力最大点均出现在返回侧。待测点实测温度与模拟温度误差不超过5%;待测点实测残余应力与仿真值吻合较好,横/纵向残余应力误差分别为16.3%、16.45%;模拟焊缝与实际焊缝宏观形貌吻合较好。结论在搅拌摩擦焊过程中,材料流动不充分使返回侧温度略高于前进侧温度,而焊接过程中不均匀的热分布导致焊后残余应力也呈返回侧数值略高于前进侧数值的不对称分布;通过将试验和模拟得出的温度场、应力场、宏观形貌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试验与仿真误差较小,数值模型能够反映真实的焊接过程,从而验证了6005A铝合金CEL数值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6005A铝合金 CEL方法 温度场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槽织构对Q345B高铁制动盘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3
作者 沙智华 谢永 +4 位作者 史立 蒋泽平 黄琳 刘宇 张生芳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84-195,共12页
目的 攻克高寒动车组制动盘表面因积冰导致制动失效的问题,减少其表面覆冰情况,提升Q345B钢的表面疏水性能。方法 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在Q345B钢表面制备尺度范围为20~100μm沟槽型微织构,并采用不同方式(激光+氟化、激光+空气环境氧化)进... 目的 攻克高寒动车组制动盘表面因积冰导致制动失效的问题,减少其表面覆冰情况,提升Q345B钢的表面疏水性能。方法 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在Q345B钢表面制备尺度范围为20~100μm沟槽型微织构,并采用不同方式(激光+氟化、激光+空气环境氧化)进行处理,通过接触角测量仪、液滴铺展半径测量实验评价不同织构宽度及下表面的润湿性,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PS光电子能谱仪观察织构化表面微观形貌及表面化学键变化;利用高速摄影观测不同处理方式下液滴撞击壁面的动态过程。结果 微织构的存在使滴落织构表面的液滴能有效承载,与无织构化表面相比,织构化表面静态接触角最大增幅达23%。随着织构宽度增加,表面接触角随之增加。相较于氟化处理织构表面,经空气环境下氧化的表面织构疏水性更好。结论 经空气环境氧化处理后润湿性发生转变,其主要的作用机理为激光处理后表面分布凸起等不同微纳米级的结构与颗粒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由C—C键层覆盖的微织构表面所引起的“机械盔甲”效应,使其液滴发生滚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型微织构 Q345B钢 制动盘 疏水性 高速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薄板搭接接头焊接变形的高精度二维壳模型
4
作者 李娅娜 尹幸福 张生芳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85,共7页
以薄板搭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热弹塑性法和温度载荷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和二维壳有限元模型;采用二维壳模型,改变搭接区域单元连接方式(壳单元、CE单元、CP位移耦合和梁单元)进行薄板搭接接头焊接变形模拟,确定最佳单元连接方式... 以薄板搭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热弹塑性法和温度载荷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和二维壳有限元模型;采用二维壳模型,改变搭接区域单元连接方式(壳单元、CE单元、CP位移耦合和梁单元)进行薄板搭接接头焊接变形模拟,确定最佳单元连接方式,并利用所建三维模型模拟得到的固有应变对优化单元连接方式的二维壳模型进行修正;采用修正二维壳模型对焊接变形进行预测和试验验证,并与三维模型预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二维壳模型中焊缝附近网格尺寸与固有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CP位移耦合连接方式为最佳单元连接方式。采用优化单元连接方式的二维壳模型模拟得到搭接接头上下母材侧边(平行于焊接方向,距焊缝中心125,62.5 mm)最大角变形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73%,2.81%,模型预测焊接变形的准确性高。与三维模型相比,二维壳模型的网格数量和计算时间均减少了90%以上,并且计算精度与三维模型相当。固有应变的校核系数与焊缝附近网格尺寸的1.085次幂成倒数关系;当焊缝附近网格尺寸为15 mm时,模拟得到角变形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载荷法 搭接接头 焊接变形 固有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自均压真空灭弧室静电场仿真与优化
5
作者 董华军 刘世博 +2 位作者 王宁 盛虎 李金金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8,共9页
