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云 彭春 +1 位作者 游俊杰 郭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在P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在P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加以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和孤养方法造成PSD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后第29天丘脑BDNF和TrkB免疫阳性细胞数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BDNF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和抑郁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rkB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脑卒中组和抑郁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2.12)个vs(41.22±11.91)个、(17.22±5.76)个和(33.67±8.32)个,P<0.01]。结论 PSD大鼠丘脑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蛋白表达减少可能与PSD发病机制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丘脑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的神经血管单元保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萍 陈立云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12期1003-1008,共6页
为深入了解局部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神经血管单元各个成分的病理反应,本文对相关文献作一综述。神经血管单元是由微血管、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突起、神经元、细胞外基质组成的概念性框架,强调血脑屏障的概念和功能可加深对神经... 为深入了解局部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神经血管单元各个成分的病理反应,本文对相关文献作一综述。神经血管单元是由微血管、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突起、神经元、细胞外基质组成的概念性框架,强调血脑屏障的概念和功能可加深对神经血管单元的理解。缺血/再灌注可损伤神经血管单元的各个成分,在缺血/再灌注的各阶段对神经血管单元的各成分实施多途径的全面保护,可进一步改善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 神经血管单元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旭 彭春 +1 位作者 游俊杰 李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及PSD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卒中)模型;采用...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及PSD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卒中)模型;采用孤养方法建立抑郁模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加以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和孤养法建立PSD模型;并设正常组做为正常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后第29天大鼠海马BDNF和TrkB免疫阳性细胞数的表达变化。结果:PSD组海马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最少[(8.56±1.67)个/视野]。PSD组、抑郁组及脑卒中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DNF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5);PSD组海马TrkB免疫阳性细胞数最少[(6.44±1.13)个/视野],与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D大鼠海马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蛋白表达减少可能在PSD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海马 BDNF TR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BDNF对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EIK-1磷酸化的影响
4
作者 蒋丽珠 赵红念 +1 位作者 高春燕 李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9-662,共4页
为了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预对急性高眼压(HIOP)后大鼠视网膜EIK-1磷酸化的影响,本实验将72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单纯高眼压组、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和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和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动物左眼于加... 为了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预对急性高眼压(HIOP)后大鼠视网膜EIK-1磷酸化的影响,本实验将72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单纯高眼压组、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和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和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动物左眼于加压前2d分别给予BDNF预处理或溶媒,右眼设为正常对照。各组动物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的临界眼压并维持60min,动物分别存活1、3、7、14d后处死,冰冻切片行p-EIK-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单纯高眼压组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节细胞层p-EIK-1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下调(P<0.05);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实验结果与单纯急性高眼压组相似。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急性高眼压后1、3、7d组大鼠视网膜节细胞层p-EIK-1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相似,14d组下调(P<0.05)。此结果提示外源性BDNF促进了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节细胞层EIK-1的活化,节细胞层EIK-1的磷酸化对受损的视网膜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眼压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p-EIK-1 视网膜节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水肿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萍北京市 陈立云 +2 位作者 王春雪 梁德君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11期909-912,共4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延迟时间窗再灌注的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96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后随机分为缺血3 h组、缺血6 h组、缺血9 h组(每组各30只),分别在造模3 h、6 h和9 h后拔出线栓,使大脑中...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延迟时间窗再灌注的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96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后随机分为缺血3 h组、缺血6 h组、缺血9 h组(每组各30只),分别在造模3 h、6 h和9 h后拔出线栓,使大脑中动脉再灌注。各缺血组按照再灌注后是否给予亚低温治疗及亚低温持续时间分为常温、亚低温3 h和亚低温5 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有10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6只。缺血组大鼠在再灌注24 h后处死取脑,假手术组在术后24 h处死取脑,干-湿重法测定各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高。缺血3 h组中3 h亚低温和5 h亚低温亚组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与缺血3 h常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9%±2.44%vs82.16%±1.50%,P<0.05;79.20%±1.55%vs 82.16%±1.50%,P<0.05)。其余各缺血组中经过亚低温治疗的大鼠与常温亚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亚低温可减轻缺血早期(3 h)再灌注的脑组织水肿,保护缺血脑组织,而对晚期(6 h和9 h)再灌注的缺血性脑水肿无论亚低温时间长短均无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脑缺血 再灌注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