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足石刻石篆山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加固方案
1
作者 赵岗 刘丹 +3 位作者 蒋思维 麻润杰 彭柳升 陶志刚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5,共9页
在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下,石窟寺及石刻类文化遗产极易受构造应力、裂隙扩张、雨水侵蚀等因素影响,产生严重的岩体失稳现象。以大足石刻石篆山摩崖造像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手段,获取石刻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区域岩石的宏观力学特... 在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下,石窟寺及石刻类文化遗产极易受构造应力、裂隙扩张、雨水侵蚀等因素影响,产生严重的岩体失稳现象。以大足石刻石篆山摩崖造像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手段,获取石刻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区域岩石的宏观力学特性,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分别评价倾倒式和滑移式两种主要破坏模式下危岩体的稳定性,并制定相应的抢险加固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在考虑地震因素影响作用下,倾倒式和滑移式危岩体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分别为1.39和1.20。鉴于石窟区文物保存现状和游客参观服务的特殊性,采取“锚杆加固+条石砌筑+裂隙灌浆+做旧处理”综合性加固措施,通过位移和应力监测数据发现,加固后倾倒式和滑移式危岩体的变形量分别控制在3、6 mm范围内,验证了加固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消除了石篆山摩崖造像重大险情,确保游客和文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危岩体病害 破坏模式 稳定性评价 加固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应力条件下温度循环变化对大足石刻砂岩力学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蒋思维 王成龙 +3 位作者 刘东升 郭亚琛 仉文岗 陈卉丽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8,共10页
由于长期受冷热交替作用的影响,石窟寺岩体力学特性随之发生变化,给石窟寺的保护利用工作造成影响。以重庆大足石刻石窟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三轴压缩试验对大足石刻砂岩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温度变化过程设计为高温(60℃)、常温(25℃)、... 由于长期受冷热交替作用的影响,石窟寺岩体力学特性随之发生变化,给石窟寺的保护利用工作造成影响。以重庆大足石刻石窟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三轴压缩试验对大足石刻砂岩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温度变化过程设计为高温(60℃)、常温(25℃)、低温(0℃),并设置不同冷热循环次数(5、10次)、不同高温和低温持续时间(2、4 h)、不同冷却方式(自然冷却和水冷却)等多种试验工况,以分析不同温度变化对大足石刻砂岩的峰值应力和应变、弹性模量、内摩擦角、黏聚力和破坏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冷热循环作用后,砂岩的力学性能发生劣化,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不同程度减小;砂岩的峰值应变增加;三轴压缩的破坏形式以单剪切面的剪切破坏为主,经过冷热循环后,破坏变复杂,出现“Y”型共轭剪切破坏;围压可以改善力学性能,增加岩样强度和弹性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砂岩 温度影响 三轴压缩 力学特性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足石刻舒成岩砂岩本体表面风化产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卉丽 程普 +4 位作者 韩秀兰 冯太彬 易泽平 凡小盼 金普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2,共10页
针对重庆大足舒成岩摩崖造像和岩体富集灰尘部位出现的粉化伴随着层状剥落现象,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谱(XPS)对岩石、岩体风化产物与灰... 针对重庆大足舒成岩摩崖造像和岩体富集灰尘部位出现的粉化伴随着层状剥落现象,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谱(XPS)对岩石、岩体风化产物与灰尘样品进行了组成结构表征研究。研究发现灰尘和有害气体干沉降过程中酸性物质能够导致砂岩中钙质胶结物发生溶解,伴随着各种盐类结晶应力,导致岩石表层发生风化。研究成果为西南地区石窟寺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舒成岩 石窟寺 岩石风化 硫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足石刻北山佛湾诃利帝母造像风化机理
4
作者 雷雨 刘欢 +5 位作者 王淑婉 仉文岗 刘猛 蒋思维 陈卉丽 林思成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90,共12页
