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典型县域大熊猫自然保护地管理效率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秦青 仇剑 +2 位作者 张端 刘雨青 周晓 《中国林业经济》 2022年第6期13-18,共6页
目前,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大熊猫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为重要的旗舰物种之一,中国政府和各界民众为保护大熊猫付出了大量努力,近年来积极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地体系。... 目前,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大熊猫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为重要的旗舰物种之一,中国政府和各界民众为保护大熊猫付出了大量努力,近年来积极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地体系。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四川省大熊猫高密度分布的20个典型县域,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数据包络法、综合评价法,对大熊猫自然保护地管理效率进行了科学地评价,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研究区域近年来自然保护地整体效率得到了较大提升,表现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均有所提高,但是却有多个县域的规模效益出现了递减。因此,未来的管理工作中,在自然保护地投入不断加大的同时,需更加重视协调自然保护地与周边社区发展的关系,才能保证管理效率随保护投入的增加而得到预期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自然保护地 管理效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粪便中微生物与寄生虫的宏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邓雯文 李才武 +12 位作者 晋蕾 李果 吴虹林 张贵权 魏荣平 陈锐 王明磊 何永果 李倜 李德生 张和民 黄炎 邹立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12-2824,共13页
旨在探究大熊猫粪便中微生物组成以及耐药基因和寄生虫的真实情况。采集6只健康成年大熊猫的新鲜粪便,利用宏转录组学测序技术分析大熊猫粪便微生物组成及功能、耐药基因种类、丰度和寄生虫的组成,探讨优势细菌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结... 旨在探究大熊猫粪便中微生物组成以及耐药基因和寄生虫的真实情况。采集6只健康成年大熊猫的新鲜粪便,利用宏转录组学测序技术分析大熊猫粪便微生物组成及功能、耐药基因种类、丰度和寄生虫的组成,探讨优势细菌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熊猫粪便内微生物种类多样,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但以细菌为主。在门水平上,细菌类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在真菌菌门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毛霉亚门(Mucoromycota)相对丰度较高,雌性和雄性大熊猫粪便菌群丰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Unigenes功能分析表明,大熊猫粪便微生物的功能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代谢等过程。在大熊猫粪便中共检测出25大类、304种耐药基因,其中,外排泵类基因的种类最多、相对丰度最高。此外,在大熊猫粪便中共发现63属126种寄生虫,寄生虫种包括线虫、绦虫和吸虫,其中,线虫为优势虫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埃希杆菌属(Escherichi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与外排泵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糖肽类、多肽类和磺胺类耐药基因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本研究从宏转录组水平揭示了大熊猫粪便中微生物、耐药基因组成以及寄生虫种类,对大熊猫微生物相关疾病和寄生虫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宏转录组 粪便微生物 耐药基因 寄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害体不同基质类型坡面植被恢复动态特征
3
作者 张群艳 黄金燕 +6 位作者 周世强 刘巅 郭桢杉 李登飞 向姣 黄尤优 张晋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94,共10页
为了解地震灾害体不同类型坡面植被恢复进程与机制,于2010—2019年,调查汶川地震后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地震灾害体不同类型坡面(土壤基质坡面、土壤—岩石混合基质坡面、岩石基质坡面、残留植被斑块基质坡面)上恢复植物群落的结构及... 为了解地震灾害体不同类型坡面植被恢复进程与机制,于2010—2019年,调查汶川地震后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地震灾害体不同类型坡面(土壤基质坡面、土壤—岩石混合基质坡面、岩石基质坡面、残留植被斑块基质坡面)上恢复植物群落的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时空动态。结果显示:(1)从恢复植被的物种数来看,经过十余年的恢复,土壤—岩石混合基质坡面植物种数最多,岩石基质坡面与残留植被斑块基质坡面次之,土壤基质坡面最少。(2)土壤基质坡面、土壤—岩石混合基质坡面和岩石基质坡面恢复灌木物种数占比最高,而残留植被斑块基质坡面中草本植物种数占比最高。(3)从植被演替动态来看,土壤基质坡面、土壤—岩石混合基质坡面、岩石基质坡面、残留植被斑块基质坡面的优势物种,在2010年分别为灌木、灌木和乔木、灌木、草本和灌木;在2013年分别为草本和乔木、灌木和乔木、灌木和乔木、草本和灌木;在2016年分别为草本和灌木、灌木和乔木、草本和灌木、灌木和乔木;在2019年分别为草本—灌木—乔木、灌木、草本和灌木、乔木和灌木。(4)2010—2016年研究区不同类型坡面植物群落高度存在显著性差异,2019年无显著性差异。(5)2010—2019年不同类型坡面地震灾害体各植物多样性指数在总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Shannon-Wiener指数上升约0.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灾害体坡面类型 生态恢复 植被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