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田县退耕还林成果及其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明添 杨生健 +3 位作者 邹得棉 乐景传 陈首中 刘梨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231-232,282,共3页
大田县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 ,直接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实施了退耕还林 ,累计退耕 4 30 0 hm2 ,占坡耕地面积 71.7% ,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在深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剖析了退耕还林成因 ,并就退耕还林成... 大田县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 ,直接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实施了退耕还林 ,累计退耕 4 30 0 hm2 ,占坡耕地面积 71.7% ,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在深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剖析了退耕还林成因 ,并就退耕还林成果及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为综合治理福建省坡耕地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成果 生态效益 大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测算——以福建省大田县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剑明 《福建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以2015年大田县森林资源档案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估算县域内森林植被的生物量;根据估算后的森林生物量,采用国内普遍认可的转换系数,估算大田县2015年的森林植被碳储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情况。可为... 以2015年大田县森林资源档案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估算县域内森林植被的生物量;根据估算后的森林生物量,采用国内普遍认可的转换系数,估算大田县2015年的森林植被碳储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情况。可为开展县域尺度的森林植被碳储量测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生物量 碳储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乡村绿化设计探析——以大田县桃源镇大湾新村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光畏 《现代园艺》 2017年第11期92-94,共3页
福建省近几年来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以大田县桃源镇大湾新村为例,详细分析村(宅)旁、路旁、坡耕(抛荒)地、乡村公园4类乡村绿地建设,提出美丽乡村4类绿地绿化作业设计的对策和建议,为美丽乡村绿化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湾新村 乡村绿化 美丽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县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文甫 《绿色科技》 2012年第10期89-91,共3页
分析了大田县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进一步保护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古树名木 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县城行道树种植现状调查及绿化景观提升初析
5
作者 陈光畏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8期150-,共1页
在全面调查大田县城范围内的行道树种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大田县道路绿化的提升途径,以降低香樟、天竺桂比重,加强行道树种多样化,树种选择乡土化,形成"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道路景观系统,进而整体提升道路绿化景观。
关键词 行道树 现状分析 提升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县银顶格铁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试验
6
作者 曾建新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53-56,共4页
为了探索铁矿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效果,在大田县银顶格铁矿区废弃地开展:多草灌+邓恩桉、黑麦草+邓恩桉、类芦+邓恩桉、单一树种邓恩桉4种植物组合模式进行植被恢复试验。结果表明:植被盖度是铁矿废弃地实现植被快速恢复的关键因子;... 为了探索铁矿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效果,在大田县银顶格铁矿区废弃地开展:多草灌+邓恩桉、黑麦草+邓恩桉、类芦+邓恩桉、单一树种邓恩桉4种植物组合模式进行植被恢复试验。结果表明:植被盖度是铁矿废弃地实现植被快速恢复的关键因子;多草灌+邓恩桉、黑麦草+邓恩桉2种植物组合模式,能在当年迅速形成植被,起到保水保土作用,枯草降解起到土壤改良作用,促进林木生长,可以在矿区植被恢复中推广应用。在矿区生(裸)地上单用乔木树种造林,林分郁闭需要2-3 a时间,在这阶段不能遏制水土冲刷。类芦作为草本在2-3 a内无法形成地表全覆盖,水土保持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组合模式 铁矿废弃地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江河流域绿化美化整治方案设计——以大田县奇韬镇桃舟村为例
7
作者 林欣海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218-222,共5页
以文江河流域奇韬镇桃舟村为例,根据不同类型绿化整治区提出设计原则、造林技术要点,并总结治理成效。结果表明,加强文江河流域绿化整治,是恢复河流生态功能,实现"天蓝、地绿、水美"的有效途径,也是构筑区域生态屏障、改善人... 以文江河流域奇韬镇桃舟村为例,根据不同类型绿化整治区提出设计原则、造林技术要点,并总结治理成效。结果表明,加强文江河流域绿化整治,是恢复河流生态功能,实现"天蓝、地绿、水美"的有效途径,也是构筑区域生态屏障、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流域 矿区村庄 绿化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砧木对山鸡椒嫁接植株生长和精油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高暝 陈益存 +2 位作者 赵耘霄 吴善群 汪阳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9-295,共7页