大足石刻北山佛湾诃利帝母造像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但风化严重,长久保存面临严峻挑战。为研究诃利帝母造像风化机理,对造像病害进行细致调查,在诃利帝母造像岩体表层收集风化尘土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离子色谱(IC)分析... 大足石刻北山佛湾诃利帝母造像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但风化严重,长久保存面临严峻挑战。为研究诃利帝母造像风化机理,对造像病害进行细致调查,在诃利帝母造像岩体表层收集风化尘土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离子色谱(IC)分析,测试其矿物组成和可溶盐的含量,通过气象和空气质量综合监测站对造像区域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参数和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等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长期监测。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尘土及粉化剥落是造像石质和彩绘的最主要危害。XRD分析表明,造像矿物成分以石英、斜长石、石膏为主,风化程度较大,在化学风化作用下,石膏等成分易受各种酸的作用而分解。IC分析表明,硫酸根离子(SO_(4)^(2-))、硝酸根离子(NO_(3)^(-))和氯离子(Cl^(-))含量较高,其酸性腐蚀和盐析作用加速了造像矿物风化解体。环境监测结果表明,该区域处于70%~80%高湿范围内,空气温度受季节影响波动较大,夏季最高温度超40℃。温暖潮湿环境容易诱发石质文物风化,当温度波动伴随着湿度变化时,会进一步增加风化的风险。造像区域大气污染较严重,大气颗粒物是最主要的污染因子,颗粒物中的化学物质与SO_(2)、NO_(2)等酸性气态污染物加速了岩石表面矿物质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湿热地区 石质文物 风化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足石刻卧佛佛手精细化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5
作者 黄蕾 马雨君 +3 位作者 王南 张景科 刘建辉 陈卉丽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17-2029,共13页
石质文物模型的建立与稳定性研究,对于古代文物的社会文化、民族特色等历史信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大足石刻卧佛佛手为例,基于文物三维空间结构信息,利用Geomagic内置算法实现高精度佛手数字化模型重构,通过Rhino平台实现NURBS曲面与... 石质文物模型的建立与稳定性研究,对于古代文物的社会文化、民族特色等历史信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大足石刻卧佛佛手为例,基于文物三维空间结构信息,利用Geomagic内置算法实现高精度佛手数字化模型重构,通过Rhino平台实现NURBS曲面与基岩、结构面更好的融合;结合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方法,对大足石刻佛手模型在静力及动力作用下的位移、应力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精细化构建的佛手模型偏差值介于-3~3 cm之间,平均偏差为-2~1.5 mm,满足工程设计允许误差±5%。(2)自重荷载下佛手垂向位移沿五指方向(指尖指向手腕)各手指位移呈线性减小趋势,各指尖最大位移分别为0.46 mm、0.57 mm、0.48 mm、0.46 mm、0.44 mm。(3)地震荷载下佛手位移变化规律与输入的地震波波动有关,地震波输入前20 s内佛手位移、应力变化剧烈,分别于8.6 s、13.3 s达到其最大值,经波动后趋于稳定,应着重关注于食指前端潜在的破坏风险。研究方法为小尺度、悬臂式的石质文物建模及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精细化建模 稳定性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岳石窟圆觉洞造像彩绘颜料分析与研究
6
作者 周伟强 刘宁 +4 位作者 何静 陈卉丽 雷雨 阮方红 侯静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3-1382,共10页
安岳石窟圆觉洞造像始建于唐代,盛于五代和宋代,具有上承龙门、云冈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特点,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潮湿、半露天的自然环境和不当修复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造像表面出现大面积的颜料粉化、起甲和剥落,... 安岳石窟圆觉洞造像始建于唐代,盛于五代和宋代,具有上承龙门、云冈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特点,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潮湿、半露天的自然环境和不当修复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造像表面出现大面积的颜料粉化、起甲和剥落,少数被近现代颜料覆盖,而目前又缺少相关的科学分析。为了实现彩绘造像的保护修复,需要对原有彩绘颜料成分和工艺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显微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微区拉曼光谱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确定颜料成分和层次结构,总结安岳圆觉洞的彩绘工艺,同时发现颜料重绘现象,对重绘与颜料剥落病害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安岳圆觉洞彩绘均以白色颜料打底,打底材料使用石膏或方解石,这与石窟开凿时代和修缮情况一致。