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TACE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帅师 唐艳隆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近年来,影像组学在各种良恶性肿瘤的非侵入性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成为最近几年影像医学的发展新方向和研究热点。影像组学是通过将影像特征转化为数据特征,通过大量数据特征探索影像与组织病理、... 近年来,影像组学在各种良恶性肿瘤的非侵入性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成为最近几年影像医学的发展新方向和研究热点。影像组学是通过将影像特征转化为数据特征,通过大量数据特征探索影像与组织病理、生理的关系,进而达到诊断疾病、预后评估等目的。本文主要阐述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影像组学在TACE术后的疗效预测、筛选不适合TACE治疗的患者、目前影像组学应用于HCC患者TACE治疗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展望和研究方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肝细胞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预测 疗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Rosai-Dorfman病CT表现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斌 赵越 李正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0-130,共1页
1病例简介女,58岁,发现左下腹皮下肿物渐进性增大1年余入院。淋巴细胞绝对数3.73×109/L。体格检查:肿物表面皮肤无发红,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及反跳痛。CT表现见图1AC。CT诊断:韧带样纤维瘤。手术所见:距脐左侧约3 cm... 1病例简介女,58岁,发现左下腹皮下肿物渐进性增大1年余入院。淋巴细胞绝对数3.73×109/L。体格检查:肿物表面皮肤无发红,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及反跳痛。CT表现见图1AC。CT诊断:韧带样纤维瘤。手术所见:距脐左侧约3 cm处纵行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见病灶与周围组织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皮肤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内镜下药物填塞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楼文蓉 周舟 刘佳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药物填塞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102耳)外耳道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52耳)和对照组(48例,50耳)。两组均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商品名:派瑞松)治疗,对照组采用耳内镜下涂药方式,实验组采...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药物填塞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102耳)外耳道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52耳)和对照组(48例,50耳)。两组均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商品名:派瑞松)治疗,对照组采用耳内镜下涂药方式,实验组采用耳内镜下药物填塞治疗。分析患者的镜检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96例(102耳)患者的分泌物真菌镜检或真菌培养均为阳性,其中12例真菌镜检结阴性,因为根据病史再结合耳内镜检查高度怀疑为外耳道真菌病进行分泌物真菌培养,结果阳性。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耳痛,对照组出现19例,主要原因为耳显微器械需要在外耳道皮肤上反复操作;实验组仅出现4例耳痛,主要是因为外耳道空间较正常明显狭小,耳内镜触碰到皮肤造成,还会导致操作后出现外耳道红肿、外耳道渗出增多等不良反应。实验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18.8%低于对照组的6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内镜下药物填塞治疗在外耳道真菌病中操作简单,在基层易推广,患者经济负担小,较耳内镜下外耳道药物涂抹治疗方式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真菌病 药物填塞 耳内镜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立尼酸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后癌旁肝组织炎症及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熊文翠 杜伟 +1 位作者 李正亮 杨培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目前匹立尼酸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术后癌旁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匹立尼酸对TAE术后癌旁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 目的目前匹立尼酸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术后癌旁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匹立尼酸对TAE术后癌旁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方法构建兔肝癌模型,造模成功后将60只模型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TAE组只行TAE术,联合治疗组在TAE术前3d连续经耳缘静脉注射匹立尼酸,随后行TAE术。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动物TAE术前术后外周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α、NF⁃κB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癌旁肝组织中TNF⁃α、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肝癌组织中VEGF水平。