自均压结构能够显著改善真空灭弧室绝缘性能,目前自均压真空灭弧室的研究只集中在均压结构的优化分析,对均压结构与真空灭弧室整体结构的综合优化研究不足。基于一种利用环氧树脂将均压屏蔽罩与均压电容固封集成的24 kV自均压真空灭弧室... 自均压结构能够显著改善真空灭弧室绝缘性能,目前自均压真空灭弧室的研究只集中在均压结构的优化分析,对均压结构与真空灭弧室整体结构的综合优化研究不足。基于一种利用环氧树脂将均压屏蔽罩与均压电容固封集成的24 kV自均压真空灭弧室,采用COMSOL软件分析其静电场特性,并结合SPSS软件进行正交实验。选取9个设计参数进行自均压真空灭弧室静电场特性的综合优化研究:均压屏蔽罩与外侧环氧树脂连接处圆弧半径、均压屏蔽罩边缘圆弧半径、内外侧环氧树脂厚度、触头圆角、触头开距、主屏蔽罩半径、卷边角度和坡度。通过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不同设计参数对灭弧室不同部位的最大电场强度是否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自均压真空灭弧室静电场特性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均压真空灭弧室 均压 静电场 正交实验 综合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激励电火花沉积装置研制及涂层表面质量分析
6
作者 刘宇 周威名 +4 位作者 张诗奇 曲嘉伟 姜惟贺 张生芳 王紫光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0,共7页
为解决电火花沉积过程中表面质量差的难题,提出一种以超声纵向振动电极代替普通旋转电极的电火花沉积方法。首先研制了新的超声纵向振动阶梯式变幅杆,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到特定工作频率范围内的超声变幅杆振动模态和固有频率;接... 为解决电火花沉积过程中表面质量差的难题,提出一种以超声纵向振动电极代替普通旋转电极的电火花沉积方法。首先研制了新的超声纵向振动阶梯式变幅杆,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到特定工作频率范围内的超声变幅杆振动模态和固有频率;接着利用超声激励作用,使电火花沉积过程中电极所产生的熔融液滴发生碎化喷射,提高沉积涂层表面质量。结果表明,变幅杆纵向共振频率为20 550 Hz时,与激励频率的误差在5%之内;单脉冲放电时,超声激励作用的三维形貌与表面微观形貌相比于普通旋转电极沉积涂层表面表现更为均匀、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超声纵向振动 模态分析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elica-LSTM双驱动的数字孪生机床热误差补偿模型构建
7
作者 孙丽 王诗灏 +3 位作者 姜锋 关咏臻 徐家淳 刘荣玺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5-213,共9页
针对数控机床在高速、高负载运行中因热变形导致的热误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odelica多领域建模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联合驱动的热误差补偿方法。通过Modelica构建机床机械、电气、热力学多物理场耦合的高保真... 针对数控机床在高速、高负载运行中因热变形导致的热误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odelica多领域建模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联合驱动的热误差补偿方法。通过Modelica构建机床机械、电气、热力学多物理场耦合的高保真数字孪生模型,结合LSTM对机理模型未覆盖的非线性动态误差进行数据驱动补偿。实验以五轴数控加工中心DMG MORI DMU 50为对象,在预热、阶梯加载及扰动工况下采集温度、振动和热误差数据,验证模型性能。结果表明,Modelica-LSTM双驱动模型相较于单一Modelica机理模型,均方根误差降低51.2%,补偿后误差波动幅度减少72%,在高温及动态工况下显著提升预测精度。该方法为高精密机床热误差补偿提供了物理与数据协同驱动的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热误差补偿 MODELICA 长短期记忆网络 多领域建模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滑影响下的斜齿轮动态特性研究
8
作者 石莹 任一铭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3-181,共9页
传统的滑移模型忽略了黏着效应,不能真实地反映斜齿轮实际啮合时的动态特性。考虑时变摩擦因数和黏滑效应的影响,建立斜齿轮副动力学模型,提出齿轮副在黏滑摩擦时黏着和滑移2种状态之间的过渡条件,并将条件代入滑移动力学微分方程中建... 传统的滑移模型忽略了黏着效应,不能真实地反映斜齿轮实际啮合时的动态特性。考虑时变摩擦因数和黏滑效应的影响,建立斜齿轮副动力学模型,提出齿轮副在黏滑摩擦时黏着和滑移2种状态之间的过渡条件,并将条件代入滑移动力学微分方程中建立黏滑动力学微分方程。对比分析齿轮副在黏着和滑移2种摩擦状态下摩擦因数、啮合力和摩擦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齿轮啮合节点处无相对滑动速度,时变摩擦因数趋于0,靠近节点时时变摩擦因数逐渐减小,远离节点时时变摩擦因数逐渐增加;摩擦因数随转速的增大而降低,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齿轮在高速重载状态下易出现黏着现象;负载的增加会使每次轮齿黏着的时间变长,齿轮发生黏着磨损的概率变大;随着转速的增加,齿轮振动频率更加剧烈,黏着接触发生的频率变高;考虑齿面黏着摩擦时,单齿啮合力在节点附近黏着区域发生了剧烈的振荡,单齿摩擦力的动态响应也更加复杂,说明黏着会显著增加啮合力和摩擦力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齿轮 黏滑状态 动态特性 时变摩擦因数 滑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真空灭弧室电场优化方法研究
