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年级现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被引量:13
1
作者 褚远辉 尹绍清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0-122,共3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研究"(以云南省为例)和福特基金子项目"大理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十分独特的现象:在二年级贫困大学生身上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研究"(以云南省为例)和福特基金子项目"大理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十分独特的现象:在二年级贫困大学生身上出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行为较多、也较集中。从总体上看,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整个大学阶段的最低谷。文章把这一现象称为"二年级现象",并对"二年级现象"的含义、表现及其对高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心理问题 二年级现象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晏阳初在重庆北碚对大学教育的改革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颖夫 田冬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7,共6页
晏阳初先生创立的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新纪元。他根据其"平民教育"理论,开始了系统的大学教育改革:改革大学教育的科系设置和课程设置;改革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弊端;改变人才观与改革大学人才培养的... 晏阳初先生创立的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新纪元。他根据其"平民教育"理论,开始了系统的大学教育改革:改革大学教育的科系设置和课程设置;改革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弊端;改变人才观与改革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改革大学的教风教法与学风学法;改革管理大学生的方式。晏阳初的大学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对当代大学教育改革,仍然有极其深广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阳初 重庆北碚 大学教育 改革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两端对立”现象——以对比较教育学科独立身份的认识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褚远辉 陈时见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5,共5页
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往往是相互对立和矛盾的,这种现象在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中并不鲜见。比如,在对比较教育学科独立身份的认识上,这一现象就表现得十分典型。这一现象的产生既与比较教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有关,又反映了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动力... 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往往是相互对立和矛盾的,这种现象在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中并不鲜见。比如,在对比较教育学科独立身份的认识上,这一现象就表现得十分典型。这一现象的产生既与比较教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有关,又反映了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动力、活力及不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学科独立身份 认识 两端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略论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立红 杨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81,共3页
本文以多元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为背景,探讨新时期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分析,提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收集与筛选,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思想政... 本文以多元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为背景,探讨新时期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分析,提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收集与筛选,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适应并引领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等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审美教育缺失的审视 被引量:5
5
作者 田夏彪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共3页
当下大学生审美教育处于缺失状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学习过程的世俗化和异化,它潜藏着大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畸形和大学精神崩塌的危机。大学生审美教育之所以重要,其原因在于美为教育的本质属性,大学教育理应回归和重视审美教育,让... 当下大学生审美教育处于缺失状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学习过程的世俗化和异化,它潜藏着大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畸形和大学精神崩塌的危机。大学生审美教育之所以重要,其原因在于美为教育的本质属性,大学教育理应回归和重视审美教育,让美的核心之人文精神在大学生身上得以孕育,方显大学之道。而大学要回归审美教育,可通过加强大学生入学教育的有效性、大学生阅读的经典性、大学生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等途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审美教育 审视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教育价值观的后现代倾向及审视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夏彪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3,共4页
