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大港滩海区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晓明 张延章 +2 位作者 李淑恩 谭守强 李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2年第4期74-76,共3页
系统总结了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大港滩海唐东地区的应用效果,明确对复杂构造和复杂储层分布区应用地震精细目标处理、沿层相干、三维反演、地震属性分析等地球物理新技术,是进行精细储层预测与非构造圈闭识别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大港滩海区 应用 地震反演 相干技术 地震属性优化 三维透视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淑恩 张绍辉 +2 位作者 岳奎 谭守强 赵郁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8-40,共3页
论述了现今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裂缝有效性预测的原理及实现方法。用其对马东东地区主要目的层沙一段下亚段进行裂缝分析 ,明确了裂缝走向 ,确定了北东东、北西两大裂缝体系。在此基础上 ,对裂缝的有效性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大港油田 构造应力场 数值模拟 主压应力 高角度裂缝 有效裂缝 定位预测 井网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凹陷马东东地区沙一段油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15
3
作者 谭守强 刘震 +3 位作者 孙晓明 李淑恩 池永红 李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4-26,共3页
根据储层的成岩序次、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构造活动特征及烃源岩演化史,对歧口凹陷马东东地区沙一段下亚段油气藏进行了成藏期次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油气藏有两期重要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发生在东营组沉积末... 根据储层的成岩序次、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构造活动特征及烃源岩演化史,对歧口凹陷马东东地区沙一段下亚段油气藏进行了成藏期次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油气藏有两期重要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发生在东营组沉积末期,约24Ma;第二期发生在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时期,约12-6Ma,为油气主要充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油气成藏期次 沙一段 油气包裹体 油气藏 构造活动 明化镇组 成岩 油气充注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与碎屑岩深部油气藏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洪香 任继红 +1 位作者 马建英 周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共4页
根据黄骅坳陷勘探研究成果 ,总结深部自源封闭成藏系统超压油气藏的油藏特征 ,详尽分析现今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及其历史演化 ;分析高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演化与泥岩黏土矿物演化、烃演化、高异常孔隙演化的关系 ;提出以欠压实作用为主形成... 根据黄骅坳陷勘探研究成果 ,总结深部自源封闭成藏系统超压油气藏的油藏特征 ,详尽分析现今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及其历史演化 ;分析高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演化与泥岩黏土矿物演化、烃演化、高异常孔隙演化的关系 ;提出以欠压实作用为主形成的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是深部自源封闭系统超压油气藏形成的有效动力 ;分析黄骅坳陷第三系石油地质特征 ,认为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烃演化、高孔隙带演化的良好匹配是深部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有利沉积环境、好的生储盖组合、大型砂岩体与正向构造变形等因素的配合是油气富集高产的必备条件。图4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深部油气藏 特征 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北地区下第三系深层异常压力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军 袁淑琴 武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4,共3页
