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后肺部CT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正华 李翔 +9 位作者 李志鹏 彭艳 杨俊涛 杨洪元 罗林 杨云辉 洪敏昌 常雯 何波 赵卫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09-1014,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愈后近期肺部CT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3月14日云南省各定点医院收治的确诊并治愈的130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出院时均行肺部CT检查并在出院后2周返院复查。对比...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愈后近期肺部CT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3月14日云南省各定点医院收治的确诊并治愈的130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出院时均行肺部CT检查并在出院后2周返院复查。对比分析患者的两次肺部CT图像,观察病灶的数目、分布、形态及密度等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8例患者在出院时肺部CT无明显病灶,其余122例治愈患者肺部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灶存留,其中普通型104例、重型18例。出院时,普通型患者肺部病灶特点主要有多发89例(85.6%)、磨玻璃密度影(GGO)31例(29.8%)、实变影73例(70.2%)、小叶间隔增厚79例(76.0%)、纤维条索影98例(94.2%)、胸膜下线74例(71.2%)、病变内血管增粗19例(18.3%)和空气支气管征9例(8.7%);重型患者肺部病灶均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GO)17例(94.4%)、实变影10例(55.6%)、小叶间隔增厚15例(83.3%)、纤维条索影14例(77.8%)、胸膜下线6例(33.3%)、病变内血管增粗10例(55.6%)、空气支气管征4例(22.2%)。返院复查时,普通型患者肺部GGO 15例(14.4%)、实变影52例(50.0%)、小叶间隔增厚44例(42.3%)、纤维条索影77例(74.0%)、胸膜下线37例(35.6%)、病变内血管增粗9例(8.7%),较前均明显减少(all P<0.05);空气支气管征5例(4.8%),较前无明显改变(χ^2=1.583,P>0.05)。返院复查时,重型患者肺部病灶较前不同程度吸收、减少,但病灶性质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OVID-19患者治愈后肺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及变化规律,能为临床评估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吸虫性阑尾炎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周舟 王娟娟 +5 位作者 杜伟 张靓 李正亮 王贝然 李娟娟 余义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吸虫性阑尾炎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并随机选取36例非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观察并比较其CT表现,包括阑尾形态、阑尾石形态和邻近结肠壁是否钙化。结果血吸虫性阑尾炎与非血... 目的探讨血吸虫性阑尾炎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并随机选取36例非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观察并比较其CT表现,包括阑尾形态、阑尾石形态和邻近结肠壁是否钙化。结果血吸虫性阑尾炎与非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间阑尾增粗、阑尾壁增厚和阑尾周围炎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非血吸虫阑尾炎相比,血吸虫性阑尾炎的结肠壁钙化和阑尾石呈双轨状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平扫加MPR和CPR示阑尾石双轨状和阑尾周围肠壁钙化有助于诊断血吸虫性阑尾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闭合性肾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土应果 郭民 +5 位作者 鲁云 李智斌 杨建昌 夏照明 沈华 赵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1-43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闭合性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4年5月,对闭合性肾脏损伤中高分级(Ⅲ~Ⅴ级)患者26例行急诊选择或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术中证实26例肾段动脉或肾段以下动脉损伤,采用弹簧圈、聚乙烯醇...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闭合性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2014年5月,对闭合性肾脏损伤中高分级(Ⅲ~Ⅴ级)患者26例行急诊选择或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术中证实26例肾段动脉或肾段以下动脉损伤,采用弹簧圈、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栓塞出血动脉。结果 23例行超选择动脉栓塞,3例V级肾损伤行肾动脉主干栓塞。一次栓塞成功率96.2%(25/26),1例栓塞后再次出血。26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3例肾动脉主干栓塞者术后3个月患侧肾脏萎缩,超选择动脉栓塞23例术后3个月肾周血肿吸收消失,未发现患侧肾脏萎缩。结论 1选择性肾动脉栓塞适用于多肾段下动脉损伤者,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适用于肾段或肾段以下动脉损伤者;2钢丝环或明胶海绵颗粒均为有效的栓塞剂,可以迅速止血,保护肾脏功能;3此法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高分级闭合性肾损伤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损伤 肾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磁共振三维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李松 罗松 +3 位作者 杨筠 张益琼 郭金鸿 胡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评价低场强血管造影(LF-3D-CE 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0.35T低场MR仪上,对19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后,采用梯度回波序列(FE),动态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做最大投影密度(MIP)三维(3D)重建,并对图像质量和病... 目的分析评价低场强血管造影(LF-3D-CE 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0.35T低场MR仪上,对19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后,采用梯度回波序列(FE),动态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做最大投影密度(MIP)三维(3D)重建,并对图像质量和病变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图像质量:优12例(63%)、良6例(32%)、差1例(5%)。本组主动脉夹层19例,按Debaky分型:Ⅰ型5例(5/19),Ⅱ型1例(1/19),Ⅲ型13例(13/19),常规平扫发现的并发症/伴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主动脉瘤、主动脉旁渗出和血栓形成。结论LF3D-CE MRA能直观显示主动脉的"双腔"征和分离内膜片,并显示病变段的整体三维空间形态,但观察邻近结构和周围器官尚需结合常规扫描断层图像;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低场强 磁共振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