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湖汇秀地东南名士邦--中国大运河常州段的历史地位、人文特征刍议与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建议 被引量:3
1
作者 薛焕炳 曹雨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中国大运河常州段是江南运河的起始段,地处三吴之中,贯通长江太湖,故有“襟江带湖”“江湖汇秀”之说。特殊的地理位置,奠定了中国大运河常州段的重要地位。常州3000余年的发展历史,始终伴随运河的变迁而发展,由于城市依河而筑,人文依... 中国大运河常州段是江南运河的起始段,地处三吴之中,贯通长江太湖,故有“襟江带湖”“江湖汇秀”之说。特殊的地理位置,奠定了中国大运河常州段的重要地位。常州3000余年的发展历史,始终伴随运河的变迁而发展,由于城市依河而筑,人文依河而兴,因此铸就了常州的人文性格与基本特质,即尚武重义、崇文重教、经世致用、包容开放,以至今天的“争创一流、耻为第二”的常州精神。常州运河两岸,历代名人集聚,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众多,这对推动常州运河文化带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常州可以成为中国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运河 历史变迁 历史遗存 运河文化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价值视角下的国家文化公园认知探析——基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35
2
作者 梅耀林 姚秀利 刘小钊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1,共5页
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期中国探索文化资源创新性利用和创造性转化的新形式,其概念、内涵、形态、建设、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形成广泛共识,《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是国内首个编制完成的此类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开... 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期中国探索文化资源创新性利用和创造性转化的新形式,其概念、内涵、形态、建设、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形成广泛共识,《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是国内首个编制完成的此类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各层次规划实践工作。文章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践为基础,着力从文化价值的视角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认知进行探析,以期为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编制、建设保护和运营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价值 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 规划编制 江苏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使初访中国记》视野下的清代大运河山东段社会风貌
3
作者 滕浩然 吴昊 沈志忠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12,共6页
由荷兰人约翰·尼霍夫撰写的《荷使初访中国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世人真实地再现了清初京杭大运河沿线之风貌,通过这份游记与方志史籍的对照,可以大体得知山东运河沿岸城镇乡村的世态民生和建筑设施的兴衰去留。研究该游记,对史... 由荷兰人约翰·尼霍夫撰写的《荷使初访中国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世人真实地再现了清初京杭大运河沿线之风貌,通过这份游记与方志史籍的对照,可以大体得知山东运河沿岸城镇乡村的世态民生和建筑设施的兴衰去留。研究该游记,对史学研究及大运河山东段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均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使初访中国记》 大运河山东段 运河建筑 大运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意象 被引量:2
4
作者 邹晓华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中国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使文学面貌发生新变,通俗文学市场活跃。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涌现出大批作者群,且多分布在运河流域,与大运河关系密切。大运河作为自然物象构成明清小说创作的地理背景,成为见证时代和... 中国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使文学面貌发生新变,通俗文学市场活跃。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涌现出大批作者群,且多分布在运河流域,与大运河关系密切。大运河作为自然物象构成明清小说创作的地理背景,成为见证时代和人物的典型环境。明清小说中的大运河带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象,如历史意象、英雄意象和商贾意象等。这些意象构成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民族记忆,反映着民族精神。研究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意象,对于现阶段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明清小说 文化意象 英雄侠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BSC绩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吕珍 周云 史建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66,共6页
基于平衡计分卡(BSC),从社会公众、财务、组织政策、资源环境4大维度建立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绩效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理论构建适用于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绩效评价模型,并选择山塘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 基于平衡计分卡(BSC),从社会公众、财务、组织政策、资源环境4大维度建立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绩效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理论构建适用于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绩效评价模型,并选择山塘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1)山塘历史街区整体绩效水平接近良好等级,其中财务维度和组织政策维度得分较为乐观,但社会公众维度和资源环境维度还存在提升空间;(2)游客产品体验满意度、居民居住条件满意度等8个指标为山塘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急需改进的指标,同时得出各优势指标、非重点改进指标以及可适当减少投入的指标,为后续保护与更新工作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城区不同用地类型降雨径流营养物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加豪 张序 +3 位作者 周云 徐亦鹏 赵炜 王钧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7-101,共5页
为探究城区地表降雨径流对受纳水体营养化的影响,根据苏州城区用地类型特点选取代表性区域采集径流水样进行AGP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城市分区、雨水河水混合比例等因素对水华藻类生长的影响,得出小球藻在研究区适应能力最强,生长潜力最佳... 为探究城区地表降雨径流对受纳水体营养化的影响,根据苏州城区用地类型特点选取代表性区域采集径流水样进行AGP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城市分区、雨水河水混合比例等因素对水华藻类生长的影响,得出小球藻在研究区适应能力最强,生长潜力最佳;栅藻次之,铜绿微囊藻最弱。藻类生长受不同功能区各异的径流水质与受纳水体的营养盐水平的影响。住宅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商业区的营养盐含量较高。水体营养化防治应关注雨水径流终端,注重雨水管道的维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苏州城区 富营养化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国内历史街区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吕珍 周云 史建华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0年第4期61-67,共7页
