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绣球茎和根乙醇提取物中的三萜类成分及其体外抗疟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静 祖维娟 +3 位作者 何龙飞 李港 姜北 肖朝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16,共4页
为了探究西南绣球(Hydrangea davidii Franch.)在抗疟药物方面的应用价值,对西南绣球茎和根乙醇提取物中石油醚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和体外抗疟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10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α-香树脂醇(1)、熊... 为了探究西南绣球(Hydrangea davidii Franch.)在抗疟药物方面的应用价值,对西南绣球茎和根乙醇提取物中石油醚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和体外抗疟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10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α-香树脂醇(1)、熊果醛(2)、熊果酸(3)、乙酰熊果酸(4)、28-norurs-12-ene-3β-ol(5)、28-norurs-12-ene-3β,17β-diol(6)、海棠果醇(7)、木栓酮(8)、3-表木栓醇(9)、3β-hydroxyglutin-5-ene(10)。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西南绣球中分离获得,并且化合物1、2、4~7、10首次从绣球属(Hydrangea Linn.)中分离获得。体外抗疟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化合物2、4、6和8的抗疟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绣球 三萜类 结构鉴定 体外抗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笼树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酚类成分
2
作者 邱竹 何龙飞 +3 位作者 陈威 杨艺玲 姜北 肖朝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技术从灯笼树(Enkianthus chinensis Franch.)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14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1)、methyl hematommate(2)、丁香酸(3)、对羟基苯甲酸甲酯(4)、水杨...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技术从灯笼树(Enkianthus chinensis Franch.)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14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1)、methyl hematommate(2)、丁香酸(3)、对羟基苯甲酸甲酯(4)、水杨酸(5)、肉桂酸(6)、阿魏酸(7)、东莨菪内酯(8)、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9)、7,8-二羟基香豆素(10)、伞形花内酯(11)、大黄酚(12)、松脂酚(13)、麦芽酚(14)。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灯笼树中分离得到,且前13个化合物首次从吊钟花属(Enkianthus Lour.)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笼树 乙醇提取物 酚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龙胆不同部位提取物保肝抗炎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沈磊 谢文菠 +4 位作者 王修波 张延婷 李会仙 李海峰 白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1-705,共5页
目的比较滇龙胆根、茎、叶、花4个部位提取物的保肝抗炎作用。方法用刀豆蛋白A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比较滇龙胆4个部位提取物的保肝作用;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比较它们的抗炎作用。结果滇龙胆各部位提取物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刀豆... 目的比较滇龙胆根、茎、叶、花4个部位提取物的保肝抗炎作用。方法用刀豆蛋白A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比较滇龙胆4个部位提取物的保肝作用;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比较它们的抗炎作用。结果滇龙胆各部位提取物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刀豆蛋白A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减少其肝指数,减轻肝组织损伤,且叶和根的药效要优于茎和花;滇龙胆各部位提取物能剂量依赖性地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程度,且叶和茎的抑制作用要优于花和根。结论滇龙胆根和叶提取物有较好的保肝作用,叶和茎提取物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刀豆蛋白A 二甲苯 保肝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茎滇重楼不同部位甾体皂苷活性成分积累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彩步 李晨 +1 位作者 杨敏 李海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582-586,I000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居群多茎滇重楼不同部位中甾体皂苷活性成分的积累。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居群多茎滇重楼根茎,茎,叶中主要活性成分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建立HPLC图谱,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HPLC图谱分析探讨多茎滇... 目的:探讨不同居群多茎滇重楼不同部位中甾体皂苷活性成分的积累。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居群多茎滇重楼根茎,茎,叶中主要活性成分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建立HPLC图谱,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HPLC图谱分析探讨多茎滇重楼不同部位甾体皂苷活性成分积累的差异。