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理州烤烟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月忠 张玉华 +1 位作者 张成稳 樊在斗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49-52,共4页
通过分析和调查大理州12个县(市)气象资料和烤烟气象灾害,表明影响大理州烤烟的主要气象灾害有育苗期低温、干旱、涝害、大风、冰雹等,其中对全州烤烟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的是干旱,其它气象灾害仅为局地性、插花性分布。
关键词 烤烟 气象灾害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条件对大理州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明昆 李国灿 +1 位作者 张成稳 樊在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470-3473,共4页
为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气候条件对大理州烤烟生产的影响,利用1985~2010年大理州烤烟生产数据和气象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烤烟气候年景分析探讨了气候条件对大理州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个烤烟生育期的气候条件都对烤烟产量和... 为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气候条件对大理州烤烟生产的影响,利用1985~2010年大理州烤烟生产数据和气象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烤烟气候年景分析探讨了气候条件对大理州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个烤烟生育期的气候条件都对烤烟产量和质量有明显影响,大田期的影响更为突出。在移栽期和旺长期烤烟高产和优质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有明显差异,而成熟期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基本一致。由于烤烟产量对质量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适当限产有利于提高烟叶质量,实现烤烟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烤烟 产量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云南大理森林火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明昆 王永平 高月忠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6期96-99,共4页
本文选用2001年~2010年大理州的森林火灾次数与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大理州森林火灾的时间分布及对应的气候特征,得出了火灾次数与气温和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的结论。用森林火灾次数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 本文选用2001年~2010年大理州的森林火灾次数与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大理州森林火灾的时间分布及对应的气候特征,得出了火灾次数与气温和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的结论。用森林火灾次数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月平均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最大风速与月火灾次数显著相关;旬平均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最大风速以及前两旬的累计降水量与旬火灾次数显著相关;日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大风速和前15日累计降水量与日火灾次数显著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大理州森林火灾次数有明显的相关性,气温、风速与火灾次数呈正相关,降水、相对湿度与火灾次数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气温 降水 相对湿度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州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明昆 王永平 高月忠 《江苏林业科技》 2012年第6期15-18,共4页
选用2001~2010年大理州的森林火灾次数与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大风速和前15日累计降水量对大理州森林火灾有较好的指示性,其中日平均相对湿度对大理州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指示性最强。根... 选用2001~2010年大理州的森林火灾次数与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大风速和前15日累计降水量对大理州森林火灾有较好的指示性,其中日平均相对湿度对大理州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指示性最强。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用日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大风速和前9日的降水数据建立模型计算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利用2011年大理州森林火灾数据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检验,检验效果很好,说明运用此模型进行大理州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险 天气预报 气象因子 大理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州农业多熟制气候区划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玉华 《云南农业科技》 2008年第3期6-10,共5页
大理州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因此形成了立体农业。在大理、祥云、宾川、剑川等地试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全州各地气候特征,根据不同作物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以热量条件和海拔高度作为多熟制的区划指标,把全州各... 大理州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因此形成了立体农业。在大理、祥云、宾川、剑川等地试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全州各地气候特征,根据不同作物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以热量条件和海拔高度作为多熟制的区划指标,把全州各地分为温热区、温暖区、温凉区、冷凉区4个区,根据不同气候区域农业气候特征,提出多熟制农业发展方向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 多熟制 气候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地区对流层至低平流层大气垂直结构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安伦 钟爱华 +1 位作者 孙绩华 杨桂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5,共9页
