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载组合列车尾部车辆延时集中缓解现象原因研究
1
作者 王刚 卢小永 +2 位作者 钱耀东 林小杰 田野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89,共7页
车辆制动缓解的不同步性是导致2万t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冲动大的主要原因,针对重载组合列车尾部车辆延时集中缓解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2万t重载组合列车的空气制动原理、车辆加速缓解作用特点;利用全真试验台进行不同机车制动减压量条... 车辆制动缓解的不同步性是导致2万t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冲动大的主要原因,针对重载组合列车尾部车辆延时集中缓解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2万t重载组合列车的空气制动原理、车辆加速缓解作用特点;利用全真试验台进行不同机车制动减压量条件下的制动缓解试验,并统计不同位置车辆在对应工况下的缓解情况;通过分析重载组合列车在缓解过程中车辆各风缸的压力变化规律,得出制动减压量对尾部车辆延时集中缓解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2万t重载组合列车充气缓解时,大部分车辆在机车充气与车辆加速的共同作用下引发缓解,延时集中缓解车辆数随制动减压量增大而逐渐减少,当制动减压量高于临界范围(约60 kPa)时,不会出现延时集中缓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组合列车 纵向冲动 延时集中缓解 制动减压量 机车充气 车辆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道砟旋转压实特性及参数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萌 肖源杰 +4 位作者 卢小永 畅振兴 陈晓斌 古牧 叶新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03-2515,共13页
级配较为均匀的道砟颗粒的压实质量对重载铁路道床的服役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可用于指导和控制道砟材料的室内外压实质量。针对道砟的室内压实特性,在重载铁路特级道砟规范级配范围内选取3种不同的... 级配较为均匀的道砟颗粒的压实质量对重载铁路道床的服役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可用于指导和控制道砟材料的室内外压实质量。针对道砟的室内压实特性,在重载铁路特级道砟规范级配范围内选取3种不同的代表性级配以及其他3种不同堆积类型的级配碎石级配,分别在不同的含水率和压力水平下开展室内击实和旋转压实试验,评价不同级配、含水率、旋转压实压力和旋转次数等因素对道砟材料压实效果和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压实过程可分为初始压密、旋转压密和稳定3个阶段,级配类型对于旋转压实阶段划分的影响较大,粗颗粒含量越多旋转压密阶段越长;缩放道砟级配的最优旋转压实参数为:含水率1.5%,压强800 kPa和旋转压实61次;旋转压实压强的增大和粗颗粒含量的增多均会导致试样颗粒破碎率增大。研究成果可为重载铁路道砟材料的密实和现场捣固作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压实 缩放道砟 压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隧道基底脱空条件下服役状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洪誉 张志强 李元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4-452,共9页
隧道基底在重载列车动力荷载的长期循环作用下,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累积损伤、疲劳破坏以及基底围岩脱空等现象。为了揭示重载铁路隧道基底脱空对仰拱结构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动载-隧道-围岩三维数值动力学模型,探明不同基底脱空... 隧道基底在重载列车动力荷载的长期循环作用下,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累积损伤、疲劳破坏以及基底围岩脱空等现象。为了揭示重载铁路隧道基底脱空对仰拱结构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动载-隧道-围岩三维数值动力学模型,探明不同基底脱空状态下重载铁路隧道过车时基底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并基于弯拉状态下的混凝土S-N曲线得到不同脱空状态下仰拱结构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列车通过隧道时仰拱结构不同部位的各响应时程曲线呈现出波动起伏的峰谷交替现象,反映了重载列车车轮滚动通过的循环加载-卸载效应。基底脱空将使得过车时隧道仰拱的竖向沉降量以及最大主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隧道运营产生不利影响。基底结构受脱空宽度的影响较大,而受脱空深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在相同脱空深度下,仰拱的竖向沉降幅值随着脱空宽度的增加变化十分明显。基底脱空宽度对重载铁路隧道结构服役状态及运营寿命影响显著,为满足隧道运营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V级围岩条件下隧道基底脱空宽度不能超过2 m,超限则必须及时进行整治,限制脱空的发展。同时在隧道建设过程中,若隧道基底围岩级别弱于IV级,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隧道基底 三维动力分析 服役状态 基底脱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晨 李晓宇 +1 位作者 白付维 高扬 《中国铁路》 2022年第1期85-90,共6页