结果:不同居群多茎滇重楼不同部位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及其总含量具有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性差异,根茎中只有一个居群重楼皂苷Ⅰ、Ⅱ、Ⅵ、Ⅶ总含量未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0.60%的限量标准;根茎中重楼皂苷主要以Ⅰ、Ⅶ的形式存在,茎中只检测到重楼皂苷Ⅶ,叶中皂苷活性成分分布不规律;不同居群多茎滇重楼不同部位HPLC色谱图相似度均较高。结论:不同居群多茎滇重楼根茎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总含量除一个居群外均达到国家限量标准,且不同居群多茎滇重楼不同部位中甾体皂苷活性成分差异较小。该研究为多茎滇重楼是否能够替代滇重楼入药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茎滇重楼 重楼皂苷 甾体皂苷 活性成分 HPLC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敏 罗晓磊 +3 位作者 沈磊 宁晓 肖朝江 姜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感染旋毛虫早期雌雄小鼠免疫能力的性别差异。方法不同剂量的旋毛虫感染雌雄小鼠7 d后,测定脏器指数和白细胞组成比例,脾脏和胸腺组织进行HE染色分析,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2、IL-4、IL-10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免疫调节性T... 目的研究感染旋毛虫早期雌雄小鼠免疫能力的性别差异。方法不同剂量的旋毛虫感染雌雄小鼠7 d后,测定脏器指数和白细胞组成比例,脾脏和胸腺组织进行HE染色分析,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2、IL-4、IL-10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免疫调节性T细胞比例。结果与感染旋毛虫的雌性小鼠相比,感染旋毛虫雄性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增大(t=4.595,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而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百分比明显上升(t=2.604,P<0.05);胸腺组织变化不明显而脾脏组织变化明显;免疫调节性T细胞比例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也存在雌雄差异,与正常小鼠相比,感染旋毛虫的雌性小鼠IL-2含量上升而雄性小鼠下降(F=5.664,P<0.05);IL-4、IL-10含量均上升(F=10.461,P<0.05;F=1.170,P>0.05),且雄性高于雌性。结论感染旋毛虫7 d后,雄性小鼠的免疫应答强于雌性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小鼠 免疫能力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角天麻化学成分及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沈怡 陈浩 +3 位作者 崔淑君 肖朝江 董相 姜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7-1022,共6页
为探究羊角天麻(Dobinea delavayi)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成分,本实验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纯化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羊角天麻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2... 为探究羊角天麻(Dobinea delavayi)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成分,本实验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纯化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羊角天麻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2′,4′-四羟基二氢查尔酮(1)、紫铆花素(2)、3,4,2′,4′,α-五羟基查尔酮(3)、金色草素(4)、芒果苷(5)、没食子酸(6)、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7)、6β-羟基-豆甾-4-烯-3-酮(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棕榈酸甲酯(11)、1-棕榈酸单甘油酯(12),其中化合物1~4、6~8均为首次九子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1~6均具有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其中黄酮类化合物2~4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120.3、61.5、56.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角天麻 化学成分 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叶重楼不同部位四种重楼皂苷积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晨 王彩步 +1 位作者 杨敏 李海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784-787,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叶重楼不同部位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积累情况,为多叶重楼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多叶重楼根茎、茎、叶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含量,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及HPLC图谱分析方法... 目的:探讨多叶重楼不同部位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积累情况,为多叶重楼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多叶重楼根茎、茎、叶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含量,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及HPLC图谱分析方法。结果:多叶重楼根茎、茎、叶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总含量具有极显著性(P〈0.01)或显著(P〈0.05)性差异,重楼皂苷Ⅰ、Ⅶ分别在根茎、叶中含量较高。聚类结果分别将多叶重楼不同部位分为3~4类。不同部位HPLC图谱,茎相似度最高,叶和茎中部分产地相似度较高。结论:大部分多叶重楼样品不同部位重楼皂苷Ⅰ、Ⅱ、Ⅵ、Ⅶ总含量未能达到重楼国家限量标准,但可以选择性对多叶重楼中某一重楼皂苷含量较高的部位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重楼 重楼皂苷 HPLC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分心木提取物对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伟 陈雪洁 +3 位作者 刘蓉 沈磊 田新雁 姜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463-1469,共7页
