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大洼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国飞 王斌飞 +4 位作者 翟晴飞 赵一俊 钟莉 赵珈祎 刘宪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0期6728-6730,6740,共4页
利用大洼县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统计分析该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大洼县全年及春、夏、秋、冬季四季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降水全年及春、夏、冬季有增多的趋势,秋季有减少... 利用大洼县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统计分析该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大洼县全年及春、夏、秋、冬季四季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降水全年及春、夏、冬季有增多的趋势,秋季有减少的趋势,夏季降水量增幅最大;全年及四季的日照变化明显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量 日照 大洼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09年大洼县最高与最低气温非对称变化分析
2
作者 张美玲 陈龙 +2 位作者 辛明月 周华怡 李俊和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3期268-270,共3页
利用近50年(1960—2009年)大洼县逐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和Yamamoto法分析大洼县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情况,结果表明:近50年大洼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 利用近50年(1960—2009年)大洼县逐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和Yamamoto法分析大洼县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情况,结果表明:近50年大洼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冬季增温最强,春季次强,夏季最弱,秋季次弱。近50年大洼县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分为2个阶段,偏冷阶段(1960—1987年)大多数年份为负距平,其中年平均和最低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增暖阶段(1988—2009年)大多数年份为正距平值,只有年平均最低气温呈缓慢的上升趋势。用M-K和Yamamoto法分别检测出最高和最低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非对称变化 突变 辽宁大洼 1960—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数据预处理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美玲 陈龙 +1 位作者 辛明月 殷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期203-205,共3页
对自动气象站的数据进行质量检验,并利用C#语言将文本文件格式的气象数据输入到SQL Service书库中,用SQL语言进行修改、查询、维护,减轻了数据使用者从气象数据源文件中提取各种主要气象信息的工作量。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数据预处理 质量控制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因子对水稻稻瘟病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俊和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1期223-224,226,共3页
阐述了农业气象因子与稻瘟病发生发展和流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并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以期减少稻瘟病所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农业气象因子 稻瘟病 影响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一体化发展探索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南 高井宝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32期66-67,共2页
气象业务的发展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体系的要求,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气象行业发展的目标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县级气象业务一体化发展内涵分析,为实现县级气象业务综合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促进一体化发展的见解,... 气象业务的发展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体系的要求,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气象行业发展的目标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县级气象业务一体化发展内涵分析,为实现县级气象业务综合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促进一体化发展的见解,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一体化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气象业务 一体化发展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锦地区冬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6
作者 杨文艳 徐静 +1 位作者 袁婧 尤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104-16105,共2页
利用盘锦地区近50年冬季气象(1961~2010年)资料,对盘锦冬季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气象条件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盘锦冬季气温总体为上升趋势,其主要贡献因子是平均最低气温的大幅度升高,气温年际变化幅度增大,有冷... 利用盘锦地区近50年冬季气象(1961~2010年)资料,对盘锦冬季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气象条件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盘锦冬季气温总体为上升趋势,其主要贡献因子是平均最低气温的大幅度升高,气温年际变化幅度增大,有冷事件发生;冬季降水略增多,年际变化较大,近10年增多趋势明显;近10年盘锦大雾发生频率增加,6级以上大风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锦 冬季 气温 降水 气象条件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稻区近地层CH_4浓度与通量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贾庆宇 刘晶淼 +6 位作者 梁成华 刘国飞 谢艳兵 于文颖 王笑影 吕国红 温日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4-810,共7页