表面装饰材料使用有多种传统颜料,红色颜料为铁红和朱砂,橙色颜料为铅丹,绿色颜料为石绿,蓝色颜料为群青,黑色颜料为炭黑,金色为金。此外结合显微剖面和拉曼结果,在K7、K9、K42还发现多种近现代人工合成颜料,如铅铬黄、普鲁士蓝、巴黎绿的变色产物氯砷钠铜石等,表明造像经历了多次重绘。多次重绘使颜料层整体厚度增加,颜料胶结物性质差异等可能加剧了颜料剥落病害的产生。该研究为彩绘颜料的鉴定和圆觉洞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石窟 彩绘颜料 拉曼光谱 重层彩绘 颜料剥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影响下能量桩-土接触面剪切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志雄 甘丰嘉 +2 位作者 王成龙 彭宸 丁选明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3,共8页
能量桩工作过程中,桩体受温度变化影响会产生热变形,进而引起桩周土体的循环剪切作用,弱化地基承载力,给桩基的正常使用带来风险。由于传统直剪仪无法模拟能量桩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因此对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研... 能量桩工作过程中,桩体受温度变化影响会产生热变形,进而引起桩周土体的循环剪切作用,弱化地基承载力,给桩基的正常使用带来风险。由于传统直剪仪无法模拟能量桩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因此对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研究较少。对传统直剪仪进行改造,使其可以改变剪切试样温度;所用土体从重庆某施工现场取样,开展不同温度变化下桩-土接触面的室内土工直剪试验,分析单次温度变化和循环温度变化对桩-土接触面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温度影响下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与土体力学特性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能量桩-土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能量桩-土界面摩擦角和黏聚力先减小后增大;低法向应力下温度循环对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影响较大,而高法向应力下温度循环对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影响不显著;土体的抗剪强度、黏聚力和摩擦角随温度变化规律与桩-土界面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剪切特性 桩-土接触面 温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足石刻宝顶山砂岩毛细水迁移特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6
8
作者 宋佳航 严绍军 +3 位作者 项伟 刘建辉 赵岗 蒋思维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2-291,300,共11页
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刻存在严重的毛细水害及毛细水带来的盐害、生物等衍生病害,对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长期负面作用。在对大佛湾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将造像摩崖砂岩划分为3套地层:卧佛上层砂岩、卧佛砂岩及卧佛下层砂岩。... 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刻存在严重的毛细水害及毛细水带来的盐害、生物等衍生病害,对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长期负面作用。在对大佛湾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将造像摩崖砂岩划分为3套地层:卧佛上层砂岩、卧佛砂岩及卧佛下层砂岩。采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化学成分测试、扫描电镜、压汞试验、卡斯特瓶法等方法,分析了宝顶山砂岩的自身特性以及温湿度对毛细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卧佛上下层砂岩,卧佛本体砂岩的成熟度最低,孔隙率与孔隙的分布范围均最大,为毛细水的迁移提供了相对好的条件;卧佛本体砂岩毛细吸水能力及上升高度均为最好。同时,毛细水的上升与环境温湿度、空气流通性密切相关;在大足石刻的致密砂岩中,大量的贯通性微小孔隙在毛细水迁移中并不能发挥作用,卧佛本体砂岩有效孔隙直径应该在1133.0 nm以上,极端情况下可能达到760.2 nm。研究结果为准确认识大足石刻毛细水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解释了大足石刻冬季盐害的形成机理,对大足石刻毛细水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砂岩 毛细水 孔隙 盐害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足石刻宋代两组取经图简说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小强 姚淇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74,共7页
