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胸段脊柱椎体前方重要结构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新文 王勇 杨开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为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供局解教学的成人尸体标本30具(男25、女5);模拟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段脊柱前路术式,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方法,重点观测手术途径中暴露C5~T3椎体时必须牵开并加以保护的几个... 目的:为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供局解教学的成人尸体标本30具(男25、女5);模拟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段脊柱前路术式,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方法,重点观测手术途径中暴露C5~T3椎体时必须牵开并加以保护的几个重要结构。结果:左头臂静脉的长度为(6.9±1.0)cm,左静脉角与前正中线的水平距离为(4.3±0.9)cm。右喉返神经在颈部的行程可分为两部分,上部位于脏筋膜内,下部在脏筋膜外,其穿入脏筋膜的位置位于C7~T1椎间水平的有14.3%(4例),位于T1椎体上半部水平的85.7%(26例)。左侧喉返神经在颈部(包括T2椎体水平)均于脏筋膜内走行。胸膜顶最高点距锁骨内1/3上缘的垂直距离,左侧(0.8±0.2)cm、右侧(1.3±0.2)cm。胸导管弓最高点距环状软骨水平的垂直距离(1.8±0.4)cm。结论:经胸骨柄和部分锁骨切除的颈胸段脊柱的前路术式可以充分暴露C5~T3,术者对局部解剖的熟悉程度是前路手术得以正常开展与减少医源性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脊柱 前入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乙直肠切除术中直肠毗邻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学东 周健 +3 位作者 杨新文 王宁 侯佳伟 金鑫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以直肠中下段为中心解剖观察其毗邻结构,为临床经肛门切除直肠提供解剖学导向。方法结合28例成人盆部CT扫描资料,对14具成人盆部标本进行解剖观察,用游标卡尺测量直肠阴道(尿道)隔的厚度和肛门括约肌及肛提肌的宽度和厚度,结果进行... 目的以直肠中下段为中心解剖观察其毗邻结构,为临床经肛门切除直肠提供解剖学导向。方法结合28例成人盆部CT扫描资料,对14具成人盆部标本进行解剖观察,用游标卡尺测量直肠阴道(尿道)隔的厚度和肛门括约肌及肛提肌的宽度和厚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直肠中下段及肛管毗邻的诸多肌性部分均分别有自己的筋膜包绕,结构易于辨认;在盆部标本和盆部CT扫描片上,测得直肠尿道隔的厚度分别为(1.65±0.19)cm和(1.26±0.05)cm、直肠阴道隔的厚度分别为(0.89±0.11)cm和(0.75±0.04)cm,在不同材料间的测得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结构的厚度在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直肠尿道隔的厚度大于直肠阴道隔的厚度。结论直肠下段毗邻结构复杂,特别是直肠阴道隔菲薄,应避免手术操作中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毗邻结构 经肛门乙直肠切除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肝血管三维重建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剑华 周庭永 +4 位作者 吕发金 张琳 张本斯 李琦 陆云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体肝脏血管研究的可行性,观察三维重建肝血管一般形态及分布规律。方法:3例正常受试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后,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扫描,图像采集后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体肝脏血管研究的可行性,观察三维重建肝血管一般形态及分布规律。方法:3例正常受试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后,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扫描,图像采集后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tiy projection,MIP)、反向MIP(Reverse direction maximum intenstiy projection),重建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结果:重建图像清晰,可显示出6~8级血管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研究肝血管形态的有效手段,三维重建能直观立体显示肝血管全程及血管间的关系,对于活体肝脏血管的研究、临床应用、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肝动脉 门静脉 肝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门腔分流模拟穿刺角度测量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剑华 周庭永 +4 位作者 杨新文 吕发金 张本斯 张琳 刘本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通过对非肝病患者及肝硬化患者模拟穿刺途径与门静脉右支及肝中、肝右静脉夹角的测量,以期为肝内门腔分流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选取上腹部64-MSCT扫描非肝病被检查组共40例;肝硬化组符合纳入标准14例。用智能追踪技术启动扫描。并... 目的通过对非肝病患者及肝硬化患者模拟穿刺途径与门静脉右支及肝中、肝右静脉夹角的测量,以期为肝内门腔分流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选取上腹部64-MSCT扫描非肝病被检查组共40例;肝硬化组符合纳入标准14例。