根据重载铁路应急救援现状和特点,从应急救援的制度预案、机制建设、队伍建设、物资装备4个方面构建了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并分解为20项2级评估指标,部分2级评估指标还可进一步细化为24项3级评估指标;应用构建的重载铁路应急... 根据重载铁路应急救援现状和特点,从应急救援的制度预案、机制建设、队伍建设、物资装备4个方面构建了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并分解为20项2级评估指标,部分2级评估指标还可进一步细化为24项3级评估指标;应用构建的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分层次科学评估重载铁路某站段既有应急救援能力状况,验证评估体系的合理性;针对评估结果中的应急救援短板和不足,提出优化改进措施,有助于补强短板、从整体上提升重载铁路应急救援能力,对于事故发生后高效应急处置、降低事故损失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应急救援 评估体系 优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节能的重载列车辅助驾驶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紫宜 周艳丽 +2 位作者 杨辉 李光伟 张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07-3118,共12页
近年来随着重载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列车的能耗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大多通过改造列车设备来达到节能的效果,但列车驾驶人员操作的差异性所产生能耗却常被忽视,特别是重载货运列车的高载重、列车长、惯性大等因素导致驾驶操纵不易,造成列... 近年来随着重载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列车的能耗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大多通过改造列车设备来达到节能的效果,但列车驾驶人员操作的差异性所产生能耗却常被忽视,特别是重载货运列车的高载重、列车长、惯性大等因素导致驾驶操纵不易,造成列车运行能耗差异更大。因此,研究重载列车辅助驾驶节能技术变得至关重要。对此,通过分析重载电力机车牵引列车的运行能耗与驾驶操纵的关系,在当前列车驾驶操纵控制的基础上研究了辅助智能驾驶节能控制方法,提出列车辅助驾驶系统,通过优化列车运行曲线并通过模型预测控制自适应调整列车的运行工况序列来实现。系统结合线路条件、运行环境、列车控制、LKJ安全监控防护以及地面指挥调度,基于列车运行曲线实时跟随预测、协同智能控制基础上融合模型预测控制,自适应调整列车控制牵引/制动特性,进行滚动寻优控制,优化列车操纵运行速度曲线,精准控制重载机车的牵引/制动力的发挥,从而优化车-环境-线路中列车协同运行的能耗控制。最后,以模拟京广线路区段的部分线路进行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模型预测的重载列车辅助驾驶可降低列车运行能耗约12.4%,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列车辅助驾驶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助力了重载列车的节能、绿色、安全操纵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辅助驾驶 节能优化 模型预测控制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轮对横移量的货车轮对状态识别研究
6
作者 刘霄 曹政祥 +2 位作者 卢小永 魏来 彭莘宇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88,共10页
铁路重载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的新方向。轮对故障威胁车辆的安全、平稳运行,有必要对货车轮对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对车轮状态的预判,保证车辆正常运行、提高维修效率。基于轨边监测装置,对货车轮对横向偏移... 铁路重载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的新方向。轮对故障威胁车辆的安全、平稳运行,有必要对货车轮对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对车轮状态的预判,保证车辆正常运行、提高维修效率。基于轨边监测装置,对货车轮对横向偏移量进行实时监测,定义轮对横向偏移量并分析其与轮对蛇行失稳的关系,提出基于轮轨横向偏移量的蛇行失稳状态判定方法及限值。通过建立货车-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轮对横向偏移量与轮径差的映射关系,并排除轮对蛇行失稳导致的轮径差反演误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监测轮对横移量评判车辆的失稳状态并反演轮径差,实现货车轮对状态识别,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货车 横向偏移量 蛇行失稳 轮径差 状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入渗下铁路路基含水率分布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肖源杰 陈刘欣 +4 位作者 卢小永 王萌 李文奇 陈晓斌 叶新宇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2,共6页
