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本植物根系对土体的加筋作用
1
作者 王海涛 张宇 +2 位作者 刘琳琳 崔明华 沈向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6,128,共8页
为研究根土相互作用,量化草本植物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强作用,以Wu和Waldron提出的根系固土模型为基础,考虑根系分布剪切方向、锚固作用长度和有效根数量3个因素,提出了改进模型,对草本植物加筋模型进行改进优化,并利用该模型研究根... 为研究根土相互作用,量化草本植物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强作用,以Wu和Waldron提出的根系固土模型为基础,考虑根系分布剪切方向、锚固作用长度和有效根数量3个因素,提出了改进模型,对草本植物加筋模型进行改进优化,并利用该模型研究根系与剪切面初始夹角、根系直径等对固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试验结果;随着根系与剪切面夹角的增大,逆斜交根系对土体的加筋贡献值先增大后减小,顺斜交根系对土体的加筋贡献值先为0后增大最后减小;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大,不同分布角度的根系对土体的加筋贡献值均增大,且大致呈正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生态护坡 根土复合体 加筋作用 固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拟物算法的脐带缆截面布局自动填充优化设计方法
2
作者 殷旭 曹冬辉 +5 位作者 田庚 杨志勋 范志瑞 王刚 陆俣丞 汪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3-1113,共11页
脐带缆是油气开采水下生产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截面由光缆、电缆、钢管及填充材料等构成.由于构件的性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其排布形式会使得脐带缆性能存在较大差距.综合考虑到截面紧凑性、平衡性和热源分散性,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 脐带缆是油气开采水下生产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截面由光缆、电缆、钢管及填充材料等构成.由于构件的性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其排布形式会使得脐带缆性能存在较大差距.综合考虑到截面紧凑性、平衡性和热源分散性,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基于该模型构建物理模型,并采用拟物算法对包含等径构件的脐带缆截面进行布局设计.前期研究表明,功能构件之间的相互约束会在优化后截面中产生空缺区域,为满足脐带缆设计规范中对截面布局密实的要求,提出基于图像识别的截面构件自动填充策略,并将其融入布局优化流程.最后,以一根脐带缆为例,通过拟物算法得到最优布局后,利用填充策略完成截面填充设计.通过与初始截面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自动填充设计算法的有效性,为脐带缆截面填充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缆 截面布局 拟物算法 填充策略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车辆系统安全评价云模型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康 董四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1-56,共6页
为更加准确地评价轨道交通车辆系统安全现状,解决单一方法评价的模糊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SD)和云模型的评价方法。首先,依据问卷调研和现行相关标准,提出轨道交通车辆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D模型,... 为更加准确地评价轨道交通车辆系统安全现状,解决单一方法评价的模糊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SD)和云模型的评价方法。首先,依据问卷调研和现行相关标准,提出轨道交通车辆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D模型,分析指标体系各层指标的权重;然后,构建轨道交通车辆系统安全评价云模型,评价轨道交通车辆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安全现状;最后,以大连地铁1号线为例,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驱动系统、车辆安全设备和车辆监控系统是轨道交通车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安全评价云模型能直观地评价车辆系统的安全性,便于轨道交通车辆系统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车辆系统 指标体系 系统动力学(SD) 云模型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裴强 张禄玺 +4 位作者 崔迪 杨雨航 宫泽晨 胡顺彩 丁彧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209,共11页