为综合评价砧木对山鸡椒(Litsea cubeba)嫁接植株生长和精油品质的影响,以良种‘香玲珑1号’为接穗,研究嫁接季节、砧木类型和规格对嫁接植株存活、生长和果实性状及果实精油和柠檬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规格的砧木在不同季节的嫁... 为综合评价砧木对山鸡椒(Litsea cubeba)嫁接植株生长和精油品质的影响,以良种‘香玲珑1号’为接穗,研究嫁接季节、砧木类型和规格对嫁接植株存活、生长和果实性状及果实精油和柠檬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规格的砧木在不同季节的嫁接成活率为26.39%87.22%,秋季高于冬季。砧木地径为1.3 cm时嫁接成活率高于1.0和0.8 cm,LC24砧木的植株成活率高于LMCH和LCHS砧木。砧木类型对植株生长势影响显著,LC24砧木的植株胸径、结果枝长度、结果枝粗度和结果枝数量均表现最好,显著高于LMCH。LC24为砧木时,3 a生植株开花株率显著高于另2种砧木。不同砧木类型的果实产量、百粒重、大小、精油含量和柠檬醛含量均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且5 a生植株均显著高于3 a生;LC24砧木均显著高于另2种砧木,LMCH表现最差。这为山鸡椒良种规模化扩繁、了解砧穗互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鸡椒 砧木 嫁接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仲琼 《绿色科技》 2013年第1期102-104,共3页
对福建省大田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的策略。
关键词 大田大仙峰 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 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治理的林业技术对策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春湘 《绿色科技》 2016年第2期27-28,共2页
分析了水土流失出现的原因及其危害,阐述了林业技术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重点探讨了运用林业技术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 林业技术 水土流失 作用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大仙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芳浩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7期98-100,共3页
该文采用抽样方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研究大田大仙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的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大田大仙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科、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植物种类较丰富,区系组成结构较复杂,植物群落的科种、科属、属种多样性依... 该文采用抽样方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研究大田大仙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的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大田大仙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科、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植物种类较丰富,区系组成结构较复杂,植物群落的科种、科属、属种多样性依次增加。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但乔木层与灌木层相比,物种多样性差异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大田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福建省海岸带县域森林生态质量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谨 周小成 +3 位作者 黄婷婷 乐通潮 王永荣 吴善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5,共14页
【目的】森林生态质量是从生态角度反映森林质量的内涵,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生长状况以及自我调节功能进行综合测度,以期提高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方法】利用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大范围尺度下... 【目的】森林生态质量是从生态角度反映森林质量的内涵,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生长状况以及自我调节功能进行综合测度,以期提高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方法】利用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大范围尺度下能表征森林生态质量的关键指标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福建省海岸带40个县域的森林生态质量状况。首先,基于2016年2 m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双层尺度集模型选定最佳分割尺度,多分类器集成算法集,自动选择最优分类算法进行森林类型提取,并结合2020年Sentinel遥感数据及森林分类产品,更新2020年福建省海岸带森林类型精细分布图;其次,利用LandTrendr算法衍生的干扰开始时间特征推算现存森林年龄,通过GEDI冠层高度产品获取海岸带森林冠层高度分布图;在以上关键森林质量指标提取基础上,对遥感手段获取的8项森林生态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福建省海岸带县域森林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结果】2020年福建海岸带40个县域约50%的县域森林生态质量处于优良水平,其中仙游县、闽侯县、南安市、霞浦县、柘荣县及厦门海沧区、思明区、集美区、同安区等森林生态质量为优;森林生态质量较差的县域有惠安县、秀屿区、石狮市、福安市、平潭实验区、诏安县。【结论】结合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能够发挥遥感大范围监测优点,客观评价福建省海岸带40个县域的森林生态质量;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福建沿海县域森林生态质量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森林管理措施提升森林生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森林类型 林龄 冠层高度 森林生态质量 福建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修正后的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冠层高度的森林地上生物量模型优化——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国帅 周小成 +4 位作者 郝优壮 谭芳林 王永荣 吴善群 林华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264-7277,共14页
