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谐波地震采油技术在大港油田的现场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冬云 靳金荣 +2 位作者 佘泽华 周辉 李忠慧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79,共3页
谐波地震采油技术是为开展适合稠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采的采收率技术研究而提出的一项物理法处理油层技术,是一项新的三次采油技术。分析了谐波地震采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原理、技术特点和油藏适用条件。从区块选择、方案设计、现... 谐波地震采油技术是为开展适合稠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采的采收率技术研究而提出的一项物理法处理油层技术,是一项新的三次采油技术。分析了谐波地震采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原理、技术特点和油藏适用条件。从区块选择、方案设计、现场实施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港油田港西二区二断块谐波地震采油先导性矿场试验的情况,该断块谐波地震采油井段长850m,共振动94d,74口油井受益,采用自然递减法统计,3个月内累计增油4693t。现场试验表明,应用谐波地震采油技术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且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投入少,产出高,对地层无伤害、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 地震采油 提高采收率 大港油田 港157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源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冬云 戴映湘 +2 位作者 魏玉红 靳金荣 高欣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58,共2页
分析了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特点、油藏适用条件。从区块选择、方案设计、现 场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港油田孔店二断块及港西三区一断块本源微生物驱先导性矿场试验的情况。孔 店二断块共进行了15次施... 分析了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特点、油藏适用条件。从区块选择、方案设计、现 场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港油田孔店二断块及港西三区一断块本源微生物驱先导性矿场试验的情况。孔 店二断块共进行了15次施工,22口受益油井中有9口井见效明显,含水平均下降2%~5%,累计增油11192t。港西 油田三区一断块共实施2口井,受益油井5口,有效率100%。矿场试验表明,采用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能激活油 层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好氧和厌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使油井原油产量增加,含水下 降,从而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提高采收率 矿场试验 大港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油田多涂层预包防砂支撑剂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怀文 邵力飞 +2 位作者 曹庆平 刘毅 刘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9-102,共4页
针对浅层低温(低于50℃)防砂井化学材料难以固结、影响防砂效果的问题,研制了一种不需要外固化剂,就具有低温快速固化且高强度特点的多涂层包胶防砂支撑剂。从树脂胶结体系选择、固化体系选择、外包胶材料及包胶工艺选择、颗粒配方等方... 针对浅层低温(低于50℃)防砂井化学材料难以固结、影响防砂效果的问题,研制了一种不需要外固化剂,就具有低温快速固化且高强度特点的多涂层包胶防砂支撑剂。从树脂胶结体系选择、固化体系选择、外包胶材料及包胶工艺选择、颗粒配方等方面进行了多涂层预包防砂支撑剂配方的研究。研制的防砂支撑剂分为A剂和B剂,其中A剂为树脂胶结支撑剂,B剂为树脂固化支撑剂。对该支撑剂进行了性能评价,包括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人工岩心固结强度和渗流能力的影响评价、耐酸碱介质性能评价、岩心稳定性及其他性能评价。性能测试发现,A剂和B剂按质量比1:1充分混合,在25℃下固化4 h后抗压强度能达到6 MPa以上,液相渗透率大于1μm^2。该防砂支撑剂在大港油田现场应用4口井,结果表明,该防砂支撑剂能够解决低温出砂井、生产大压差并、注水井和侧钻井的防砂难题,且防砂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压裂支撑剂 低温 固化 化学防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油田大型井丛场高效钻井技术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国娜 张海军 +3 位作者 孙景涛 张巍 曲大孜 郝晨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7,共7页
