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何以把人培养好?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夏彪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1,共6页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要把人培养好,当下之教育实践活动须加以转向,真正确立和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将教育的宗旨目的指向主体生命能力的变化,从主体交往学习而自省成长、主体潜能激发而个性生长、主体人性丰富而能力促长来加以把握...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要把人培养好,当下之教育实践活动须加以转向,真正确立和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将教育的宗旨目的指向主体生命能力的变化,从主体交往学习而自省成长、主体潜能激发而个性生长、主体人性丰富而能力促长来加以把握;教育的内容方式导向要把人类历史经验介入其中,切实处理好"活"的生活与"静"的知识互鉴、"合"的生活与"分"的科目互补、"真"的生活与"虚"的道义互化之间的关系;教育的功能伦理引向则关注自然社会人文系统环境的共谐,以促进文化发展的传承与创新关系、经济发展的工具与理性关系、政治发展的自我与公民关系、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关系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培养人 实践活动 主体生命 历史经验 系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南传佛教教育与傣族文化发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晓巍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3,共8页
尽管西双版纳的南传佛教教育以及傣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浪潮中都面临着改革和扬弃的挑战,但它们并没有失去固有的社会基础。从清末至今,西双版纳的南传佛教教育历经波折,其教育目的和对象、教育内容和制度、教育方式和手段,以及教育经费... 尽管西双版纳的南传佛教教育以及傣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浪潮中都面临着改革和扬弃的挑战,但它们并没有失去固有的社会基础。从清末至今,西双版纳的南传佛教教育历经波折,其教育目的和对象、教育内容和制度、教育方式和手段,以及教育经费和师资等方面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然而,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依然离不开南传佛教教育。南传佛教教育亦是如此,一方面它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等教育要素必须植根于傣族地区固有的文化资源之上,另一方面它还必须从傣族文化发展中获取自身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传佛教 佛教教育 傣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双向统一——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 被引量:4
3
作者 田夏彪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2-248,共7页
民族文化认同教育要形成双向统一,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成员生产生活中的融合共生,这是有着人性基础、时空环境基础和生命结构基础的,其内涵在于要以文明和谐为底蕴,促进社会成员身心和谐统一;以富强平等为动... 民族文化认同教育要形成双向统一,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成员生产生活中的融合共生,这是有着人性基础、时空环境基础和生命结构基础的,其内涵在于要以文明和谐为底蕴,促进社会成员身心和谐统一;以富强平等为动力,增进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水平;以自由民主为形式,发挥社会成员的主动创新能力;以诚信友善为信念,孕育社会成员交往的合作品性;以敬业法治为规范,强化社会成员的敬畏守正自觉。因此,必须采取的路径是转变知识化教育倾向,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服务结构体系;转变无组织娱乐倾向,组建分层、有序、协调的多元文化活动平台;转变"民政"分离倾向,建设"上下畅通"的制度化执政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认同 双向统一 教育 内涵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人性·实践:新时代教育发展路向探思 被引量:4
4
作者 田夏彪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9-195,共7页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现实中教育的发展有必要转向对文化认同、人性反思和实践动力的自觉关注,在更为深远和广阔的历史时空背景和视野中回答教育如何把人培养好的问题。对此,以时代精神的内化引领教育意义取向的选择定位,协调“物”...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现实中教育的发展有必要转向对文化认同、人性反思和实践动力的自觉关注,在更为深远和广阔的历史时空背景和视野中回答教育如何把人培养好的问题。对此,以时代精神的内化引领教育意义取向的选择定位,协调“物”与“人”、“理”与“情”、“群”与“己”的关系,实现教育价值、目的、功能的时代转向;以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构建教育内容形式的历史逻辑,统一“常”与“变”、“一”与“多”、“类”与“个”的关系,注重教育形式、规范、资源的共生和谐;以人性圆融的自由自觉开启教育实践动力的审美韵味,融合“立德”与“成己”、“审美”与“创造”、“实践”与“自由”的关系,让教育走向促进人的生命生活“情理”和谐的教学相长,实现人性能力提升基础上的美好社会和人生创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人性 实践 教育 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教育扶贫开发究竟是什么?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夏彪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8-183,共6页