为探究云南分心木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HUA)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以联合氧嗪酸钾及腺嘌呤灌胃给药复制高尿酸血症小鼠为模型,对云南分心木水提物、醇提物及两种去除无机元素提取物的治疗作用进行考察。经过14天连续给药后,检测血清尿酸(UA... 为探究云南分心木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HUA)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以联合氧嗪酸钾及腺嘌呤灌胃给药复制高尿酸血症小鼠为模型,对云南分心木水提物、醇提物及两种去除无机元素提取物的治疗作用进行考察。经过14天连续给药后,检测血清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的含量、肝脏组织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活力、肾脏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变化,评价不同提取物对HUA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云南分心木4种样品不同程度的降低UA、BUN、Cr的含量,降低XOD的活性,下调IL-1β及TNF-α的水平,减轻病理结构变化,且醇提物的效果最为显著。表明云南分心木提取物,可通过调节肾功能、抑制XOD活性以及抗炎的作用,对HUA小鼠模型产生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分心木 提取物 高尿酸血症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芒齿黄芪地下部分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冰洋 张宇 +3 位作者 田新雁 肖朝江 董相 姜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82-1388,1352,共8页
为了解类芒齿黄芪(Astragalus camptodontoides)主要化学成分,从其地下部分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出19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等手段分别鉴定为异补骨脂黄酮(1),4'-hydroxyisolonchocarpin(2),5-去氧山... 为了解类芒齿黄芪(Astragalus camptodontoides)主要化学成分,从其地下部分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出19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等手段分别鉴定为异补骨脂黄酮(1),4'-hydroxyisolonchocarpin(2),5-去氧山豆根黄酮(3),shinflavanone(4),khonklonginols H(5),4'-O-methylpreglabridin(6),3'-hydroxy-4'-O-methylglabridin(7),4'-O-methylglabridin(8),8-prenyl-phaseollinisoflavan(9),xambioona(10),光甘草酚(11),粗毛甘草素H(12),methylnissolin(13),邻苯二甲酸异丁酯(14),邻苯二甲酸丁酯异丁酯(15),β-谷甾醇(16),胡萝卜苷(17),齐墩果酸(18),(2S,3S,4R,9E)-1,3,4-trihydroxy-2-[(2'R)-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9-octadecene(19)。化合物1~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化合物1~7为首次从黄芪属(Astragalus)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芒齿黄芪 地下部分 化学成分 分离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叶牵牛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阳 肖朝江 +3 位作者 刘健 沈怡 董相 姜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10-916,共7页
圆叶牵牛植物资源丰富但全草少有研究,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认识很有必要。该文对采自云南大理的圆叶牵牛干燥全草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通过75%乙醇冷浸提取,浸膏以水分散,依次以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结果表明:采用... 圆叶牵牛植物资源丰富但全草少有研究,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认识很有必要。该文对采自云南大理的圆叶牵牛干燥全草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通过75%乙醇冷浸提取,浸膏以水分散,依次以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结果表明:采用硅胶、SephadexLH-20、RP-18等多种材料柱层析结合重结晶等方法,从圆叶牵牛醇提物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β-木栓烷醇(2),β-香树脂醇(3),α-香树脂醇(4),6β-羟基豆甾-4-烯-3-酮(5),胡萝卜苷(6),β-谷甾醇(7),豆甾醇(8),7-羟基香豆素(9),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酯(10),山奈酚香豆酰基葡萄吡喃糖苷(11),单棕榈酸甘油酯(12)。化合物2-5、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牵牛 化学成分 三萜 甾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皮香酚性成分及其镇痛活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骅轩 崔淑君 +3 位作者 肖朝江 董相 沈怡 姜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82-1586,共5页