为了解决大港油田大型井丛场开发过程中井间防碰风险大、轨道优化难和钻井提速难等问题,根据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思路,进行了井网部署、井眼轨道及防碰设计、井身结构及配套提速工具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井口-靶点匹配关系、剖面类型设... 为了解决大港油田大型井丛场开发过程中井间防碰风险大、轨道优化难和钻井提速难等问题,根据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思路,进行了井网部署、井眼轨道及防碰设计、井身结构及配套提速工具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井口-靶点匹配关系、剖面类型设计优先级层序、造斜点“V”形设计法则、井身结构与一趟钻提速工艺模板,形成了大港油田大型井丛场高效钻井技术。该技术在大港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其中港西二号大型井丛场作为大港油田陆上最大规模井丛场,实现了56口井的安全规模开发,节约井场征地、钻井搬迁等费用1200万元,平均单井钻井周期4.42 d,机械钻速48.64 m/h。研究与现场应用表明,大型井丛场高效钻井技术在提升井场利用率、缩短钻井周期、提高机械钻速及降低成本方面效果显著,为大港油田效益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丛场 井网部署 井眼轨道 防碰 地质工程一体化 大港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升降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高志前 樊太亮 +2 位作者 李岩 刘武宏 陈玉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9-556,共8页
利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地震几何构型特征,对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时期海平面升降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寒武-奥陶纪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可划分出3个一级旋回,8个二级旋回,17个三级旋回和多期高频... 利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地震几何构型特征,对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时期海平面升降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寒武-奥陶纪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纪可划分出3个一级旋回,8个二级旋回,17个三级旋回和多期高频震荡旋回。其中,寒武纪经历了3期二级旋回,早中奥陶世经历了2期旋回。相对于寒武纪,早奥陶世海平面升幅较大。晚奥陶世经历了3期二级旋回:第一期处于海平面低位期,幅度较小;后二期快速上升,直达最高水位状态。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控制着盆地的沉积充填和层序的形成演化,其旋回性与盆地沉积作用的旋回性相一致,并可通过沉积相的演变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层序叠加 高频旋回 寒武-奥陶纪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20
6
作者 韩国猛 吴雪松 +7 位作者 崔宇 付立新 李宏军 王辉 段润梅 郭淑文 楼达 刁丽颖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9-519,共11页
为了研究黄骅坳陷二叠系优势储层的形成与分布规律,以实物钻井取心、井壁取心为基础,综合分析钻井、录井、测井、地震等地质资料,对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印支期古构造控制二叠系优势储层的形成与分布。研究认... 为了研究黄骅坳陷二叠系优势储层的形成与分布规律,以实物钻井取心、井壁取心为基础,综合分析钻井、录井、测井、地震等地质资料,对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印支期古构造控制二叠系优势储层的形成与分布。研究认为黄骅坳陷二叠系岩石以长石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及裂缝为主,属于低孔—特低渗透储层。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孔隙型储层及裂缝型储层,其中印支期古构造对两类储层的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歧口凹陷潜山地处印支期古隆起区,古隆起区及其斜坡区溶蚀作用强烈,易于形成孔隙型优势储层;沧东凹陷潜山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活动强烈,造成储层裂缝发育,易于形成裂缝型优势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二叠系 致密砂岩 储层类型 主控因素 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井筒积液分析及排水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狄敏燕 陈超峰 +1 位作者 王东林 潘民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112,共4页
针对朱家墩气藏生产气井存在较严重井筒积液的现象,从液体来源、井筒举升能量方面对积液原因进行了分析,其原因为气井产气量小于携液最小流量,造成进入井筒的边水和游离水无法排除。利用最小携液流速理论对泡沫排水采气法和换用小管柱... 针对朱家墩气藏生产气井存在较严重井筒积液的现象,从液体来源、井筒举升能量方面对积液原因进行了分析,其原因为气井产气量小于携液最小流量,造成进入井筒的边水和游离水无法排除。利用最小携液流速理论对泡沫排水采气法和换用小管柱排水采气法在该气藏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排水采气法均能达到连续排液采气的目的,但从充分利用地层能量角度考虑,生产初期采用泡沫排水采气法,中后期地层压力下降,选择换用小管柱排水采气法。盐城1-2井6井次的泡沫排水采气试验表明,泡沫排水采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排水采气 临界流量 发泡剂 盐城1-2井 盐参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难点及对策 被引量:25
8
作者 江艳平 芦凤明 +2 位作者 李涛 廉景 韩煦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5期585-588,共4页
