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G-3与PD-1的联合治疗与肿瘤免疫 被引量:1
1
作者 彭鹏 白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5-362,共8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作为癌症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其抑制剂显著改善了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然而,单药治疗的耐药性和总体反应率有限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作为新一代免疫检查点的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其在多...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作为癌症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其抑制剂显著改善了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然而,单药治疗的耐药性和总体反应率有限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作为新一代免疫检查点的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其在多种癌症中与PD-1协同增强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联合阻断PD-1和LAG-3能够产生比单独阻断其中一种更强的抗肿瘤免疫效果,从而逆转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减少耐药性的发生。本文综述了LAG-3的结构特点,并揭示了其与PD-1在多种癌症中的特殊相互作用,为克服单药治疗的局限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 癌症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ERF家族蛋白质的功能及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林亚茹(综述) 余敏 熊伟(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MTERFs)家族成员在调控线粒体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控制线粒体DNA(mt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甚至参与线粒体核糖体亚基组装和蛋白质合成,影响线粒体代谢和细胞能量产生。先前研究表明,MTERF家族蛋白不仅参与了... 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MTERFs)家族成员在调控线粒体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控制线粒体DNA(mt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甚至参与线粒体核糖体亚基组装和蛋白质合成,影响线粒体代谢和细胞能量产生。先前研究表明,MTERF家族蛋白不仅参与了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还广泛参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有关,对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MTERF家族各成员在肿瘤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 蛋白家族 恶性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缅边境瑞丽市2023年后期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3
作者 袁丽容 杨文志 +5 位作者 欧阳岳 刘唐 詹红梅 陈润 张军玉 周红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5-741,共7页
目的分析中缅边境瑞丽市2023年后期登革热流行特征,为当地制定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10月采用背负式吸蚊器方法采集瑞丽市城区伊蚊成蚊,11月采集疑似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伊蚊... 目的分析中缅边境瑞丽市2023年后期登革热流行特征,为当地制定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10月采用背负式吸蚊器方法采集瑞丽市城区伊蚊成蚊,11月采集疑似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伊蚊和疑似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核酸,并将核酸阳性样本采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培养,盲传3代后将具有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样本进行E基因测序及其遗传进化信息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登革热病例特点。结果109例登革热患者,男女比例1.27∶1,年龄最小的病人1岁,最大的病人84岁,20~59岁年龄组占73.39%,职业以自由职业者为主占40.37%。共采集雌性白纹伊蚊827只和埃及伊蚊312只,DENV核酸均为阴性;DENV核酸阳性血清样本共有109份,其中DENV-1有49份和DENV-2有60份。盲传3代具有CPE样本中5份DENV-1和9份DENV-2;经对5份DENV-1 E基因型序列检测,均属DENV-1基因I型,与中国广州2023(PP563911)、缅甸2019(MW793710)和老挝阿速坡2019(MW559046)流行株同属一进化分支。该5份DENV-1基因I型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9.4%~99.9%和99.8%~100.0%,与上述流行株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9.5%~100.0%、99.4%~99.6%和99.3%~99.5%;氨基酸相似性均为99.8%~100.0%。9份DENV-2 E基因序列均为亚洲基因I型,与缅甸2018(MW788982)、杭州2019(OP684212)和瑞丽2019(OQ928150)流行株同属一进化分支。该9份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9.5%~100.0%和99.8%~100.0%,与上述流行株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9.7%~100.0%、99.3%~99.7%和99.3%~99.7%,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9.8%~100.0%、99.8%~100.0%和99.4%~99.6%。结论瑞丽市2023年后期存在2种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该时期登革热疫情主要由DENV-1基因I型和DENV-2亚洲I型引起,其中DENV-1可能与国内广州DENV-1(2023)来源相似,DENV-2可能来源于缅甸,此次调查登革热病例主要集中在20~59岁年龄组和自由职业者,建议当地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登革热输入病例及其媒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遗传进化分析 登革热媒介 中缅边境瑞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3p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炎症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4
