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田县干旱型中低产田成因与改良利用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章赞德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64-66,共3页
大田县耕地调查结果表明:干旱型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3.50%,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设施调蓄能力差,耕地大多分布在坡地等因素是干旱型中低产田比例大的主要成因。提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供水能力;增施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提高土... 大田县耕地调查结果表明:干旱型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3.50%,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利设施调蓄能力差,耕地大多分布在坡地等因素是干旱型中低产田比例大的主要成因。提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供水能力;增施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推广节水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改良中低产田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田 干旱 成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中煤矿区部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章赞德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9-743,共5页
调查地处闽中的大田县以煤矿为主的污灌区农田土壤中Cd、Pb、Ni、Cu、Zn的污染状况,分别以全量和有效量为基础,对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对土壤安全性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土壤Cd污染最为严重,Pb、Ni和Zn污染程度次之,Cu... 调查地处闽中的大田县以煤矿为主的污灌区农田土壤中Cd、Pb、Ni、Cu、Zn的污染状况,分别以全量和有效量为基础,对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对土壤安全性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土壤Cd污染最为严重,Pb、Ni和Zn污染程度次之,Cu污染程度较轻。土壤重金属全量和有效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Cd、Cu、Ni和Zn的全量和有效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仅与土壤Ni有效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重金属有效量相关性不显著。调查区域土壤Cd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风险极高,Pb、Ni和Zn的风险中等偏高,Cu的风险中等偏低。总体而言,调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高,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中煤矿区 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安全性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富硒土壤上三种蔬菜对硒的吸收与转化差异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青 王煌平 +3 位作者 孔庆波 章赞德 栗方亮 罗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7-1736,共10页
【目的】研究对硒(Se)不同敏感性蔬菜对天然富硒土(Se≥0.4 mg/kg)中硒的吸收和转化差异,为富硒土壤生产富硒蔬菜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以大蒜、芥菜和菠菜三种蔬菜为试验材料,在全硒含量为0.29、0.58、0.98、2.07 mg/kg的四种... 【目的】研究对硒(Se)不同敏感性蔬菜对天然富硒土(Se≥0.4 mg/kg)中硒的吸收和转化差异,为富硒土壤生产富硒蔬菜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以大蒜、芥菜和菠菜三种蔬菜为试验材料,在全硒含量为0.29、0.58、0.98、2.07 mg/kg的四种土壤上进行了盆栽试验(依次标记为Se0.29、Se0.58、Se0.98、Se2.07),并测定四种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含量。芥菜和菠菜于生长40 d、53 d、68 d和82 d后取样,测定蔬菜可食部分硒含量;于生长97 d后收获,分为根部和地上部。大蒜于生长42 d、68 d、82 d、120 d后取样,测定地上部硒含量;于生长165 d后收获,分为根部、鳞茎和叶。测定供试蔬菜总硒含量、有机硒含量,计算不同硒含量土壤上蔬菜对硒的吸收和转化系数。【结果】三种蔬菜中芥菜的生长对土壤硒最为敏感,芥菜可食部位生物量鲜重以Se0.29处理最高,菠菜和大蒜均以Se0.58处理最高,与Se2.07处理均达显著差异。