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WAT模型的洱海流域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研究
1
作者 汪栩志 张克强 +3 位作者 沈修卿 申锋 郭毅侠 沈仕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51,共12页
农田最佳管理措施是当前控制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手段。为控制洱海流域氮磷面源污染,探究洱海流域最佳农田管理措施,采用率定和验证后的SWAT(Soil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了化肥氮磷减施、改变耕作模式、建立植被缓冲带、建... 农田最佳管理措施是当前控制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手段。为控制洱海流域氮磷面源污染,探究洱海流域最佳农田管理措施,采用率定和验证后的SWAT(Soil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了化肥氮磷减施、改变耕作模式、建立植被缓冲带、建立植草河道及综合措施等16个情景下洱海流域氮磷流失削减效果。结果表明:1)率定和验证后的SWAT模型,决定系数(R^(2))最小为0.67,纳什模型效率系数(E_(ns))最小为0.56,符合SWAT模型的模拟精度要求(R^(2)≥0.60,E_(ns)≥0.50),模型适于洱海流域最佳管理措施模拟研究。2)化肥氮磷减施10%、20%和50%时,氮流失削减率为9.1%~14.6%,磷流失削减率为1.7%~5.4%。免耕、浅耕和深耕等耕作模式中,深耕对流域氮磷流失的控制效果最好,氮磷流失削减率分别为13.8%和14.1%。不同宽度植被缓冲带措施下的氮磷流失削减率分别为9.3%~24.8%和10.4%~27.2%。不同长度植草河道措施下的氮磷流失削减率分别为21.3%~39.6%和24.9%~45.2%。3)与单项措施相比,综合措施的氮磷流失削减效果更好,化肥氮磷减施20%+深耕、化肥氮磷减施20%+深耕+5 m宽植被缓冲带、化肥氮磷减施20%+深耕+20 m长植草河道3个措施下,氮流失削减率分别为27.4%、43.7%和41.6%,磷流失削减率分别为19.2%、39.7%和61.1%。综合措施可显著减少流域氮磷面源污染负荷,对于改善流域水环境和提升流域综合环境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量化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洱海流域面源污染的影响,筛选了最佳综合管理措施,为洱海流域氮磷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SWAT模型 最佳管理措施 氮磷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流域肥料面源污染负荷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段四喜 杨文燕 +3 位作者 李锋林 赵素萍 付朝志 于良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93-201,共9页
采用污染系数估算法、等标污染负荷法和差异性统计法,对2016~2018年洱海流域16个乡镇肥料面源污染负荷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16~2018年整个洱海流域TN、TP排放量、等标污染负荷量和排放强度逐年降低,TN排放量为2277.45、2071.65、... 采用污染系数估算法、等标污染负荷法和差异性统计法,对2016~2018年洱海流域16个乡镇肥料面源污染负荷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16~2018年整个洱海流域TN、TP排放量、等标污染负荷量和排放强度逐年降低,TN排放量为2277.45、2071.65、1170.39 t,TP排放量为189.58、173.65、114.56 t,TN等标污染负荷量为2277.45、2071.65、1170.39 m^(3),TP等标污染负荷量为947.82、868.16、572.75 m^(3),TN排放强度为59.39、56.40、32.28 kg/km^(2),TP排放强度为4.95、4.71、3.38 kg/km^(2)。各年度TN和TP排放量、等标污染负荷量以及TN和TP平均排放量、平均等标污染负荷量均以三营镇、茈碧湖镇、凤羽镇和右所镇最高(4个乡镇TN和TP平均排放总量占流域污染负荷总量的53.73%和57.87%),海东镇和大理镇污染负荷居中,其余10个乡镇污染负荷偏低。各年度TN和TP排放强度均以邓川镇最高,其次是三营镇、茈碧湖镇、凤羽镇和右所镇,其余11个乡镇排放强度偏低。凤仪镇、喜洲镇、海东镇、双廊镇、上关镇和邓川镇TN和TP污染负荷逐年下降,其余10个乡镇在不同年度间污染负荷降中有升,升中有降,但10个乡镇总体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肥料面源污染 负荷特征 TN 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