民族教育价值观的后现代倾向表现为学校教育内容的"游戏化"、生活实践的"教育意义"、教育研究的"场域性"等。具有后现代倾向的民族教育价值观为理解民族教育提供新视角的同时,导致民族教育在民族地区发展... 民族教育价值观的后现代倾向表现为学校教育内容的"游戏化"、生活实践的"教育意义"、教育研究的"场域性"等。具有后现代倾向的民族教育价值观为理解民族教育提供新视角的同时,导致民族教育在民族地区发展的"主次问题"、"整体发展问题"上产生价值混乱。民族教育发展要超越后现代困境,必须确立生命化的民族教育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 后现代 困境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实施的有效性策略微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立红 杨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81,共3页
民族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指向民族精神的培育和民族成员生命质量的提升。理解与建构是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的主要方法。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的实施应贯彻早期性、长期性、情感性和创新性等原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 民族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指向民族精神的培育和民族成员生命质量的提升。理解与建构是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的主要方法。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的实施应贯彻早期性、长期性、情感性和创新性等原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是提高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有效性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文化认同功能失衡的审视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夏彪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8-151,共4页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文化认同功能处于失衡状态,具体表现为: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城市化"、农村教育目的的"工具化"、农村教育环境条件的"世俗化"。造成这一失衡状态的原因是:农村文化传承主体的"无...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文化认同功能处于失衡状态,具体表现为: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城市化"、农村教育目的的"工具化"、农村教育环境条件的"世俗化"。造成这一失衡状态的原因是:农村文化传承主体的"无力"、农村"文化心理场"的消减、农村学校的"去乡土化"。为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文化认同功能的良性发展,需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的人文精神、确立"以人为本"的农村学校教育实践路向、构建农村学校教育与校外"文化心理场"互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教育 文化认同 功能失衡 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一体: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价值的定位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夏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2,共5页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挥"多元一体"价值,通过农村社会成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和谐统一,其缘由在于:农村社会整体转型的现实需求;农村自然人文资源"存扬"的必要性;农村所有社会...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挥"多元一体"价值,通过农村社会成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和谐统一,其缘由在于:农村社会整体转型的现实需求;农村自然人文资源"存扬"的必要性;农村所有社会成员发展的权益诉求;农村教育"以人为本"本质属性的遵循。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多元一体"价值内涵包括两大层面:增强农村社会成员综合能力素质培养,推动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村社会成员人文精神素养,促进农村社会的内生性发展。现实中要发挥农村教育的"多元一体"价值,须要构建合理的农村教育结构体系,凸显终身教育的必要性;改革功利性教育评价制度,强化以人为本的农村教育实践;优先发展农村及农村教育,营建公平正义的政策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 城镇化 农村教育 价值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失与方向:农村教育城镇化转型误区的突围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夏彪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34,共5页
农村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承担着培养"人的城镇化"之重任。然而,现实中的农村教育城镇化转型存在着发展误区,没有起到引领、调节城镇化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农村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承担着培养"人的城镇化"之重任。然而,现实中的农村教育城镇化转型存在着发展误区,没有起到引领、调节城镇化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反而被城镇化"裹挟吞没",其价值取向、结构功能、主体权益表现出"倒错"、"无序"、"失真"等特征。走出当前农村教育城镇化转型的误区,可采取的对策是:转变教育价值理念,注重农村教育的美育属性;重视农村传统文化,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农村教育结构,强化职业成人教育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教育 转型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图式影响亲属词语义加工中的空间隐喻--来自汉族人和摩梭人的证据 被引量:24
11
作者 和秀梅 张夏妮 +2 位作者 张积家 肖二平 王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4-599,共16页