农村教育扶贫开发不同于扶贫农村教育发展,其内涵在于通过有效的教育供给和实践来增进农村社会成员脱贫致富的能力素质,不宜简化为单一的提升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教育发展质量问题,须要从对象与目的、内容与形式、路径与方法等层面... 农村教育扶贫开发不同于扶贫农村教育发展,其内涵在于通过有效的教育供给和实践来增进农村社会成员脱贫致富的能力素质,不宜简化为单一的提升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教育发展质量问题,须要从对象与目的、内容与形式、路径与方法等层面建构起促进和推动农村及社会成员生产生活富足安康的教育结构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对象与目的上,农村教育扶贫开发要注重所有家庭、社会成员物质经济的致富能力素养发展和社会文化道德继承更新。在内容与形式上,农村教育扶贫开发要注重精英人才培养,开发拓展农村产业结构;孕育学习互助组织,催生理性自主创业行动;设立文体卫服务队,增强生命生活健康水平。在路径与方法上,农村教育扶贫开发以扎根调查为基础,形成"普及化"+"精准式"扶贫问题诊断;以行动研究为过程,形成"多主体"+"意义化"扶贫形式设计;以实验总结为启迪,形成"育人性"+"学习化"扶贫资源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扶贫开发 内涵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文化·制度:教育实践的“三边”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田夏彪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3-7,共5页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要实现促进人的完整和谐发展与多元个性生成之宗旨,须将之置身于活的社会生态系统中,从人性、文化、制度构成的"三边"关系中进行定位落实,确保教育成为提升人类人性境界和生命能力的积极力量,形成...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要实现促进人的完整和谐发展与多元个性生成之宗旨,须将之置身于活的社会生态系统中,从人性、文化、制度构成的"三边"关系中进行定位落实,确保教育成为提升人类人性境界和生命能力的积极力量,形成教育滋养人类文化生活不断文明发展的价值作用,并在教育结构系统改革调整的基础上孕育人类社会及其成员民主法治、诚信友善的良好制度环境。具体而言,从对象与价值意义层面看,教育指向于人类生命的人性提升,这与人类生命通性与个性统一相关,教育实践通过主体德性养存、能力聚集增进人类生命能力;从结构与功能作用层面看,教育引领人类生命的文化自觉,这与人类生命时空、矛盾、整全属性相关,教育实践在过程、内容、目的上理应与之相符;从路向与环境土壤层面看,教育蕴生人类生命的制度规范,这与自由民主、诚信法治、文明友善的普遍价值相关,教育实践在交往平台、优先发展机制、普及网络体系方面进行改革并营建适宜的条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践 人性 文化 制度 “三边”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能力·多元知识·实践交往——关于教育之学如何培养人的审思 被引量:4
7
作者 田夏彪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7年第3期123-143,122+228,共23页
教育之学是一门增进人类生命能力的学问,学习、理解和实践教育须得讲究法门路径:在宗旨意识上树立以人为中心,通过文化的积累、传承与创新来提升人性境界,在统一人类通性与个性过程中把握教育之本质;在知识基础方面形成多元跨学科融通,... 教育之学是一门增进人类生命能力的学问,学习、理解和实践教育须得讲究法门路径:在宗旨意识上树立以人为中心,通过文化的积累、传承与创新来提升人性境界,在统一人类通性与个性过程中把握教育之本质;在知识基础方面形成多元跨学科融通,促使社会成员以认识宇宙天地系统和融入社会生活为方式,来体验、诠释和发挥教育之目的作用,从而凸显教育关涉自然宇宙、社会及生命历程之理论与实践品性;在方法上注重交往实践,追寻生命主体个性激活,引领教育共同体相互间的生命智慧生长,及构建教育优先发展机制和普及化教育网络体系,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风气,促成生命主体的学习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之学 生命能力 跨学科知识 实践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禇远辉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6年第3期141-157,140+201,共19页
2000年以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研兴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和'教师即研究者'等的共同推动下,教育科研在我国中小学蓬勃开展,有力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 2000年以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研兴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和'教师即研究者'等的共同推动下,教育科研在我国中小学蓬勃开展,有力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回顾2000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开展的工作,总结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趋势等,不仅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整体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育科研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农村教育优先发展什么?