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碳存储、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指标,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和森林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福建省地处多云多雨的亚热带,地形和森林类型复杂,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难度大。为提升... 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碳存储、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指标,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和森林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福建省地处多云多雨的亚热带,地形和森林类型复杂,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难度大。为提升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效果,将最新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GEDI)、Landsat以及Sentinel系列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进行集成和综合利用,通过Landsat影像计算的林龄对GEDI_V27冠层高度产品进行优化,结合优化后的MGEDI_V27冠层高度产品,建立传统遥感特征结合冠层高度的极端梯度提升模型(XGBoost)生物量反演模型,实现了福建省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有效估算与制图。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林龄优化后的GEDI冠层高度精度评价结果为R^(2)=0.67,RMSE=2.24m;(2)通过递归特征消除算法对三种森林类型进行特征优选,得到10个遥感特征,其中,三种森林类型最重要的遥感特征均为森林冠层高度,并且对比评价了在包含传统遥感特征因子的情况下有无冠层高度对于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冠层高度因子参加特征构建时,森林AGB回归分析的精度明显提高,证实了冠层高度在生物量估算中具有显著的重要性;(3)研究得到的福建省森林AGB范围为0.001—363.331Mg/hm^(2),整体精度评价结果为R^(2)=0.75,RMSE=17.34Mg/hm^(2),2020年全省AGB总量为8.22亿Mg,平均值为101.24Mg/hm^(2)。通过优化GEDI中的森林冠层高度,并且结合传统遥感特征,可以实现对福建省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精确估算和监测,研究成果有助于区域森林碳汇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GEDI) 冠层高度 森林类型 极端梯度提升模型(XGBoost)回归 森林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00–2020年10 m分辨率茶园空间分布数据集
14
作者 王祎帆 周小成 +4 位作者 熊皓丽 吴善群 谭芳林 郝优壮 田国帅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349-360,共12页
福建省作为中国的产茶大省,快速准确地获取茶园的空间分布对于福建省的农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的决策意义。本研究在GEE云平台调用与处理Sentinel-1(S1)雷达数据和Sentinel-2(S2)多光谱数据,结合地形数据从中提取光谱特... 福建省作为中国的产茶大省,快速准确地获取茶园的空间分布对于福建省的农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的决策意义。本研究在GEE云平台调用与处理Sentinel-1(S1)雷达数据和Sentinel-2(S2)多光谱数据,结合地形数据从中提取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地形特征等98个特征,利用递归消除支持向量机算法(SVM_RFE)对特征变量进行筛选,共设计4种特征组合方案,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M)进行茶园提取,并分别对4种分类方案进行精度评价,获得了福建省2020年10 m分辨率茶园空间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GEE云平台获取福建省2000–2020年植被干扰信息,以2020年茶园提取结果掩膜剔除2000–2015年影像中非茶园区域,得到2000–2020年每隔5年的福建省10 m分辨率茶园空间分布数据集。本数据集利用样本点对重点产茶县市进行人工验证,结果表明:2020年茶园提取精度在92%以上,利用干扰数据剔除法获得的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茶园提取精度均在80%以上。提取茶园精度较高,可为有关部门进行茶园管理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 茶园 支持向量机 植被干扰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位对闽楠杉木混交林中闽楠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登双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8-41,75,共5页
通过研究闽楠和杉木混交林分中的不同坡位闽楠保存株数、胸径、树高和冠幅等植物生长发育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混交林的闽楠保存率和冠幅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对闽楠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亩蓄积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下坡闽楠平... 通过研究闽楠和杉木混交林分中的不同坡位闽楠保存株数、胸径、树高和冠幅等植物生长发育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混交林的闽楠保存率和冠幅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对闽楠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亩蓄积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下坡闽楠平均胸径比中坡增长了14.29%、比上坡增长了33.33%,中坡比上坡增长了16.67%;下坡平均树高与中坡相比较高13.95%、与上坡相比较高25.64%,中坡与上坡相比较高10.26%;平均单株材积下坡与中坡相比较高50.98%、与上坡相比较高120%,中坡与上坡相比较高45.71%;平均单位亩蓄积下坡与中坡相比较高46.06%、与上坡相比较高117%,中坡与上坡相比较高48.90%。从培育用材林的目标考虑,以培育闽楠为目标树种的闽楠杉木混交林适宜选择在林地的中、下坡位进行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杉木 混交林 坡位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向、坡位对白花泡桐幼龄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国强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6期78-80,共3页
通过在福建省大田县开展不同坡向和坡位白花泡桐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坡向以阳坡的白花泡桐生长量最大,半阳坡其次,阴坡最低;坡位以下坡位的白花泡桐生长量最大,中坡其次,上坡最低;坡向和坡位及交互作用对白花泡桐的生长量有显著和极... 通过在福建省大田县开展不同坡向和坡位白花泡桐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坡向以阳坡的白花泡桐生长量最大,半阳坡其次,阴坡最低;坡位以下坡位的白花泡桐生长量最大,中坡其次,上坡最低;坡向和坡位及交互作用对白花泡桐的生长量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年生和3年生的白花泡桐均分为六类,均将阳坡上坡、半阳坡上坡和阴坡中坡列为一类,但2年生的白花泡桐将阳坡中坡和阴坡下坡列为一类,而3年生的白花泡桐则将半阳坡中坡和阳坡中坡列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 坡向 坡位 幼龄林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酸枣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善群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38-42,共5页