大足石刻有两组宋代取经图,分别位于北山石窟和妙高山石窟。从两组造像题材和毫光来看,与多数取经图在图像表现上具有相似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特点。两组造像表现唐代高僧玄奘取经的场景,对于了解取经图在石窟中的流变、《西游记》成书之... 大足石刻有两组宋代取经图,分别位于北山石窟和妙高山石窟。从两组造像题材和毫光来看,与多数取经图在图像表现上具有相似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特点。两组造像表现唐代高僧玄奘取经的场景,对于了解取经图在石窟中的流变、《西游记》成书之前的情况都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取经图 玄奘 罗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窟岩体水致劣化机理与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刁汉婷 仉文岗 +4 位作者 王鲁琦 王硕 王成龙 张凯强 林思成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共24页
我国石窟的病害类型繁多,由水诱发的石窟病害是石窟保护中的核心问题。为了更好开展石窟保护工作,对石窟中与水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梳理。首先,进行了石窟水源分析,水主要来自降雨、地下水和凝结水。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由水直接或间接... 我国石窟的病害类型繁多,由水诱发的石窟病害是石窟保护中的核心问题。为了更好开展石窟保护工作,对石窟中与水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梳理。首先,进行了石窟水源分析,水主要来自降雨、地下水和凝结水。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由水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各类石窟病害问题和岩体劣化机理,病害类型包括开裂失稳病害、水侵蚀病害、风化病害、生物病害,水作为中间介质或最终介质引起石窟岩体的材料劣化与结构失稳。最后,整理了目前石窟保护工作中针对雨水、地下水、凝结水的防治措施。全面综合梳理文物保护大背景下石窟中与水相关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石窟的保护效果,为石窟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 水岩作用 劣化机理 防治措施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自大足 仰望敦煌——努力开创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工作新局面 被引量:2
11
作者 黎方银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2,共2页
对于敦煌,我们深怀崇敬之情。记得我第一次到敦煌,是在1983年,当时随四川省文化厅组织的一个石窟考察组,在敦煌莫高窟学习考察了四天,印象极其深刻。其后,我们院的很多人都抱着取经的态度,前往敦煌学习,把敦煌当作了心中的圣地。而在最... 对于敦煌,我们深怀崇敬之情。记得我第一次到敦煌,是在1983年,当时随四川省文化厅组织的一个石窟考察组,在敦煌莫高窟学习考察了四天,印象极其深刻。其后,我们院的很多人都抱着取经的态度,前往敦煌学习,把敦煌当作了心中的圣地。而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已经五次来到敦煌。敦煌历史的悠久灿烂、莫高窟的博大精深,还有鸣沙山和月牙泉的风光无限,当然是我在短时间里数次来到这里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精神,更好、更扎实地做好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敦煌研究院 四川省文化厅 敦煌莫高窟 月牙泉 鸣沙山 石窟 学习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仰韶水泥的砂岩石窟裂隙灌浆材料室内筛选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林毅 王旭东 +5 位作者 李黎 严绍军 蒋思维 李志鹏 李最雄 方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4,共7页
偏高岭土是高岭土经高温脱水后形成的一种高活性的人工火山灰材料,铝酸钙膨胀剂(AEA)是以一定比例的优质高铝熟料、无水石膏等无机材料共同粉磨而成的抗裂防水膨胀剂。在研究"仰韶水泥"的过程中发现,在烧料礓石水硬石灰中添... 偏高岭土是高岭土经高温脱水后形成的一种高活性的人工火山灰材料,铝酸钙膨胀剂(AEA)是以一定比例的优质高铝熟料、无水石膏等无机材料共同粉磨而成的抗裂防水膨胀剂。在研究"仰韶水泥"的过程中发现,在烧料礓石水硬石灰中添加偏高岭土后,可有效提高水硬石灰结石体的强度,缺点是收缩变形较大。本研究基于对"仰韶水泥"的研究,结合砂岩石窟及其裂隙加固的特点,通过室内研究在烧料礓石水硬石灰中添加不同比例偏高岭土和膨胀剂AEA后浆液的流动性、凝结时间、收缩率、龄期强度等基本性能,初步筛选出了适宜砂岩石窟裂隙加固的灌浆材料及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水泥 砂岩石窟 裂隙灌浆 加固材料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荷载作用下能量桩群桩的变形特性
13
作者 吴琪 丁选明 +1 位作者 王成龙 张鼎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01,共11页