RT⁃PCR检测癌旁肝组织中PPARα、NF⁃κB、TNF⁃α、ICAM⁃1、VCAM⁃1及肝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ALT、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于TAE组(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PPARα在联合治疗组中阳性率(65%)高于对照组、TAE组(3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NF⁃κB、TNF⁃α、ICAM⁃1、VCAM⁃1、VEGF的mRNA及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PPARαmR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AE组(P<0􀆰05)。结论匹立尼酸可能通过激活PPARα的表达,降低NF⁃κB、TNF⁃α、ICAM⁃1、VCAM⁃1及VEGF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并一定程度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栓塞 匹立尼酸 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术后早期反应预测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毕孝杨 邱瑞珍 +3 位作者 杨福军 范潇燕 帅师 唐艳隆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0-269,共10页
系统评价术前计算机体层灌注成像(CTPI)参数对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价值。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有关CT灌注成像和TACE预后关系的研究,使用Rev... 系统评价术前计算机体层灌注成像(CTPI)参数对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价值。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有关CT灌注成像和TACE预后关系的研究,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效应量为均数差(MD),各效应量以95%置信区间(CI)表示。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433名患者,共475个肿瘤病灶。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癌TACE术后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肝动脉灌注量(A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6.84,95%CI 2.06~31.62,P<0.05),有反应组ALP明显高于无反应组,最佳截断值范围为9.885~22.175 mL/(100 mL·min);肝癌TACE术后早期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高ALP可以预测肝癌TACE术后早期有效,但是ALP更确切的截断值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肝癌 TACE术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春华 张湘敏 +2 位作者 陈建福 马蓉 霍善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873-875,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特征,以便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肝脏IMT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结果影像学特征表现CT平扫低密度,可见中央液化坏死区,增强由边缘至中央扩展呈渐进性强化...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特征,以便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肝脏IMT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结果影像学特征表现CT平扫低密度,可见中央液化坏死区,增强由边缘至中央扩展呈渐进性强化,最终与肝脏呈等密度强化。肝脏IMT病理学切片为梭细胞密集型。结论肝脏IMT分界清,增强可呈“慢进慢出”特征性变化。根据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特征对诊断此病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列线图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巧飞 杨普 +3 位作者 毕孝杨 李正亮 杨璐帆 唐艳隆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8-344,共7页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乳腺结节的MRI多参数诊断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诊断效能。回顾性分析乳腺病变患者共205个病灶,其中恶性病灶113个,良性病灶92个。观察良恶性病灶的形态学及动力学特征。以恶性组为实验组,以良性组为...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乳腺结节的MRI多参数诊断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诊断效能。回顾性分析乳腺病变患者共205个病灶,其中恶性病灶113个,良性病灶92个。观察良恶性病灶的形态学及动力学特征。以恶性组为实验组,以良性组为对照组,将205例病灶随机分为训练集样本(174例)和外部验证测试集样本(31例)。通过统计学分析筛选指标,用训练集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其列线图;采用外部验证测试集样本验证模型诊断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以预测模型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来评价其诊断效能。经过筛选后纳入预测模型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患者年龄以及病灶的ADC值、TIC曲线、病灶大小及强化特征5项指标。经研究,预测模型在此次样本中对乳腺良恶性结节预测准确率达92.2%。因此,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的乳腺多参数MRI预测模型,其列线图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心脏浸润型血管肉瘤CT表现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锦波 吴春华 +2 位作者 唐艳隆 林笑冬 张晓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2339-234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浸润型血管肉瘤(PCAS)的CT影像表现。