三种蔬菜地上部硒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不同生育期均表现为大蒜>芥菜>菠菜。收获期三种蔬菜各部位的硒含量随着土壤硒含量(0.29~2.07 mg/kg)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Se2.07> Se0.98> Se0.58> Se0.29,Se2.07处理的菠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分别是其Se0.29处理的8.63倍和7.10倍,芥菜是12.25倍和23.29倍,Se2.07处理大蒜鳞茎和叶部硒含量是Se0.29处理的39.92倍和4.90倍;可食部位硒含量为大蒜(7.25~289μg/kg)>芥菜(1.22~14.9μg/kg)>菠菜(0.73~6.30μg/kg),均表现为地下部>地上部,Se2.07处理菠菜根部硒含量是茎叶的4.80倍,芥菜是12.06倍,大蒜是8.22倍。在富硒土壤Se0.98和Se2.07处理条件下,大蒜和芥菜能从土壤中富集硒,吸收系数是菠菜的3.06~8.47倍和1.58~5.8倍,均达到了富硒蔬菜标准(≥0.01 mg/kg)。三种蔬菜可食部位有机硒含量占总硒比例为73.5%~84.7%,并随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Se2.07与Se0.29处理差异显著;蔬菜硒含量不但与土壤总硒含量相关,而且与有效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蔬菜种类和土壤硒含量均影响蔬菜硒的吸收、转化和富集。三种蔬菜对土壤硒的敏感性以芥菜最强。蔬菜硒含量和可食用部位有机硒的转化率均随着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壤总硒含量和有效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富硒能力为大蒜>芥菜>菠菜,在天然富硒土壤上生长的大蒜和芥菜硒含量易达到富硒蔬菜标准,而菠菜未显示出富硒能力。因此,虽然土壤硒含量高影响了大蒜和芥菜的生长,但大蒜和芥菜具有较强的将硒转移到可食部位的能力,可作为富硒蔬菜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富硒土壤 吸收 转化 有机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学效应的露地蔬菜氮磷钾推荐施肥量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章明清 李娟 +3 位作者 章赞德 姚宝全 许文江 沈金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23-1029,共7页
针对蔬菜施肥中氮磷肥用量普遍偏高和比例不合理问题,探讨主要露地蔬菜氮磷钾推荐施肥量。根据近年来在芥菜、大白菜、结球甘蓝菜、莴苣、花椰菜、毛豆、槟榔芋、多子芋和胡萝卜上完成的290个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应用系统聚类分析... 针对蔬菜施肥中氮磷肥用量普遍偏高和比例不合理问题,探讨主要露地蔬菜氮磷钾推荐施肥量。根据近年来在芥菜、大白菜、结球甘蓝菜、莴苣、花椰菜、毛豆、槟榔芋、多子芋和胡萝卜上完成的290个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应用系统聚类分析及其类别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制定菜田土壤肥力等级的最佳类别数;然后采用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构建各肥力等级的肥效方程及其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蔬菜空白区产量和平衡施肥产量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26.0%~60.2%和13.2%~50.3%,不同蔬菜种类及其土壤施肥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确保类别间的空白区产量和平衡施肥产量两个指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的条件下,结球甘蓝菜划分为4个土壤肥力等级,其他8种蔬菜则划分为3个土壤肥力等级。根据不同蔬菜的不同土壤肥力等级对应的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构建的28个三元肥效模型均属于典型式,由此提出基于农学效应的9种供试蔬菜氮磷钾推荐施肥量。14个大田验证试验表明,与习惯性的氮磷钾施用量和比例相比,本研究推荐施肥量下的槟榔芋、结球甘蓝菜、毛豆和多子芋等4种供试蔬菜平均增产6.8%~10.6%,净增收达692~3 834元·hm^(-2)。研究结果为露地蔬菜减肥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最佳养分投入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露地 氮磷钾 推荐施肥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学效应的福建省水稻氮磷钾施肥限量标准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娟 章明清 +3 位作者 章赞德 张立成 姚宝全 沈金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6-154,共9页