目前外部荷载下能量桩群桩基础热-力学特性的研究主要针对竖向荷载,而对于水平荷载的影响考虑较少。为研究非对称加热、制冷条件下水平受荷能量桩群桩的变形特性,对2×2能量桩群桩的单根桩开展加热、制冷工况下的模型试验并建立能... 目前外部荷载下能量桩群桩基础热-力学特性的研究主要针对竖向荷载,而对于水平荷载的影响考虑较少。为研究非对称加热、制冷条件下水平受荷能量桩群桩的变形特性,对2×2能量桩群桩的单根桩开展加热、制冷工况下的模型试验并建立能量桩群桩三维有限元模型,将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再进行参数分析,研究能量桩群桩单根桩运行过程中桩体的热-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弯矩主要分布在桩体上半部,其峰值和反弯点分别位于土表面以下0.23L_(1)和0.8L_(1)(L_(1)为桩体有效埋置深度);桩身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水平荷载对桩体变形特性影响更大,但温度的影响不可忽略。在加热和制冷阶段,随着温度升高和降低,能量桩的弯矩、位移均有增大趋势。与只受水平荷载时相比,在水平荷载与温度变化联合作用下,通水温度升高10、20℃能量桩的弯矩峰值M_(max)增加幅度为23.36%、25.46%左右,桩顶水平位移增加幅度为20.59%、21.93%左右;通水温度降低10、20℃能量桩的弯矩峰值M_(max)增加幅度为23.48%、24.39%左右,桩顶水平位移增加幅度为17.97%、21.2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群桩 砂土 变形特性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仰韶水泥的砂岩石窟裂隙灌浆材料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林毅 王旭东 +5 位作者 李黎 严绍军 蒋思维 李志鹏 李最雄 方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2,共6页
为寻找适宜砂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的材料,进行了基于仰韶水泥的砂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材料室内筛选。研究表明,以烧料礓石为胶凝材料,以偏高岭土、石英砂为填料的浆液可作为砂岩石窟裂隙灌浆的初选材料。进一步试验表明,当浆液材料添加总... 为寻找适宜砂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的材料,进行了基于仰韶水泥的砂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材料室内筛选。研究表明,以烧料礓石为胶凝材料,以偏高岭土、石英砂为填料的浆液可作为砂岩石窟裂隙灌浆的初选材料。进一步试验表明,当浆液材料添加总质量10%膨胀剂后,最优的配比为烧料礓石、偏高岭土、石英砂以质量比1∶0.6∶0.4,最佳水灰比为0.5~0.6。针对该配比的灌浆材料开展物理力学特性测试及耐候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种配比的浆液结石体除具有孔隙率大、收缩小、强度好的特点外,还具有较好的抵御温湿度循环、冻融循环及盐碱侵蚀等的能力,是一种较为适宜的砂岩石窟裂隙灌浆材料。研究结果也可为类似石窟岩体裂隙灌浆材料的选择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水泥 砂岩石窟 裂隙灌浆 加固材料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时同图——敦煌早期佛教故事画叙事结构
15
作者 祁峰 米德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6,共6页
“异时同图”是印度早期佛教艺术常用的一种图像结构样式,随着佛教的东传,这一样式播布至中国新疆、敦煌及日本等地,并遗存有诸多案例。在敦煌石窟中,异时同图结构主要见于北朝时期的一些故事壁画,既有典型的单幅一图数景样式,亦有与长... “异时同图”是印度早期佛教艺术常用的一种图像结构样式,随着佛教的东传,这一样式播布至中国新疆、敦煌及日本等地,并遗存有诸多案例。在敦煌石窟中,异时同图结构主要见于北朝时期的一些故事壁画,既有典型的单幅一图数景样式,亦有与长卷结合的样式,虽然总体数量不多,却反映了佛教艺术外来样式在敦煌石窟中的传承与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时同图 敦煌 佛教故事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大足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天祥 黎方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0,221,共8页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对以大足石刻为中心的巴蜀石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构建以巴蜀石窟为研究主体的"巴蜀敦煌学"——"大足学"的时机已经初步成熟。本文讨论了"大足学"为什么构建(W h y),&qu...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对以大足石刻为中心的巴蜀石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构建以巴蜀石窟为研究主体的"巴蜀敦煌学"——"大足学"的时机已经初步成熟。本文讨论了"大足学"为什么构建(W h y),"大足学"研究什么(What)和"大足学"如何构建(H o w)三个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石窟研究 大足学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足北山第253龛地藏观音龛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小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70,共9页