作者 许云春 于馨雅 +1 位作者 李雨溦 郭乐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5-1040,共6页
目的:研究miR-22-3p在棕榈酸(PA)所致脂毒性肝细胞炎症损伤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潜在调控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PA处理人正常永生化肝细胞(LO2细胞)24 h,CCK-8和qRT-PCR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miR-22-3p表达水平。将miR-22-3p模拟物或抑... 目的:研究miR-22-3p在棕榈酸(PA)所致脂毒性肝细胞炎症损伤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潜在调控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PA处理人正常永生化肝细胞(LO2细胞)24 h,CCK-8和qRT-PCR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miR-22-3p表达水平。将miR-22-3p模拟物或抑制剂转染至LO2细胞中,再经0.32 mmol/L PA处理24 h,qRT-PCR检测miR-22-3p的表达变化,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生化试剂盒测定肝细胞损伤指标ALT和AST含量;qRT-PCR和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mRNA和蛋白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PA干预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和miR-22-3p表达变化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A干预后,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肝细胞损伤指标ALT和AST酶活性升高,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增多,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转染miR-22-3p模拟物可显著提高LO2细胞增殖活性,降低ATL、AST、TNF-α、IL-1β、IL-6及细胞凋亡水平,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转染miR-22-3p抑制剂进一步加重细胞炎症损伤和凋亡,促进NF-κB信号通路激活(均P<0.05)。结论:过表达miR-22-3p可以减轻PA诱导的脂毒性肝细胞炎症损伤和凋亡,其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2-3p 脂毒性 肝细胞损伤 炎症 凋亡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7靶向自噬相关蛋白LAMP2调控巨噬细胞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5
作者 杜文雅 代禹美 +2 位作者 乐林芝 马涛 吴利先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4,共8页
目的miR-207被发现在自然杀伤(NK)细胞外泌体中表达,参与疾病进展,但暂无与结核病(TB)有关的研究。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溶酶体关联膜蛋白2(LAMP2)是否与miR-207有靶向关系。使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实验分为四... 目的miR-207被发现在自然杀伤(NK)细胞外泌体中表达,参与疾病进展,但暂无与结核病(TB)有关的研究。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溶酶体关联膜蛋白2(LAMP2)是否与miR-207有靶向关系。使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实验分为四组(OP-LAMP2组:共转染miR-207 mimics和LAMP2过表达质粒;EP组:共转染mimics NC和空载质粒;siLAMP2组:转染siLAMP2;siLAMP2-NC组:转染siLAMP2-NC)。使用H37Ra感染Ana-1细胞建立结核感染模型。结核菌落形成单位计数评估LAMP2对胞内分枝杆菌负荷的影响以及对胞外残留分枝杆菌的清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总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AMP2、细胞凋亡基因、焦亡基因及自噬基因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LAMP2蛋白、细胞凋亡、焦亡、自噬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显示miR-207与LAMP2存在靶向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结果统计分析和显微镜下观察证明成功建立感染模型。菌落形成单位计数发现OP-LAMP2组的菌落数低于EP组,siLAMP2组高于siLAMP2-N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OP-LAMP2组总凋亡率低于EP组,siLAMP2组高于siLAMP2-NC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对照组凋亡、焦亡相关蛋白和基因相对表达量趋势为OP-LAMP2低于EP组,siLAMP2组高于siLAMP2-NC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自噬正调节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重组人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在OP-LAMP2组相对表达量高于EP组,siLAMP2组低于siLAMP2-NC组,负调节自噬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自噬正调节基因趋势相反。自噬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与自噬基因趋势一致。结论miR-207通过靶向自噬相关蛋白LAMP2促进巨噬细胞凋亡、细胞焦亡、抑制自噬,促进结核分枝杆菌(Mtb)的存活,为TB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Mtb) miR-207 LAMP2 自噬 凋亡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心脏磁共振研究进展
6
作者 胡敏 李博文 +2 位作者 宋正午 袁寿红 邵举薇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4-200,共7页