用智能追踪技术启动扫描。并将所得数据在GEADW4.2工作站进行处理。结果无论正常组或肝硬化Child-PughA、B分级组,肝中、肝右静脉1、2、3cm和门静脉右支1、2cm间的模拟穿刺途径与肝静脉间夹角平均值呈减小趋势,而模拟穿刺途径与门静脉右支间夹角则依次增大。按照α=0.05标准认为正常组与肝硬化Child-PughA、B分级组模拟穿刺途径与肝中、肝右静脉和门静脉间夹角没有显著差异。结论TIPSS模拟穿刺途径与肝中、肝右静脉和门静脉右支间夹角变化方向相反。在肝中静脉2cm与门静脉2cm间穿刺较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肝内门腔分流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活体肝动脉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剑华 周庭永 +4 位作者 杨新文 吕发金 张本斯 张琳 杜赵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活体肝动脉研究的可行性,观察三维重建肝动脉的一般形态及走行规律。方法:选取行上腹部64-MSCT扫描检查的病例共153例,在智能追踪技术(smart prep)对腹主动脉腹腔干层面连续检测下,启动扫描。并将所得数据...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活体肝动脉研究的可行性,观察三维重建肝动脉的一般形态及走行规律。方法:选取行上腹部64-MSCT扫描检查的病例共153例,在智能追踪技术(smart prep)对腹主动脉腹腔干层面连续检测下,启动扫描。并将所得数据在GEADW4.2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结果:依据Michels标准153肝动脉分型如下:①I型,占80.4%(123例);②II型,占2.0%(3例);③III型,占2.6%(4例);④Ⅳ型,占2.0%(3例);⑤V型,占4.0%(6例);⑥VI型,占1.3%(2例);⑦Ⅶ型,占1.3%(2例);⑧Ⅷ型,无;⑨IX型,占2.6%(4例);⑩X型,无。其他型,占4.0%(6例)不能归入Michels分型。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研究活体肝动脉形态的有效手段,三维重建能准确显示肝动脉的正常解剖类型和变异,对于活体肝动脉的研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肝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活体肝静脉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新文 王剑华 +2 位作者 周庭永 吕发金 洪永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活体体肝静脉研究的可行性,观察三维重建肝静脉的一般形态及走行规律。方法:153例正常受试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扫描,图像采集后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活体体肝静脉研究的可行性,观察三维重建肝静脉的一般形态及走行规律。方法:153例正常受试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扫描,图像采集后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重建肝静脉。结果:重建图像清晰,可显示出6~8级血管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其中153例肝静脉的分型结果如下:①3分支型,占35.3%(54例);②中左共干型,占41.8%(64例);③中左合干型,占20.9%(32例);④中右共干型,占2.0%(3例)。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研究活体肝静脉形态的有效手段,三维重建能更准确、全方位地显示肝静脉的正常解剖类型和发现变异,而且图像清晰,对于活体肝静脉的研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肝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腋动脉分支和臂丛变异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新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5-355,共1页
作者在硕士研究生局部解剖学操作教学指导中,对一老年男尸进行解剖操作时,发现右侧腋动脉分支以及臂丛变异1例,归纳报道如下:
关键词 臂丛变异 动脉分支 右侧 解剖操作 局部解剖学 硕士研究生 教学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DIPS术模拟穿刺途径测量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剑华 周庭永 +4 位作者 张本斯 成家茂 李彦彦 李林宏 杜赵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通过64层螺旋CT对非肝病患者及肝硬化Child-PughA、B分级组患者肝门静脉左支、右支1、2 cm处与肝后下腔静脉间模拟穿刺途径进行测量,以期为临床DIPS术提供资料。方法选取上腹部64-MSCT扫描非肝病组共39例,肝硬化组16例。用智能追踪... 目的通过64层螺旋CT对非肝病患者及肝硬化Child-PughA、B分级组患者肝门静脉左支、右支1、2 cm处与肝后下腔静脉间模拟穿刺途径进行测量,以期为临床DIPS术提供资料。方法选取上腹部64-MSCT扫描非肝病组共39例,肝硬化组16例。用智能追踪技术启动扫描,并将所得数据在GE ADW4.2工作站进行处理。结果非肝病组与肝硬化Child-Pugh A、B分级组肝门静脉左支、右支1、2 cm处直径没有差异性,且呈减小趋势。肝门静脉左支1 cm处与肝后下腔静脉下等分线间距离最短;上、下等分线与肝门静脉左支1、2 cm间模拟穿刺途径距离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下等分线与肝门静脉右支1、2 cm间有差异(P<0.05)。结论 64-MSCT能为DIPS术提供活体状态下的相关穿刺信息。DIPS术模拟穿刺途径的研究有助于DIPS术确定穿刺途径和选择支架长度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DIPS 肝硬化 肝门静脉 肝后下腔静脉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