大足北山第253龛中,主尊地藏观音与十王的组合形式,在巴蜀地区唐宋时期十王造像龛中极为少见。左右侧壁造像复杂,出现了与敦煌《佛说十王经》图像近似的检亡人家功德的使者、两身道教特点的造像以及十一位王者。从造像题记等分析,此龛... 大足北山第253龛中,主尊地藏观音与十王的组合形式,在巴蜀地区唐宋时期十王造像龛中极为少见。左右侧壁造像复杂,出现了与敦煌《佛说十王经》图像近似的检亡人家功德的使者、两身道教特点的造像以及十一位王者。从造像题记等分析,此龛最初开凿与水陆会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北山石窟 地藏观音 十王 道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质文物内部毛细水运移过程微电极响应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海清 陈池威 +1 位作者 赵岗 周家源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盐结晶病害是砂岩质文物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可溶盐溶液在砂岩内部的毛细运移直接影响着文物保存的完整性。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因素影响下砂岩质文物内部中毛细水运移特征,以大足石刻砂岩材料为研究对象,自主设计了毛细吸水试验及微... 盐结晶病害是砂岩质文物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可溶盐溶液在砂岩内部的毛细运移直接影响着文物保存的完整性。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因素影响下砂岩质文物内部中毛细水运移特征,以大足石刻砂岩材料为研究对象,自主设计了毛细吸水试验及微电极电阻率测试装置,定量分析孔隙结构、孔隙溶液、干湿循环及相对湿度对毛细运移和电阻率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散的孔隙结构及较低的相对湿度对毛细运移有促进作用。毛细运移受可溶盐溶液表面张力影响明显,吸水量和运移速率随表面张力增加呈递增趋势。干湿循环作用导致内部孔隙扩张使毛细迁移速率加快,同时呈现出试样饱和度和砂岩电阻率的负相关性。可溶盐的存在极大降低了砂岩的电阻率,通过电阻率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湿润锋的视电阻率范围与试样表层盐结晶劣化区域大致重合,整体趋势沿深度方向呈凹曲面变化。研究结果揭示了砂岩质文物内部毛细水运移规律,可为合理追踪盐害范围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质文物 毛细水运移 可溶盐 电阻率测试 大足石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和水平组合荷载下能量桩单桩变形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济泽 王成龙 +2 位作者 黄煜镔 赵华 陈志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796,共9页
能量桩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地下结构,在承受上部建筑荷载同时,能够获取浅层地热能。目前针对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能量桩热力学特性的研究较少,而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桩身温度变化会引起桩体弯矩、水平和竖向位移等发... 能量桩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地下结构,在承受上部建筑荷载同时,能够获取浅层地热能。目前针对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能量桩热力学特性的研究较少,而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桩身温度变化会引起桩体弯矩、水平和竖向位移等发生变化。基于模型试验,对桩体施加10次冷热循环,开展了竖向和水平组合荷载下能量桩的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组合荷载下冷热循环会进一步增大桩身弯矩,且对桩体中部的影响更大,最大桩身弯矩增幅达到了117%;冷热循环会产生桩顶累积位移,试验桩竖向位移增加了0.201 mm,温度作用引起的水平位移增加值达到了1.46%D(D为桩体直径);同时,冷热循环会导致桩向桩前倾斜,10次冷热循环后转角达到1.88×10^(-3)rad,且会随着循环次数增加有缓慢增加趋势;加热时桩前土压力减小,而制冷时使桩前土压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组合荷载 模型试验 冷热循环 热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边滤波石质文物逆向建模及其稳定性分析
20
作者 张理想 邹红宇 +5 位作者 黄蕾 张景科 刘建辉 李黎 陈卉丽 韩秀兰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60,共15页
石质文物的长期稳定性问题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以大足石刻卧佛前的目犍连菩萨像为研究对象,基于双边滤波算法,将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云数据导入PCL平台,实现文物表面噪声点的去除,建立包含裂隙结构面在内的菩萨像三维精细化实... 石质文物的长期稳定性问题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以大足石刻卧佛前的目犍连菩萨像为研究对象,基于双边滤波算法,将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云数据导入PCL平台,实现文物表面噪声点的去除,建立包含裂隙结构面在内的菩萨像三维精细化实体模型。基于强度折减原理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菩萨像现存状态展开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双边滤波法去噪后的菩萨像模型平均偏差为-5.0~4.0 mm,标准值为1.1 mm,在去除噪声的同时完整保留了文物表面特征;2)重力荷载下,菩萨像颈部受压,项部受拉;头部裂隙的出现导致内部应力发生重分布,峰值拉应力由项部移动至裂隙端;3)菩萨像头部位移变化与折减系数呈正相关,当折减系数为1.28时,头部位移敏感度急剧增大,向临空面倾倒;4)菩萨像破坏面沿裂隙端、颈部向内部延伸,塑性区体积、最大剪应变增量逐步增大,在两区域形成抛物线贯通破坏面。该研究方法为小型、具有复杂几何特征的石质文物稳定性分析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石质文物 双边滤波 强度折减法 HOEK-BROWN准则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