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精准无创早期诊断仍面临显著挑战。其根源在于病因复杂多样。更关键的是,这类疾病的心肌损伤出现在代谢异常的早期,早于可观察到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评估心脏结构与... 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精准无创早期诊断仍面临显著挑战。其根源在于病因复杂多样。更关键的是,这类疾病的心肌损伤出现在代谢异常的早期,早于可观察到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金标准”,其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多参数成像能力。通过整合多平面、多序列、多方位扫描,CMR不仅能精准评价心脏形态与功能,更能深度解析心肌组织特征,并间接反映能量代谢状态与生物力学变化,为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提供了多维度的早期诊断手段。本文系统综述各类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典型CMR表现,并指出CMR在评估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存在标准化缺失、缺乏直接反映心肌代谢紊乱的特异性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等不足。基于对现有CMR优势与局限性的分析,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应重点聚焦于关键技术创新,推动多模态影像融合以及建立标准化的CMR诊断体系等方向。本文旨在为代谢异常相关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亚型鉴别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糖尿病心肌病 肥胖性心肌病 铁过载心肌病 心脏淀粉样变性 法布雷病 Danon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马涛 乐林芝 +2 位作者 代禹美 杜文雅 吴利先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2,共5页
肺部疾病作为一类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已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由于环境的污染以及职业因素的影响,肺部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参与免疫调节、抗菌、抗凋亡的作用,来源... 肺部疾病作为一类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已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由于环境的污染以及职业因素的影响,肺部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参与免疫调节、抗菌、抗凋亡的作用,来源于MSC的外泌体携带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物质在肺部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不同来源的MSC外泌体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MSC) 外泌体 肺部疾病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酰氧化酶蛋白家族作为恶性肿瘤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贺锦涛 普元倩(综述) 熊伟(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2-538,共7页
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由LOX和LOX样蛋白1-4(LOXL1-4)组成,负责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共价交联,从而维持细胞外基质和维持结缔组织的功能,促进胚胎发育和伤口愈合。最近的研究发现,LOX蛋白家族成员在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中均呈异常表达。... 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由LOX和LOX样蛋白1-4(LOXL1-4)组成,负责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共价交联,从而维持细胞外基质和维持结缔组织的功能,促进胚胎发育和伤口愈合。最近的研究发现,LOX蛋白家族成员在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中均呈异常表达。LOX蛋白家族主要执行肿瘤微环境重塑功能,广泛参与肿瘤侵袭转移、免疫调节、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LOX蛋白家族有望成为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和放疗的有效靶点。文章主要针对LOX蛋白家族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酰氧化酶 家族蛋白质 细胞外基质 恶性肿瘤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RpfB及RpfE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9
作者 杨雨婷 杨国平 +1 位作者 王艳 龚丽坤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RpfB和RpfE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抗原表位,并分析其作为新型结核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Rv1009、Rv2450c基因的碱基序列,从Uniprot数据库中获取Rv1009基因编码蛋白RpfB及Rv2450c基因编码蛋白RpfE...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RpfB和RpfE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抗原表位,并分析其作为新型结核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Rv1009、Rv2450c基因的碱基序列,从Uniprot数据库中获取Rv1009基因编码蛋白RpfB及Rv2450c基因编码蛋白RpfE的氨基酸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ORFfinder、ProtParam、ProtScale、TMPRED、TMHMM、SignalP 5.0、NetNGlyc 1.0、YinOYang 1.2、NetPhos 3.1、STRING、SOPMA、SWISS-MODEL、DNAStar、SYFPEITHI、NetCTL 1.2及Net MHCII pan 4.0对RpfB及RpfE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结构、信号肽、糖基化/磷酸化位点、跨膜结构、互作蛋白及抗原表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v1009基因全长1089 bp,有5个开放阅读框,其编码蛋白RpfB由362个氨基酸组成,为含有信号肽的疏水性跨膜蛋白,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该蛋白含有1个N-糖基化位点、29个磷酸化位点、8个优势CTL细胞抗原表位、14个优势Th细胞抗原表位及10个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Rv2450c基因全长519 bp,有1个开放阅读框,其编码蛋白RpfE由172个氨基酸组成,为含有信号肽的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该蛋白含有2个N-糖基化位点、9个磷酸化位点、4个优势CTL细胞抗原表位、6个优势Th细胞抗原表位及7个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RpfB及RpfE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及多个优势T、B细胞抗原表位,可作为Mtb多肽疫苗研制的候选优势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RpfB RpfE 生信分析 抗原表位 多肽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olvin D1治疗颅内出血机理分析
10
