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起源探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胡晓燕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89,共5页
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是大理白族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研究白族建筑文化的重要渠道。大理白族建筑彩绘题材广泛,融合了多重文化内涵,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整合出新的因素,形成了独具大理白族特色的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文化。大理白族建筑彩绘... 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是大理白族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研究白族建筑文化的重要渠道。大理白族建筑彩绘题材广泛,融合了多重文化内涵,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整合出新的因素,形成了独具大理白族特色的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文化。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的产生晚于汉族,发展兴于明代,它有着本民族的艺术思想,但它的催生与发展又离不开汉文化的影响。正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使得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别具大理白族传统文化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白族 建筑彩绘 装饰艺术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阈中的白族作家张长创作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邓家鲜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3-146,共4页
云南作为一方神奇的土地,积淀着丰厚的乡土、民族文化资源。综观白族作家张长的创作,其魅力主要来源于他对云南边疆民族性的展示,对诗性的地域风情、风景的描写以及对边地人性的展示和浓郁的地方语言、意象的把握。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张长创作 边地性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歌在影视中的美学功能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家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电影以其民族性走向世界。而最典型的民族化音乐——民歌蕴含着民族的精神、情感,体现着民间性、世俗性。影视艺术对人类古老文化遗存的民歌进行艺术整合,使民歌不但为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提供了一种独具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在全球化背景下,电影以其民族性走向世界。而最典型的民族化音乐——民歌蕴含着民族的精神、情感,体现着民间性、世俗性。影视艺术对人类古老文化遗存的民歌进行艺术整合,使民歌不但为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提供了一种独具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生存环境,还成为一种审美意象参与到叙事中,突出了影视艺术的大众性,提升了影视艺术的审美性,增添了影视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整合民歌 美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忆《长恨歌》的陌生化语言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淑琴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139,共4页
《长恨歌》的语言华美绚丽、奇绝灵秀,既继承了张爱玲小说的语言风格,又将小说语言奇异化、艰深化,从而增加读者感受的难度,这就是《长恨歌》的陌生化语言艺术。
关键词 陌生化语言 蕴藉 审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白族作家赵敏散文的审美境界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淑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21-122,共2页
赵敏是云南大理白族青年作家,他的作品集《流年》出版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对生命个体生存境遇的思考,对人间真情的呼唤,理性关照人文情怀等几个方面揭示了赵敏散文所表现的人文情怀,从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挖掘赵敏散文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 赵敏 人文情怀 生存境遇 审美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左”“右”和“左右”——兼与王希杰先生商榷 被引量:4
6
作者 周锦国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4-147,共4页
人类左、右的分工很早就有,一般的都是右手有利,从左、右引申出的相关意义也是“左贬右尊”,但在汉语中为何“左前右后”,是否违背了人类的认知规律?文章从左、右的汉字结构,语言使用中“右”、“左”的引申含义及左手和右手在使用过程... 人类左、右的分工很早就有,一般的都是右手有利,从左、右引申出的相关意义也是“左贬右尊”,但在汉语中为何“左前右后”,是否违背了人类的认知规律?文章从左、右的汉字结构,语言使用中“右”、“左”的引申含义及左手和右手在使用过程中的差异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左前右后”的原因,指出汉语中的“左前右后”并没有违背人类语言的认知性原则——首位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 尚右 有利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惊天动地》中蕴涵的优秀民族精神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晋昆 《电影评介》 2011年第8期47-48,共2页
《惊天动地》用丰富的镜头语言演绎阐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生生不息,自强自觉的伟大精神推动着我们党和国家面对灾难,放弃小我,用大爱的胸怀展现丰富的人性内涵,赢得一场又一场的伟大胜利。影片立足于当下中国,反映真实... 《惊天动地》用丰富的镜头语言演绎阐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生生不息,自强自觉的伟大精神推动着我们党和国家面对灾难,放弃小我,用大爱的胸怀展现丰富的人性内涵,赢得一场又一场的伟大胜利。影片立足于当下中国,反映真实的中国民族情感,并对社会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天动地》 蕴涵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个性化变奏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家鲜 《电影评介》 2010年第2期90-91,共2页
