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藏转变注水开发方式研究——以大港油田孔南GD6X1区块为例 被引量:26
1
作者 吴忠宝 李莉 +3 位作者 张家良 阎逸群 王俊文 张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111,共7页
低渗透油藏常规注水开发生产井受效程度低、低产低液、经济效益差,传统水驱开发技术已无法适应低渗透油藏经济有效开发的要求,而借鉴致密油体积压裂后衰竭开采的开发方式,虽然可提高单井初期产能,但由于低渗透油藏砂体规模小、地层压力... 低渗透油藏常规注水开发生产井受效程度低、低产低液、经济效益差,传统水驱开发技术已无法适应低渗透油藏经济有效开发的要求,而借鉴致密油体积压裂后衰竭开采的开发方式,虽然可提高单井初期产能,但由于低渗透油藏砂体规模小、地层压力系数低和原油黏度高、气油比低等特点,仍存在产量递减快、累积产油量和采收率低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调整开发思路,转变注水开发方式。为此,提出了低渗透油藏由径向驱替向线性驱替转变,由连续注水向注水吞吐、异步注采和油水井互换等渗吸采油方式转变,由缩小井距提高水驱动用储量向体积改造提高单井缝控储量转变的3个转变注水开发方式的新思想;创建了全新的“体积压裂+有效驱替+渗吸采油”开发模式,并应用于大港油田孔南GD6X1区块,初步实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转变开发方式 体积压裂 渗吸采油 有效驱替 裂缝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油田储集层河道砂体内部构型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窦松江 孙超囡 +1 位作者 张艳君 孔令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6,共3页
以黄骅坳陷港西开发区明化镇曲流河储集层为例,探讨了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曲流河道砂体内点坝分布模式及规模、废弃河道及点坝的识别标志,以及点坝内部构型定量分布模式。进一步研究了侧积层倾向、倾角及侧积体宽度,并在... 以黄骅坳陷港西开发区明化镇曲流河储集层为例,探讨了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曲流河道砂体内点坝分布模式及规模、废弃河道及点坝的识别标志,以及点坝内部构型定量分布模式。进一步研究了侧积层倾向、倾角及侧积体宽度,并在单井泥质侧积层解释的基础上,以点坝内部构型为指导,结合动态分析,对泥质侧积层的井间分布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河流相 储集层 沙道沉积 砂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油田低渗薄互层油藏整体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周俊杰 鄂淑君 +1 位作者 秦晓东 张英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6期37-39,共3页
针对大港油田油藏评价和产能建设重点区块———官984断块,开展了低渗、薄互层整体压裂改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根据该断块油层薄、泥质夹层等特点,在压裂工艺上重点研究应用了支撑剂粒径组合、控制裂缝纵向延伸、压裂油层保护、压... 针对大港油田油藏评价和产能建设重点区块———官984断块,开展了低渗、薄互层整体压裂改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根据该断块油层薄、泥质夹层等特点,在压裂工艺上重点研究应用了支撑剂粒径组合、控制裂缝纵向延伸、压裂油层保护、压裂液快速破胶和裂缝强制闭合五大压裂配套技术。经现场实施,在压裂投产的8口油井中,平均单井产量达到了13.3t/d,整体压裂改造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 薄互层油藏 整体压裂改造 优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分类及其地震响应分析——以大港油田两个应用研究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马跃华 周宗良 +3 位作者 李振永 曹国明 吴丽颖 张会卿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2-913,共12页
薄层研究不应过于强调单一地层的厚度,而应关注地层的组合形式。重新定义了薄层,并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角度分别对薄层进行分类,初步建立了多维度薄层分类标准。基于新的分类标准,研究调谐效应,并根据调谐响应的不同特征,将调谐分为3类... 薄层研究不应过于强调单一地层的厚度,而应关注地层的组合形式。重新定义了薄层,并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角度分别对薄层进行分类,初步建立了多维度薄层分类标准。基于新的分类标准,研究调谐效应,并根据调谐响应的不同特征,将调谐分为3类:TPⅠ、TPⅡ和TPⅢ。实例1研究了中、浅层欠压实情况下,地质学中泥包砂型薄层对应于地球物理学中高包低(低阻抗地层介于高阻抗地层之间)型薄层,利用沉积微相与响应频率之间的关系(microfacies versus frequency,MVF)研究该类型薄层的沉积微相,分别预测了边滩、分支河道、泛滥平原等。实例2讨论了两套正旋回、油气同出、反射特征差异明显的薄层类型,针对地质特征相似,地震响应差别较大的薄层,依次进行了岩石物理分析、数值正演模拟、高压物性分析和气油比分析等研究,预测了凝析气藏和轻质油藏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分类 调谐 地震响应 凝析气藏 轻质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坝内部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大港油田枣南断块长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33