9
作者 董华军 李东恒 +2 位作者 李金金 赵一鉴 张传龙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158,共12页
合理布置灭弧室内部结构以实现场强均匀分布是避免其产生绝缘击穿破坏的有效途径。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灭弧室结构参数优化方法;建立12 kV真空灭弧室电场模型,分析了主屏蔽罩不同参数下的电场分布。通过正... 合理布置灭弧室内部结构以实现场强均匀分布是避免其产生绝缘击穿破坏的有效途径。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灭弧室结构参数优化方法;建立12 kV真空灭弧室电场模型,分析了主屏蔽罩不同参数下的电场分布。通过正交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构建主屏蔽罩结构参数与灭弧室最大场强、场强均匀度的映射模型;以最大场强、场强均匀度为评价指标,引入遗传算法对主屏蔽罩结构进行迭代优化,最后分析屏蔽罩材料对灭弧室绝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灭弧室场强数值随着屏蔽罩直径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屏蔽罩厚度的增加而增长,随着外卷裙边角度的增加而减小;选择不锈钢作为主屏蔽罩材料可使灭弧室兼具成本低廉以及绝缘性能优异等优势;相较于未优化的灭弧室初始结构,经本文方法优化后的灭弧室电场最大值降低了2.07×10^(6)V/m,屏蔽罩端部及触头间隙处电场综合均匀度提高了1.4×10^(4)V/m。本文所提优化设计方法可合理改进灭弧室结构参数,达到有效调控灭弧室电场分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灭弧室 电场 正交实验 神经网络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支撑法熔融沉积成型C型薄壁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关天民 李新 +2 位作者 郭泽方 吴贯英 翟贇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6-84,共9页
研究了以无支撑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成型的塑料薄壁结构的各种力学性能。针对C型薄壁结构,从曲面几何形状、薄壁结构厚度和材料等本征属性出发,探究以熔融沉积工艺,无支撑的方法,成型C型薄壁结构的力学性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采用... 研究了以无支撑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成型的塑料薄壁结构的各种力学性能。针对C型薄壁结构,从曲面几何形状、薄壁结构厚度和材料等本征属性出发,探究以熔融沉积工艺,无支撑的方法,成型C型薄壁结构的力学性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采用有限元仿真和静态拉伸力学实验分析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聚碳酸酯(PC)两种材料薄壁结构的力学性能与受力表征变化。综合正交试验,断口形貌分析,三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探索了不同本征属性C型薄壁结构的结构弹性模量,失效性质以及应力分布。结果表明,最小允许无支撑打印角度为16.53°。在内凹、外凸、直体3种结构中,内凹结构拥有最高的结构弹性模量。在厚度上则体现为5 mm厚度最优,3 mm次之,4 mm最小。此外,结构的斜率不会对结构弹性模量产生影响,不同水平高度的结构弹性模量也因其旋转半径不同引发了差异性,使得直体和外凸结构的断裂发生在旋转半径较小处,而内凹结构的断裂发生在旋转半径较大处。本研究为面向无支撑熔融沉积工艺成型的薄壁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工艺 力学性能 薄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反恐行动链构建与智能决策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骁 郑晓军 +2 位作者 童小英 宋亚宁 许创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169,共10页
反恐问题备受各国军事界的关注。针对武器装备数量庞大、关系复杂且数据量巨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反恐行动链寻优方法。该方法以知识图谱为理论基础构建作战元素能力库和协同反恐案例谱,以实现对作战能力和作战案例的快速... 反恐问题备受各国军事界的关注。针对武器装备数量庞大、关系复杂且数据量巨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反恐行动链寻优方法。该方法以知识图谱为理论基础构建作战元素能力库和协同反恐案例谱,以实现对作战能力和作战案例的快速检索。同时,建立反恐行动链模型,采用线性规划算法进行快速寻优。经过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针对目标构建具有最高打击效能或最短闭合时间的反恐行动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恐 杀伤链 知识图谱 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域对抗自适应学习的旋翼无人机姿态稳定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凤岐 金佳玉 +3 位作者 杜学峰 张鑫 徐凤强 王德广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3-1117,共15页