研究目的:为深入分析降雨入渗诱发铁路路基病害的内在机制,采用非饱和渗流数值计算理论,考虑基床填料回弹模量和累积塑性应变的含水率敏感性,建立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路基降雨入渗深度、饱和区、含水率、回弹模量和... 研究目的:为深入分析降雨入渗诱发铁路路基病害的内在机制,采用非饱和渗流数值计算理论,考虑基床填料回弹模量和累积塑性应变的含水率敏感性,建立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路基降雨入渗深度、饱和区、含水率、回弹模量和累积塑性应变的变化及分布规律.研究结论:(1)降雨入渗条件下水分在基床表层内迁移,难以透入基床底层;(2)降雨入渗导致基床表层平均竖向回弹模量值降低,基床底层平均竖向回弹模量值影响较小;(3)当日降雨量增长到25 mm时,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交界面出现水分富集,易软化而引发基床局部塌陷、不均匀沉降和层间接触面剪切破坏等路基病害;(4)通过研究得出基床表层裂缝渗水区域和基床底层底部是路基排水及养护维修重点;(5)本文成果可为铁路路基防排水设计和养护维修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基床 降雨入渗 回弹模量 累积塑性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车钩多元载荷识别与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伟 刘杨 +4 位作者 白付维 周康 王雅昭 王祉歆 孙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79-1688,共10页
提出一种温度自补偿组合电桥式的车钩多元载荷测量系统及解耦识别方法。首先,考虑纵向拉伸、点头、摇头弯曲作用下钩体对称面的应变特性,建立基于四钩面应变和、对称钩面应变差感知的纵向拉伸、横向摇头与垂向点头载荷识别理论模型;然后... 提出一种温度自补偿组合电桥式的车钩多元载荷测量系统及解耦识别方法。首先,考虑纵向拉伸、点头、摇头弯曲作用下钩体对称面的应变特性,建立基于四钩面应变和、对称钩面应变差感知的纵向拉伸、横向摇头与垂向点头载荷识别理论模型;然后,通过在各钩面布置正交组合应变阵列并进行组桥设计,实现对各钩面的应变四则运算和日照差异导致的温度零漂自适应补偿,并通过温度补偿试验与常规功能桥路进行对比;最后,通过多向加载试验对车钩载荷识别系数进行标定,并对标定的理论模型进行耦合随机加载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车钩多元载荷测量方法可有效补偿温度漂移,三向载荷的识别精度在2 kN以内,可以满足现场实际工程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力车钩 多元载荷识别 应变测量 重载货运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力优化的联合制动分析及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蔚 姚美琪 +3 位作者 张勐轶 张文璐 于永生 吴建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4-705,共12页
重载组合列车因其整体重量大,制动时会产生较大的纵向车钩力,而纵向车钩力大小是最能直观反映列车纵向冲动大小的因素。重载组合列车采用分布动力模式,在制动时只能通过机车施加空气制动指令。受列车管压力波速传递作用影响,列车的前后... 重载组合列车因其整体重量大,制动时会产生较大的纵向车钩力,而纵向车钩力大小是最能直观反映列车纵向冲动大小的因素。重载组合列车采用分布动力模式,在制动时只能通过机车施加空气制动指令。受列车管压力波速传递作用影响,列车的前后车辆存在制动不同步性,位于列车中部的重联机车纵向力作用更为复杂,严重时会影响重载组合列车的运行安全。通过建立重载组合列车的纵向动力学仿真模型,考虑空气制动时车辆间制动不同步性产生的附加扰动影响,仿真分析不同制动工况下重载组合列车的纵向力变化及变异现象。结合制动模式特性,通过调整空气制动和机车再生制动控制机制,特别是本务机车和重联机车制动力差值变化,提出适时异步匹配空气制动力和机车再生制动力的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适时异步匹配机车再生制动及空气制动可以有效减小组合列车整体纵向车钩力,重联机车的再生制动力异步匹配本务机车时,可以有效缓解长大下坡道及变坡道制动时重联机车的前堵后涌现象,降低列车纵向车钩力,可为重载组合列车优化制动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组合列车 纵向动力学 联合制动匹配 机车再生制动力 车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秦线重载组合列车车钩分离故障分析探讨
10
作者 钱耀东 马林 +1 位作者 周先平 卢小永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3,共7页