为探究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0%、0.25%、0.50%、0.75%和1.00%共5种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通过单轴压缩、三点弯曲和层间双剪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掺量对3D打印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双目倒置金相显微镜和扫描... 为探究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0%、0.25%、0.50%、0.75%和1.00%共5种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通过单轴压缩、三点弯曲和层间双剪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掺量对3D打印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双目倒置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从微观形貌层面分析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掺加玄武岩纤维可显著提升3D打印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抗压和层间抗剪强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掺量为0.50%时共同达到最优,相较于未掺入玄武岩纤维的混凝土分别提高了28%和61%;抗折强度则随着纤维掺量增加一直增加,掺量为1.00%时效果最佳,相较于未掺入玄武岩纤维的混凝土提高了21%。打印材料力学性能存在各向异性,沿Z方向加载时抗压和抗折强度最高,Y方向最低;随着纤维掺量增加,力学性能各向异性逐渐增大。结合试验结果和电镜扫描结果可知,玄武岩纤维优异的抗拉性能够抑制裂缝的产生与扩展,从而提升3D打印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玄武岩纤维 力学性能 各向异性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道砟材质选型分析与建议
5
作者 井国庆 谢家乐 +1 位作者 段姝琪 郭云龙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我国铁路覆盖范围广,沿线所处地质环境复杂、气候多变,铁路运维面临巨大挑战。有砟道床作为铁路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护维修一直以来倍受关注,然而,岩石材料具有多样性和分布不均衡性,且我国道砟材质标准及选型较为单一,并未考虑地质及气... 我国铁路覆盖范围广,沿线所处地质环境复杂、气候多变,铁路运维面临巨大挑战。有砟道床作为铁路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护维修一直以来倍受关注,然而,岩石材料具有多样性和分布不均衡性,且我国道砟材质标准及选型较为单一,并未考虑地质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给铁路建设及运维带来一系列问题。针对此,总结世界各国道砟选型方式及方法,对比复杂环境道砟材质选型标准,归纳新型道砟材料,并且解释了标准中用于道砟性能量化的指标及其试验方法。对比各国所道砟材质及其配套的选型标准,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针对我国现有道砟规范问题,可以考虑根据铁路沿线地质和气候等因素选择道砟材质;(2)目前仍没有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并且不破坏道床的方式来得到道床堆积密度;(3)为实现双碳目标,在有条件的新建或改建线路上可考虑选用建筑固废、工业固废等新型道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砟 母岩 地质条件 气候条件 有砟道床 道砟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冲击下花岗岩内一维热传导规律试验研究
6
作者 李晓科 郤保平 +3 位作者 蔡佳豪 解瑾 贾鹏 马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92-2201,共10页
热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劣化作用受岩石的结构、矿物组成及分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为解决工程中存在的半无限大物体经历高温热冲击时其内部的一维热传导问题,通过设置高温热冲击试验,对热冲击过程中的温度场、升温速率、温度梯度场... 热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劣化作用受岩石的结构、矿物组成及分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为解决工程中存在的半无限大物体经历高温热冲击时其内部的一维热传导问题,通过设置高温热冲击试验,对热冲击过程中的温度场、升温速率、温度梯度场进行分析,并引入热冲击因子来定量表征高温热冲击过程中热对岩石的破坏程度,探讨热源温度及介质对花岗岩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冲击温度下花岗岩内温度变化均分为3个阶段:快速升温阶段、缓慢升温阶段、稳定阶段;由于花岗岩的非均质性,高温热冲击下花岗岩内温度场和温度梯度场分布均具有紊乱性,且温度梯度场紊乱程度高于温度场;高温热冲击过程中热冲击因子在花岗岩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且其波峰具有动态移动的性质;100℃时,水相对硅油具有更大的对流换热系数,此状态下花岗岩内温度、升温速率、温度梯度均具有更大的峰值且更早进入稳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热冲击 温度场 温度梯度场 热冲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砂浆层破坏对无砟轨道结构受力特性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赵丽华 胡安泽 +1 位作者 孟庆武 张吉松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CA砂浆层掉块破坏是无砟轨道结构运营过程中最突出的病害之一,其破坏程度对无砟轨道结构运营的安全性与适用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采用修正Burgers模型转换Prony级数表征CA砂浆的黏弹性,建立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 CA砂浆层掉块破坏是无砟轨道结构运营过程中最突出的病害之一,其破坏程度对无砟轨道结构运营的安全性与适用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采用修正Burgers模型转换Prony级数表征CA砂浆的黏弹性,建立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CA砂浆层在板端和板中不同区域薄层掉块,研究车轮荷载作用下不同掉块位置、不同掉块大小对无砟轨道结构动力特性和结构位移的影响,分析掉块处轨道结构损伤演变规律和趋势,给出破坏界限建议值,为无砟轨道结构的养护维修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板端还是板中掉块,CA砂浆层破坏造成轨道板垂向加速度、垂向位移和纵向拉应力增幅明显,CA砂浆层掉块边缘位置的压应力急剧增大,而底座板垂向位移及受力逐渐减小;车轮荷载作用下,CA砂浆层板端薄层掉块达到0.9125m,板中掉块达到1.25 m时,轨道板的垂向振动和CA砂浆的压应力将会显著增大,应及时对轨道结构进行检修,避免轨道结构破坏快速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CA砂浆层 黏弹性 掉块破坏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施工地面及既有车站沉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许明杨 王海涛 +2 位作者 田江涛 张志伟 尤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80,共6页