9
作者 田夏彪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55,共4页
当前要实践好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培育社会成员正确的教育意识观念极为重要,通过农村教育对象全员化、目的成己化、过程生活化之转变,使农村教育变为社会成员生命的存在方式,以实现乡土个性、民主法治和道德文明在农村社会的生长,这须... 当前要实践好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培育社会成员正确的教育意识观念极为重要,通过农村教育对象全员化、目的成己化、过程生活化之转变,使农村教育变为社会成员生命的存在方式,以实现乡土个性、民主法治和道德文明在农村社会的生长,这须要凸显基层力量,优化农村教育主体队伍结构;夯实基础教育,提升农村幼儿教育的专业性;注重公共空间建设,丰富农村社会文娱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优先发展 意识观念 结构内容 路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族聚居区学前儿童低入园率的归因分析——基于“文化—生态理论”的本土案例阐释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姗泽 孙亚娟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13,共11页
近年来,政府虽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学前教育的发展,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如怒族幼儿的入园率仅2%左右,远远低于预期水平。在传统经济因素对怒族幼儿低入园率解释乏力的情况下,本研究首先依据"文化—生态理论"重新建构... 近年来,政府虽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学前教育的发展,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如怒族幼儿的入园率仅2%左右,远远低于预期水平。在传统经济因素对怒族幼儿低入园率解释乏力的情况下,本研究首先依据"文化—生态理论"重新建构了"低入园率问题"的分析框架,将之置于怒族社会文化情景中进行检视,检视的对象包括怒族聚居区传统教育文化中的给予者和接受者,以及各种教育因子的生态关系。然后,对怒族聚居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人类学考察,结果发现导致怒族聚居区学前儿童低入园率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较低的社会发育程度致使怒族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不强;二是内生的儿童教育生态相对完整与稳定,外植的现代幼儿园教育很难与之共生;三是现代幼儿园教育的时空与怒族本土时空意识的疏离,特别是当地幼儿园空间设计的"抽象化"与"离土化"更是降低了怒族幼儿与家长对"现代"幼儿园的认同。可以说,政府盖好的现代幼儿园没能很好地融入怒族传统教育生态系统之中,没能在促进怒族幼儿整体发展和入学准备方面发挥应有之功能。政策制定和实施者应依据"文化—生态理论"从整体性和内源性发展两方面重新思考怒族地区学前教育问题:一方面应深入研究怒族原生教育生态系统,建构整合性的学前教育发展方案;另一方面应激发怒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内源性发展动力,实现当地学前教育的自主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理论 低入园率 传统儿童养育 怒族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兰“合作行动计划”教师学习模式探析——基于扩展学习理论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姗泽 蒋华青 孙亚娟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6-51,45,共7页
在终身教育的思潮下,芬兰对在职教师学习越来越重视,且强调有效的教师学习是在工作场域中进行。本文基于扩展学习理论,以芬兰"合作行动计划"这一实践模式为例,对教师学习活动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探求芬兰工作场域中教... 在终身教育的思潮下,芬兰对在职教师学习越来越重视,且强调有效的教师学习是在工作场域中进行。本文基于扩展学习理论,以芬兰"合作行动计划"这一实践模式为例,对教师学习活动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探求芬兰工作场域中教师学习的特点:教师学习是由矛盾引发、是一个跨越最近发展区、螺旋上升的过程;该模式促进了学习主体的多元化、促使教师身份的转变以及加强了教师经验的表达,为工作场域中的教师学习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兰 在职教师 工作场域 扩展学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4省(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健康素养与意外伤害的关系 被引量:23
12
作者 董泽松 祁慧 +2 位作者 刘传星 李荆广 张珂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了解西部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健康素养与意外伤害的关系,为针对性开展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西部4个省(区)的4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留守儿童2822名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西部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健康素养与意外伤害的关系,为针对性开展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西部4个省(区)的4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留守儿童2822名进行调查。结果西部4省(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健康素养水平为7.90%,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水平分别为9.82%、7.94%和8.10%。