列车分离与机车车辆的车钩高度、钩高差、线路纵断面、钩舌连挂面摩擦系数,以及列车操纵牵引/电制力大小等因素相关。在大秦线重载组合列车起动、牵引过分相、循环制动缓解时,从控机车车钩会出现由压钩转拉钩的过程,并产生较大的拉钩力... 列车分离与机车车辆的车钩高度、钩高差、线路纵断面、钩舌连挂面摩擦系数,以及列车操纵牵引/电制力大小等因素相关。在大秦线重载组合列车起动、牵引过分相、循环制动缓解时,从控机车车钩会出现由压钩转拉钩的过程,并产生较大的拉钩力,可能发生车钩分离故障,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运输畅通。针对大秦线重载组合列车车钩分离故障,结合车钩分离影响因素及动力学仿真分析,开展了2.1万t重载组合列车车钩分离故障线路实车试验,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关键影响因素的试验验证,并分析了车钩分离机理,提出了机车、车辆运用检修整治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大秦线重载列车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秦线 重载 列车车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力劣化分析与运行安全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明龙 李谷 +3 位作者 李蔚 张涛 张文璐 白付维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1-332,共12页
我国的大秦铁路重载组合列车采用Locotrol同步控制系统,可使列车头部主控机车与中部从控机车间保持同步操纵。但是在列车缓解过程中,由于全列只有2个机车作为风源对列车管充风,列车前后部制动同步性差,纵向冲动明显,特别是位于列车中部... 我国的大秦铁路重载组合列车采用Locotrol同步控制系统,可使列车头部主控机车与中部从控机车间保持同步操纵。但是在列车缓解过程中,由于全列只有2个机车作为风源对列车管充风,列车前后部制动同步性差,纵向冲动明显,特别是位于列车中部断面的机车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大纵向力作用的冲击,严重影响重载列车的运行安全。为探究大秦线中部从控机车循环制动中的纵向力演变规律,进行列车在等效坡度、制动初速、缓解初速、制动-缓解初速差和电制力等各种制动调速过程中不同工况下的一系列试验,对大秦线2万t重载组合列车的中部机车纵向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针对重载列车运行安全性问题,提出了2种改善途径,一是提高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二是通过优化操纵降低列车纵向冲动。此外,根据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模型的计算结果,对大秦线2万t重载组合列车在关键区段的实际运行操纵方式进行了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长大坡道循环制动缓解过程中,降低电制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载组合列车中部机车的压钩力。通过利用坡度变化和改变电制力的优化操纵可以降低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冲动。进一步验证了试验分析的结论,为列车操纵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运输 组合列车 纵向力 运行安全 同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空洞条件下重载铁路隧道铺底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小永 刘聪 +2 位作者 雷明锋 冯涛 赵晨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0,共5页
为分析基底空洞条件下重载铁路隧道铺底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确定其潜在易损部位,依托大秦铁路摩天岭隧道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列车-隧道-围岩一体化三维数值模型,分析列车荷载单独作用和围岩压力与列车荷载共同作用两种工况下... 为分析基底空洞条件下重载铁路隧道铺底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确定其潜在易损部位,依托大秦铁路摩天岭隧道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列车-隧道-围岩一体化三维数值模型,分析列车荷载单独作用和围岩压力与列车荷载共同作用两种工况下基底空洞对铺底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底空洞会明显增加隧道铺底结构的动力响应,列车荷载单独作用下有空洞时铺底结构底面的最大主应力比无空洞时增加约1.25倍,围岩压力与列车荷载共同作用下有空洞时铺底结构顶面的最大主应力比无空洞时增大31%;围岩压力会对列车动力响应造成较大影响,在围岩压力和列车荷载共同作用下无空洞时铺底结构底面测点的最大主应力时程曲线振幅为130 kPa,比列车荷载单独作用时增大21%;靠近隧道中心线侧的轨道正下方和侧沟处为隧道铺底结构的潜在易损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隧道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铺底结构 基底空洞 围岩压力 列车荷载 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铁路桥梁线路偏心和道砟厚度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添悦 程子默 +1 位作者 陈子乾 李元军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4-137,共4页