[目的]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向立体化、多维化方向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上跨下穿工程日益增多。其中,大断面新建车站密贴下穿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显著,因此,亟须对采用洞桩法施工的新建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过程中的地面沉降及既有车... [目的]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向立体化、多维化方向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上跨下穿工程日益增多。其中,大断面新建车站密贴下穿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显著,因此,亟须对采用洞桩法施工的新建车站密贴下穿既有车站过程中的地面沉降及既有车站的变形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基于北京地铁6号线苹果园站密贴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的实际工程案例,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地面沉降与既有车站变形的规律。通过对比实际监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施工过程中地面沉降与既有车站变形的实际情况,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洞桩法施工的导洞开挖阶段及二次衬砌扣拱阶段是地面沉降和既有结构变形的最不利阶段。在二次衬砌扣拱施工完成后,地面沉降和既有结构变形均出现回弹现象。此外,既有车站的刚度对上方地面沉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重叠段地面沉降值小于非重叠段。洞桩法施工引起的新建车站对既有车站结构的变形主要为刚体位移,而对轨道结构的变形则主要为倾覆变形,局部表现为刚体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密贴下穿 沉降规律 数值模拟 监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废弃物代替护坡种植土的微观分析及影响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海涛 刘琳琳 +1 位作者 张宇 辛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5196-15206,共11页
为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实现提高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使其变废为宝。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直接剪切等试验方法从宏观、微观角度研究了配置基材中粉煤灰... 为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实现提高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使其变废为宝。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直接剪切等试验方法从宏观、微观角度研究了配置基材中粉煤灰、污泥、水泥对其理化性质、力学性能及植生性能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粉煤灰、污泥及水泥加入的种植土较普通种植土的性能更优,并无毒性影响。粉煤灰微粉的颗粒粒径分布在0~30μm范围内的粒径占95%以上时能使基材颗粒间孔隙率降低;随着粉煤灰含量的增加,基材的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ance,EC)值呈线性增加的趋势;植生性能更好且粉煤灰能够使植物叶片持绿时间延长。加入污泥后出现被胶凝物质包裹形成团聚颗粒的纺锤状微生物,随着污泥含量的增加,基材pH呈线性降低的趋势;内摩擦角呈线性降低的趋势;电导率(EC)值呈线性增加的趋势。水泥水化降低了基材的孔隙率,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基材pH、黏聚力及内摩擦角都存在线性增加的趋势;水泥提供的碱性环境有利于对污泥、粉煤灰中重金属的固定。可见粉煤灰、污泥和水泥作为基材材料代替部分护坡种植土不仅减少环境污染、针对其优势发挥最大利用价值,还能从理化性质、力学性能及植生性能提高生态护坡的景观效益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利用 基材配比 微观分析 种植土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放大型摩擦自复位支撑性能试验及恢复力模型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德斌 张昕岳 +2 位作者 付兴 王文明 刘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7,共10页