不同年级、监护类型、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的留守儿童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部4省(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48.90%,不同性别、年级、监护类型、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的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具备健康素养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高于具备健康素养留守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具备健康素养是西部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OR=1.120,95%CI:1.054~1.185)。结论西部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健康素养水平较低,而其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提高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健康素养水平有助于降低其意外伤害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留守儿童 健康素养 意外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族际冲突的社会表征:词汇网络分析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发稳 李丽菊 +1 位作者 王沛 韩忠太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18年第2期54-61,共8页
为探索族际冲突的社会表征及其核心要素,以"族际冲突"为激发词,采用词汇联想测试对220名大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反应,然后应用可视化网络图、K-核解析的复杂网络分析技术解析激发词汇网络结构,并比较了彝汉两民族的表征差异。结... 为探索族际冲突的社会表征及其核心要素,以"族际冲突"为激发词,采用词汇联想测试对220名大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反应,然后应用可视化网络图、K-核解析的复杂网络分析技术解析激发词汇网络结构,并比较了彝汉两民族的表征差异。结果表明:"族际冲突"社会表征是一个以"战争"和"打架"为中心内核组织起来的5-核多层复杂网络,其整体意义产生于"矛盾、战争、斗争、冲突、和平、民族、团结、种族歧视、和谐、打架、歧视、文化、流血、利益"14个中心核元素及其关联性。除了两族有着相似的整体网络特征外,彝族被试主要使用因果论思维,强调"民族"元素,表征为以"死亡(纠纷)→打架(内乱)→战争(矛盾)"为核心轴的层级模型。汉族使用目的论思维,强调"流血"元素,以"语言(分争)→利益(打斗)→战争(和谐)"为分类主轴进行社会表征。结论认为族际冲突的社会表征是一个多层级网络结构,存在民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冲突 社会表征 词汇联想测试 k-核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东巴文与图片、汉字的分类比较看东巴文的性质——来自行为和眼动研究的证据 被引量:1
14
作者 和秀梅 张积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5,190,共11页
采用行为研究和眼动技术,从东巴文与图片、汉字的分类比较考察东巴文的性质。结果表明:(1)无论是从反应时、错误率看,还是从总注视点个数、总注视时长和总眼跳幅度看,东巴文合体字分类均难于东巴文独体字,东巴文独体字分类难于图片和汉... 采用行为研究和眼动技术,从东巴文与图片、汉字的分类比较考察东巴文的性质。结果表明:(1)无论是从反应时、错误率看,还是从总注视点个数、总注视时长和总眼跳幅度看,东巴文合体字分类均难于东巴文独体字,东巴文独体字分类难于图片和汉字。(2)学习影响对东巴文合体字的分类。学习组对东巴文合体字分类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未学组,错误率显著低于未学组,总注视点个数多于未学组,总注视时长长于未学组。学习组对东巴文独体字分类的错误率显著低于未学组。整个研究表明,东巴文合体字是类似于汉字的意音文字,东巴文独体字是类似于图画的早期文字。从总体上看,东巴文是由形意文字过渡到意音文字的中间阶段的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文独体字 东巴文合体字 分类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专业学习的身体性路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毕亚莉 张永飞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1,共5页
专业学习是教师不断获取新知识、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发展和提升专业化水平的必由之路。教师学习本应具有整全性、处境性、生成性的特征与优势,然而当下教师的专业学习却面临着种种困厄。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身体学习方式被规训、被... 专业学习是教师不断获取新知识、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发展和提升专业化水平的必由之路。教师学习本应具有整全性、处境性、生成性的特征与优势,然而当下教师的专业学习却面临着种种困厄。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身体学习方式被规训、被误读、被束缚,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步履蹒跚。身体哲学强调人是身体性的存在,身体在主体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始源性的意义。在其指导之下,重申教师身体整全参与的学习,重视教师身体体验的感知与表达、构建身体间性的专业对话,探寻教师专业学习与成长的身体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学习 身体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精准化课后服务模式的探析与启示 被引量:8
16
作者 蒋新秀 田夏彪 张一波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2期8-12,共5页