针对复杂海风环境下旋翼无人机姿态控制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姿态稳定方法(SymTAL-POP).该方法包括离线学习和在线预测两个部分.在离线学习阶段,引入对称式时序域对抗自适应学习算法SymTAL.结合域对抗学习、对称网络和双向时序网络,SymTAL... 针对复杂海风环境下旋翼无人机姿态控制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姿态稳定方法(SymTAL-POP).该方法包括离线学习和在线预测两个部分.在离线学习阶段,引入对称式时序域对抗自适应学习算法SymTAL.结合域对抗学习、对称网络和双向时序网络,SymTAL有效解决了海风环境中无人机姿态稳定问题.利用深度学习优化加速框架和改进的Adam优化器,提升了SymTAL的学习能力和计算效率.在线预测阶段,设计风场预测模型POP,实现海风环境的实时感知与预测.POP采用变分模态分解技术处理风速信号,通过特征选择策略预测不同风况下的风速,增强了无人机的环境适应能力.测试结果表明,SymTAL在学习效率和控制精度方面均优于其他姿态稳定算法,POP在连续风、间歇风和湍流风的多风况条件下的预测精度优于其他模型.仿真实验表明SymTAL-POP在轨迹跟踪误差上表现突出,平均值降低23.5%,均方根误差减少5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无人机 复杂海风环境 姿态稳定 域对抗学习 风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型异步磁力耦合器机械特性与试验 被引量:16
13
作者 葛研军 袁直 +2 位作者 贾峰 杨均悦 周凯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8-74,共7页
为有效解决目前机械传动系统中选用电机时功率裕度过大而普遍存在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相异步电机鼠笼转子的异步磁力耦合器(squirrel cage asynchronous magnetic coupler,SCAMC)。结合SCAMC具体结构特点,采用标量磁... 为有效解决目前机械传动系统中选用电机时功率裕度过大而普遍存在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相异步电机鼠笼转子的异步磁力耦合器(squirrel cage asynchronous magnetic coupler,SCAMC)。结合SCAMC具体结构特点,采用标量磁位法及二维场边界条件,建立气隙磁场数理模型;在气隙磁通密度中引入时间变量,推导出感生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基于电流叠加性,将笼条电流折算到转子表面,并沿圆周方向对感生电流所形成的洛伦兹力进行积分,建立了SCAMC的电磁转矩模型。基于上述理论及技术基础,设计并制造出一台37 k W SCAMC样机,并对其机械特性进行理论计算、仿真验证及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转差率相同时,所得的仿真及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误差不超过5%;SCAMC与同容量的三相异步电机相比,线性工作区更宽,过载能力更强,但其机械特性偏软,可有效缓解负载对电机的冲击。该研究可为磁力耦合器在大惯量、难启动及经常性过载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模型 试验 磁力耦合器 鼠笼转子 机械特性 电磁转矩 标量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国家高速公路拓扑特征与脆弱性分析
14
作者 姜正睿 郑晓军 +1 位作者 陈旺 童小英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127,共8页
为探究最新国家规划高速公路网络(CAH-NET)性能,提出P空间(Space-P)下国家高速公路建模方法、节点综合重要度评价指标和基于综合重要度节点失效的网络脆弱性分析方法;依据2022年发布《国家公路网规划》中的数据,建立CAH-NET模型,并分析... 为探究最新国家规划高速公路网络(CAH-NET)性能,提出P空间(Space-P)下国家高速公路建模方法、节点综合重要度评价指标和基于综合重要度节点失效的网络脆弱性分析方法;依据2022年发布《国家公路网规划》中的数据,建立CAH-NET模型,并分析其静态拓扑特征和多种攻击策略下的网络脆弱性。结果表明:现阶段,CAH-NET具有典型的小世界、无标度特性,网络通达性良好;节点度值、中心性值、综合重要度等排名靠前的大多为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或中部枢纽城市;随机攻击策略对网络的脆弱性影响较小,完全摧毁CAH-NET,需要攻击近90%的节点;蓄意攻击中综合重要度攻击策略使网络连通性下降最为迅速,当遭受中介中心性攻击策略的节点占比达到30%时,网络完全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国家高速公路 拓扑特征 脆弱性 小世界 无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内衬薄壁腔体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焦纪强 蒙峻 +1 位作者 谢文君 郭方准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0,共6页