铁路桥梁线路偏心和道砟厚度是否达标关系到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本文分析了桥梁线路偏心和道砟厚度的测量原理,提出了一种采用光学图像技术的测量方法,并据此研制了一台含有智能手机的样机。该样机可被安装在铁路桥上线路的左侧钢轨... 铁路桥梁线路偏心和道砟厚度是否达标关系到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本文分析了桥梁线路偏心和道砟厚度的测量原理,提出了一种采用光学图像技术的测量方法,并据此研制了一台含有智能手机的样机。该样机可被安装在铁路桥上线路的左侧钢轨上,使用手机前后摄像头对放置于左右两侧挡砟墙和右侧钢轨上的专用条码标尺拍照,通过内嵌于智能手机内的图像处理和计算软件,可实时获得3个条码标尺的空间距离和测量零位偏差,经计算得到桥梁线路偏心和道砟厚度。为了获取手机摄像头的主要光学技术参数,消除非线性畸变,提高测量精度,研制过程中需对其内方位元素和非线性畸变采用光线束自检校平差解法进行检校,采用软件进行修正。现场试验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测量桥梁线路偏心和道砟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桥梁线路偏心 道砟厚度 光学图像测量 内方位元素 非线性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集中道岔状态监测装置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波 陈兆俊 《中国铁路》 2012年第10期82-84,共3页
针对非集中区行车作业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非集中道岔状态监测装置实现了道岔定位、反位及密贴状态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并将信息经无线数据传输后用语音播报方式提示作业人员,从而防止因道岔不密贴、错扳道岔或作业完毕忘记恢复定位等原因... 针对非集中区行车作业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非集中道岔状态监测装置实现了道岔定位、反位及密贴状态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并将信息经无线数据传输后用语音播报方式提示作业人员,从而防止因道岔不密贴、错扳道岔或作业完毕忘记恢复定位等原因造成的行车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集中调车区 道岔 监测装置 密贴 非接触检测 语音播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役钢轨轨底缺陷的超声无损检测方案及装置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烨斌 张书增 +2 位作者 赵宝 李光耀 汪恒康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5-201,共7页
我国铁路向高速和重载方向发展对服役钢轨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服役钢轨缺陷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及时有效检测服役钢轨中的缺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主要采用超声方法对服役钢轨轨头、轨腰及轨底中部的缺陷进行检测,尚未有适用于轨... 我国铁路向高速和重载方向发展对服役钢轨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服役钢轨缺陷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及时有效检测服役钢轨中的缺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主要采用超声方法对服役钢轨轨头、轨腰及轨底中部的缺陷进行检测,尚未有适用于轨底两侧缺陷的超声自动化检测方法,轨底两侧缺陷因无法被有效检出而持续扩展,成为钢轨断轨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当前轨底缺陷检测的不足,提出适用于服役钢轨轨底缺陷的超声无损检测方法,并研制设计相应的检测装置。以检测轨底两侧的横向裂纹为主,通过对超声探头主声束覆盖范围的分析,制定轨底缺陷全面检测的方案;考虑轨底扣件等影响,设计专用的装夹装置,确保探头处于可检测位置,提出淋水耦合方法解决轨底耦合的难题。选取60 kg/m钢轨,在轨底不同位置设计并人工加工为横向裂纹,通过改进的钢轨探伤车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可以实现不同位置缺陷的有效检测。研究成果为后续服役钢轨轨底缺陷乃至全断面缺陷的自动检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服役钢轨 轨底缺陷 全断面检测 横向裂纹 钢轨探伤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EMDAN和SANC的HX_(D)1机车牵引风机声纹采集数据联合降噪处理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付维 陈彦君 +2 位作者 刘国军 史国华 黄毅伟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8,共16页