根据热压模拟实验分析 ,进一步阐明超压抑制液态烃高温裂解 ,使深部液态烃成藏成为可能。论述歧北地区下第三系深层超压与深部油气分布的关系 ,认为深部油气的分布与异常超压带的分布密切相关。纵向上 ,油气分布在具有相对高过剩压力泥... 根据热压模拟实验分析 ,进一步阐明超压抑制液态烃高温裂解 ,使深部液态烃成藏成为可能。论述歧北地区下第三系深层超压与深部油气分布的关系 ,认为深部油气的分布与异常超压带的分布密切相关。纵向上 ,油气分布在具有相对高过剩压力泥岩段的下伏具有相对低过剩压力的砂岩层中 ;平面上 ,异常压力的高低分布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流体自超压区向相对低压区流动 ,油气的富集区与烃源岩的大量排烃期及断裂活动期密切相关 ,油气富集在“低”压区内的相对高压区及压力变化密集区。鉴于压力预测已成为目前寻找油气聚集区的有效途径之一 ,依据“等效深度”原理 ,开发研制了利用地震速度预测压力的软件 ,并对有利目标区进行了压力预测。图 3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歧北地区 下第三系 深层异常压力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一个实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季静 田秀霞 +1 位作者 郑振英 姚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9-51,共3页
马西深层开发区为典型的高温高压低渗透裂缝油藏,在25a的开发过程中,通过采用一套适合地下特点的注采系统及相应的综合调整技术,采出程度已达39 4%,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本文主要对实施的开发技术及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高温高压低... 马西深层开发区为典型的高温高压低渗透裂缝油藏,在25a的开发过程中,通过采用一套适合地下特点的注采系统及相应的综合调整技术,采出程度已达39 4%,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本文主要对实施的开发技术及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高温高压低渗透裂缝油藏的开发经验,对今后高效开发同类油藏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西深层 高温 高压 低渗透 裂缝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顶油藏油气产量的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余元洲 李宝荣 +1 位作者 杨广荣 马小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0-62,共3页
大港油田存在一些凝析气顶油藏 (带油环的凝析气藏 ) ,在降压开采过程中 ,由于气顶区和油区压降不平衡 ,会导致气窜或油窜现象 ,因此生产井采出的油、气中均可能出现原油、凝析油、气顶气和溶解气混合物。根据凝析气的特殊热力学性质 ,... 大港油田存在一些凝析气顶油藏 (带油环的凝析气藏 ) ,在降压开采过程中 ,由于气顶区和油区压降不平衡 ,会导致气窜或油窜现象 ,因此生产井采出的油、气中均可能出现原油、凝析油、气顶气和溶解气混合物。根据凝析气的特殊热力学性质 ,结合油气藏动态分析方法 ,导出了两种凝析气顶油藏产量的计算方法 ,实例证明两种方法都能准确计算出 4种烃类的产量 ,对凝析气顶油藏的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气分布研究、开发调整和油气最终采收率及可采储量的确定具有指导作用。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顶油藏 油气产量 计算方法 生产气油比动态法 油密度动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采油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冯庆贤 陈智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0-52,共3页
介绍了耐高温采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方法和培养基配方。在高温条件下对菌种4个方面的性能进行了评价:①生长性能:恒温水浴振荡接种量为5%的培养液,5d后菌浓度增加了一个数量级;②代谢性能:分析了菌作用油后的发酵液中的代谢产物。... 介绍了耐高温采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方法和培养基配方。在高温条件下对菌种4个方面的性能进行了评价:①生长性能:恒温水浴振荡接种量为5%的培养液,5d后菌浓度增加了一个数量级;②代谢性能:分析了菌作用油后的发酵液中的代谢产物。表面活性剂类型为多元酮,浓度为0.33%~0.64%;混合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H4和CO2,每100mL产气量为9~16mL,有机酸含量为0.16%~0.24%;③改善原油性质:菌作用后油的蜡胶含量下降,油的降黏率为28.90~66.2%;④非均质岩心菌液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菌液驱油效率较水驱平均提高5.4%。实验分析了影响菌作用原油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菌和酵母粉浓度、配制培养基所用水的矿化度和酸碱度;对比了烃和糖蜜培养基作用原油的效果和不同性能菌的复配效果。矿场试验中提出了实际菌用量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应用。矿场15口井的试验结果表明,成功率69.2%,平均每吨菌液增油145.1t。图3表1参5(冯庆贤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采油 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研究 石油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桥碳酸盐岩油气藏测井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孙广伯 张凤敏 +1 位作者 徐柒忠 彭红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1年第3期28-31,共4页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是大港油田20世纪末的重大发现。其储层岩性为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既有基质孔隙、又有裂缝和溶蚀孔隙,储层的定量评价难度很大。随着成像测井技术(尤其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的开发,使得近井壁地质现象可以得到直观...