目的研究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Wight et Arn.) Beddome酚类成分及其镇痛活性。方法厚皮香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然后,小鼠... 目的研究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Wight et Arn.) Beddome酚类成分及其镇痛活性。方法厚皮香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然后,小鼠醋酸扭体实验测定镇痛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莨菪内酯(1)、4-hydroxy-3-(methoxycarbonyl)benzoic acid(2)、原儿茶醛(3)、methyl 2-(3,4-dihydroxyphenyl)-2-methoxyacetate(4)、3,4-二羟基苯乙醇(5)、3,4-二羟基苯乙酸甲酯(6)、对羟基苯甲醛(7)、3,4-二羟基苯乙酸(8)。化合物1~4、7均能有效地抑制小鼠扭体次数。结论化合物1~3、5~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3、5、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7具有显著的镇痛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香 酚类 分离鉴定 镇痛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叶重楼与云南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的积累差异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晨 刘立敏 +1 位作者 杨敏 李海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54-1459,共6页
目的考察多叶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polyphylla与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积累差异。方法 HPLC法测定多叶重楼根、叶、茎中4种重楼皂苷含有量,建立20... 目的考察多叶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polyphylla与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积累差异。方法 HPLC法测定多叶重楼根、叶、茎中4种重楼皂苷含有量,建立2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对2种植物不同部位中各重楼皂苷的积累差异进行评价。结果不同居群多叶重楼中各重楼皂苷含有量及其总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根中未检测到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Ⅰ、Ⅱ平均含有量最高;叶中重楼皂苷Ⅶ平均含有量和总含有量最高;茎中仅检测到重楼皂苷Ⅶ,总含有量最低。多叶重楼和云南重楼根的相似度较高,叶和茎较低。根据不同部位重楼皂苷总含有量,样品可分为3类。结论可考虑将多叶重楼作为云南重楼的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重楼 云南重楼 重楼皂苷 指纹图谱 HPLC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茉莉含药血清对乙醇诱导L-02肝细胞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美仙 施贵荣 +2 位作者 陈俊雅 沈磊 刘晓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35-2037,共3页
目的观察紫茉莉含药血清对乙醇诱导L-02肝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药血清。用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L-02肝细胞进行预防处理,1 h后,加入乙醇损伤L-02肝细胞。8 h后,酶标法检测培养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 目的观察紫茉莉含药血清对乙醇诱导L-02肝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药血清。用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L-02肝细胞进行预防处理,1 h后,加入乙醇损伤L-02肝细胞。8 h后,酶标法检测培养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受损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MTT法检测肝细胞存活率。结果经含药血清处理后,肝细胞培养液中ALT、AST活性明显降低,肝细胞内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受损肝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大。结论紫茉莉含药血清对乙醇诱导L-02肝细胞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茉莉 含药血清 乙醇 L-02肝细胞 防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含量测定和DNA分子标记技术对重楼属药用植物的鉴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立敏 韩多 +1 位作者 李海峰 赵志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5-359,共5页
目的:通过指标成分含量测定与DNA分子标记技术对重楼属药用植物样品进行鉴定,探讨DNA分子鉴定技术在中草药鉴别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以重楼皂苷Ⅰ、Ⅱ、Ⅵ、Ⅶ为指标成分,利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根茎中甾体... 目的:通过指标成分含量测定与DNA分子标记技术对重楼属药用植物样品进行鉴定,探讨DNA分子鉴定技术在中草药鉴别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以重楼皂苷Ⅰ、Ⅱ、Ⅵ、Ⅶ为指标成分,利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根茎中甾体皂苷活性成分的差异进行评价;采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的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别样品。结果:重楼属10种药用植物根茎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及总皂苷的含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其主要化学成分种类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ITS2序列与NJ树结果能有效区分重楼属10种药用植物。结论:DNA分子鉴定技术作为含量测定常规方法的补充,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高等优点,可用于重楼属药用植物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属植物 含量测定 DNA分子鉴定 IT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果黄芪、云南黄芪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付姿 郭羽 +2 位作者 伍蓉霜 王金达 沈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687-3690,共4页