HX_(D)1机车机械间内的牵引风机是关键的机电设备,可通过声纹分析技术对牵引风机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由于机车机械间有大量机械和电气部件,采集后的牵引风机声纹监测数据会受到多种类型噪声数据影响。为降低噪声数据干扰,有效提取... HX_(D)1机车机械间内的牵引风机是关键的机电设备,可通过声纹分析技术对牵引风机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由于机车机械间有大量机械和电气部件,采集后的牵引风机声纹监测数据会受到多种类型噪声数据影响。为降低噪声数据干扰,有效提取所需声纹特征值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噪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和自参考自适应噪声消除技术(SANC)的HX_(D)1机车牵引风机声纹采集数据联合降噪处理方法:含噪信号与参考信号分别经ICEEMDAN分解,获得2组相对应的本征模态分量(IMFs);利用SANC对含噪信号的IMFs执行自适应降噪处理,得到经联合降噪处理的声纹采集数据。在仿真电笛信号、冲击信号的时域指标中,所提算法的信噪比(SNR)、均方误差(MSE)、相关系数,均优于SANC和ICEEMDAN算法;在实测含电笛信号、冲击信号的时域指标中,所提算法的SNR、MSE、相关系数,同样优于SANC和ICEEMDAN算法。因此,联合降噪处理方法具有自适应性、可实施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机械间牵引风机的声纹采集数据纹监测数据降噪处理,为牵引风机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牵引风机 声纹监测 数据处理 ICEEMDAN SANC 自适应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循环荷载下路基细粒土填料永久变形特性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亚峰 聂如松 +2 位作者 李元军 冷伍明 阮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5-1077,共13页
实际列车运营条件下相邻列车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列车对路基的长期作用由列车通过时的振动加载和无列车通过时的荷载间歇组成,即间歇性循环荷载。为探究路基在列车间歇性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开展了连续加载与间歇加载(单级... 实际列车运营条件下相邻列车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列车对路基的长期作用由列车通过时的振动加载和无列车通过时的荷载间歇组成,即间歇性循环荷载。为探究路基在列车间歇性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开展了连续加载与间歇加载(单级、多级加载)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间歇加载下累积塑性应变的发展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间歇加载提高了试样抵抗荷载的能力、降低了累积塑性变形的发展;间歇加载下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曲线呈"阶段式"增长,不同于连续加载下累积塑性应变曲线"平顺型"发展的特点;基于时间硬化方法对双曲线模型进行改进,并对间歇加载(单级、多级加载)下稳定型和临界型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进行预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对于深入分析实际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土体的变形特性和沉降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三轴试验 间歇性循环荷载 累积塑性变形 预测模型 时间硬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升高对重载列车管压波动及制动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刚 宋逸飞 +1 位作者 于永生 卢小永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126,共7页
对大秦线列车管减压量偏大的重载组合列车的制动施加时间、地点、线路数据和机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环境温度升高是引起列车管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环境温度升高对列车管压力变化的影响,进而分... 对大秦线列车管减压量偏大的重载组合列车的制动施加时间、地点、线路数据和机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环境温度升高是引起列车管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环境温度升高对列车管压力变化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制动缸压力、闸瓦压力、车辆制动力、列车制动力的影响,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对车钩力产生的影响,并论述纵向力增大可能带来的隐患,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解决建议。研究表明重载组合列车在环境温升较大的中午时刻或者低温季节经过长大隧道时会引起列车管压力上升,造成列车施加空气制动时减压量变大,进而导致列车制动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组合列车 温度变化 管压波动 制动力 纵向冲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