二极磁铁真空管道是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增强器的关键设备,为了降低涡流效应、减小磁铁气隙及降低真空管道加工难度,采用厚度为0.3 mm的不锈钢包裹3D打印钛合金内衬骨架制作薄壁腔体。通过仿真模拟对内衬骨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制作薄... 二极磁铁真空管道是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增强器的关键设备,为了降低涡流效应、减小磁铁气隙及降低真空管道加工难度,采用厚度为0.3 mm的不锈钢包裹3D打印钛合金内衬骨架制作薄壁腔体。通过仿真模拟对内衬骨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制作薄壁腔体进行变形量测试和高温烘烤强度测试。完成了3D打印钛合金出气性能评价、薄壁腔体镀Ti-Zr-V薄膜前后极限真空测试和涡流发热对真空性能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衬骨架厚度为4 mm、宽度为11 mm、间距为15 mm时,不锈钢和钛合金应力小于强度极限;拱形高度为0.5 mm的内衬骨架实测变形量为0.78 mm,经过35次250℃高温烘烤后结构稳定;TC4钛合金材料的出气性能和薄壁腔体的极限真空性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 钛合金内衬薄壁腔体 3D打印 结构优化 真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真空环境下TC4钛合金和ZrO_(2)陶瓷的出气性能研究
16
作者 焦纪强 蒙峻 +5 位作者 谢文君 刘建龙 魏宁斐 罗成 郭方准 王润成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1-285,共5页
内衬超薄壁真空腔体是离子加速器真空系统的核心元件,为了获得超高真空环境,对内衬材料的出气性能有较高要求。基于新型双通道出气率实验装置,完成了TC4钛合金和ZrO_(2)陶瓷在常温抽气、不同烘烤温度及烘烤结束后不同温度下的出气率实验... 内衬超薄壁真空腔体是离子加速器真空系统的核心元件,为了获得超高真空环境,对内衬材料的出气性能有较高要求。基于新型双通道出气率实验装置,完成了TC4钛合金和ZrO_(2)陶瓷在常温抽气、不同烘烤温度及烘烤结束后不同温度下的出气率实验;通过数值拟合方法获得了材料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出气率表达式;搭建了钛合金内衬超薄壁真空腔体压力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和仿真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压力分布。结果表明,烘烤温度越高,最终出气率越低,250℃烘烤时出气率较150℃时降低了约21%。经过高温烘烤后,当材料温度从50℃升高至210℃时,两种材料的出气率呈指数增加趋势,但钛合金的出气率低于陶瓷的出气率。常温抽气和烘烤过程中真空腔体压力梯度较小,对其进行升温时中间位置压力变化幅度较大,当温度为100℃,中间位置压力从初始值1.41×10^(-9)Pa升高至4.51×10^(-9)Pa;压力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平均相对偏差为6.86%。以上结果填补了钛合金和陶瓷出气率数据库,能够预测及评估真空腔体不同工况下的极限压力,为超高、极高真空获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加速器 超高真空 TC4钛合金 ZrO_(2)陶瓷 出气率 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域多尺度特征提取的轨道面瑕疵检测算法
17
作者 胡贺南 都业辉 +2 位作者 李荣华 王大志 张然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18-4233,共16页
轨道面瑕疵检测是保障铁路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的轨道面瑕疵检测算法存在准确率低和漏检率高的问题,基于YOLOv5s框架,提出一种双域多尺度特征提取的轨道面瑕疵检测算法。首先,设计动态增强上采样模块,减少上采样过程中导... 轨道面瑕疵检测是保障铁路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的轨道面瑕疵检测算法存在准确率低和漏检率高的问题,基于YOLOv5s框架,提出一种双域多尺度特征提取的轨道面瑕疵检测算法。首先,设计动态增强上采样模块,减少上采样过程中导致的分辨率损失和伪影现象,提升对轨道面瑕疵细粒度特征的获取能力;其次,提出自协同卷积块注意力,结合自注意力机制和卷积块注意力机制的优势,在捕获轨道面瑕疵全局上下文信息的同时,抑制无用背景信息的干扰;随后,采用全维动态卷积替换主干网络中的标准卷积,动态调整卷积核参数,实现对轨道面瑕疵的多尺度特征提取;最后,构建小波变换金字塔模块,通过Haar小波分解,联合提取瑕疵的空间域和频域特征,增强全局形状建模与细节表达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各改进策略均有效提升了模型的检测性能。在自建的轨道面瑕疵数据集上,改进算法的平均精度mAP_(50)和mAP_(50-95)分别达到84.4%和53.3%,GFLOPs为13.8G,相比于YOLOv5s,平均精度mAP50和mAP_(50-95)分别提升4.6个百分点和6.7个百分点,GFLOPs降低13.8%。