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是大港油田20世纪末的重大发现。其储层岩性为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既有基质孔隙、又有裂缝和溶蚀孔隙,储层的定量评价难度很大。随着成像测井技术(尤其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的开发,使得近井壁地质现象可以得到直观、定量的评价;但受其探测深度限制,不能对距离井壁较远的储层的储集类型和储集性能的变化做出有效的预测。以千米桥潜山储层成功评价为实例,介绍在系统取心刻度测井的基础上,应用3700常规测井资料结合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岩性的准确识别,将有效孔隙分为与宏观岩心观察及微观分析化验资料相对应的基质孔隙、裂缝孔隙和溶洞孔隙;并在此基础上对储集类型和储集性能进行定量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油气藏 岩心刻度测井 大港油田 岩性识别 有效孔隙度 储集类型 储集性能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异常温压条件下碎屑岩成岩作用特征初探——以板桥凹陷下第三系深层碎屑岩地层为例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会军 程文艳 +1 位作者 张文才 成洪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31,共4页
依据《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 ,黄骅坳陷板桥凹陷根据古地温、孢粉颜色、TAI、Ro、泥岩中黏土矿物演化等各项指标所划分的成岩阶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吻合现象。分析认为 ,这是由于板桥凹陷普遍存在异常高压 ,而压力对有机质热演化... 依据《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 ,黄骅坳陷板桥凹陷根据古地温、孢粉颜色、TAI、Ro、泥岩中黏土矿物演化等各项指标所划分的成岩阶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吻合现象。分析认为 ,这是由于板桥凹陷普遍存在异常高压 ,而压力对有机质热演化和无机物质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延缓了有机质成熟 ,温度虽然较高 ,但成岩演化阶段出现相对滞后的现象。为此 ,根据自生矿物组合、黏土矿物演化及有机质热演化等 ,重新建立了异常温压背景下碎屑岩储集层成岩阶段划分方案。图 4参 2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 板桥凹陷 碎屑岩 成岩作用 特征 深层异常温压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高含水期原油生产递减合理性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树明 卢宝荣 +2 位作者 党红 杨彩虹 肖希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0-51,共2页
油藏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后 ,原油产量的递减是不可避免的。此时 ,对单井、井组或油田开发单元进行产量递减分析 ;不仅要分析理论递减率 ,还要分析直接反映开发单元动态变化的自然递减和综合递减。影响递减的主要因素是采油速度。
关键词 油藏开发 高含水期 自然递减 综合递减 采油速度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余元洲 杨广荣 +1 位作者 田金海 邢卫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6-68,共3页
为了提高凝析气藏油气采收率 ,通常采用目前最有效的循环注气保持地层压力的开采方式。在此开采方式下 ,直接采用气藏物质平衡方程进行地质储量计算将出现很大偏差。针对这种情况 ,将气藏物质平衡方程进行了改进 ,得到凝析气藏在注气开... 为了提高凝析气藏油气采收率 ,通常采用目前最有效的循环注气保持地层压力的开采方式。在此开采方式下 ,直接采用气藏物质平衡方程进行地质储量计算将出现很大偏差。针对这种情况 ,将气藏物质平衡方程进行了改进 ,得到凝析气藏在注气开发方式下的物质平衡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物质平衡方程 改进 应用 偏差因子 循环注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矿化度检测的地球物理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赟 赵发展 +2 位作者 蔡纲 田小红 励宝恒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3-36,共4页
传统的水文地质研究方法在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时,是通过地下水的取样进行分析化验,确定含水岩组中水的矿化度。目前,在利用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西部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研究中,鉴于大多数石油井中没有浅层地下水的水样化验资料,... 传统的水文地质研究方法在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时,是通过地下水的取样进行分析化验,确定含水岩组中水的矿化度。目前,在利用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西部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研究中,鉴于大多数石油井中没有浅层地下水的水样化验资料,本文介绍一种利用石油测井数据计算地下水矿化度的方法,并将之应用于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地下水矿化度估算。应用实例证明这种方法是较为可靠的,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基本可以满足地下水矿化度分级评价的要求,从而开发了石油测井数据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减少了地下水水质评价的资金投入,同时提高了矿化度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矿化度检测 地球物理方法 水质 自然电位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稠油沥青质在催化水热裂解反应中的降解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尔跃 刘永建 +1 位作者 葛红江 闻守斌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1,共3页