目的研究梭果黄芪、云南黄芪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制备体外血栓形成模型和FeCl_(3)诱导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模型,评价正品黄芪、梭果黄芪、云南黄芪的抗血栓作用,以小鼠尾出血时间为指标评价三者出血风险。结果云南黄芪、梭果黄芪均能增... 目的研究梭果黄芪、云南黄芪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制备体外血栓形成模型和FeCl_(3)诱导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模型,评价正品黄芪、梭果黄芪、云南黄芪的抗血栓作用,以小鼠尾出血时间为指标评价三者出血风险。结果云南黄芪、梭果黄芪均能增加体外血栓溶解率,效果均优于正品黄芪;均能抑制体内动脉血栓形成,以梭果黄芪更明显;均能降低动脉血TXB_(2)/6-K-PGF1α比值,以云南黄芪更明显;梭果黄芪能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结论梭果黄芪对体内、体外血栓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但有一定出血风险;云南黄芪抗血栓作用弱于梭果黄芪,但出血风险较小。较正品黄芪而言,以上2种云南特殊生态环境黄芪属植物更具有开发成抗血栓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果黄芪 云南黄芪 血栓形成 TXB_(2)/6-K-PGF1α 出血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叶羊蹄甲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亚男 刘汉福 +2 位作者 肖朝江 姜北 沈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70-1973,共4页
目的 探讨鞍叶羊蹄甲乙醇提物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值以及相关炎症因子和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 建立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于术后第14天开始灌胃鞍叶羊蹄甲,每天1次,连续14 d。术后每2 d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值,术后第28天用酶联免疫... 目的 探讨鞍叶羊蹄甲乙醇提物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值以及相关炎症因子和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 建立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于术后第14天开始灌胃鞍叶羊蹄甲,每天1次,连续14 d。术后每2 d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值,术后第28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三叉神经痛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_(2)(PGE_(2))和P物质(SP)水平,并观察眶下神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鞍叶羊蹄甲能够提高三叉神经痛大鼠的机械痛阈值(P<0.05),降低血清中TNF-α、PGE_(2)、SP水平(P<0.05,P<0.01),并减少眶下神经组织变性,抑制施万细胞增生(P<0.01)。结论 鞍叶羊蹄甲能够减轻大鼠三叉神经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PGE_(2)等炎症因子和SP疼痛介质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叶羊蹄甲 三叉神经痛 肿瘤坏死因子-α 前列腺素E_(2)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种滇西植物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
17
作者 肖朝江 沈怡 +5 位作者 徐伟 刘子琦 彭俊霖 张小东 董相 姜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63-872,共10页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有数十万人因疟疾而死亡,我国疟疾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中国云南边境地区和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本地疟疾病例依然存在,再加上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地理位置特殊,与...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有数十万人因疟疾而死亡,我国疟疾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中国云南边境地区和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本地疟疾病例依然存在,再加上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地理位置特殊,与周边疟疾高发的国家接壤,边民来往十分频繁,传染源输入无法杜绝。为了发现植物来源的新型抗疟疾天然产物,该研究依次用75%乙醇和蒸馏水对30种滇西植物进行回流提取,并采用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对这些样品进行抗疟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0种植物中,玉叶金花、回心草以及云南甘草等19种植物粗提物具有不同程度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具有抗疟活性的植物种类涉及17个科、19个属。其中,虾子花、东方紫金牛、姜花水提物以及反瓣老鹳草地下部分醇提物的活性较好,其IC50值分别为796.0、951.0、1033.0、1388.9μg·mL^-1,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虾子花、东方紫金牛的HPLC分析结果显示,其活性成分应为酚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 植物 抗疟活性 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