以1985—2019年CNKI中文数据库有关历史街区的6132篇文献为数据基础,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为研究手段,对国内历史街区研究脉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①历史街区研究趋势逐年上升,研究群体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征,且不同学... 以1985—2019年CNKI中文数据库有关历史街区的6132篇文献为数据基础,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为研究手段,对国内历史街区研究脉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①历史街区研究趋势逐年上升,研究群体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征,且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联系较弱;②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可知历史街区的研究内容和主题大致可分为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层面;③目前历史街区研究存在“利益相关者”、“旅游开发”和“空间生产”3个研究前沿。最后进行总结,在未来研究中需对历史街区研究的方法创新以及历史街区研究路径的扩展两方面进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可视化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文化的发展创新之路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6-102,157,共8页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江南文化引领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成为时髦话题。江南文化演进的传统及特质、古代江南文化在近代以来江南或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的作用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文章从文脉传承、历史演进...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江南文化引领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成为时髦话题。江南文化演进的传统及特质、古代江南文化在近代以来江南或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的作用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文章从文脉传承、历史演进、中西比较三个角度对江南文化的发展创新之路展开论述。明清江南虽然发达,在中国各区域发展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但江南仍然是传统经济文化。只有在近代"西学东渐"之后,才真正改变了江南的面貌。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江南文化总是在传统国家的框架之内,最大限度地学习、引进、吸收、模仿各方面先进的经济文化,最终达成创新提升,带动区域的转型发展。以江南丝织制造业的兴衰为证,长期固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曾经先进的传统文化也会衰落。当下,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倡导自助创新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江南文化学习-引进-消化-吸收-模仿的文化传统不能轻易丢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化 发展战略 文化创新 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奔牛堪称“江南运河第一河口”溯源考
9
作者 曹雨平 王继宗 樊天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结合考古与文献双重证据,把江南大运河的开凿时间由春秋夫差上溯到大禹与新石器马家浜文化时代,指出上古时期常州以东有天然湖面可行舟,真正要人工开凿的运河水道是镇江至常州段。此段运河因地势高而需要在奔牛筑坝,奔牛坝是江南运河最... 结合考古与文献双重证据,把江南大运河的开凿时间由春秋夫差上溯到大禹与新石器马家浜文化时代,指出上古时期常州以东有天然湖面可行舟,真正要人工开凿的运河水道是镇江至常州段。此段运河因地势高而需要在奔牛筑坝,奔牛坝是江南运河最早一坝。江南运河北上时在奔牛坝下分为两条水道,一道由奔牛至孟河出江,一道由奔牛至镇江出江。明清时期国家强令大运河只能由孟河出江,奔牛作为“江南运河第一河口”的重要战略地位由国家意志凸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河 奔牛 镇江 常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协同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安徽省为例
10
作者 陶德凯 张子建 +1 位作者 周文莉 王智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4,共9页
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是高水平保护区域生态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土空间安全的关键路径。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从自然生态基底和人类经济活动耦合协同的视角,指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水平核算及评估是构建生态安全格... 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是高水平保护区域生态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土空间安全的关键路径。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从自然生态基底和人类经济活动耦合协同的视角,指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水平核算及评估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和关键。引入电路理论,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协同的“源地识别—阻力面建立—廊道提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思路及框架。以安徽省为实例,从食物供需服务、产水服务、固碳服务及游憩服务4个方面对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情况进行评价,确定安徽省生态源地、提取生态廊道、识别生态夹点和障碍点,并划定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建设区等3类生态功能分区,形成安徽省“两带、两轴、两屏、三区、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为安徽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电路理论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魅与复魅之间——新移民文学视域中的“南京大屠杀”叙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良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40,共8页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倚仗坦克大炮长驱而入古城南京。其后六周之内,日军将人类的兽性极致发挥,机枪和屠刀朝向无辜市民和被俘官兵。历史是书写过去的最佳方式之一,对于如此惨痛的一次人类浩劫,后来人给予文学叙写也应是必要,即使这...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倚仗坦克大炮长驱而入古城南京。其后六周之内,日军将人类的兽性极致发挥,机枪和屠刀朝向无辜市民和被俘官兵。历史是书写过去的最佳方式之一,对于如此惨痛的一次人类浩劫,后来人给予文学叙写也应是必要,即使这叙写可能只是出于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最起码的义务、最基础的感情。从张纯如到严歌苓、哈金和郑洪,境外华人作家南京大屠杀相关叙事接续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新移民文学 叙事 视域 复魅 祛魅 侵华日军 1937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晚清小说《林公案》看林则徐在江苏
12
作者 邹晓华 董国炎 《兰台内外》 2021年第32期37-39,共3页
林则徐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公案》是记叙林则徐一生为官经历的小说,在江苏任上主要叙述其赈灾安民和办理漕务等事迹,许多记录与史相合。历史上的林则徐在江苏面临着自然灾害频繁、漕弊严重、漕帮水手作乱等问题,林则徐以... 林则徐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公案》是记叙林则徐一生为官经历的小说,在江苏任上主要叙述其赈灾安民和办理漕务等事迹,许多记录与史相合。历史上的林则徐在江苏面临着自然灾害频繁、漕弊严重、漕帮水手作乱等问题,林则徐以民为本,兴利除弊,政绩卓著。《林公案》的纪实性使它保留了离林则徐时代较近的历史资料。通过文史互证,可以更深刻地把握林则徐的民本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林公案 江苏 漕务 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