张爱玲在其作品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有目的改变语言框架的关系,淡化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律和原则,进行个性化的遣用,并融入了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对生存的感悟,很好的展示了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揭示了语言背后的语义,赋予语言以新的含义。
关键词 张爱玲 作品语言 个性化 变奏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办一种真正代表大众利益的日报”——用马克思主义人民报刊思想解读韬奋的办报理想
9
作者 马永春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3,共3页
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是一切人民报刊所应遵循的办报思想,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不同的元素,但是坚持独立精神,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两个基本特征却始终不变。韬奋主编的《生活日报》是一份真正属于人民的报纸,他在办报期间所推... 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是一切人民报刊所应遵循的办报思想,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不同的元素,但是坚持独立精神,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两个基本特征却始终不变。韬奋主编的《生活日报》是一份真正属于人民的报纸,他在办报期间所推行的"民治民有民享"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民报刊思想的观点和立场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韬奋 《生活日报》 马克思主义人民报刊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舍童年经验中的贫穷元素
10
作者 于昊燕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0,共4页
老舍出身寒门是个老话题,其童年时期的资料处于基本空白的状态,加之贫穷定义的模糊,导致这个命题中含有不少疑问。文章重新厘定老舍童年时期家庭经济状况、探查老舍童年生活特殊贫穷刻度的独特作用,解析建国前后老舍作品中贫穷元素记忆... 老舍出身寒门是个老话题,其童年时期的资料处于基本空白的状态,加之贫穷定义的模糊,导致这个命题中含有不少疑问。文章重新厘定老舍童年时期家庭经济状况、探查老舍童年生活特殊贫穷刻度的独特作用,解析建国前后老舍作品中贫穷元素记忆位置的变化折射出的思想变化与文学创作的困境。对老舍的生命历程与创作而言,贫穷元素不是一个普泛特征,而是不可替代的、变化的个人认知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贫穷元素 生命底色 标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人用事境界的诗学阐释
11
作者 朱安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20,共4页
用事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宋代诗人以才学为诗,掀起用事高潮。"浑然天成"、"水中着盐"、"系风捕影"等成为宋人进行诗歌用事境界阐释的独特话语,传达出宋人对用事"浑成"、"无迹"... 用事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宋代诗人以才学为诗,掀起用事高潮。"浑然天成"、"水中着盐"、"系风捕影"等成为宋人进行诗歌用事境界阐释的独特话语,传达出宋人对用事"浑成"、"无迹"、"自然"之境的追求,是宋人在传统诗学背景下,澡雪涵泳前人文化积淀,又扣和当代诗学风潮而形成的独特阐释理念,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事 阐释 浑成之境 无迹之境 自然之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金凤花开》的民俗美
12
作者 王建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17-118,共2页
《金凤花开》是一部民族题材的电视剧。该剧始终以蕴藉丰厚的民俗美扣人心弦!其民俗之美,美在透过民俗呈现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尊崇自然,追寻天人合一的朴素的生态伦理;表现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刚直不阿、淳朴善良的可亲可爱的民族特性;抒写... 《金凤花开》是一部民族题材的电视剧。该剧始终以蕴藉丰厚的民俗美扣人心弦!其民俗之美,美在透过民俗呈现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尊崇自然,追寻天人合一的朴素的生态伦理;表现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刚直不阿、淳朴善良的可亲可爱的民族特性;抒写了党中央毛主席深入民心的民族政策、民族关怀以及云南各少数民族珍贵的民族体认、由浅入深的家园意识、家国情感。这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中国,共建中华民族大家庭无疑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金凤花开》 民俗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的影像化元素探析
13
作者 邓家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8-129,共2页
"旷世才女"张爱玲的小说素有"纸上电影"之称,其港沪洋场世界里爱情故事中诡奇的意象、流畅的对话、精致的细节、声光色影的场景等诸"影像化"元素叠加为其小说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形成了极为独特的"电影化小说"形式,体现出... "旷世才女"张爱玲的小说素有"纸上电影"之称,其港沪洋场世界里爱情故事中诡奇的意象、流畅的对话、精致的细节、声光色影的场景等诸"影像化"元素叠加为其小说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形成了极为独特的"电影化小说"形式,体现出独特的艺术张力和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影像元素 艺术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矛盾统一的军人形象李云龙
14
作者 张立 《电影评介》 2013年第6期66-66,109,共2页
新世纪以来,我国军事战争题材影视剧发展迅速、特点突出,《亮剑》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编导们站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用全新的英雄理念,树立了一种平民化的新英雄观。李云龙这类独特、鲜活的军人形象,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受教育欲&... 新世纪以来,我国军事战争题材影视剧发展迅速、特点突出,《亮剑》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编导们站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用全新的英雄理念,树立了一种平民化的新英雄观。李云龙这类独特、鲜活的军人形象,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受教育欲",使观众有了全新的审美体验,同时,也给我国该类题材影视剧的创作注入了灵魂,带来了启示,为我国影视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形象 李云龙 矛盾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