作者 张自有 吕晓宇 +2 位作者 周鑫沛 李庄 张本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8-334,共7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Resolvin D1在治疗颅内出血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自PubChem、TargetNet、Stitch、Disgenet和GeneCards 5个数据库获取了RvD1和颅内出血相关的靶点信息。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质...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Resolvin D1在治疗颅内出血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自PubChem、TargetNet、Stitch、Disgenet和GeneCards 5个数据库获取了RvD1和颅内出血相关的靶点信息。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和核心靶点筛选,同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结果总计获取115个RvD1相关的靶基因和1705个颅内出血靶点,二者交集有60个基因。PPI网络分析结果呈现共60个节点和554条边的复杂网络。前十位核心靶点为IL6、IL1B、TNF、IL10、TLR4、IFNG、STAT3、CD4、MMP9和CCL2。分子对接验证证实RvD1对这些靶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亲和力。结论在颅内出血治疗中RvD1可能通过调节多个靶点基因影响炎症反应和蛋白质结合过程,在多条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Resolvin D1 颅内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预后指数联合双源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术后早期反应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毕孝杨 邱瑞珍 +2 位作者 杨福军 杨巧飞 唐艳隆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7,共11页
目的探究炎症预后指数联合双源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首次进行TACE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5例HCC患者,在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30~40 d进行CT灌注扫... 目的探究炎症预后指数联合双源CT灌注成像对肝癌TACE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首次进行TACE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5例HCC患者,在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30~40 d进行CT灌注扫描并收集患者血常规、血生化资料,根据术后增强CT图像,采用改良实体肿瘤标准评估肿瘤早期反应,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的患者归所有类为有效组(n=14),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的患者为无效组(n=11)。分析不同反应组CT灌注成像参数和炎症参数的差异,探究术前CT灌注出血和炎症参数对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价值,并在最大约登指数处取截断值,单因素、多因素分析CTPI及炎症参数、临床特征对预后的影响,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TACE术后肝动脉灌注量(AL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TACE术后门静脉灌注量(PVP)明显高于术前(P<0.05),TACE手术前后平均通过时间(MTT)、流量提取乘积(FED)、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炎症预后指数(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TACE术前ALP、BF、FED明显高于无效组,有效组术前CRP、IPI明显低于有效组(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TACE术前PVP、HPI、MTT、BV、ALB、N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效组中,TACE术前ALP、HPI、BF、BV、FED明显高于术后(P<0.05),术前PVP明显低于术后(P<0.05),MTT、CRP、ALB、NLR、IPI在TACE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效组中,TACE术前HPI明显高于术后(P<0.05),ALP、PVP、BF、BV、MTT、FED、ALB、CRP、NLR、IPI在TACE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LP、BF、BV、FED、CRP、IPI对TACE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价值较高(P<0.05),AUC值分别为0.831、0.779、0.740、0.753、0.779、0.80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3.280 mL/(100 mL·min)、61.860 mL/(100 mL·min)、5.885 mL/100 mL、29.725 mL/(100 mL·min)、30.465 mg/L、1.885。ALP联合CRP对TACE术后早期反应预测价值最高,AUC为0.968(95%CI:0.906~1.000,P<0.05),ALP联合IPI能显著提高预测价值,AUC为0.961(95%CI:0.894~1.000,P<0.05),敏感性和特异性一致,分别为0.929、0.909。多因素分析示术前ALP、CRP是TACE术后早期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术前ALP、CRP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TACE术后早期有效,AUC值为0.968(95%CI:0.908~1.000)。结论ALP和CRP可用于肝癌TACE术后早期反应的预测,两者联合能显著提高其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T灌注成像 肝动脉化疗栓塞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12
作者 罗亮 李云康 +2 位作者 寿字杰 赵立仙 潘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3-357,共5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32岁,左大腿丘疹和斑块2个月。皮肤科检查:左侧大腿可见直径约15 cm的红斑,边界清楚,皮肤表面干燥脱屑,中央可见直径5 cm的不规则厚层黄色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溃疡形成,真皮全层大...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32岁,左大腿丘疹和斑块2个月。皮肤科检查:左侧大腿可见直径约15 cm的红斑,边界清楚,皮肤表面干燥脱屑,中央可见直径5 cm的不规则厚层黄色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溃疡形成,真皮全层大量中等偏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诊断: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治疗:患者行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弥渡热泉耐热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桑鹏 刘林波 +1 位作者 陈贵元 杨力权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31,共5页
