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籽粒大小相关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6
1
作者 赵锦龙 冯洁深 +5 位作者 白和灵 罗碧 刘超 谭亚玲 谭学林 徐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7-755,共9页
【目的】水稻籽粒大小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数量性状,籽粒大小相关QTLs的定位是进一步克隆、功能研究以及分子育种的基础。【方法】用1个大粒水稻ZD05321和斯里兰卡的极小粒Suwandel为亲本,创建了1个246个单株的F2群体,用48个SSR标记对控... 【目的】水稻籽粒大小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数量性状,籽粒大小相关QTLs的定位是进一步克隆、功能研究以及分子育种的基础。【方法】用1个大粒水稻ZD05321和斯里兰卡的极小粒Suwandel为亲本,创建了1个246个单株的F2群体,用48个SSR标记对控制粒长、粒宽、千粒重和长宽比进行QTLs定位分析。【结果】F2群体粒长、粒宽、千粒重等性状呈现连续分布的数量性状遗传特点,多数植株的表型偏向大粒亲本。粒长、粒宽与千粒重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随着粒重的增加,粒长对粒重的作用逐渐变小。在第1、4、6、7、8和9号染色体上,共检测到15个与籽粒大小相关的QTL,单个性状QTL为3~5个,可分别解释1.02%~16.52%的相应性状变异。在第9染色体上检测到同时控制粒长、粒宽、千粒重和长宽比等4个性状的4个QTL,它们位于该染色体的RM3609~RM7586和RM6543~RM566区段上。【结论】大粒亲本ZD05321中可能存在控制籽粒大小的效应值较大的QTLs,第9染色体上存在同时控制多个粒形性状区域,为下一步精细定位这些新的粒形相关QTL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遗传图谱 籽粒大小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高抗玉米品种良禾367的选育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克文 罗钧鹏 +2 位作者 孔顺宾 杨晓燕 李燚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2期175-178,共4页
良禾367是云南良禾种业有限公司以自交系11-7为母本、自交系96-9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的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19242号。总结了良禾367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对其栽培技术及制种技... 良禾367是云南良禾种业有限公司以自交系11-7为母本、自交系96-9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的杂交玉米品种,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19242号。总结了良禾367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对其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为该玉米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自育小麦新品系比较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克文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2期65-68,共4页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省内各育种单位新育成的9个普通小麦品系在大理州生态及栽培水平条件下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品质及其利用价值,为云南省小麦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组织本次试验。试验按《2020-2021年度云南省...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省内各育种单位新育成的9个普通小麦品系在大理州生态及栽培水平条件下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品质及其利用价值,为云南省小麦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组织本次试验。试验按《2020-2021年度云南省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严格执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滇20-982、云麦114、滇20-331、云204-45、弥2018-1、临18J58、玉203-12、云204-41株高适中,分蘖强,抽穗整齐,穗大粒饱,成熟落黄、田间熟相及落粒性好,抗逆性好,建议可进行下一年的续试、较大面积的种植试验及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系 区域试验 适应性 丰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污染土壤的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斌 陈品燕 +4 位作者 段艳涛 张蕾 杨怀钦 杨友仁 庞聪智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2期33-36,46,共5页
采用大田栽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其农艺性状对Cd污染土壤的响应。结果表明:在Cd浓度为2.08 mg/kg的条件下,11个供试玉米品种产量变幅为7618.8~10403.1 kg/hm^(2)。聚类分析将供试玉米品种分为3个组群,分别是高产类组群... 采用大田栽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其农艺性状对Cd污染土壤的响应。结果表明:在Cd浓度为2.08 mg/kg的条件下,11个供试玉米品种产量变幅为7618.8~10403.1 kg/hm^(2)。聚类分析将供试玉米品种分为3个组群,分别是高产类组群(大天1号、会单888、罗单29)、中产类组群(五谷1790、罗单566、红单6号、会玉336)和低产类组群(西抗18、纪元8号、同玉213、路单8号),平均产量分别为9996.55、9160.54、8256.26 kg/hm^(2),在Cd低积累玉米品种筛选中,可重点考虑高产类群和中产类群玉米作为供试品种。11个供试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在Cd胁迫下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产量与株高(r=0.51^(**))、穗位高(r=0.50^(**))、行粒数(r=0.54^(**))成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r=0.43^(*))、出籽率(r=0.42^(*))成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土壤 玉米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廊镇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5
作者 龚美花 《云南农业》 2017年第2期27-29,共3页
根据双廊镇多年生产实践,从选用优良品种、合理布局区域、抓住节令、规范化种植和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旨在为当地农民朋友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玉米 选用良种 适时早播 地膜覆盖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对紫丹参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王克文 李燚 黄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9期128-129,共2页
为了探索不同海拔对紫丹参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为今后紫丹参在适宜区域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在大理州剑川县开展了3个不同海拔下紫丹参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2198~2537 m的范围内,海拔对紫丹参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各物... 为了探索不同海拔对紫丹参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为今后紫丹参在适宜区域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在大理州剑川县开展了3个不同海拔下紫丹参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2198~2537 m的范围内,海拔对紫丹参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各物候期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生育期呈现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三个海拔的生育期天数差值最大为5天,但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中海拔2198 m处的紫丹参产量最高,且随海拔增高紫丹参的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因此,紫丹参在大理州剑川县应选择海拔2200 m的砂壤土进行种植,且优选半坡地进行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丹参 海拔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