利用JICA计划中日合作"2008年季风过程与暴雨天气上游关键区综合气象观测试验"期间在大理站的GPS探空资料,分析了季风3个加密观测阶段该地区对流层至低平流层大气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对流层顶以第二(副热带)对流... 利用JICA计划中日合作"2008年季风过程与暴雨天气上游关键区综合气象观测试验"期间在大理站的GPS探空资料,分析了季风3个加密观测阶段该地区对流层至低平流层大气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对流层顶以第二(副热带)对流层顶为主,平均高度为14.8 km,对流层平均温度递减率为6.4℃·km^(-1);对流层顶高度与气温、气压和风速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季风爆发前(后)水汽主要集中在6.6(8.3)km以下对流层;季风爆发前对流层至低平流层被西风带控制;季风爆发阶段对流层至低平流层风速减小,低平流层风向由西风转成东风;季风强盛阶段低平流层东风逐渐下传,对流层高层至低平流层风速增大,风向基本转成偏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地区 对流层 低平流层 大气垂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理洱海溶解氧日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慧君 王永平 徐安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45-248,共4页
利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依托于JICA项目,在洱海湖中建立的自动观测系统2009年全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溶解氧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洱海湖中溶解氧表现为日出后最小、日落后最大的日变化特征。全年变化范围为2.31~7.98 mg/L,最大值出现... 利用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依托于JICA项目,在洱海湖中建立的自动观测系统2009年全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溶解氧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洱海湖中溶解氧表现为日出后最小、日落后最大的日变化特征。全年变化范围为2.31~7.98 mg/L,最大值出现在12月20:00时,而最小值出现在9月10:00时;较小时段出现在6-10月,各月月平均12月最大,9月最小,年较差为4.83 mg/L;四季中冬季偏大,夏季偏小,冬春季比夏秋季明显偏大。四季中各个典型日的日较差相对于各季的平均偏大,峰值、谷值出现时间大都偏晚。连阴雨出现后,由于受低温阴雨寡照的影响,洱海溶解氧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溶解氧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地区不同海拔冬亚麻最佳播种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以维 张玉华 王永平 《云南农业科技》 2006年第4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最佳播种期 大理地区 海拔高度 冬亚麻 试验研究 分期播种试验 气候条件 亚麻生产 生长动态 优质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清香型烤烟形成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玉华 张春元 高月忠 《云南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7-10,共4页
根据国内不同烟区烟叶香型划分,选用云南省4个清香型优质烟区与河南许昌浓香型烟区、山东潍坊中间型烟区的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云南省清香型烟区的气候特点是烤烟生长前期多光照少雨,气温较高,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抑制烟碱、蛋白质... 根据国内不同烟区烟叶香型划分,选用云南省4个清香型优质烟区与河南许昌浓香型烟区、山东潍坊中间型烟区的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云南省清香型烟区的气候特点是烤烟生长前期多光照少雨,气温较高,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抑制烟碱、蛋白质和含氮化合物形成;大田中后期寡照多雨,气温较低,导致生长期间烤烟生理代谢强度减弱,有效降低烟叶糖分的耗失和转化,并能提高蛋白质和含氮物含量,石油醚含量偏低,形成云南烟吃味醇和、气味清香高雅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清香型烤烟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苍山花甸坝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金涛 赵体超 《绿色科技》 2012年第9期131-132,共2页
指出了苍山花甸坝是重点生态系统类型和优先保护物种类群集中分布的区域,是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开发的首选地。介绍了苍山花甸坝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概况以及其保护开发情况,总结了苍山花甸坝保护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 指出了苍山花甸坝是重点生态系统类型和优先保护物种类群集中分布的区域,是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开发的首选地。介绍了苍山花甸坝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概况以及其保护开发情况,总结了苍山花甸坝保护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为科学合理地开发与保护花甸坝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山 花甸坝 可持续发展 开发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挑战——对加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流合作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寒 杨金涛 《绿色科技》 2011年第8期136-139,共4页
指出了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严重干旱、冰冻、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多发,指出了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除自然科学的研究外还应加强社会人文科学的研究,实现多学科的联合,探讨了在减灾防灾时提供人文科学的方法,将灾害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 指出了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严重干旱、冰冻、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多发,指出了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除自然科学的研究外还应加强社会人文科学的研究,实现多学科的联合,探讨了在减灾防灾时提供人文科学的方法,将灾害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对学科间加强交流合作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社会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 合作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积雪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间关系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钟爱华 严华生 +1 位作者 李跃清 夏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6,共10页