与Faster R-CNN、RT-DETR、SSD、YOLOv7等主流目标检测算法以及其他轨道面瑕疵检测算法相比,改进算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同时在公开的轨道面瑕疵数据集上展现出良好的泛化能力,证明了其在轨道面瑕疵检测领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面瑕疵检测 上采样模块 注意力机制 全维动态卷积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型切向式磁力耦合器永磁体尺寸折算及机械特性验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葛研军 贾峰 +1 位作者 石运卓 温子淇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28,119,共5页
针对笼型切向式磁力耦合器设计中永磁体宽度与其充磁长度的比值过大,使永磁体径向及轴向磁性能的不均匀度和制造难度增加等缺点,基于磁能积恒定原理,提出永磁体宽度与其充磁方向尺寸的折算方法。以齿槽因数最小为目标,确定笼型切向式磁... 针对笼型切向式磁力耦合器设计中永磁体宽度与其充磁长度的比值过大,使永磁体径向及轴向磁性能的不均匀度和制造难度增加等缺点,基于磁能积恒定原理,提出永磁体宽度与其充磁方向尺寸的折算方法。以齿槽因数最小为目标,确定笼型切向式磁力耦合器的永磁体磁极对数。利用Maxwell二维场分析理论及其边界条件,结合Ansoft仿真环境对永磁体尺寸折算前后的磁密云图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仿真得到机械特性曲线,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通过进一步分析笼型切向式磁力耦合器的电流曲线及瞬时电流云图,证明了其与电励磁异步电动机运行机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向式磁力耦合器 尺寸折算 齿槽因数 机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切削工艺与切削液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复合调控研究
19
作者 史立 刘宇 +3 位作者 商恩博 石鸿瑞 刘子源 沙智华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5-60,共6页
挤压切削是一种集切削与滚压于一体的加工技术。刀具钝圆刃口在切削过程中对材料产生挤压,在工件表面引入有益的残余压应力层,提高工件表面质量。本文分析挤压切削中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并提出结合切削液冷却与润滑作用的优化方法。构... 挤压切削是一种集切削与滚压于一体的加工技术。刀具钝圆刃口在切削过程中对材料产生挤压,在工件表面引入有益的残余压应力层,提高工件表面质量。本文分析挤压切削中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并提出结合切削液冷却与润滑作用的优化方法。构建热—流—固耦合的挤压切削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切削液温度、切削液摩擦系数及刀具钝圆半径的变化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低温、较大摩擦系数的切削液并选取合适的刀具钝圆半径参数,可显著增强残余压应力,提升工件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切削 残余应力 切削液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反射率先验信息的空间非合作目标点云分割配准方法
20
作者 薛豪鹏 田江晓 +3 位作者 李荣华 周心晨 吴锦龙 林宸宇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9-1178,共10页
空间非合作目标点云配准是目标识别及姿态跟踪等关键环节的基础。针对非合作目标先验信息缺失导致建立点云配对关系准确率降低的问题,在通过激光雷达获取目标三维点云的同时,利用激光回波能量与目标表面材料反射率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基... 空间非合作目标点云配准是目标识别及姿态跟踪等关键环节的基础。针对非合作目标先验信息缺失导致建立点云配对关系准确率降低的问题,在通过激光雷达获取目标三维点云的同时,利用激光回波能量与目标表面材料反射率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基于目标表面反射率先验信息的聚类配准方法。首先,通过激光雷达获取目标表面的激光反射回波信息,以分析目标表面材料反射率;其次,建立目标表面材料反射率值与颜色空间的映射关系,对多帧目标点云特征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先验信息建立点云间的特征匹配关系,提高配准的精度与效率;最后,通过激光雷达对具有不同涂敷材料的目标进行周视扫描,开展半物理仿真地面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点云配准规模,提高了配准的精度与效率;与ICP算法相比,配准相对综合误差从7.296降低至4.001,效率提升61.31%。该方法为空间非合作目标高精度三维重建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非合作目标 点云配准 先验信息 聚类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