为解决传统自复位支撑耗能能力不足而位移放大阻尼器缺少复位能力的问题,基于桥式放大工作机理提出了一种具有位移放大功能的摩擦自复位支撑(self-centering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function brace,SC-DAFB)。该文介绍了SC-DAFB基... 为解决传统自复位支撑耗能能力不足而位移放大阻尼器缺少复位能力的问题,基于桥式放大工作机理提出了一种具有位移放大功能的摩擦自复位支撑(self-centering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function brace,SC-DAFB)。该文介绍了SC-DAFB基本构造、工作机理,阐述了SC-DAFB耗能系统的位移及SC-DAFB受力放大机理,推导出了SC-DAFB各加载阶段的恢复力计算公式,通过对6组不同工况的SC-DAFB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得到并对比分析了SC-DAFB的承载能力、滞回曲线、耗能性能及残余位移等关键力学性能指标。结果表明:SC-DAFB滞回曲线饱满,具有典型的旗帜型特征,但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对称特性;减小初始放大角度能够有效提升SC-DAFB的承载能力和耗能性能,当复位比为1.3时,与无位移放大SC-DAFB相比,30°初始放大角度下SC-DAFB屈服荷载和最大荷载分别提高47.6%和29.4%,但SC-DAFB残余变形略有增加;理论计算与试验得到的SC-DAFB滞回曲线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分段式理论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恢复力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 摩擦耗能 位移放大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阶谓词逻辑的结构设计规范表示方法
11
作者 张吉松 于泽涵 赵丽华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4-262,共9页
目前,基于BIM模型的合规性审查采用人工方式,工作量繁重且自动化程度低,开展自动合规性审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结构设计领域能够有效支撑规范知识表示与推理并支持设计审查自动化的设计规范表达方法有待开发。基于一阶谓词逻辑,通过... 目前,基于BIM模型的合规性审查采用人工方式,工作量繁重且自动化程度低,开展自动合规性审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结构设计领域能够有效支撑规范知识表示与推理并支持设计审查自动化的设计规范表达方法有待开发。基于一阶谓词逻辑,通过转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设计条款,提出一种结构设计规范规则表达和推理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将半结构化设计规范条款转换为结构化知识并支持灵活查询与推理,通过“谓词定义”和“函数定义”转译设计规范中语言类、表格类和计算公式类设计条款,提出两种规范条款谓词定义方式。对于语言模糊类、表后注释类和条款补充类的设计条款给出转译解决方案。提出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一阶谓词对于结构设计条款表示不充分和不精确的问题,进而为设计规范的计算机表达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规范 知识表示 一阶谓词逻辑 合规性审查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粉煤灰-锂渣三元体系掺合料的活化性能
12
作者 袁小玲 张延年 +1 位作者 庚佳 张林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19,共5页
为了实现铁尾矿的建筑资源化利用,以高硅型铁尾矿为主要原料,结合粉煤灰和锂渣制备了铁尾矿-粉煤灰-锂渣三元体系掺合料。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得到了铁尾矿-粉煤灰-锂渣三元体系掺合料的配合比、活化剂掺量以及掺合料替代率对活性指数的影... 为了实现铁尾矿的建筑资源化利用,以高硅型铁尾矿为主要原料,结合粉煤灰和锂渣制备了铁尾矿-粉煤灰-锂渣三元体系掺合料。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得到了铁尾矿-粉煤灰-锂渣三元体系掺合料的配合比、活化剂掺量以及掺合料替代率对活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尾矿-粉煤灰-锂渣三元体系掺合料的配合比为铁尾矿∶粉煤灰∶锂渣=1∶2∶2,活化剂为0.8%的Ca(OH)_(2)和掺合料替代率为35%时,试件有最高的28 d抗压强度43.6 MPa,为纯水泥对照组的100%。热重试验的结果表明,活化剂Ca(OH)_(2)对掺合料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掺量在0~0.8%时,28 d活性指数在增加;0.8%~1.6%时,28 d活性指数在减小,所以Ca(OH)_(2)的28 d活性指数的最佳掺量为0.8%。掺入掺合料的试件的微观形貌变得更加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掺合料 抗压强度 活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增层基坑开挖对既有车站结构变形影响规律
13
作者 张志伟 尤强 +2 位作者 张嘉树 许明杨 王海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9-174,180,共7页
[目的]近距离基坑开挖的施工扰动会导致既有运营车站产生较大的变形,进而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因此需要研究竖向增层情况下,基坑开挖对下方既有车站的结构变形影响规律。[方法]以北京地铁6号线苹果园站三层段基坑工程为例,采用Midas GTS N... [目的]近距离基坑开挖的施工扰动会导致既有运营车站产生较大的变形,进而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因此需要研究竖向增层情况下,基坑开挖对下方既有车站的结构变形影响规律。[方法]以北京地铁6号线苹果园站三层段基坑工程为例,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基坑模型,分析竖向增层深基坑开挖引起的既有车站结构变形规律,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及结论]随着基坑开挖的进程,既有车站结构的竖向变形不断增加,顶板变形曲线呈正态分布形式。车站顶板中跨变形值>边跨变形值,车站顶端竖向变形值>底端竖向变形值。当所取车站截面距基坑大于9.7 m(即0.81倍基坑开挖深度)时,边跨、中跨顶板的差异变形消失。对比数值模拟数据与实际监测结果可知,数值模拟分析所得的既有车站变形规律与实际监测结果一致,且最大变形量均小于控制值1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基坑开挖 既有车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O算法的弹性胶泥缓冲器动力学建模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旭宝 魏伟 +1 位作者 刘爽 张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07-112,155,共7页