【目的】为提高水稻施肥效益,实现减量、增效的目标,制定福建早稻、晚稻、单季稻、菜后稻和烟后稻的氮磷钾施肥限量标准。【方法】根据近年来在不同稻作上完成的832个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将福建早稻、晚稻和单季稻分为山区和沿海两... 【目的】为提高水稻施肥效益,实现减量、增效的目标,制定福建早稻、晚稻、单季稻、菜后稻和烟后稻的氮磷钾施肥限量标准。【方法】根据近年来在不同稻作上完成的832个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将福建早稻、晚稻和单季稻分为山区和沿海两个区域,菜后稻不分区域,烟后稻则归入山区区域,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及其类别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确定各稻作的最佳施肥类别数,然后构建各施肥类别的氮磷钾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及其推荐施肥量,并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山区区域、沿海区域和全省的早稻最佳施肥类别数分别为7、6、7个,晚稻则分别为6、4、7个;单季稻对应区域的最佳施肥类别数分别为6、4、6个;菜后稻和烟后稻的最佳施肥类别数分别为3个和4个。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稻作不同施肥类别构建的60个氮磷钾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均属于典型式,进而建立了基于农学效应的水稻氮磷钾施肥限量标准。234个大田对比试验表明,施肥限量标准优化了氮磷钾施用量和比例,不同稻作间平均增产稻谷4.0%~12.5%,净增收达到875~2 616元·hm^(-2);推荐施肥的氮磷减肥幅度平均分别为19.4%和23.9%,但增加K_2O用量27.3%。【结论】氮磷钾施肥限量标准为当前水稻减肥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最佳养分投入的计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磷钾 施肥类别 限量标准 增产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用量腐植酸对土壤有效硒含量和硒的形态以及大蒜硒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安梦鱼 张青 +3 位作者 章赞德 王煌平 栗方亮 罗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28-133,共6页
采用室内土培和网室盆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的腐植酸对土壤有效硒含量和硒形态以及大蒜硒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硒含量随着腐植酸用量的提高而增加,20%OM处理的土壤有效硒含量(43.3~50.6μg·kg^(-1))>10%OM(37.6... 采用室内土培和网室盆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的腐植酸对土壤有效硒含量和硒形态以及大蒜硒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硒含量随着腐植酸用量的提高而增加,20%OM处理的土壤有效硒含量(43.3~50.6μg·kg^(-1))>10%OM(37.6~48.8μg·kg^(-1))>5%OM(36.0~44.1μg·kg^(-1))>CK(33.0~41.5μg·kg^(-1))。可溶态硒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联度最大(关联系数为0.821),其次为有机硫化物结合态硒(关联系数为0.693),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关联度最低(关联系数为0.482)。随着腐植酸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相应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可溶态硒、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和有机硫化物结合态硒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0.962和0.906,而与其他形态的硒相关性不明显。大蒜各部位干重的硒含量为根(0.167~0.653 mg·kg^(-1))>茎(0.114~0.326 mg·kg^(-1))>叶(0.056~0.086 mg·kg^(-1)),且4个处理大蒜鳞茎鲜重的硒含量为0.018~0.110 mg·kg^(-1),均达到了富硒食品标准(HB001/T—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有效硒 硒形态 大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中丘陵区中稻氮磷钾肥效及其适宜用量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章赞德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94-1298,共5页