以钼酸铵[(NH4)6Mo7O24.4H2O]为催化剂,将辽河稠油按m(沥青质)∶m(H2O)=20∶7混合,在240℃下,24 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3%时,可使辽河稠油沥青质降解大约20%.降解时,除了C—S键断裂以外,还有沥青质中稠环芳烃之间的桥键和与稠环芳烃相联... 以钼酸铵[(NH4)6Mo7O24.4H2O]为催化剂,将辽河稠油按m(沥青质)∶m(H2O)=20∶7混合,在240℃下,24 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3%时,可使辽河稠油沥青质降解大约20%.降解时,除了C—S键断裂以外,还有沥青质中稠环芳烃之间的桥键和与稠环芳烃相联的支链中β位的C—C断裂,而后者是沥青质在催化水热裂解反应中降解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降解 水热裂解反应 辽河稠油 钼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深部调剖的HPAM/Cr^(3+)凝胶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树生 景贵成 何树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1,共4页
由分子量4×106~7×106、水解度17.6%的聚丙烯酰胺(5~6g/L)、氧化还原体系交联剂Na2Cr2O7+NH4Cl、加入乙二醇的乳酸/丙酸/乙酸复配有机酸延缓剂组成的STP强凝胶调剖剂,其最佳成胶条件为pH值5.2,温度55℃,矿化度<7g/L,调节... 由分子量4×106~7×106、水解度17.6%的聚丙烯酰胺(5~6g/L)、氧化还原体系交联剂Na2Cr2O7+NH4Cl、加入乙二醇的乳酸/丙酸/乙酸复配有机酸延缓剂组成的STP强凝胶调剖剂,其最佳成胶条件为pH值5.2,温度55℃,矿化度<7g/L,调节延缓剂用量可控制成胶时间(12~144h),适用温度为35~80℃。在3支串联高渗透率岩心和3支串联低渗透率岩心并联而成的非均质模型上,在水驱饱和油之后(合层采收率24.3%),依次用STP调剖剂封堵第一、第二、第三高渗岩心后水驱,合层采收率分别达到46.8%、62.2%和69.1%,由此得出结论:封堵深度越大,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讨论了有关的驱油机理。简介了2000~2001年大庆萨中开发区48井次处理半径10~20m的STP深部调剖作业的结果(成功率91.2%)。图5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率 分子量 水解度 聚丙烯酰胺 交联剂 HPAM/Cr^3+凝胶 有机酸延缓剂 注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下水资源勘查的综合地球物理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勘查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贇 王平 +2 位作者 蔡纲 田小红 励宝恒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06-110,共5页
西部地下水资源勘查不再是单纯的地理、地质和水文方面的问题。由于地下水的深赋存特点,决定了西部地下水的勘查与油气勘探一样,是深层的地球物理问题。地下水研究所涉及的基础地质问题、地层的含水性问题和水质问题是目前地下水水文地... 西部地下水资源勘查不再是单纯的地理、地质和水文方面的问题。由于地下水的深赋存特点,决定了西部地下水的勘查与油气勘探一样,是深层的地球物理问题。地下水研究所涉及的基础地质问题、地层的含水性问题和水质问题是目前地下水水文地质研究的关键。这三个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依靠勘探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的有效运用和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本文在阐述地下水水文地质研究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同时,就目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在西部的发展状况,以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为例,提出了利用已有物探资料为地下水勘查服务的地球物理解决方案,从理论方法上证明其可行性,并提出了建立示范区研究的必要性,以期对目前正在兴起的西部地下水资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勘查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基础地质 水文地质 水质 含水性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北地区下第三系深层碎屑岩储层裂缝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振升 李军 +1 位作者 王书香 周立英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14,共3页