针对弹性胶泥缓冲器动力学建模复杂以及模型仿真数据与测量数据吻合度低的问题,将缓冲器的结构原理与缓冲器加载、卸载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利用胶泥对速度的依赖特性,构建一种基于速度型的弹性胶泥缓冲器动力学模型。构造了动态调整惯性... 针对弹性胶泥缓冲器动力学建模复杂以及模型仿真数据与测量数据吻合度低的问题,将缓冲器的结构原理与缓冲器加载、卸载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利用胶泥对速度的依赖特性,构建一种基于速度型的弹性胶泥缓冲器动力学模型。构造了动态调整惯性权值的改进微粒子群算法,并以落锤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改进的算法对缓冲器动力学模型各参数进行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不同高度落锤仿真试验中,仿真数据和落锤试验数据总体吻合较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者之间的最大车钩力和最大位移误差均小于5%。表明了该缓冲器动力学模型具备较高的准确度,该模型将为快捷货车纵向动力学性能的分析和弹性胶泥缓冲器性能优化提供有效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胶泥缓冲器 快捷货车 微粒子群(PSO)算法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技术的洪水灾情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四辉 宿博 赵宇库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4-69,共6页
洪水灾情评价结果对救灾和援灾决策有重要指导意义。实际灾情评价中,单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往往是不相容的,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重点在于模型指标权重的获取。将投影寻踪技术用于洪水灾情评价中,并将决策者的偏好添加到模型中,建立一个能在... 洪水灾情评价结果对救灾和援灾决策有重要指导意义。实际灾情评价中,单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往往是不相容的,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重点在于模型指标权重的获取。将投影寻踪技术用于洪水灾情评价中,并将决策者的偏好添加到模型中,建立一个能在专家对某个(些)指标偏好干预下寻求客观权重的灾情综合评价模型,并研究模型的优化问题。结果表明,在多指标评价中,投影寻踪技术是一种能根据样本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的客观方法,并能兼顾决策者对某个(些)指标的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寻踪 洪水 灾害 遗传算法 综合评价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拉拔荷载下锚桩承载性能及桩周位移场可视化离心模型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忠涛 罗光宇 +3 位作者 孔纲强 张宇 范致贤 杨庆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9-195,共7页
单点系泊系统作为一种新型锚固系统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倾斜拉拔荷载下单点系泊锚桩的承载性能及桩周土体变形机理尚不明确。基于人工合成透明土材料搭建了可视化离心模型试验系统,对倾斜拉拔荷载下锚桩的力学响应展开离心模型试验... 单点系泊系统作为一种新型锚固系统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倾斜拉拔荷载下单点系泊锚桩的承载性能及桩周土体变形机理尚不明确。基于人工合成透明土材料搭建了可视化离心模型试验系统,对倾斜拉拔荷载下锚桩的力学响应展开离心模型试验,探讨加载角度对锚桩承载力、失效模式和桩周土位移场的影响规律,并与1g条件下透明土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定性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展的基于透明砂土的离心模型试验,可以用于评估现场应力状态下锚桩的承载特性与失效机理、土体内部位移场;桩周土体的位移量沿深度方向差别相对较为明显,锚眼附近的土体位移相对较大;1g条件下土体位移场无法合理反映位移沿桩身方向的变化规律,极限荷载下桩侧土体的变形量小于离心模型试验中的土体变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桩 透明土 倾斜拉拔荷载 土体位移场 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EA与RBF神经网络的LPG汽车罐车储罐系统故障诊断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成正 王洪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4,共6页
为了对液化石油气(LPG)公路运输罐车储罐系统故障进行准确、全面的诊断,通过利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方法(FMEA)构建储罐系统故障模式及故障特征指标,根据日常检测数据构造训练样本,运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对网络进行训练建立诊断模... 为了对液化石油气(LPG)公路运输罐车储罐系统故障进行准确、全面的诊断,通过利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方法(FMEA)构建储罐系统故障模式及故障特征指标,根据日常检测数据构造训练样本,运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对网络进行训练建立诊断模型并利用诊断模型对罐车故障进行诊断。经验证: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因此,基于FMEA与RBF神经网络所构建的模型可以用于危险化学品汽车罐车储罐系统的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 LPG储罐 故障指标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VA技术的易燃易爆毒性云团扩散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阎善郁 潘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2-158,共7页