5
作者 印森林 陈恭洋 +3 位作者 戴春明 吴胜和 芦凤明 冯文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0-639,共10页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层次分析、模式拟合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河口坝内部储层构型模式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了其内部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分流水道不同的沉积物卸载方式控制,河口坝内部夹层具有侧...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层次分析、模式拟合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河口坝内部储层构型模式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了其内部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分流水道不同的沉积物卸载方式控制,河口坝内部夹层具有侧向叠置状及上拱状两种分布样式。侧向叠置状夹层样式在垂直物源方向呈一定倾角的侧向叠置状;上拱状夹层样式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呈多层隆升状。其中不同夹层分布样式的规模和方向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样式夹层剩余油富集方式存在差异。平行物源方向上,剩余油往往富集在夹层控制的注采不对应的前积体(增生体)内部,且其前端剩余油富集程度较高。垂直物源方向上,对侧向叠置状夹层样式来说,剩余油大量富集在坝主体内部夹层隔挡的侧积体内;对上拱样式来说,剩余油受水驱控制大量富集在拱状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河口坝 夹层 剩余油 枣南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南部油田回注污水结垢性与配伍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尹先清 郑琼 +5 位作者 李玫 刘建 石占忠 马立军 赵明 班艳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26,共3页
大港南部油田注水水源为南部各污水站处理后的采油污水,若处理后水的水质未达到注水标准,碳酸钙结垢会引起注水压力上升,严重影响油田生产。对大港南部3个区块的6种水样的分析结果表明,官一联和枣一联两个区块的成垢离子Ca2+、Mg2+、HC... 大港南部油田注水水源为南部各污水站处理后的采油污水,若处理后水的水质未达到注水标准,碳酸钙结垢会引起注水压力上升,严重影响油田生产。对大港南部3个区块的6种水样的分析结果表明,官一联和枣一联两个区块的成垢离子Ca2+、Mg2+、HCO3-的含量都不高,而西二联的HCO3-含量很高,根据碳酸钙饱和指数SI和稳定指数SAI预测得出港西回注水有一定的结垢倾向。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油层温度(85℃)下密闭恒温7d,南部区块的两组水样均无沉淀;港西地层水和回注水(55℃)按不同体积混合后产生沉淀,浊度变大,配伍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采出水 油田注入水 结垢性 配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油田埕北断坡区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于长华 苏俊青 +3 位作者 袁淑琴 盛东杰 段润梅 张立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6-90,共5页
埕北断坡区具有优越的成藏地质背景,具有含油目的层多,油气藏类型多样,纵向叠置、平面连片的特点,油气勘探潜力巨大。通过对已发现油气藏的成藏要素剖析,认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储集条件和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 埕北断坡区具有优越的成藏地质背景,具有含油目的层多,油气藏类型多样,纵向叠置、平面连片的特点,油气勘探潜力巨大。通过对已发现油气藏的成藏要素剖析,认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储集条件和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晚期成藏等是控制该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 油气富集 主控因素 埕北断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仓库的油田开发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马立平 杨永刚 任宝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0年第9期97-99,共3页