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心脏血管肉瘤患者5例,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三维重建综合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CT扫描显示2例位于右心房及心室,突入腔内生长,累及右侧心包...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浸润型血管肉瘤(PCAS)的CT影像表现。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心脏血管肉瘤患者5例,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三维重建综合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CT扫描显示2例位于右心房及心室,突入腔内生长,累及右侧心包膜;2例位于右房室交界处,病灶较为局限;1例发生于右房顶,平扫肿瘤均呈不规则混杂软组织密度占位,贴壁生长,与胸壁界限不清,增强扫描肿瘤均呈现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经胸腔镜局部取材活检,病理提示间叶性肉瘤,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血管内皮来源。结论CT检查能显示肿瘤大小、位置与心包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心脏浸润型血管肉瘤 恶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胫骨近端髓内高分化骨肉瘤1例
9
作者 付赛玲 张承志 余卓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154-2155,共2页
患者男,54岁。患者自诉2年前右膝关节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疼痛程度能忍受,无明显规律,疼痛于右侧下肢负重过久后稍明显,2年来疼痛逐渐加重。查体:右侧胫骨结节内侧压痛明显,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升高,N升高及Hb升高,尿常规无... 患者男,54岁。患者自诉2年前右膝关节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疼痛程度能忍受,无明显规律,疼痛于右侧下肢负重过久后稍明显,2年来疼痛逐渐加重。查体:右侧胫骨结节内侧压痛明显,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升高,N升高及Hb升高,尿常规无异常。X线表现为右侧胫骨近端见类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 高分化 骨肉瘤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骨斑点症的X线和CT表现及其文献复习
10
作者 张湘敏 吴春华 +3 位作者 陈建福 马蓉 李明阳 谭妍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66-168,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骨斑点症的影像学特征及提高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对骨斑点症患者的骨盆、膝关节、腰椎采用X线、CT检查。结果骨斑点症影像学表现为骨内类圆形高密度结节影分布于骨松质区域及皮质骨内,大小不一,密度均匀,边界清晰。无特异... 目的旨在探讨骨斑点症的影像学特征及提高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对骨斑点症患者的骨盆、膝关节、腰椎采用X线、CT检查。结果骨斑点症影像学表现为骨内类圆形高密度结节影分布于骨松质区域及皮质骨内,大小不一,密度均匀,边界清晰。无特异临床症状。结论骨斑点症影像学多呈结节状高密度影,于成年后变化趋于稳定且无特异临床症状。根据好发部位及影像学特征对诊断此病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斑点症 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1例
11
作者 毕孝杨 杨福军 +2 位作者 袁金巧 唐艳隆 邱瑞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69-1069,1073,共2页
患者女,68岁。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腹疼痛,以脐周明显,为间歇性钝痛,每次持续约20分钟,无明显诱因及缓解因素,伴恶心,无呕吐,无畏寒、发热,无皮肤巩膜黄染。当地医院超声提示肝脏左叶液性暗区,考虑囊肿,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CT... 患者女,68岁。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腹疼痛,以脐周明显,为间歇性钝痛,每次持续约20分钟,无明显诱因及缓解因素,伴恶心,无呕吐,无畏寒、发热,无皮肤巩膜黄染。当地医院超声提示肝脏左叶液性暗区,考虑囊肿,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CT增强检查:肝脏左叶片状低密度影,其内可见分隔,呈多房囊性,壁光整,增强后囊壁轻度强化,肝内胆管未见扩张(图1,2)。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无异常,肿瘤标记物无升高。行肝左外叶切除术,术中见肝左叶多发囊肿,萎缩严重,囊肿与右肝组织边界清楚。术后病理:大体标本大小约9cm×7cm×3cm,表面可见多个囊泡,切面呈多房囊性(图3),囊内未见内容物,病理诊断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伴低级腺上皮内瘤变(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索样脑膜瘤误诊1例
12
作者 董林娟 张承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128-1129,共2页
患者女,11岁4月。主因“颅内占位1个月”就诊,无临床症状。查体:颈项强直;左侧Oppenheim征阳性。实验室检查:纤维蛋白原7.1g/L;D-2聚体定量1.28μg/ml;纤维蛋白降解物5.8μg/ml。影像检查:CT显示左枕部分叶状混杂低密度影,边缘见环形等... 患者女,11岁4月。主因“颅内占位1个月”就诊,无临床症状。查体:颈项强直;左侧Oppenheim征阳性。实验室检查:纤维蛋白原7.1g/L;D-2聚体定量1.28μg/ml;纤维蛋白降解物5.8μg/ml。影像检查:CT显示左枕部分叶状混杂低密度影,边缘见环形等密度,左侧枕骨吸收变薄(图1)。MRI显示病灶呈稍长T_(1)、长T_(2)混杂信号,T_(2)WI病灶边缘见低信号环,周围见大片水肿(图2,3),T2FLAIR呈等低混杂信号(图4),DWI呈低信号(图5),ADC呈高信号(图6),增强呈不均匀花环样强化(图7),无脑膜尾征。诊断:左枕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能,不除外血管瘤型脑膜瘤。手术见肿瘤实体呈红白相间混合存在,血供丰富。镜下肿瘤呈分叶状,黏液样背景,肿瘤细胞呈条索状排列,局部见空泡细胞(图8)。免疫组化:EMA(+),vimentin(+),Ki-67(+2%)。病理诊断:脊索样脑膜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样脑膜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