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施肥模式和氮肥运筹对洱海流域菜油兼用型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高亦洁
张顺涛
+4 位作者
汪江涛
王康
张建平
鲁剑巍
丛汶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4-767,共14页
洱海流域农田土壤养分丰富,但传统有机肥施用模式下油菜产量与氮肥利用率低。为创新洱海流域绿色高值油菜新模式及其配套的施肥模式,本研究通过调查不同施肥模式下氮肥运筹对菜油兼用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合洱海流域菜油兼用...
洱海流域农田土壤养分丰富,但传统有机肥施用模式下油菜产量与氮肥利用率低。为创新洱海流域绿色高值油菜新模式及其配套的施肥模式,本研究通过调查不同施肥模式下氮肥运筹对菜油兼用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合洱海流域菜油兼用型油菜的施肥措施。于2022-2023年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田,设置绿色产品(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和绿色生态(化肥氮)2种基肥模式,设置不追肥对照(CK)、苗期追肥(T1)、五叶期追肥(T2)、苗期+五叶期分次追肥(T3)4个氮肥运筹裂区处理。调查菜油兼用油菜品种云油杂15的产量、品质和根系形态。结果表明:在绿色产品和绿色生态模式中,与CK处理相比,各处理的籽粒分别增产98%~283%和164%~244%,油菜薹分别增产42%~141%和50%~85%。T3处理的氮素累积量与氮肥利用效率在绿色产品和绿色生态模式中,相较于其它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绿色产品模式中T3处理较其它处理能够最大程度提升籽粒和菜薹品质,提高籽粒油分产量与蛋白质产量,降低硫甙含量,提高一级薹比例,降低三级薹比例。蕾薹期T3处理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分叉数在绿色产品和绿色生态模式中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95%和77%、210%和88%、101%和146%、245%和171%。此外,在相同的追肥处理中,绿色产品模式的菜籽与菜薹产量和品质、氮素累积量以及根系形态特征整体优于绿色生态模式。综上认为,绿色产品模式配合苗期+五叶期分次追施氮肥可以改善油菜前期根系形态,进而显著提高菜油兼用型油菜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是提高洱海流域菜油兼用型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油菜薹
氮肥运筹
品质
根层养分调控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施肥模式对洱海流域水稻产量和氮磷损失的影响
2
作者
张顺涛
康锁倩
+6 位作者
杜雪丽
谭丹
王睿
黄飞
危常州
郭世伟
徐玖亮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129,共8页
水稻是洱海流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导致水稻产量和产值较低,同时较高的稻田氮、磷损失对洱海面源污染防治提出考验。探究有机-无机绿色智能肥对洱海流域水稻产量和环境排放的影响,为洱海流域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
水稻是洱海流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导致水稻产量和产值较低,同时较高的稻田氮、磷损失对洱海面源污染防治提出考验。探究有机-无机绿色智能肥对洱海流域水稻产量和环境排放的影响,为洱海流域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于2022年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展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单施化肥(常规模式)、单施有机肥(有机模式)和施用有机-无机绿色智能肥(绿色模式),分析了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氮利用效率、氨挥发、径流氮磷损失和径流水化学需氧量、产值等。试验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常规、有机和绿色模式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44.4%、20.8%和68.1%,绿色模式的水稻产量最高。绿色模式主要增加了水稻的穗数和穗粒数,进而提高了水稻产量。(2)绿色模式的地上部氮累积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和有机模式。绿色模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较常规模式分别提高12.5%、8.8 kg/kg、9.0 kg/kg和13.0 kg/kg。(3)与常规模式相比,有机模式和绿色模式的氨挥发量、氮/磷径流损失量分别降低了63.3%和56.3%、38.1%和41.4%、6.5%和14.4%,绿色模式的氮盈余量降低了41.5%。(4)绿色模式的净利润比常规模式和有机模式分别提高了2.7万和2.4万元/hm^(2)。绿色模式显著提高了水稻穗粒数和穗数,进而提高了水稻产量,水稻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均显著增加。同时,绿色模式较常规施肥模式能够降低土壤氨挥发、氮磷径流损失和土壤氮素盈余量。因此,施用有机-无机绿色智能肥在洱海流域能够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减排和增值协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绿色智能肥
洱海流域
氨挥发
环境排放
绿色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肥模式和氮肥运筹对洱海流域菜油兼用型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高亦洁
张顺涛
汪江涛
王康
张建平
鲁剑巍
丛汶峰
机构
中国
农业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德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大理苍洱留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华中
农业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4-767,共14页