为探讨闽中丘陵区中稻氮磷钾推荐施肥技术,应用"3414"设计开展15个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肥目标产量受到空白区产量水平的强烈影响,二者间呈现显著水平的线性关系;平衡施肥的处理(6)平均产量为8 397kg·hm-2,氮磷钾... 为探讨闽中丘陵区中稻氮磷钾推荐施肥技术,应用"3414"设计开展15个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肥目标产量受到空白区产量水平的强烈影响,二者间呈现显著水平的线性关系;平衡施肥的处理(6)平均产量为8 397kg·hm-2,氮磷钾化肥的增产效果分别为16.2%、6.5%和8.3%,平均净产值为21 663元·hm-2,比氮、磷、钾缺素区的净产值分别提高了14.4%、4.5%和6.3%。按照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3个类型对多点试验资料进行归类和回归建模,表明中稻N、P2O5、K2O平均推荐施肥量分别为219、95、154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43∶0.70。但3种稻田类型的稻谷产量水平有显著差异,氮磷钾最佳施用量有明显的差别,在施肥实践中应因土、因产量确定适宜施肥量。结果为中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了施肥指标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氮磷钾 增产 推荐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的氮磷钾肥效和适宜用量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章赞德 《福建农业科技》 2009年第5期63-65,共3页
对木薯氮磷钾肥效的10个田间试验表明,氮、磷、钾对木薯的平均增产效果分别达到76.2%、13.0%、9.7%。木薯高产地块每667 m2的最佳施肥量是N 14.4 kg、P2O52.8 kg、K2O10.2 kg,中等产量地块的最佳施肥量是N 11.2 kg、P2O53.1 kg、K2O 20.... 对木薯氮磷钾肥效的10个田间试验表明,氮、磷、钾对木薯的平均增产效果分别达到76.2%、13.0%、9.7%。木薯高产地块每667 m2的最佳施肥量是N 14.4 kg、P2O52.8 kg、K2O10.2 kg,中等产量地块的最佳施肥量是N 11.2 kg、P2O53.1 kg、K2O 20.7 kg,低产地块的最佳施肥量是N 9.8 kg、P2O52.3 kg、K2O 17.1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氮磷钾 施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解温度限氧制备的畜禽粪便生物炭养分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煌平 张青 +3 位作者 章赞德 罗涛 翁伯琦 钟少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33-239,共7页
为了分析畜禽粪便生物炭中的养分特征变化,以鸡粪、猪粪渣和牛粪为原料,采用限氧控温法制备生物炭,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350、450、550、650和750℃)的畜禽粪便生物炭灰分含量,C含量、大量和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及其残留率的变化,并分析了... 为了分析畜禽粪便生物炭中的养分特征变化,以鸡粪、猪粪渣和牛粪为原料,采用限氧控温法制备生物炭,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350、450、550、650和750℃)的畜禽粪便生物炭灰分含量,C含量、大量和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及其残留率的变化,并分析了C/N比值,原材料与炭化产品养分含量、及热解温度和生物炭养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畜禽粪便生物炭C、N含量逐渐下降,灰分含量和P、K、Ca、Mg、Fe、Mn养分含量逐渐增加。高温热解虽增加畜禽粪便生物炭的养分总量和C/N比值,但也降低了各养分残留率。综合分析表明,畜禽粪便生物炭养分含量及其残留率与原材料中的养分含量、热解温度密切相关,其中与热解温度相关性显著。因此,选择高C和高养分含量的畜禽粪便原材料是提升生物炭养分含量的基础,而适宜温度是保留生物炭较高养分残留率的关键。该研究中畜禽粪便适宜热解温度为450℃,该温度下各生物炭的养分残留率整体表现为牛粪>猪粪渣>鸡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温度 养分 限氧 畜禽粪便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鲜草青饲对幼兔增重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春梅 章赞德 +4 位作者 刘彩玲 王利民 林国泰 曹卫东 黄毅斌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99-104,共6页
测定了不同生育期紫云英鲜草的营养成分含量,研究了刈割次数对盛花期紫云英鲜草还田产量的影响,以及紫云英鲜草青饲对幼兔体重增重的效果。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和干草中粗蛋白含量高,以现蕾期和初花期含量较高,干草中含量分别达30.06%和... 测定了不同生育期紫云英鲜草的营养成分含量,研究了刈割次数对盛花期紫云英鲜草还田产量的影响,以及紫云英鲜草青饲对幼兔体重增重的效果。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和干草中粗蛋白含量高,以现蕾期和初花期含量较高,干草中含量分别达30.06%和25.21%;要实现紫云英肥饲兼用,其鲜草最佳刈割期为现蕾期且只刈割1次,可收获青饲鲜草10830.5 kg/hm^2,刈割后在盛花期的鲜草还田产量仍可达24016.5 kg/hm^2。用紫云英鲜草青饲喂养幼兔应适当搭配米糠、豆饼和麸皮等饲料,这样有利于提高消化利用率,幼兔体重增长适中,出栏周期为90 d,比全喂养紫云英青饲处理缩短了45 d,喂养成本低,利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青饲 黑幼兔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