以实现油田开发战略规划网络化、信息化以及管理科学化为目标,提出了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建立计算机支持的油田开发战略规划决策智能系统,阐述了系统的结构设计、数据仓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实现方法。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针对... 以实现油田开发战略规划网络化、信息化以及管理科学化为目标,提出了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建立计算机支持的油田开发战略规划决策智能系统,阐述了系统的结构设计、数据仓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实现方法。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针对整个油田开发规划工作的各个环节,研究和开发了以强大的油田开发规划数据仓库为支撑,可满足不同层次和部门的油田开发管理及技术人员决策需求的智能支持系统,以实现科学化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仓库 油田开发规划 智能决策 支持系统 网络 元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期微观剩余油赋存规律——以大港油田小集区块和港西区块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宜强 张津 +4 位作者 潘登 燕云 刘明熹 曹涵 高文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4-449,共6页
为了厘清开发后期高含水储集层内部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指导大港油田小集区块和港西区块油藏后续剩余油精细挖掘,利用紫外荧光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经图像处理后,将剩余油划分为弱波及、中波及和强波及3个级别,剩余油赋存状态划分为簇状... 为了厘清开发后期高含水储集层内部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指导大港油田小集区块和港西区块油藏后续剩余油精细挖掘,利用紫外荧光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经图像处理后,将剩余油划分为弱波及、中波及和强波及3个级别,剩余油赋存状态划分为簇状、孔表薄膜状、狭缝状、角隅状和粒间吸附状5种。在高含水阶段,不同的剩余油赋存状态中,剩余油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簇状、孔表薄膜状、角隅状、粒间吸附状和狭缝状;聚/表复合驱后簇状剩余油和孔表薄膜状剩余油较多,后续可采用改善岩石润湿性的方法开采;砾岩剩余油分布较砂岩更加复杂,簇状剩余油和粒间吸附状剩余油较砂岩多,后续应考虑采用控制注入流体流度的方法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高含水 微观剩余油 赋存规律 紫外荧光 水驱 聚/表复合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建模技术在复杂断块老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邹拓 左毅 +3 位作者 孟立新 刘云利 邢向荣 冯金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老油田二次开发技术核心之一是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地质建模是定量表征储层新的认识体系的唯一手段。复杂断块老油田具有开发年限长、构造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剩余油局部富集等特点,针对二次开发要求,提出了相应地质建模对策与方法。... 老油田二次开发技术核心之一是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地质建模是定量表征储层新的认识体系的唯一手段。复杂断块老油田具有开发年限长、构造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剩余油局部富集等特点,针对二次开发要求,提出了相应地质建模对策与方法。结合复杂断块老油田断层数量多、相互切割关系复杂的构造特点,采取分步模拟—关键层控制—整体构造建模的思路,准确高效建立精细构造模型;为了逼近地质"真实"的微相模拟效果,应用垂向和平面双地质趋势约束法多次迭代微相建模技术,确保后续属性模型最大程度接近储层地质"真实"参数分布;同时,针对重点潜力油砂体,提出不同随机模拟方法嵌套使用、逐级模拟的构型精细建模技术对策,快速建立科学的地质模型。将以上技术对策与方法应用到港东油田二次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老油田二次开发地质建模提供一个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层控制 双趋势约束 构型建模 复杂断块 二次开发 港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二层多目标措施结构优化模型及算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任宝生 刘志斌 +1 位作者 赵明 王君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2期49-51,共3页