在参考前人对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年的划分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出1957—2003年的典型积雪异常年。采用NCEP提供的全球144×73个格点1957—2003年前一年12月至当年5月100 hPa和500 hPa的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异常与大... 在参考前人对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年的划分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出1957—2003年的典型积雪异常年。采用NCEP提供的全球144×73个格点1957—2003年前一年12月至当年5月100 hPa和500 hPa的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大气环流异常影响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可能的天气气候成因机制;应用三因子最优子集二级判别,建立了判别青藏高原积雪多雪年/少雪年的判别方程,作为客观、定量判断高原积雪异常的指标;结合初步确定的典型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年,用得到的最优判别方程进行划分,并经反复论证后,确定出1957—2003年青藏高原积雪正常略多年和正常略少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冬春积雪异常 高度场 判别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下云南大雨暴雨的分布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慧君 郑建萌 +3 位作者 马涛 张万诚 何钰 朱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3-416,共14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系统历史天气图、云南125个站点逐日气象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 Interim资料,对1991-2018年夏季高原低涡切变造成云南大雨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大雨暴雨平均每... 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系统历史天气图、云南125个站点逐日气象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 Interim资料,对1991-2018年夏季高原低涡切变造成云南大雨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大雨暴雨平均每年出现12次,出现次数整体呈减少趋势,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1998年出现最多达25次,2010年最少。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最多的是6月,平均为5次,其次是7月。(2)高原低涡切变可以造成云南全省性的大雨以上降水过程,从影响区域来看,主要分布在滇西北、滇西、滇中及以东地区,滇西北的东部是多发区,最多位于丽江东部至昆明,以及哀牢山附近;(3)产生全省性暴雨过程的合成特征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强度较弱,滇缅之间维持弱脊区,高原低涡切变容易从四川西北部边缘南移影响云南,受高原低涡切变影响云南出现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部分来自高原,两支水汽在云南汇合,为暴雨的产生提供充足水汽。(4)2014年8月初的全省性大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高原低涡切变与700 hPa切变线共同影响造成;中低层的正螺旋度远大于高层的负螺旋度,说明中低层正涡度辐合上升运动高于高层负涡度辐散,这为强降雨的产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研究表明700 hPa湿螺旋度水平分布对高原低涡切变影响造成的强降水落区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涡切变 大雨暴雨 分布特征 滇缅高压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西行热带气旋影响云南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钟爱华 周泓 +2 位作者 赵付竹 杨素雨 严直慧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9-417,共9页
运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实时业务定位数据、云南省124个国家气象站降水实况和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时间分辨率逐6 h),对比分析了1213号台风启德和1309号强热带风暴飞燕影响云南的路径、环流场、云图、水汽条件、... 运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实时业务定位数据、云南省124个国家气象站降水实况和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时间分辨率逐6 h),对比分析了1213号台风启德和1309号强热带风暴飞燕影响云南的路径、环流场、云图、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特征。结果表明:"启德"影响云南期间青藏高压位置偏西,副热带高压呈带状,热带气旋(TC)位于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风到偏东风中,引导气流有利于台风取偏西路径影响云南。而"飞燕"影响时青藏高压位置偏东,副热带高压呈块状,TC位于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风中,引导气流有利于热带低压取西北路径影响云南,从而使得"飞燕"影响时云南中部处于气旋性风场中,西南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气流两支气流汇集在此,在云南中部也产生了较强降水。两个TC影响云南时对流层中低层保持了较大的水汽输送。水汽主要来自于其本身、南海洋面和孟加拉湾。水汽辐合中心处于低压倒槽的槽前,随着系统自东向西影响云南的中部及以南地区。强降水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强上升运动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机制,释放了不稳定能量。因此,做好青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形态、位置的预报有利于把握登陆后热带低压的移动路径,从而准确预报降水强度和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热带气旋 强降水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地区冰雹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及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周泓 段玮 +1 位作者 赵爽 王宝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32-1144,共13页
利用雷达数据和云南省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对滇中地区2006~2011年6次典型降雹过程中的雷达回波和闪电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冰雹回波的基本反射率因子具有典型的冰雹回波特征,如弓形回波、三体散射、旁瓣回波、有界(无界)弱回波... 利用雷达数据和云南省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对滇中地区2006~2011年6次典型降雹过程中的雷达回波和闪电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冰雹回波的基本反射率因子具有典型的冰雹回波特征,如弓形回波、三体散射、旁瓣回波、有界(无界)弱回波区、"V"型槽口以及钩状回波等。地面降雹区基本出现在雹暴反射率因子强度梯度较大的区域,也就是负地闪密集活跃区或者临近区域。闪电密集区的移动可作为预测冰雹回波移动路径的一个指标。降雹时段是负地闪的活跃期,正地闪出现频率极少,这与我国北方地区冰雹出现时高正地闪频数特征存在明显不同。负地闪每5 min频数峰值的出现时间略超前地面降雹时间5~12 min,可作为滇中出现冰雹的一个参考指标。闪电频数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对于滇中地区冰雹天气的监测、I临近预警以及防雹作业指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地区 冰雹 多普勒雷达 回波特征 闪电活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一次切变冷锋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周泓 杨若文 +2 位作者 钟爱华 尤红 金少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53-963,共11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多种加密观测资料,对2013年初夏云南省一次典型冷锋切变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和切变线南下影响云南省,地面冷锋与切变线位置...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多种加密观测资料,对2013年初夏云南省一次典型冷锋切变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和切变线南下影响云南省,地面冷锋与切变线位置基本一致,冷暖空气交汇于切变线和冷锋附近,产生强降水。