从云南大理市弥渡县石夹泉热泉的43℃底泥中筛选到1株高温脂肪酶的高产菌,进行显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的一株菌,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Lip-43。对其生长条件及酶... 从云南大理市弥渡县石夹泉热泉的43℃底泥中筛选到1株高温脂肪酶的高产菌,进行显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的一株菌,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Lip-43。对其生长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耐高温性较好,菌株在55℃仍能生长,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7℃。所产脂肪酶最适酶活温度为45℃,最适反应pH为5.0。在37℃以下,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Zn^2+和Ca^2+对该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n^2+、K^+、Mg^2+、Fe^2+、Cu^2+均对该酶活力起到促进作用,其中Mn2+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脂肪酶 筛选 鉴定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某屠宰场猪弓形虫的分离及基因型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潇 夏彬彬 +1 位作者 张莉 李海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2-125,共4页
为了分离云南省大理猪弓形虫虫株并鉴定其基因型,以大理屠宰场采集到的147份新鲜猪肝为材料,每份猪肝取2g生喂给未感染的实验猫,在喂食病料后6d^8d粪检,获得弓形虫卵囊(命名为TgPDL1)。提取弓形虫卵囊DNA,用套式PCR法扩增弓形虫B1基因... 为了分离云南省大理猪弓形虫虫株并鉴定其基因型,以大理屠宰场采集到的147份新鲜猪肝为材料,每份猪肝取2g生喂给未感染的实验猫,在喂食病料后6d^8d粪检,获得弓形虫卵囊(命名为TgPDL1)。提取弓形虫卵囊DNA,用套式PCR法扩增弓形虫B1基因并测序,使用PCR-RFLP技术在12个基因位点对弓形虫TgPDL1虫株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TgPDL1株扩增片段的序列与NCBI中弓形虫B1基因序列(AF179871)完全相同,12个基因位点与ToxoDB#9型株对比完全一致。说明该虫株为基因型ToxoDB#9型。猪弓形虫大理株的成功分离与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分离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医学技术在妇产科疾病诊疗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玉方 杨毅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24-1727,共4页
纳米医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为许多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因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较好的生物相客性被广泛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早期诊断、靶向及联合治疗中。产前诊断凭借纳米医学技术的早期、快速及高效检... 纳米医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为许多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因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较好的生物相客性被广泛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早期诊断、靶向及联合治疗中。产前诊断凭借纳米医学技术的早期、快速及高效检测的特点不仅降低了新生儿患遗传病率,而且保障了孕妇的健康;纳米技术靶向性、稳定性及高效性的特点为妇科疾病的诊疗带来了新希望。本文就纳米技术在妇产科疾病诊疗中的优点、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医学技术 妇产科疾病 应用 诊疗 早期诊断 纳米技术 科学技术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12S rRNA基因对大理州亚洲 带绦虫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雪宇 陈远腾 +3 位作者 庄尔俊 赵俊杰 董玲 李海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84-788,共5页
目的为了解云南省大理州亚洲带绦虫的遗传多样性。方法本研究采集到大理(DL)、巍山(WS)、弥渡(MD)、漾濞(YB)和洱源(EY)5个地区的131份亚洲带绦虫样本,基于线粒体12S rRNA基因进行扩增,运用MEGA7.0和DNASP5.10.01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 目的为了解云南省大理州亚洲带绦虫的遗传多样性。方法本研究采集到大理(DL)、巍山(WS)、弥渡(MD)、漾濞(YB)和洱源(EY)5个地区的131份亚洲带绦虫样本,基于线粒体12S rRNA基因进行扩增,运用MEGA7.0和DNASP5.10.01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计算其碱基含量、遗传多样性参数、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以及遗传距离等数据。结果5个地区的亚洲带绦虫12S rRNA基因片段大小均为493 bp,平均A、T、G、C的碱基含量为28.3%、43.2%、19.4%和9.1%;共定义76个单倍体型,其中单倍型多样性为0.9830,核酸多样性为0.0332;遗传分化指数和基因流范围分别为-0.01913~0.04080和5.87745~22.49795;遗传距离为0.0023~0.0229,大理与巍山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漾濞与洱源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结论大理州5个地区亚洲带绦虫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基因交流频繁,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弱,本研究为亚洲带绦虫遗传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 线粒体12S rRNA基因 遗传多样性 大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理野鼠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尔俊 王琪琪 +2 位作者 赵俊杰 岳凤娇 李海龙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16,共4页