针对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质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泄漏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该类事故的模拟和仿真研究;通过对几种气云扩散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利用JAVA技术开发出高斯模型、BOX模型、LTA-HGDM模型扩散模拟软件,该软件... 针对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质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泄漏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该类事故的模拟和仿真研究;通过对几种气云扩散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利用JAVA技术开发出高斯模型、BOX模型、LTA-HGDM模型扩散模拟软件,该软件具有良好的环境兼容性,通过输入相应的参数即可方便快速地进行后果模拟;通过实例进行软件应用,其结果可以为政府规划和为企业事故发生后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模型 JAVA技术 后果模拟 应急救援 模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的起重作业岗位人因可靠性预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洪德 马成正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2-47,共6页
为提高起重作业可靠性,防止人因失误酿成事故,针对人因失误的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点,提出运用具有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容错能力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分析人因失误非线性动力学过程。以起重机操作岗位作为人因可靠性分析(HRA)... 为提高起重作业可靠性,防止人因失误酿成事故,针对人因失误的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点,提出运用具有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容错能力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分析人因失误非线性动力学过程。以起重机操作岗位作为人因可靠性分析(HRA)实例,首先,建立基于"作业人员、交流界面、作业环境、作业特性、作业组织"的人因可靠性预测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量化;其次,根据人因可靠性原理,统计出人因失误次数,给出人因失误率;最后,通过对"人的疲劳和情绪、交流通道、作业复杂程度和时间裕度、照明环境和风力影响、工作强度和安全监管"等因素的分析,构建基于RBF的起重机操作岗位人因可靠性预测分析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结果表明,RBF预测分析同时包含人的操作可靠性与认知可靠性,预测结果同现场实际观测结果的符合度达到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可靠性 起重作业 预测模型 指标量化 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气动载荷下风屏障的强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礼明 卞晨杰 周美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11375-11384,共10页
自然风与列车风的耦合气动作用是铁路风屏障产生弯曲、扭转等变形的主要原因。建立了列车-风屏障耦合的三维气动仿真模型,对风屏障在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作用下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风屏障固体结构分析模型,对风屏障进行了模... 自然风与列车风的耦合气动作用是铁路风屏障产生弯曲、扭转等变形的主要原因。建立了列车-风屏障耦合的三维气动仿真模型,对风屏障在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作用下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风屏障固体结构分析模型,对风屏障进行了模态分析,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分析了风屏障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及变形量,据此对风屏障进行了强度校核。结果表明:风屏障自振频率最小为6.11 Hz,风屏障自振频率与列车风的振动频率相差较多,不会产生共振现象。在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下,突变风的作用效果对风屏障的位移以及应力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在1.59 s时,风屏障在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作用下产生最大位移,其中最大负位移达到1.42 mm,最大正位移达到0.605 mm。H形钢立柱产生最大的Mises应力,达到83.79 MPa,比列车风单独作用时增加了152.8%。可见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会加剧风屏障的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屏障 突变风 列车风 气动载荷 流固耦合 结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