采用亲属词判断任务,比较汉族人和摩梭人在亲属词的语义加工中的上下、左右、内外空间隐喻,揭示文化图式对亲属词语义加工中空间隐喻的影响。实验1表明,汉族人和摩梭人在亲属词的语义加工中均存在着上下隐喻一致性效应:高辈分亲属词呈... 采用亲属词判断任务,比较汉族人和摩梭人在亲属词的语义加工中的上下、左右、内外空间隐喻,揭示文化图式对亲属词语义加工中空间隐喻的影响。实验1表明,汉族人和摩梭人在亲属词的语义加工中均存在着上下隐喻一致性效应:高辈分亲属词呈现在屏幕的上方加工快,低辈分亲属词呈现在屏幕的下方加工快。实验2表明,摩梭人对呈现在屏幕右边的年幼平辈亲属词的加工比呈现在屏幕左边快,出现部分的左右隐喻一致性效应,汉族人对长、幼平辈亲属词的加工不受呈现位置影响。实验3表明,摩梭人对母系亲属词的加工显著快于对父系亲属词,汉族人对父系亲属词、母系亲属词的加工无显著差异。当父系亲属词呈现在圆圈中心和圆圈外时,摩梭人的反应显著慢于汉族人;当父系亲属词呈现在圆圈边缘时,两个民族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当母系亲属词呈现在圆圈中心时,两个民族的反应时差异最大。整个研究表明,汉族人和摩梭人在对亲属词的语义加工中存在着空间隐喻一致性效应,但隐喻方式却受各自的文化图式影响,而且文化图式的变化引起亲属词的空间隐喻方式的变化,体现了人类认知的情境性和具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人 汉族 亲属词 空间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和情境影响亲属词的概念结构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积家 王娟 +1 位作者 肖二平 和秀梅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5-839,共15页
以摩梭人和汉族的高中生为对象,采用自由分类法,考察在满月酒、结婚和吊唁情境的亲属词概念结构,揭示微观文化情境对亲属关系认知的影响以及与宏观文化情境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1)在不同情境下,摩梭人和汉族人对亲属词的分类既有相同... 以摩梭人和汉族的高中生为对象,采用自由分类法,考察在满月酒、结婚和吊唁情境的亲属词概念结构,揭示微观文化情境对亲属关系认知的影响以及与宏观文化情境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1)在不同情境下,摩梭人和汉族人对亲属词的分类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两个民族都看重"亲属的亲密程度"和"辈分",但摩梭人还区分"照顾者/被照顾者",汉族人还考虑"性别"和"亲属关系的性质";(2)摩梭人对亲属词的分类体现了母系文化的特征,重视舅舅和外甥在亲属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汉族人对亲属词的分类体现了汉文化的特征,重视媳妇和孙辈在亲属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亲属概念具有核心特征与情境依赖特征。文化和情境通过概念特征的激活和分类标准的采择影响对亲属词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人 汉族 文化 情境 亲属词概念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差异影响彝、白、纳西和汉族大学生对黑白的认知 被引量:36
13
作者 谢书书 张积家 +2 位作者 和秀梅 林娜 肖二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90-901,共12页
以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和颜色再认任务,考察了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对于黑色和白色的认知,意在探究不同民族的黑、白文化是否影响人们对黑、白颜色的认知。结果发现:⑴彝族、白族、... 以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和颜色再认任务,考察了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对于黑色和白色的认知,意在探究不同民族的黑、白文化是否影响人们对黑、白颜色的认知。结果发现:⑴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黑、白文化影响四个民族的大学生对于黑色和白色的认知;⑵语言和文化对于颜色认知的影响包括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整个研究表明,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白族 纳西族 汉族 颜色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和文化对空间认知的影响--汉族和纳西族大学生空间词相似性分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积家 谢书书 和秀梅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74-787,共14页
以纳西族和汉族大学生为被试,对Yi-Fu Tuan归纳的17对空间词进行了相似性分类,并用多维标度法和分层聚类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族大学生的空间认知围绕着4个主题:⑴三维方位;⑵边界;⑶空间饱和程度;⑷视觉距离。汉族大学生空间词的... 以纳西族和汉族大学生为被试,对Yi-Fu Tuan归纳的17对空间词进行了相似性分类,并用多维标度法和分层聚类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族大学生的空间认知围绕着4个主题:⑴三维方位;⑵边界;⑶空间饱和程度;⑷视觉距离。汉族大学生空间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⑴方位/状态;⑵以观察者为参照/以物为参照。纳西族大学生的空间认知围绕着5个主题:⑴垂直方位;⑵水平方位;⑶边界;⑷空间饱和度;⑸视觉距离。纳西族大学生空间词的概念结构也有两个维度:⑴水平/垂直;⑵状态/方位。汉族大学生和纳西族大学生空间认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水平/垂直"维度上,这与汉族和纳西族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相一致。整个研究表明,语言和文化对空间认知主题和空间概念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词 空间认知主题 空间概念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纳西族儿童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和秀梅 张积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48,共4页
以8种常见标准颜色片为材料,对130名云南纳西族3-6岁儿童进行了颜色命名研究。结果表明:纳西族儿童颜色命名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提高;纳西族儿童对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有一定顺序,即先是黑、白、红,然后是绿、蓝、黄,最后是橙色和紫... 以8种常见标准颜色片为材料,对130名云南纳西族3-6岁儿童进行了颜色命名研究。结果表明:纳西族儿童颜色命名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提高;纳西族儿童对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有一定顺序,即先是黑、白、红,然后是绿、蓝、黄,最后是橙色和紫色。纳西族儿童的颜色命名特点既与认知发展有关,也与纳西族语言和文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儿童 颜色命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西象形文字识别中的形、音、义激活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积家 和秀梅 陈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7-818,共12页