为了解云南大理野鼠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型,本试验从大理采集到287份野鼠粪便标本,利用巢式PCR反应将粪便DNA标本进行扩增。结果显示: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样本有12份,感染率为4.18%。其中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感染... 为了解云南大理野鼠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型,本试验从大理采集到287份野鼠粪便标本,利用巢式PCR反应将粪便DNA标本进行扩增。结果显示: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样本有12份,感染率为4.18%。其中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感染率分别为12.50%(2/16)、1.37%(1/73)、4.55%(9/198),雌性、雄性感染率分别为4.57%(8/175)、3.57%(4/112),各年龄组和性别间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共鉴定出3种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EbpC、D、YNM1,其中YNM1是本试验鉴定出的新基因型,丰富了微孢子虫基因型数据库,且3种基因型均为人兽共患基因型。本试验结果表明,大理地区毕氏肠微孢子虫存在人兽共患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 野鼠 毕氏肠微孢子虫 巢式PCR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圆祺 程明璟 +5 位作者 熊苗苗 肖敏 崔秀玉 周子健 余艺伟 赵卫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7-1052,共6页
近年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流行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药物已批准用于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肾移植术后感染和肝硬化合并严重感染。然而,随... 近年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流行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药物已批准用于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肾移植术后感染和肝硬化合并严重感染。然而,随着CAZ/AVI的使用,CAZ/AVI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CAZ/AVI主要耐药机制为bla KPC基因过表达、产β-内酰胺酶及关键位点氨基酸的突变、膜孔蛋白丢失导致的细胞通透性改变和外排泵的过表达。本文将对CAZ/AVI在治疗CRKP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酶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双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涛 郑盛 +3 位作者 杨涓 毛孝周 董赛书 汤胜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59-1265,共7页
目的:比较伏诺拉生(vonoprazan,VPZ)联合阿莫西林方案(VA)与基于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的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截至2023年9月14日的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 目的:比较伏诺拉生(vonoprazan,VPZ)联合阿莫西林方案(VA)与基于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的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截至2023年9月14日的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比较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方案与标准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11篇文献,共3033例患者;通过意向性治疗(intention⁃to⁃treat,ITT)分析和按方案治疗(per⁃protocol,PP)分析评估根除效果,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方案与标准铋剂四联疗法根除率相当(P>0.05),但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合并发生率:11.5%vs.25.3%,RR=0.46,95%CI:0.39~0.54,P<0.001),亚组分析显示伏诺拉生联合高剂量阿莫西林14 d疗程方案比铋剂四联方案根除率更高(ITT总体根除率:91.8%vs.82.6%;RR=1.09,95%CI:1.03~1.17,P<0.05;PP总体根除率:95.6%vs.86.7%;RR=1.08,95%CI:1.02~1.14,P<0.05)。结论: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双联方案可被推荐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诺拉生 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MyD88/NF-κB通路探讨美洲大蠊虫粉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杰 周邦瑜 +2 位作者 马彦博 阮玉山 李绍波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虫粉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组、美洲大蠊虫粉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TLR4)抑制剂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均构建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术后...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虫粉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组、美洲大蠊虫粉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TLR4)抑制剂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均构建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术后假手术组不做治疗,盐水组与美洲大蠊虫粉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美洲大蠊虫粉(630 mg/kg)灌胃处理,TLR4抑制剂组给予TLR4抑制剂(3 mg/kg)腹腔注射处理。术后1、3、7、14 d运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神经元数目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炎性因子IL-1、IL-6、IL-10和TNF-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和NF-κB p65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盐水组BBB评分、神经元数目显著下降,而病理损伤程度、IL-1、IL-6、TNF-α、TLR4、MyD88、NF-κB p65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盐水组相比,美洲大蠊虫粉组和TLR4抑制剂组增加了BBB评分、神经元数目、降低了病理损伤程度、IL-1、IL-6、TNF-α、TLR4、MyD88、NF-κB p65水平(P<0.05),与TLR4抑制剂组相比,美洲大蠊虫粉组更好地增加了BBB评分、神经元数目,降低病理损伤程度、IL-1、TNF-α表达。结论美洲大蠊虫粉可以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通路减少脊髓损伤后炎性因子的产生,起到保护神经和促进运动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脊髓损伤 炎症反应 TLR4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