为阐明南酸枣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对36年生南酸枣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和评价,并与常用用材树种木材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酸枣木材的气干密度0.536 g·cm^(-3),基本密度0.455 g·cm^(-3),全干密度0.503 g·... 为阐明南酸枣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对36年生南酸枣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和评价,并与常用用材树种木材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酸枣木材的气干密度0.536 g·cm^(-3),基本密度0.455 g·cm^(-3),全干密度0.503 g·cm^(-3),密度等级为“中偏轻”;木材体积气干干缩率和全干干缩率分别为5.0%和9.7%,从全干到气干和从全干到饱和的湿胀率分别为5.3%和10.8%,体积干缩系数为0.438%,差异干缩和差异湿胀均大于2。木材端面硬度4130 N,抗弯强度91.3 MPa,顺纹抗压强度44.9 MPa;综合强度136.2 MPa,品质系数299.3 MPa,综合评价认为南酸枣木材属于中等级木材。与其它常用木材树种相比,南酸枣木材力学性能高于马尾松等常用木材树种,可作为中等级家具、木门、木地板等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酸枣 木材物理性质 木材力学性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化学特性对油杉人工幼龄林生长性状的影响初探
18
作者 吴善群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62-66,共5页
为探究土壤化学特性对油杉人工幼龄林生长性状的影响,本文以福建省三明市大田梅林国有林场、漳州市华安西陂国有林场和泉州市永春碧卿国有林场等3个地区的油杉人工幼龄林(林龄8 a)为研究对象,测定油杉生长形状及不同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 为探究土壤化学特性对油杉人工幼龄林生长性状的影响,本文以福建省三明市大田梅林国有林场、漳州市华安西陂国有林场和泉州市永春碧卿国有林场等3个地区的油杉人工幼龄林(林龄8 a)为研究对象,测定油杉生长形状及不同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土壤化学特性对油杉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土壤化学特性和油杉人工幼龄林生长性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不同地区油杉人工幼龄林的平均树高范围为6.21~6.80 m,平均胸径为8.45~10.00 cm,平均材积为0.02~0.03 m^(3),不同地区土壤的pH值范围为4.06~4.71,有效磷含量为1.97~3.47 mg·kg^(-1),总碳含量为1.92%~3.80%,全氮含量为1.51~2.17 g·kg^(-1),全磷含量为221.00~474.00 mg·kg^(-1),铵态氮含量为7.53~9.53 mg·kg^(-1),硝态氮含量为7.23~14.00 mg·kg^(-1)。油杉人工幼龄林生长性状与其所处的土壤化学特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油杉人工幼龄林的平均胸径分别与土壤的pH值、有效磷含量、总碳含量、全氮含量显著相关,平均材积分别与土壤的pH值、有效磷含量、总碳含量、全氮含量、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其中影响油杉人工幼龄林生长最重要的土壤化学特性指标为pH值,土壤酸性相对越小越有利于油杉人工幼龄林生长量的提高,由此构建了油杉人工幼龄林平均材积与土壤pH值的回归模型为Y=﹣0.0343871740+0.014088825473X_(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杉 土壤化学特性 生长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闪式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谢捷 李红娟 +2 位作者 郑兴宗 朱兴一 王平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4,共5页
探索了闪式提取厚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提取工艺影响较大的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液料比3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是一... 探索了闪式提取厚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提取工艺影响较大的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液料比3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是一种快速有效提取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方法,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2%,提取时间71s,液料比35∶1(mL∶g),样品厚朴粒径1.7mm。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厚朴总酚的得率为20.10mg/g(厚朴酚得率13.96mg/g,和厚朴酚得率6.14mg/g),与预测值20.32mg/g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法 厚朴酚 和厚朴酚 闪式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对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石德 李建民 +5 位作者 曾建新 林捷 尤龙辉 丁珌 苏亨荣 张锦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92,共4页
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C0模式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56.28%,且随着矿区植被恢复历史的延长,〈0.25 mm水稳性团聚体逐渐降低;2)C0... 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C0模式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56.28%,且随着矿区植被恢复历史的延长,〈0.25 mm水稳性团聚体逐渐降低;2)C0模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为1.092 mm,且随着矿区植被恢复历史的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3)废弃矿区不同恢复阶段的有机碳主要分布在〉5mm和2~5mm的较大径级的团聚体中,随着径级的减少,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4)废弃矿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与0.5~1 mm和0.25~0.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不同恢复阶段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平均重量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