讨论了油田开发规划的措施结构优化问题,基于二层多目标规划原理,将油田企业视为一个二层系统(上层为油田公司,下层为各个采油厂,且2个层面相对独立),以总措施产量最大、总效益最好为目标,建立了油田开发规划的二层多目标措施结构优化模... 讨论了油田开发规划的措施结构优化问题,基于二层多目标规划原理,将油田企业视为一个二层系统(上层为油田公司,下层为各个采油厂,且2个层面相对独立),以总措施产量最大、总效益最好为目标,建立了油田开发规划的二层多目标措施结构优化模型,并给出了适用于该模型的改进的Pareto多目标遗传算法的设计和实现步骤。该优化模型成功解决了油田公司措施产量分配问题、采油厂各分项措施产量对应的各项工作量及其他开发指标的最优构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二层多目标规划 措施结构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吕国祥 张津 +3 位作者 刘大伟 张瀛 王兴明 冯金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57,共3页
高含水油田水驱采收率的提高,对降低采油成本、稳定我国油气产量、满足国内经济发展要求意义重大。储层非均质性、驱动压力、裂缝与注采井网匹配关系等对提高水驱采收率有重要影响,裂缝、润湿性、启动压力梯度和黏度等是提高碳酸盐岩油... 高含水油田水驱采收率的提高,对降低采油成本、稳定我国油气产量、满足国内经济发展要求意义重大。储层非均质性、驱动压力、裂缝与注采井网匹配关系等对提高水驱采收率有重要影响,裂缝、润湿性、启动压力梯度和黏度等是提高碳酸盐岩油田、低渗透油田和稠油油田水驱采收率必须予以考虑的因素。水动力学和多种工艺结合技术以及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技术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应用。就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来看,我国水动力学方法提高水驱采收率机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强剩余油气分布及挖潜研究,提出解决储层非均质性与波及体积系数、剩余油气分布与注采井网、油水气流度比与驱油气效率之间矛盾的方法将是未来有效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关键配套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采收率 影响因素 剩余油 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封闭性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窦松江 赵平起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1,共4页
以大港复杂断块油田为例,提出了油田开发过程中断层封闭性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利用静态、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及现场动态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判定断层是否具有封闭性或有无后期活化现象。首先,通过静态方法识别断层,然后利用油藏工程、... 以大港复杂断块油田为例,提出了油田开发过程中断层封闭性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利用静态、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及现场动态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判定断层是否具有封闭性或有无后期活化现象。首先,通过静态方法识别断层,然后利用油藏工程、现场测试等方法分析断块是否封闭,以及寻找不密封断层,最终依据剩余油的分布状况,确定合理注采比例,调整注采井网形式,提高油藏水驱控制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控制断层附近注水井的注入压力和注水量,避免断层后期活化,以便达到减少无效注水、减缓油水井套变及充分挖掘油藏潜力之目的。ZY油田部分断块断层封闭性较差,针对周围生产井受益不明显的井,注水外溢量大于75%的注水井,采取了转采方式或停注的措施对策。通过相应对策的实施,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开发中后期老油田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断层 封闭性 活化 外溢量 注采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田开发后期精细地质建模技术对策 被引量:13
14
作者 邹拓 徐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0,共6页
针对开发后期复杂断块老油田二次开发挖潜剩余油,需要准确认识储层三维空间分布、精细预测储层属性参数,展开了精细地质建模技术研究。采用逐级控制、分步建模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复杂断块断层多、配置关系复杂、单砂层层多且薄的构造建... 针对开发后期复杂断块老油田二次开发挖潜剩余油,需要准确认识储层三维空间分布、精细预测储层属性参数,展开了精细地质建模技术研究。采用逐级控制、分步建模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复杂断块断层多、配置关系复杂、单砂层层多且薄的构造建模难题。利用SKUA软件地质网格系统,避免建模网格变形、坍塌及不稳定性等问题。同时,采取多条件控制、嵌套约束模拟属性建模方法,保证物性模拟参数优相关性,借助GPU加速、多核并行运算等技术手段,重点单砂层重点剖析的方法,建立30.0m×30.0m×0.5m精度模型,准确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将上述技术对策用于港西油田五区二三维地质建模中,实现了储层精细三维可视化,提高了储层参数预测精度,为后续精细油藏数值模拟预测剩余油提供科学、可靠的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建模对策 地质网格系统 精细模型 港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层面建模算法及实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左毅 宋静 +3 位作者 史卓丽 乔婧璇 祖秀然 郑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5,共8页