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确定量表征是目前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文中以枣园油田枣北构造孔一段枣Ⅱ油组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为例,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研究、测井解释、地震解释等成果,以RMS软件为依托,将软件特有的建模技术... 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确定量表征是目前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文中以枣园油田枣北构造孔一段枣Ⅱ油组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为例,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研究、测井解释、地震解释等成果,以RMS软件为依托,将软件特有的建模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针对构造模拟、微相模拟及属性模拟中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准确合理地将地质认识转化为约束条件,并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对各阶段模型进行验证,有效解决了复杂构造、强非均质性储层建模的难点,提高了复杂断块油藏随机模拟精度,使所建模型接近地下地质实际,为该区下一步数值模拟研究和目标挖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协同约束 地质建模 RMS软件 验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生物酶驱油先导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冯庆贤 汪娟娟 +4 位作者 柳敏 李辉 赵冬云 梁建春 滕克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4期83-86,共4页
为验证改性生物酶的增采效果,应用不同性质流体在不同温度下对生物酶增采机理进行了微观和宏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酶适用于稀油和稠油,对金属二价阳离子和高矿化度水不敏感,最佳应用浓度为8%,本源微生物的存在对其效果有促进作用... 为验证改性生物酶的增采效果,应用不同性质流体在不同温度下对生物酶增采机理进行了微观和宏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酶适用于稀油和稠油,对金属二价阳离子和高矿化度水不敏感,最佳应用浓度为8%,本源微生物的存在对其效果有促进作用。微观模型证明,酶和原油可发生自发乳化和增溶作用,形成直径为2~6μm的乳状液颗粒。岩心驱替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驱油效率随酶浓度提高而增加,最佳条件下采收率较水驱平均提高16.9%。应用改性生物酶进行了现场驱油先导试验,阶段已增油2 920 t,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酶 机理研究 钙离子 镁离子 微观实验 现场试验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外挤压力作用下内径偏磨套管的应力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关舒伟 李春福 +2 位作者 李学艺 王喜梅 陈金锁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0,共3页
油气井套管损坏中的很大一部分发生在泥岩段,泥岩浸水膨胀是造成泥岩段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钻井及修井过程中的泥岩段套管磨损会降低套管的强度,从而加剧套管损坏。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磨损程度下套管抗挤强度的变化,探讨了套管磨... 油气井套管损坏中的很大一部分发生在泥岩段,泥岩浸水膨胀是造成泥岩段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钻井及修井过程中的泥岩段套管磨损会降低套管的强度,从而加剧套管损坏。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磨损程度下套管抗挤强度的变化,探讨了套管磨损处于泥岩段时套管磨损程度与套管损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偏心距和其中一个水平主地应力固定不变,在另一水平主应力线性增加的情况下,含磨损缺陷的套管抗挤强度显著下降;在地应力不变的情况下,磨损位置处于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时,随着偏心距的增加磨损位置应力迅速增大,套管抗挤强度和抗挤强度系数均逐渐减小。这为钻井、修井及采油过程中防治套管损坏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损坏 泥岩 套管磨损 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低成本防结垢复合盐高密度无固相压井液 被引量:5
11
作者 强杰 董军 +5 位作者 尹瑞新 杨建林 韩恩军 刘恩山 张祖峰 邵彦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397,404,共5页
高温高压油气藏所用的普通压井液包含的溴盐、锌盐、重钙等与地层水配伍性差、易污染地层、具有高腐蚀性,且甲酸盐高密度压井液成本高,针对这些难题采用高效阻垢技术并研制了一种新型加重剂,同时广泛选用廉价的无机盐用于配制基液,研发... 高温高压油气藏所用的普通压井液包含的溴盐、锌盐、重钙等与地层水配伍性差、易污染地层、具有高腐蚀性,且甲酸盐高密度压井液成本高,针对这些难题采用高效阻垢技术并研制了一种新型加重剂,同时广泛选用廉价的无机盐用于配制基液,研发了一种新型低成本防结垢复合盐高密度无固相压井液体系。该体系不含固相成分,不含钙镁等易结垢的二价离子,全部为一价盐,密度最高可达1.70 g/cm3,且与同级别甲酸盐体系相比成本可降低50%以上,同时保留了甲酸盐体系的全部优点,满足国家新安全环保法低损害、低成本、高密度、无固相、无毒性的要求。该技术在大港油田先导性应用1口井,平均恢复期1 d,平均恢复率100%,油层保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本 无固相 防结垢 复合盐 高密度 无毒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层扩张-收缩孔道流动规律新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玉良 陈玉林 +2 位作者 计秉玉 张媛 穆文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89,共6页