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校外培训负担,政府要求学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吸引力,并达到2021年秋季开学全覆盖。制定合理适宜且符合地域发展的服务内容与模式是当前课后服务开展的关键与重点。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的小学课... 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校外培训负担,政府要求学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吸引力,并达到2021年秋季开学全覆盖。制定合理适宜且符合地域发展的服务内容与模式是当前课后服务开展的关键与重点。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的小学课后服务历经多年实践,已经形成“236”精准化服务模式。该模式呈现教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家长志愿与社区参与相结合的服务形式特征,基础学力与综合提升相结合、活动过程与成果呈现相结合的服务内容特征,政府补贴与家长自费相结合、行政督导与学校监管相结合的服务保障特征。总结反思236模式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创新服务内容形式、拓宽服务师资来源、丰富服务评价渠道、提高服务资金保障提供参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负 小学课后服务 精准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姁含 田夏彪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7-19,共3页
小学生道德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意志力的培养是促进道德品质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当前教育实践中,小学生意志力培养存在着社会娱乐化侵蚀与学生自制力差、学校劳动教育欠缺与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弱化、教师教育... 小学生道德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意志力的培养是促进道德品质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当前教育实践中,小学生意志力培养存在着社会娱乐化侵蚀与学生自制力差、学校劳动教育欠缺与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弱化、教师教育形式僵化与小学生个性单一、家庭教育负面影响与学生受挫能力薄弱等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社会、学校、教师和家庭要形成合力,从良好校园环境的构建、劳动教育的增加、独立活动资源参与平台的提供以及家长良好榜样的树立等方面来促进小学生意志力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意志力 劳动教育 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品德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问题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雪峰 田夏彪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2,共3页
当前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实践性教学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教学活动形式单一与创新性不足、课程资源零散与整合欠佳、教学方法简单机械与灵活性缺失,不利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应试教育观念深重,... 当前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实践性教学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教学活动形式单一与创新性不足、课程资源零散与整合欠佳、教学方法简单机械与灵活性缺失,不利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应试教育观念深重,办学实践重智轻德;德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单一;环境条件保障薄弱,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导致德育课程实践教学实效性差。为了进一步改善现有的德育课程实践教学,促进品德课实践教学更好地实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需要形成实践性教学管理机制,确保德育教学高效实施;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视德育课程育人价值,丰富实践教学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思想品德课程 实践性教学 问题及成因分析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课程领导建设的困境与展望
19
作者 张永飞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5-37,共3页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学校的课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也一直在对学校的课程进行改革。2001年,随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我国的学校课程开始从"管理"模式向"领导"模式转变。但是,由于受到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文化...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学校的课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也一直在对学校的课程进行改革。2001年,随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我国的学校课程开始从"管理"模式向"领导"模式转变。但是,由于受到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课程领导的建设质量并不如意。对此我们要从创新学习空间、提升教学者的创新精神、开创新的教学形态等方面全面提升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课程领导力,从而推进我国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领导建设 课程规划 课程理论 理论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