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意象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邹晓华
-
机构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镇江分院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人文与旅游学院
-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
基金
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明清武侠文学与运河文化研究”(2020SJA2109)
2020年度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大运河专项课题(2020DYL24)。
-
文摘
中国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使文学面貌发生新变,通俗文学市场活跃。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涌现出大批作者群,且多分布在运河流域,与大运河关系密切。大运河作为自然物象构成明清小说创作的地理背景,成为见证时代和人物的典型环境。明清小说中的大运河带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象,如历史意象、英雄意象和商贾意象等。这些意象构成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民族记忆,反映着民族精神。研究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意象,对于现阶段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大运河
明清小说
文化意象
英雄侠义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晚清小说《林公案》看林则徐在江苏
- 2
-
-
作者
邹晓华
董国炎
-
机构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镇江分院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文旅学院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兰台内外》
2021年第32期37-39,共3页
-
基金
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明清武侠文学与运河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2109)。
-
文摘
林则徐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公案》是记叙林则徐一生为官经历的小说,在江苏任上主要叙述其赈灾安民和办理漕务等事迹,许多记录与史相合。历史上的林则徐在江苏面临着自然灾害频繁、漕弊严重、漕帮水手作乱等问题,林则徐以民为本,兴利除弊,政绩卓著。《林公案》的纪实性使它保留了离林则徐时代较近的历史资料。通过文史互证,可以更深刻地把握林则徐的民本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
关键词
林则徐
林公案
江苏
漕务
运河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