基金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2202AE090034)
云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202304BQ040005)
云南省张福锁院士工作站(202305AF150055)。
文摘
洱海流域农田土壤养分丰富,但传统有机肥施用模式下油菜产量与氮肥利用率低。为创新洱海流域绿色高值油菜新模式及其配套的施肥模式,本研究通过调查不同施肥模式下氮肥运筹对菜油兼用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合洱海流域菜油兼用型油菜的施肥措施。于2022-2023年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田,设置绿色产品(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和绿色生态(化肥氮)2种基肥模式,设置不追肥对照(CK)、苗期追肥(T1)、五叶期追肥(T2)、苗期+五叶期分次追肥(T3)4个氮肥运筹裂区处理。调查菜油兼用油菜品种云油杂15的产量、品质和根系形态。结果表明:在绿色产品和绿色生态模式中,与CK处理相比,各处理的籽粒分别增产98%~283%和164%~244%,油菜薹分别增产42%~141%和50%~85%。T3处理的氮素累积量与氮肥利用效率在绿色产品和绿色生态模式中,相较于其它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绿色产品模式中T3处理较其它处理能够最大程度提升籽粒和菜薹品质,提高籽粒油分产量与蛋白质产量,降低硫甙含量,提高一级薹比例,降低三级薹比例。蕾薹期T3处理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分叉数在绿色产品和绿色生态模式中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95%和77%、210%和88%、101%和146%、245%和171%。此外,在相同的追肥处理中,绿色产品模式的菜籽与菜薹产量和品质、氮素累积量以及根系形态特征整体优于绿色生态模式。综上认为,绿色产品模式配合苗期+五叶期分次追施氮肥可以改善油菜前期根系形态,进而显著提高菜油兼用型油菜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是提高洱海流域菜油兼用型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施肥模式。
关键词
油菜
油菜薹
氮肥运筹
品质
根层养分调控
根系形态
Keywords
rapeseed
rapeseed flowering stalk
nitrogen management
quality
root-zone nutrient manipula⁃tion
root morphology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施肥模式对洱海流域水稻产量和氮磷损失的影响
2
作者
张顺涛
康锁倩
杜雪丽
谭丹
王睿
黄飞
危常州
郭世伟
徐玖亮
机构
中国
农业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洱
海流域
农业
绿色
发展
研究院
云南大学农学院
大理苍洱留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云南省
大理
市种植业
发展
中心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南京
农业
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129,共8页
基金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202202AE090034)。
文摘
水稻是洱海流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导致水稻产量和产值较低,同时较高的稻田氮、磷损失对洱海面源污染防治提出考验。探究有机-无机绿色智能肥对洱海流域水稻产量和环境排放的影响,为洱海流域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于2022年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展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单施化肥(常规模式)、单施有机肥(有机模式)和施用有机-无机绿色智能肥(绿色模式),分析了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氮利用效率、氨挥发、径流氮磷损失和径流水化学需氧量、产值等。试验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常规、有机和绿色模式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44.4%、20.8%和68.1%,绿色模式的水稻产量最高。绿色模式主要增加了水稻的穗数和穗粒数,进而提高了水稻产量。(2)绿色模式的地上部氮累积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和有机模式。绿色模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较常规模式分别提高12.5%、8.8 kg/kg、9.0 kg/kg和13.0 kg/kg。(3)与常规模式相比,有机模式和绿色模式的氨挥发量、氮/磷径流损失量分别降低了63.3%和56.3%、38.1%和41.4%、6.5%和14.4%,绿色模式的氮盈余量降低了41.5%。(4)绿色模式的净利润比常规模式和有机模式分别提高了2.7万和2.4万元/hm^(2)。绿色模式显著提高了水稻穗粒数和穗数,进而提高了水稻产量,水稻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均显著增加。同时,绿色模式较常规施肥模式能够降低土壤氨挥发、氮磷径流损失和土壤氮素盈余量。因此,施用有机-无机绿色智能肥在洱海流域能够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减排和增值协同的效果。
关键词
水稻
绿色智能肥
洱海流域
氨挥发
环境排放
绿色食品
Keywords
rice
green intelligent fertilization
Erhai Basin
ammonia volatilization
environment emission
green food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施肥模式和氮肥运筹对洱海流域菜油兼用型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高亦洁
张顺涛
汪江涛
王康
张建平
鲁剑巍
丛汶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施肥模式对洱海流域水稻产量和氮磷损失的影响
张顺涛
康锁倩
杜雪丽
谭丹
王睿
黄飞
危常州
郭世伟
徐玖亮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