由于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特征及其研究目的不同,三维地质建模中层面建模采取的模拟方法和模型精度均有所区别。从三维地质建模角度出发,将油藏开发划分为油藏评价、新区建产和老区调整3个阶段,通过港东二区五断块层面模拟过程中各种模拟算... 由于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特征及其研究目的不同,三维地质建模中层面建模采取的模拟方法和模型精度均有所区别。从三维地质建模角度出发,将油藏开发划分为油藏评价、新区建产和老区调整3个阶段,通过港东二区五断块层面模拟过程中各种模拟算法分析及筛选,提出了层面模拟时,油藏评价阶段建模采用Kriging算法,网格精度为100 m×100 m×5.0 m;新区建产阶段建模采用Kriging算法或Global B-spline算法,网格精度为50 m×50 m×1.5 m;老区调整阶段建模采用Local B-spline算法或Converging average算法,网格精度为10 m×10 m×0.5 m,使层面模拟结果更符合地质情况及研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开发 阶段划分 层面建模 模拟算法 标准层面 油藏评价 新区建产 老区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徐庄油田薄层生物石灰岩小—微裂缝识别及建模
16
作者 李云鹏 林学春 +4 位作者 余星辰 康志宏 李佩敬 王亚静 祁爱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1-679,共9页
小—微裂缝作为王徐庄油田沙河街组薄层生物石灰岩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因缺乏有效的测量方法和表征技术,导致其研究较为困难,影响了油气开发中流体流动能力的预测。综合岩心、岩石薄片、CT扫描、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常规测井等资... 小—微裂缝作为王徐庄油田沙河街组薄层生物石灰岩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因缺乏有效的测量方法和表征技术,导致其研究较为困难,影响了油气开发中流体流动能力的预测。综合岩心、岩石薄片、CT扫描、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常规测井等资料,对小—微裂缝的发育情况开展研究。采用PSO-BP神经网络预测研究区裂缝性储集层发育情况及分布特征,提出了离散裂缝网络模拟方法,模拟了小—微裂缝的空间展布。结果表明:小—微裂缝发育的生物石灰岩深、浅电阻率幅差较大;研究区生物石灰岩小—微裂缝较为发育,对改善储集层物性和注水受效方向有重要意义;小—微裂缝受控于断裂带和生物石灰岩沉积微相。油藏数值模拟证实,融合小—微裂缝介质的双孔双渗模型的油水关系动态拟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徐庄油田 沙河街组 生物石灰岩 小—微裂缝 粒子群优化算法 BP神经网络 离散裂缝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存条件对陆相中高熟页岩油富集与流动性保持的作用
17
作者 赵文智 刘伟 +9 位作者 卞从胜 刘显阳 蒲秀刚 陆加敏 李永新 李军辉 刘诗局 关铭 付秀丽 董劲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陆相页岩烃源岩层系内部滞留烃数量与品质的控制因素除生烃母质类型、丰度、热成熟度与页岩储层储集空间外,烃源岩保存条件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在现阶段关注较少;针对该科学问题,以实例解剖为出发点,探讨保存条件在页岩油可动烃富集中的... 陆相页岩烃源岩层系内部滞留烃数量与品质的控制因素除生烃母质类型、丰度、热成熟度与页岩储层储集空间外,烃源岩保存条件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在现阶段关注较少;针对该科学问题,以实例解剖为出发点,探讨保存条件在页岩油可动烃富集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良好的保存条件主要有3方面的关键作用:①确保足够多的轻烃(C_(1)—C_(13))、中组分烃(C_(14)—C_(25))和小分子芳香烃(含1~2个苯环)留在地层中以增加页岩油流动性和流动量;②确保地层具有较高的能量场(异常高压),以推动页岩油最大量流出;③确保滞留烃保持多组分烃(轻烃、中质烃、重烃和含杂原子化合物)混相流动条件,使重烃(ΣC_(25+))和重质组分(非烃和沥青质)有最佳流动度和最大流动量。经实例解剖证实,凡经济可采性较好的陆相页岩油除有机质类型、丰度与热成熟度及储集空间等有利条件外,页岩层系保存条件好,是页岩油经济成藏的关键因素,应纳入页岩油富集区/段评价标准,成为有利勘探靶体选择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中高熟页岩油 可动烃富集 保存条件 地层能量场 烃组分混相 滞留烃流动度 松辽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准噶尔盆地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斜坡区重力流沉积与致密油勘探 被引量:66
18