天气尺度系统的有效合理配置及相互作用,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CAPE高能区和等Δθ_(se)_((500-800))线密集区的分布与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对应关系。暴雨发生的局地性和突发性等中小尺度特征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密切相关。地面锋面及叠加在其上的加密地面风场辐合区的位置和移动可以作为短时强降水短临预报的重要参考依据。地面强降水强度和落区与对流云团的TBB等值线梯度大小以及梯度大值区的位置相关。地闪频数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判据之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低纬高原不同暴雨点的地闪频数峰值出现时间与强降水峰值时间的关系复杂。大风区、第二类γ中尺度辐合区的存在和"列车效应"是造成局地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原因。边界层急流为此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强迫和水汽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冷锋型暴雨 地面风场辐合区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地闪特征 雷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纬高原2013年一次寒潮天气过程不同相态降水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钟爱华 周泓 +1 位作者 黄慧君 徐安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210-215,384,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0°×1.0°逐6 h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2013年12月15-16日低纬高原出现的寒潮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主要受南支槽前高低空西南急流和冷锋切变共同影响;滇南地区受南支槽前西南高低空急...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0°×1.0°逐6 h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2013年12月15-16日低纬高原出现的寒潮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主要受南支槽前高低空西南急流和冷锋切变共同影响;滇南地区受南支槽前西南高低空急流影响,水汽和能量条件充足,暖湿而不稳定的水汽在急流轴出口区及出口区的左侧辐合抬升,形成了强烈的上升运动,出现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滇西地区处于湿度锋区的北侧是具有不稳定能量和下沉气流的干区,这样的天气形势造成滇西大部分地区的雷暴和局部冰雹天气;大理站近地层风向转为偏东风或东北风可作为冷空气影响该区域的开始,0℃层高度是否接近750 h Pa可作为降雪的临界值;沾益站近地层风向转为东北风或偏北风可作为冷空气影响该区域的开始,0℃层高度是否接近800 h Pa可作为降雪的临界值。此次过程,低空急流轴的位置与湿度锋区和水汽输送大值区基本一致,因此,预报云南冬季此类复杂天气不同相态降水落区时除了重点分析天气系统外,还要关注冷空气的强度、水汽输送量的大小、水汽输送通道位置、湿度锋区位置以及大地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高原 寒潮 不同降水相态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洱海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黄慧君 王永平 李庆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6-442,共7页
利用1961—2010年洱海流域的气候和洱海水资源等资料,统计分析了洱海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不同气候类型对洱海水资源量的影响,并建立了洱海水资源量与洱海流域降水量、气温的定量关系,对洱海水资源量进行定量估计。结果表明:近50年洱海流... 利用1961—2010年洱海流域的气候和洱海水资源等资料,统计分析了洱海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不同气候类型对洱海水资源量的影响,并建立了洱海水资源量与洱海流域降水量、气温的定量关系,对洱海水资源量进行定量估计。结果表明:近50年洱海流域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变暖明显;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洱海流域近50年来最暖的10年。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洱海水资源量与年降水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气温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洱海流域气候类型在20世纪60和70年代以偏冷和偏湿为主,进入80年代后开始出现暖年,特别是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气候以偏暖和偏干为主,未出现过偏冷年。在偏干和偏暖的年份洱海水资源均为枯水年;而偏湿和偏冷的年份洱海水资源多为丰水年;气候正常的年份,洱海水资源多为正常。可根据洱海流域未来气候趋势的预测结果,分别通过气候类型及回归预测方程对洱海水资源的丰欠作定性的估计和定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气候变化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2009/2010年秋冬季罕见干旱诊断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黄慧君 李庆红 +3 位作者 高月忠 钟爱华 陈红玉 李建美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3,共6页
利用气候诊断方法,对云南省2009/2010年秋冬季干旱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出现严重干旱与西太平洋副高、西风带环流等大气环流系统出现异常有直接关系。副高出现明显异常,较常年同期偏强、偏西,700hPa流场上孟加拉湾长时间... 利用气候诊断方法,对云南省2009/2010年秋冬季干旱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出现严重干旱与西太平洋副高、西风带环流等大气环流系统出现异常有直接关系。副高出现明显异常,较常年同期偏强、偏西,700hPa流场上孟加拉湾长时间为东北气流控制,不利于将暖湿气流输送到云南;2009/2010年秋冬北半球500hPa极涡偏于西半球,强度偏弱,不利于冷空气向云南输送,由于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输送都受到阻碍,冷暖空气难以在云南上空交汇;云南上空为较干燥的气流控制、云南及孟加拉的OLR值偏高,对流活动受到抑制,降水云系偏少等是云南降雨异常偏少,高温干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严重干旱 大气环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农业气候资源推算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明昆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6期782-786,共5页
运用ArcGIS对大理州的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进行推算,建立小网格推算模型推算温度以及稳定通过界限温度的积温和持续天数,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推算雨量和日照时数。结果表明,基于ArcGIS的大理州农业气候资源推算结果较传统方法推算的结果... 运用ArcGIS对大理州的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进行推算,建立小网格推算模型推算温度以及稳定通过界限温度的积温和持续天数,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推算雨量和日照时数。结果表明,基于ArcGIS的大理州农业气候资源推算结果较传统方法推算的结果更加精细、准确,应用更加广泛、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农业气候资源 推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