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昆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DNA条形码鉴别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许凯歌 陈壮志 +4 位作者 杨自忠 郭云胶 李成功 赵昱 张成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2期313-318,共6页
目的:以COI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药用昆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进行物种鉴别,探讨快速、准确鉴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的方法。方法:以COI条形码序列为基础,对金环胡蜂及其近缘种混伪品黄纹大胡蜂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并比对Gen... 目的:以COI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药用昆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进行物种鉴别,探讨快速、准确鉴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的方法。方法:以COI条形码序列为基础,对金环胡蜂及其近缘种混伪品黄纹大胡蜂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并比对Gen Bank中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的COI序列,继而用MEGA6.06软件对所有序列进行分析、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并用邻接(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出系统进化树。结果:金环胡蜂及黄纹大胡蜂COI序列扩增成功。金环胡蜂与其混伪品COI序列种间最小遗传距离为0.152±0.017,远大于金环胡蜂种内的最大遗传距离0.009±0.004。构建出的系统进化树图也明确显示,各物种都形成了独立的分支。结论:基于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有效鉴别药用昆虫金环胡蜂及其混伪品,为其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保证金环胡蜂相关药材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环胡蜂 DNA条形码 COI序列 物种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2
作者 唐苗 卢倩 +4 位作者 刘衡 何苗 郭强 赵昱 张成桂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42-1647,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腹痛、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病变主要集中在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研究表明,UC发病机制可能与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该文就UC相关信号通路在...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腹痛、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病变主要集中在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研究表明,UC发病机制可能与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该文就UC相关信号通路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UC治疗及抗UC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信号通路 机制 生物学 中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唐苗 余万鑫 +5 位作者 吴桃清 马秀英 刘衡 张成桂 白丽 肖怀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分别用中性红法、MTT法检测Ento-A对免疫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绵羊红细胞为免疫原,测试Ento-...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分别用中性红法、MTT法检测Ento-A对免疫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绵羊红细胞为免疫原,测试Ento-A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的作用,同时测试外周血象、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综合评价Ento-A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高、中、低剂量组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的表达(P<0.01),升高脾脏指数(P<0.01)和胸腺指数(P>0.05),明显增加外周血象中WBC(P<0.01)、PLT(P<0.01)、HGB(P<0.01),而RBC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免疫抑制 溶血素 吞噬作用 T细胞增殖 外周血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胡蜂蜂毒中多肽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思彤 车逸豪 +5 位作者 倪连丽 李龙星 袁仕梦 杨自忠 杨志斌 张成桂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96-1601,共6页
为证明大胡蜂Vespa magnifica(Smith)蜂毒具有较大的药用开发价值,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电泳技术对其多肽和蛋白质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其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7~45kDa范围内。蜂毒多肽类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呈&qu... 为证明大胡蜂Vespa magnifica(Smith)蜂毒具有较大的药用开发价值,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电泳技术对其多肽和蛋白质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其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7~45kDa范围内。蜂毒多肽类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呈"单峰"式分布,61%在500~3000Da范围内,为大胡蜂蜂毒中多肽含量最为丰富的部分。通过牛津杯法对蜂毒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且以HepG2人肝癌细胞及B16黑色素瘤细胞为研究对象,用MTT法检测蜂毒的细胞毒性活性,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和细胞毒活性,其结果与已报道的其他蜂类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具体差异,展示了大胡蜂蜂毒的分子多样性,为后续该毒素的物质基础研究及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 多肽 蛋白质 多样性 抗菌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