低渗透油层孔隙结构复杂、喉道细小、孔喉比大,非达西现象严重是制约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原因.在国内外关于微流体流动、非达西渗流规律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驱油微观流动、多孔介质内微观作用力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微孔道内固液... 低渗透油层孔隙结构复杂、喉道细小、孔喉比大,非达西现象严重是制约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原因.在国内外关于微流体流动、非达西渗流规律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驱油微观流动、多孔介质内微观作用力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微孔道内固液相互作用条件下的流体黏性系数表达式、二维流动控制方程以及相应边界条件,并进行求解计算,给出了考虑固液作用、不考虑固液作用2种情况下扩张-收缩流道流体的流动规律.数值计算表明,考虑固液作用条件下,对流体速度、切应力和流线分布均有较大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微观作用力 边界层 数值模拟 扩张-收缩 微观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线重构反演在火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晓兰 刘小平 赵锡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32-35,共4页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四灶地区阜宁组火成岩发育,但火成岩分布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声波时差曲线对火成岩及其变质带和碎屑岩的反映不明显,火成岩储层预测难度大.针对研究区的特点选取了曲线重构反演来预测火成岩储层.通过对研究区多口井...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四灶地区阜宁组火成岩发育,但火成岩分布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声波时差曲线对火成岩及其变质带和碎屑岩的反映不明显,火成岩储层预测难度大.针对研究区的特点选取了曲线重构反演来预测火成岩储层.通过对研究区多口井测井曲线的统计分析,优选出能够有效区分火成岩与碎屑岩的GR曲线进行重构,利用GR曲线重构建立的拟阻抗初始约束模型与实际地质规律的吻合程度明显高于用原始曲线建立的模型,GR反演成果所描述的火成岩分布特征与实际的地质分析和认识吻合也较好,说明曲线重构技术在本次反演中起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利用该反演结果,结合目标区的地质认识和实际钻井、测井资料,对火成岩储集层进行了综合描述,描述8个火成岩控制的圈闭,预测6个新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安凹陷 四灶地区 火成岩 储层预测 曲线重构 地震反演 岩石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敏气藏产水气井产能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文华 陈玉林 冯玉良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深层气藏储层具有较明显的压力敏感性,岩石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大而降低,这将对气井的产能产生较大影响。在气藏开发过程中,由于边底水的侵入和凝析水在井底的聚集出现气、水两相渗流,增大了气相的流动阻力,也会降低气藏的产能。... 深层气藏储层具有较明显的压力敏感性,岩石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大而降低,这将对气井的产能产生较大影响。在气藏开发过程中,由于边底水的侵入和凝析水在井底的聚集出现气、水两相渗流,增大了气相的流动阻力,也会降低气藏的产能。因此,在气、水同产两相渗流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储层敏感性效应的影响,通过建立广义拟压力函数定量描述压敏储层条件下气、水两相渗流过程,采用数值积分计算任意压力下对应的拟压力值,确定深层压敏气藏产水气井的流入动态方程,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储层渗透率压力敏感程度和水、气比对气藏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可靠,可以用于深层压敏气藏产水气井产能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气藏 压敏效应 产水 广义拟压力函数 产能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阻油层识别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肖冬生 乔东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9-512,共4页
低阻油层是一类电性上比较特殊的油气层,在测井结果中不易与水层区分,它作为一类重要而特殊的油气层已经成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增储上产的重要对象。因此,深入分析低阻油层成因,并采用有效的方法识别低阻油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面分析束... 低阻油层是一类电性上比较特殊的油气层,在测井结果中不易与水层区分,它作为一类重要而特殊的油气层已经成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增储上产的重要对象。因此,深入分析低阻油层成因,并采用有效的方法识别低阻油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面分析束缚水质量分数、岩性、孔隙结构、黏土矿物成分、地层水矿化度及特殊导电矿物等因素,认为砂岩细粒成分质量分数是M地区某油层低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砂岩细粒成分质量分数对储层、物性、孔隙发育、束缚水及黏土矿物质量分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砂岩细粒成分质量分数与电阻率交会图结合支持向量机识别低阻油层的新方法。编制了砂岩细粒成分质量分数与电阻率交会图,由此确定了低阻油层的砂岩细粒成分质量分数和电阻率临界值。通过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已知含油气状况的样本点进行了重新识别,并对M地区某低阻油层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低阻油层的识别能力,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细粒成分质量分数 交会图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H敏感性聚合物调驱研究综述