利用岩心描述、微裂缝电镜扫描、裂缝包裹体测试、地层倾角测井等多项资料对歧北地区下第三系深层碎屑岩储层裂缝进行分析。结果认为 :歧北地区下第三系碎屑岩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受多种因素控制 :早期缝的形成与构造应力场密切相关 ,构造... 利用岩心描述、微裂缝电镜扫描、裂缝包裹体测试、地层倾角测井等多项资料对歧北地区下第三系深层碎屑岩储层裂缝进行分析。结果认为 :歧北地区下第三系碎屑岩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受多种因素控制 :早期缝的形成与构造应力场密切相关 ,构造缝的产生是本区裂缝形成的基础 ;晚期缝的形成与孔隙流体压力演化密切相关 ,孔隙流体压力主导本区裂缝的进一步演化 ;岩石成分及岩性剖面组合特征影响裂缝的形成和演化。裂缝的分布规律 :断层附近今裂缝分布密度最大 ;烃类的大量充注期与烃类聚集成藏期势差变化的最大区 ,裂缝的开启程度最高 ;在岩石成分相同的情况下 ,薄互层的砂泥岩性剖面组合中裂缝出现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化地区 下第三系 深层碎屑岩储层 裂缝形成 裂缝分布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地层微生物引起的地下生态系统和地层流体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庆贤 王羽 +2 位作者 王小林 李辉 王金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8-371,共4页
在大港孔店稠油油田,将混气营养物(含氮含磷化合物)从11口注水井注入油藏,激活本源微生物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在不同时间取注水井返排水(返排量8m3和25m3,来自近井地带浅部和深部)和4口油井产出水(来自深1200m、温度60℃的储层),测定水... 在大港孔店稠油油田,将混气营养物(含氮含磷化合物)从11口注水井注入油藏,激活本源微生物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在不同时间取注水井返排水(返排量8m3和25m3,来自近井地带浅部和深部)和4口油井产出水(来自深1200m、温度60℃的储层),测定水样中菌数、代谢速率及代谢产物浓度,还测定了产出的油、气、水组成特点。好氧的烃氧化菌及厌氧的产甲烷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在返排水和产出水中的数量显著增加,增加1~4个数量级不等。硫酸盐还原速率在8m3和25m3返排水中分别增加168倍和2209倍,在产出水中除1口井外增加1 4~15倍。产甲烷速率在返排水和产出水中增加14~772倍。乙酸根、甲酸根浓度在产出水中分别增加1 5~40倍和3 0~31倍,在8m3和25m3返排水中乙酸根分别增加1 3、7 0倍,甲酸根分别增加1 7、21倍。HCO-3浓度普遍增加14%~40%。返排水中H2S浓度随返排量增大而减小。油井产出的天然气量增加,一些井产出的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增加2%~5%。产出的原油粘度、密度、含蜡、含胶质沥青质量均有所下降。本次激活地层菌试验尽管激活剂注入量较少,从初步结果看是成功的。图1表4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态系统 微生物 激活 地层 体变 层流 硫酸盐还原菌 含磷化合物 油气采收率 油井产出水 稠油油田 近井地带 代谢产物 代谢速率 组成特点 产甲烷菌 烃氧化菌 还原速率 O3浓度 甲烷含量 原油粘度 沥青质量 注水井 乙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桥东潜山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索
19
作者 王书香 张亚光 于学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26,29,共3页
通过地化分析 ,结合地质条件等 ,对千米桥东潜山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剖析 ,并对其气藏的形成进行了探索。结果认为 :千米桥东潜山天然气为无机二氧化碳、偏腐殖型有机气、腐泥型有机气的复合气 ,主源为东部歧口凹陷沿岸带深层 (偏 ... 通过地化分析 ,结合地质条件等 ,对千米桥东潜山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剖析 ,并对其气藏的形成进行了探索。结果认为 :千米桥东潜山天然气为无机二氧化碳、偏腐殖型有机气、腐泥型有机气的复合气 ,主源为东部歧口凹陷沿岸带深层 (偏 )腐殖型气 ;烃类气体聚集时间晚 ,为更新世明化镇沉积时期 ,而无机二氧化碳聚集时间早于烃类气体 ;与千米桥凝析气藏不同的是该气藏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地化特征 成因类型 成藏时间 分布规律 大港油区 千米桥东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南缘晚泥盆世构造事件的^(40)Ar/^(39)Ar定年证据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向东 肖文交 周宗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91-696,共6页
南天山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在独库公路范围内出露于铁力买提达坂一带,其构造岩片主体向南逆掩于塔里木盆地之上,构造样式以双向逆冲为特征。相关韧性剪切带中白云母矿物^(40)Ar/^(39)Ar同位素测年获坪年龄368±1Ma和等时线年龄368... 南天山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在独库公路范围内出露于铁力买提达坂一带,其构造岩片主体向南逆掩于塔里木盆地之上,构造样式以双向逆冲为特征。相关韧性剪切带中白云母矿物^(40)Ar/^(39)Ar同位素测年获坪年龄368±1Ma和等时线年龄368±6Ma。结合区域构造分析,这条作为南天山中央地块南部构造边界的大型复合式构造带,主要形成发育时限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并在二叠纪重新活动。前者可能是是南天山洋盆向北俯冲于伊犁地块之下的构造变形过程的痕迹,后者则可能是由伊犁-塔里木复合地体与北天山地块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发生碰撞而导致的构造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南缘冲断带 双向逆冲^40Ar/^39Ar同位素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