对纳西象形文字识别中的形、音、义激活进行了考察。实验1采用色词干扰的实验范式。结果表明,纳西象形文字的字形比字音和语义更易被激活。命名颜色字的形似字的颜色比命名颜色字的音同或音似字、语义联想字的颜色快。实验2采用色词干... 对纳西象形文字识别中的形、音、义激活进行了考察。实验1采用色词干扰的实验范式。结果表明,纳西象形文字的字形比字音和语义更易被激活。命名颜色字的形似字的颜色比命名颜色字的音同或音似字、语义联想字的颜色快。实验2采用色词干扰实验范式的变式。结果表明,当SOA=100ms时,颜色字及其形似字对颜色块命名的启动效应显著。当SOA为200ms和400ms时,颜色字的语义联想字对颜色块命名的启动效应显著。整个研究表明,在纳西象形文字识别中,字形信息首先被激活,其次是语义,字音的激活不明显。纳西象形文字的识别符合直通假设。所以如此,与纳西象形文字的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象形文字 字形 字音 字义 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适应性与生命意义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龚玲 李晓辉 齐晓栋 《重庆高教研究》 2013年第5期34-38,共5页
探究大学生的适应性与生命意义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采用目的取样和方便取样法选取西部四所大学367名大学生,用大学生心理素质之适应性分量表和生命态度剖面图(LAP)量表中的"生命意义与追寻"分量表进行... 探究大学生的适应性与生命意义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采用目的取样和方便取样法选取西部四所大学367名大学生,用大学生心理素质之适应性分量表和生命态度剖面图(LAP)量表中的"生命意义与追寻"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适应性及其各因子与生命意义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高中低适应性组的生命意义及其各因子的组别效应显著;大学生适应性的职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和人际适应性三因子是生命意义的显著预测变量。大学生适应性中的职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和人际适应性对生命意义有重要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素质 适应性 大学生 生命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对句子理解中心理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积家 汪新筱 和秀梅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47-1259,共13页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对句子理解中读者的心理模拟的影响。实验1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记录读者阅读句子中目的地词语的时间;实验2采用视觉情景眼动范式,主试播放描述运动的句子,同时呈现相应的情境图片,记录读者扫描图片中...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对句子理解中读者的心理模拟的影响。实验1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记录读者阅读句子中目的地词语的时间;实验2采用视觉情景眼动范式,主试播放描述运动的句子,同时呈现相应的情境图片,记录读者扫描图片中主人公、路径和目的地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1)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影响读者对目的地词语的阅读时间,主人公的动机水平越高,读者的阅读时间就越短;(2)读者对情景图片的扫描受主人公的动机水平影响,主人公的动机水平越高,读者对路径区域的扫描时间就越短,对目的地区域的扫描时间就越长。两个实验均表明,在句子的实时加工中,读者可以通过再入情境,遵循先内后外的顺序,先模拟主人公的动机水平,继而模拟主人公的动作,从而影响对句子的注视和理解。研究结果支持语言加工的具身认知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人公 动机水平 句子理解 心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幼儿的寄宿制生活——基于云南德宏M乡A幼儿园的批判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亚娟 李姗泽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31,38,共6页
本研究以批判民族志的研究方式,深入云南德宏芒市M乡的一所寄宿制幼儿园,从教育时间、教育空间和教育气氛三个维度描述乡村寄宿幼儿的生活状态。结果表明,在"紧张精密"的时间安排、"全面深入"的空间控制、"淡... 本研究以批判民族志的研究方式,深入云南德宏芒市M乡的一所寄宿制幼儿园,从教育时间、教育空间和教育气氛三个维度描述乡村寄宿幼儿的生活状态。结果表明,在"紧张精密"的时间安排、"全面深入"的空间控制、"淡漠严肃"的教育气氛之下,乡村寄宿制幼儿的生活状态不理想,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改善这一状态,幼儿园应努力构建"值得依赖"的育人环境;教育管理部门应从师资培训、保教方案设计等方面给予寄宿制幼儿园一定支持,为偏远农村地区的儿童建构多元化、高质量的早教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幼儿园 寄宿幼儿 批判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对教科研的认识误区及消解 被引量:3
20
作者 褚远辉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42-44,共3页
当前,“科研兴校”、“科研兴学”、“科研兴教”和“教师即研究者”等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更多的中小学教师所接受,时下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更是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职业角色,成为直接的教育教学研究者。但... 当前,“科研兴校”、“科研兴学”、“科研兴教”和“教师即研究者”等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更多的中小学教师所接受,时下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更是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职业角色,成为直接的教育教学研究者。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在目前,以研究和探索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早已熟悉和习惯了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一重要主张还主要停留在理论和宣传的层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科研 认识误区 教学研究者 消解 “科研兴校” “科研兴教” 教育教学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