16
作者 王晓超 张玉川 +1 位作者 朱旭 王小梅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20-324,共5页
pH敏感性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聚合物调驱体系,其重要特点是聚合物分子结构对溶液pH的敏感性。在酸性条件下,聚合物分子卷曲,溶液黏度低,注入性能好;当酸进入地层与储层岩石发生反应后,pH值升高,聚合物溶液黏度增加,有效封堵高渗层,达到... pH敏感性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聚合物调驱体系,其重要特点是聚合物分子结构对溶液pH的敏感性。在酸性条件下,聚合物分子卷曲,溶液黏度低,注入性能好;当酸进入地层与储层岩石发生反应后,pH值升高,聚合物溶液黏度增加,有效封堵高渗层,达到流度控制的目的。在调研国外pH敏感性聚合物调驱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聚合物的pH敏感特性,总结了矿化度、聚合物质量浓度等因素对pH敏感性聚合物流变特征的影响,并分析了低pH聚合物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性能,证实pH敏感性聚合物能够提高注入能力,在油藏深部调剖和流度控制中效果良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PH敏感性 注入性 深部调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0型定向井悬挂短节深孔加工工艺优化设计
17
作者 佘泽华 韩福强 +2 位作者 董在刚 魏福锁 李辉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0-32,86-87,共3页
针对650型定向井悬挂短节的加工难点,研究了特殊的深孔加工工艺。根据定向井悬挂短节的材料及结构特点,采用了新的深孔珩磨工具,用特制胎具及其钻铰刀具加工11+0.07mm的偏心孔(偏心距为49.3+0.05-0.05mm),同时优化了刀具的切削参数。实... 针对650型定向井悬挂短节的加工难点,研究了特殊的深孔加工工艺。根据定向井悬挂短节的材料及结构特点,采用了新的深孔珩磨工具,用特制胎具及其钻铰刀具加工11+0.07mm的偏心孔(偏心距为49.3+0.05-0.05mm),同时优化了刀具的切削参数。实践证明,对传统的加工工艺改进后,可明显减小刀具的切削力,减小钻削过程中的振动,提高了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进一步实现了定向井工具的国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悬挂短节 深孔加工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东平台C/D区块水平井钻井完井配套技术 被引量:8
18
作者 靳金荣 滕春鸣 +2 位作者 刁意舒 赵冬云 周建设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30,共4页
赵东合作区应用固定平台钻井,受平台面积限制,为提高油藏利用率和油田整体开采效果,多采用大位移井和水平井。水平井以开发单一油层为目的,对井眼轨迹控制精度要求高,而且水平井的水平段套管下入困难,钻井难度远大于陆地常规水平井钻井... 赵东合作区应用固定平台钻井,受平台面积限制,为提高油藏利用率和油田整体开采效果,多采用大位移井和水平井。水平井以开发单一油层为目的,对井眼轨迹控制精度要求高,而且水平井的水平段套管下入困难,钻井难度远大于陆地常规水平井钻井。为此,赵东合作区采用批量钻井技术,提高钻井速度;利用旋转地质导向技术避免滑动钻进的风险,提高机械钻速;利用弯螺杆实现一次趟钻完成造斜段、增斜段和稳斜段的钻进;利用LWD/MWD随钻测井技术和Azitrack油藏地质导向系统控制井眼轨迹,提高油藏钻遇率和入靶精度;采用漂浮下套管技术解决长水平段摩阻大、下套管难等问题;采用优质钻井液和低密度高强度水泥浆来提高固井质量,保护油层;利用裸眼砾石充填精细防砂工艺进行先期防砂,充分发挥油井产能,并长期保持稳产。赵东合作区对以上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了适合赵东合作区的水平井钻井完井配套技术,并对赵东合作区的开发起到了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钻井 完井 井身结构 井眼轨迹 砾石充填 赵东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压裂可降解涂层球座密封设计
19
作者 平恩顺 王林 +4 位作者 陶卫东 王晓磊 李博 冯国君 王瑞泓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8-91,96,共5页
针对分段压裂可降解球座在井下环境中易自行降解使密封时间较短的问题,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技术冲突解决原理提出一种涂层球座锥面的创新设想,采用热喷涂工艺在可降解球座锥面制备耐降解金属涂层;应用Pro/E软件建立可降解球及球... 针对分段压裂可降解球座在井下环境中易自行降解使密封时间较短的问题,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技术冲突解决原理提出一种涂层球座锥面的创新设想,采用热喷涂工艺在可降解球座锥面制备耐降解金属涂层;应用Pro/E软件建立可降解球及球座相接触的三维几何模型,应用ANSYS软件对可降解涂层球座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对可降解球座涂层锥面进行承压性能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可降解球的接触应力集中区域主要位于球座接触密封的涂层锥面,在接触面上的接触应力最大,最大应力值为205 MPa,并向两侧递减。试验结果表明:可降解球与球座涂层锥面可形成良好的密封系统,并且具备50 MPa承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球座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涂层 密封 承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