作者 蒲秀刚 周立宏 +7 位作者 韩文中 陈长伟 袁选俊 林常梅 柳飒 韩国猛 张伟 姜文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在岩心、薄片观察,测录井及样品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关的致密油形成条件和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有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和经典的浊流沉积。含泥砾块状砂... 在岩心、薄片观察,测录井及样品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关的致密油形成条件和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有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和经典的浊流沉积。含泥砾块状砂岩多为砂质碎屑流成因,泥质碎屑流沉积为含有较多砂质团块的泥岩或粉砂质泥岩,正递变层理是识别传统浊积岩的重要标志。受多物源供给、地形坡-折、不同触发机制、湖平面升降等因素共同影响,多期重力流在斜坡区中低部位—主凹区形成多级远岸水下扇扇体,可识别水下主水道、水下分流水道、水道侧缘、水道间泥及无水道区浊积席状砂5种沉积微相。多期多级重力流沉积造成湖盆区"富泥又富砂",平面上优质烃源岩、致密储集层大面积分布,纵向上源、储紧邻,形成多套"三明治"式生储盖组合,为湖盆深水区致密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勘探实践表明,砂质碎屑流水下分流水道与无水道区浊积席状砂微相为沙一下亚段重力流沉积型致密油勘探的两个主要沉积类型,是歧口凹陷斜坡区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致密油 沙一段 斜坡区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湖相页岩油甜点评价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36
19
作者 韩文中 赵贤正 +6 位作者 金凤鸣 蒲秀刚 陈世悦 牟连刚 张伟 时战楠 汪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7-786,共10页
基于岩心、薄片、X射线衍射、岩石热解、CT扫描、核磁共振及试油资料,研究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陆相页岩层系宏观及微观的组分、沉积结构特征及页岩油甜点评价标准和方法,确定页岩油水平井最佳甜点箱体。根据优势岩石类型、韵... 基于岩心、薄片、X射线衍射、岩石热解、CT扫描、核磁共振及试油资料,研究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陆相页岩层系宏观及微观的组分、沉积结构特征及页岩油甜点评价标准和方法,确定页岩油水平井最佳甜点箱体。根据优势岩石类型、韵律结构及测井曲线特征,建立了薄层状灰云质页岩、纹层状混合质页岩、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和层状灰云质页岩4类页岩岩相,将孔二段一亚段划分为(PS1—PS4)4个准层序。PS1页岩孔隙度大于6%,黏土含量小于20%,S1值小于4 mg/g;PS2页岩纹层结构发育,大孔径孔喉、连通性较好、有机碳及可动烃含量高,S1值大于4 mg/g、TOC值为2%~6%、黏土含量小于20%、孔隙度大于4%;PS3页岩S1值大于6 mg/g,黏土含量为20%~30%,孔隙度小于4%;PS4页岩TOC值偏低、含油性相对较差。建立了游离烃含量(S1)、页岩韵律结构、黏土含量、TOC及孔隙度等5参数的页岩油评价分类标准,以及5参数赋权重甜点层定量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数EI。综合分析分析认为PS2最优,是页岩油地质-工程双甜点,其次是PS3和PS1,前者侧重于页岩油地质甜点而后者则偏于工程甜点,最后为PS4。优选PS2和PS3两套页岩油甜点钻探,多口直井和水平井获得高产,其中1701H井稳产623 d、累产超万吨,展示孔二段页岩油良好的勘探前景。图9表5参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岩相 韵律结构 赋权重定量评价 页岩油甜点 页岩油评价标准 沧东凹陷 渤海湾盆地 古近系 孔二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工业化开发突破与实践——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 被引量:46
20
作者 赵贤正 周立宏 +2 位作者 赵敏 王文革 官全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9-600,共12页
大港油田历经50余年勘探开发,面临着常规油气藏储量发现越来越少、产量递减快等突出问题。对此,大港油田公司瞄准资源潜力较大生油层系,强化理念、理论、技术和管理创新,破解突出问题,开辟了新的增储上产战场。以理念创新破解观念禁区,... 大港油田历经50余年勘探开发,面临着常规油气藏储量发现越来越少、产量递减快等突出问题。对此,大港油田公司瞄准资源潜力较大生油层系,强化理念、理论、技术和管理创新,破解突出问题,开辟了新的增储上产战场。以理念创新破解观念禁区,提出源内成藏新认识,进军沧东凹陷陆相页岩油;以理论创新破解认识雾区,创新形成“优势组构相—滞留烃超越效应”富集理论,明确了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以技术创新破解勘探盲区,打造甜点体识别评价技术、水平井钻井提速、密切割体积压裂增产措施等技术,页岩油水平井实现了高产稳产;以管理创新破解成本雷区,效益倒逼、创新机制,综合成本大幅下降。沧东凹陷孔二段陆相页岩油实现工业化开发,引领页岩油业务发展,为中国页岩油革命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富集理论 工业化开发 孔二段 沧东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