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丁酸梭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单春乔 刘秋晨 +3 位作者 张英雪 刘恩 赵荣 刘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5,共4页
试验对分离到的菌株DL-01进行鉴定和生物学分析,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菌株;检测高温条件芽孢的存活率,对其代谢产物、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抗生素、胆盐、... 试验对分离到的菌株DL-01进行鉴定和生物学分析,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菌株;检测高温条件芽孢的存活率,对其代谢产物、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抗生素、胆盐、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的耐受能力以及对致病菌的拮抗能力。结果显示:此菌株为丁酸梭菌;95℃处理10 min后,芽孢存活率达到95%;菌株代谢产生多种氨基酸、维生素、酶等物质,产丁酸性能较好;连续传代30代,菌株形态不变,DNA谱带基本相同;此菌株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猪胆盐浓度为0.35%时,菌株DL-01仍然能够生长;经过2.5 h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处理后,活菌数达99%以上;能抑制肠出血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生长。结果表明,丁酸梭菌DL-01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抗逆性等优良特性,这些优势有利于将其应用到动物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鉴定 代谢产物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菌复合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单春乔 林洋 +5 位作者 冯柳柳 刘艳 武杰 陆继爽 李国爱 江国托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52-1659,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菌复合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选取年龄、胎次、泌乳天数及生理性状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40头,随机为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菌复合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选取年龄、胎次、泌乳天数及生理性状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40头,随机为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和1.5 kg/t的酶菌复合制剂,预试期10 d,正试期40 d,分别于试验第10、20、30、40天采集牛粪便,利用粪便分析筛对牛粪便组成进行分析。分别在试验第1、20、40天采集乳样,采用乳汁分析仪测定各组乳样中乳脂率、乳蛋白率、非脂固形物和奶中体细胞数(SCC),试验期间记录每头牛平均日产奶量(ADMY)及平均日采食量(ADFI)。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酶菌复合制剂能够显著增加奶牛平均日产奶量(P<0.05),提高牛乳中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P<0.05),降低体细胞数(P<0.05),改善粪便结构。综合试验结果,酶菌复合制剂应用于奶牛养殖的最优添加量为1.0 kg/t,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降低牛体细胞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菌复合制剂 奶牛 生产性能 体细胞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紫外诱变选育高产丁酸菌株及其耐受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星 刘恩 +5 位作者 陈玲 沙楚 宋蕙男 高鑫 刘艳 刘秋晨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3-97,共5页
为了筛选耐受性较好、高产的丁酸梭菌菌株,试验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使菌株产生突变,通过平板初筛、发酵复筛,得到了一系列较出发菌株丁酸产量高的菌株,分析其对温度、模拟胆盐、模拟肠液的耐受性。结果表明:D2-3菌株丁酸产量最高,达到3.2... 为了筛选耐受性较好、高产的丁酸梭菌菌株,试验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使菌株产生突变,通过平板初筛、发酵复筛,得到了一系列较出发菌株丁酸产量高的菌株,分析其对温度、模拟胆盐、模拟肠液的耐受性。结果表明:D2-3菌株丁酸产量最高,达到3.23 g/L,较出发菌株的丁酸产量(2.11 g/L)提高53.08%。连续培养7代后其丁酸产量为3.16 g/L,产酸能力稳定。在80℃处理10 min、0.5%胆盐处理2 h、模拟肠液处理2 h、模拟胃液处理2 h条件下,D2-3菌株的存活率分别93.27%、91.32%、99.16%、92.42%,显著高于出发菌株(P<0.05)。说明诱变菌株D2-3具有较高的丁酸产量,且对温度、胆盐模拟肠液、模拟胃液有较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诱变选育 遗传稳定性 丁酸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不同菌种发酵豆粕发酵过程指标对比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星 赵荣 +2 位作者 李波 江国托 刘艳 《饲料博览》 2020年第1期20-23,共4页
研究旨在对几种不同菌种发酵豆粕发酵过程指标进行对比,从而改进发酵豆粕工艺或选用合适类型的发酵豆粕。分别用乳酸菌、酿酒酵母、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在48 h周期内,每12 h分别测各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 研究旨在对几种不同菌种发酵豆粕发酵过程指标进行对比,从而改进发酵豆粕工艺或选用合适类型的发酵豆粕。分别用乳酸菌、酿酒酵母、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在48 h周期内,每12 h分别测各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酸溶蛋白含量、KOH(氢氧化钾)蛋白溶解度、总酸含量、pH、水分、挥发性盐基氮等指标,并将发酵48 h的各样品进行SDS-PAGE(十二烷基磺酸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电泳。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提高粗蛋白含量最优,乳酸菌发酵豆粕产酸量最高,枯草芽孢杆菌和蛋白酶制剂提高酸溶蛋白含量作用明显,酿酒酵母发酵豆粕KOH溶解度降低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和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升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粕 发酵工艺 发酵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