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二年级现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
褚远辉
尹绍清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3
|
|
2
|
论晏阳初在重庆北碚对大学教育的改革及其当代价值 |
张颖夫
田冬梅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3
|
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两端对立”现象——以对比较教育学科独立身份的认识为例 |
褚远辉
陈时见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4
|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略论 |
杨立红
杨民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5
|
大学生审美教育缺失的审视 |
田夏彪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6
|
民族教育价值观的后现代倾向及审视 |
田夏彪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7
|
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实施的有效性策略微探 |
杨立红
杨民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8
|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文化认同功能失衡的审视 |
田夏彪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9
|
多元一体: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价值的定位 |
田夏彪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0
|
迷失与方向:农村教育城镇化转型误区的突围 |
田夏彪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1
|
文化图式影响亲属词语义加工中的空间隐喻--来自汉族人和摩梭人的证据 |
和秀梅
张夏妮
张积家
肖二平
王娟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4
|
|
12
|
文化和情境影响亲属词的概念结构 |
张积家
王娟
肖二平
和秀梅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5
|
|
13
|
文化差异影响彝、白、纳西和汉族大学生对黑白的认知 |
谢书书
张积家
和秀梅
林娜
肖二平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6
|
|
14
|
语言和文化对空间认知的影响--汉族和纳西族大学生空间词相似性分类的比较研究 |
张积家
谢书书
和秀梅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8
|
|
15
|
3-6岁纳西族儿童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 |
和秀梅
张积家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16
|
纳西象形文字识别中的形、音、义激活 |
张积家
和秀梅
陈曦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2
|
|
17
|
大学生适应性与生命意义的关系 |
龚玲
李晓辉
齐晓栋
|
《重庆高教研究》
|
2013 |
6
|
|
18
|
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对句子理解中心理模拟的影响 |
张积家
汪新筱
和秀梅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9
|
乡村幼儿的寄宿制生活——基于云南德宏M乡A幼儿园的批判民族志研究 |
孙亚娟
李姗泽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20
|
中小学教师对教科研的认识误区及消解 |
褚远辉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