为准确获取辽河三角洲水稻湿地CH4浓度与通量特征,分析水稻生长发育对CH4浓度与通量的影响,进一步估算稻田CH4排放量,基于采用涡度协方差法(Eddy Covariance Method,EC)获取的2013年4─10月辽河三角洲稻区近地层CH4监测资料,结合水稻生... 为准确获取辽河三角洲水稻湿地CH4浓度与通量特征,分析水稻生长发育对CH4浓度与通量的影响,进一步估算稻田CH4排放量,基于采用涡度协方差法(Eddy Covariance Method,EC)获取的2013年4─10月辽河三角洲稻区近地层CH4监测资料,结合水稻生育期,分析了稻田CH4浓度与通量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稻(Oryza sativa Linn)生长季内,近地层CH4的平均浓度是0.242 mmol·m-3,期间出现3个峰值,分别与泡田期、拔节-抽穗期和成熟期3个生育期相对应;CH4浓度较高时期,其日变化活跃,表现为日间浓度较低夜间浓度较高,日较差大,在其它浓度较低时期,日变化不大。CH4的月排放量在5月最大,为0.700 mol·m-2。CH4通量在水稻生长季内日平均为0.080μmol·m-2·s-1,通量峰值出现规律与浓度一致,其中泡田-移栽期较高,最高值出现在5月11日,为0.707μmol·m-2·s-1,返青期-分蘖期基本无CH4排放,拔节期-抽穗排放量再次升高,之后逐渐降低,在CH4通量较高时期,通量的日变化随气温升高而升高,温度达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浓度与通量的日变化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水稻 甲烷 浓度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壤土重茬大豆生长发育及调控措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郭瑞 陈龙 +5 位作者 李建东 张美玲 王国骄 孙备 胡冀宁 张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3-885,共3页
对砂壤土上重茬大豆生长发育情况及调控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砂壤土上重茬大豆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受连作影响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重茬大豆成熟期的株高、植株干重和产量与正茬大豆相比分别降低了1.86%、56.54%和20.99%。2种调控... 对砂壤土上重茬大豆生长发育情况及调控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砂壤土上重茬大豆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受连作影响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重茬大豆成熟期的株高、植株干重和产量与正茬大豆相比分别降低了1.86%、56.54%和20.99%。2种调控措施均减轻了连作障碍,微肥处理重茬大豆成熟期时植株干重和产量分别比普通重茬大豆增加了108.96%和114.76%;优选种子处理株高、植株干重和产量分别比普通重茬大豆增加了7.80%、47.67%和6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茬大豆 砂壤土 生长发育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水稻纹枯病菌丝融合群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桑海旭 王井士 +3 位作者 李俊和 刘志恒 刘楠 王明辉 《北方水稻》 CAS 2011年第6期19-22,共4页
辽河三角洲是辽宁省水稻主产区,水稻纹枯病近年来持续严重发生,本研究对辽河三角洲稻区的不同水稻品种上分离获得的纹枯病菌菌株进行融合测试,以便探明水稻品种来源各异的病菌菌群类别及其分布的关系,研究探讨辽河三角洲水稻纹枯病菌菌... 辽河三角洲是辽宁省水稻主产区,水稻纹枯病近年来持续严重发生,本研究对辽河三角洲稻区的不同水稻品种上分离获得的纹枯病菌菌株进行融合测试,以便探明水稻品种来源各异的病菌菌群类别及其分布的关系,研究探讨辽河三角洲水稻纹枯病菌菌丝融合群构成,为生产上病害流行、预测以及针对性进行水稻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水稻纹枯病 菌丝 融合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影像的沈阳城市热岛效应及其与植被指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美玲 殷红 +3 位作者 辛明月 陈龙 付炜 张丽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3-538,共6页
采用2001年和2008年沈阳MODIS遥感影像,运用分裂窗算法反演沈阳地表温度,并以郊区平均地表温度为准,将沈阳市辖区的温度划分为4级,研究沈阳城市热岛效应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城市热岛强度与NDV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存在明显的... 采用2001年和2008年沈阳MODIS遥感影像,运用分裂窗算法反演沈阳地表温度,并以郊区平均地表温度为准,将沈阳市辖区的温度划分为4级,研究沈阳城市热岛效应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城市热岛强度与NDV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总体呈现由市中心向外逐渐扩张的空间特征。与2001年相比,2008年城市热岛范围明显扩大,2级弱热岛效应区的面积明显增加,增加129km2,3级和4级热岛效应区的面积增加相对较少,但1级非热岛效应区却急剧减少,减少857km2。城市热岛效应和NDVI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植被对减缓城市热岛强度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MODIS 沈阳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俊和 张美玲 +4 位作者 陈龙 辛明月 高井宝 徐卓 殷红 《农学学报》 2015年第11期113-117,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锦 冬季 日光温室 小气候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类型土壤对碱的缓冲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龙 张美玲 +4 位作者 李建东 辛明月 孙琳琳 牛琳琳 孙占印 《农学学报》 2015年第11期40-43,共4页
为了探讨几种土壤类型对碱的缓冲特征,笔者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碱缓冲能力大小,对几种类型土壤对碱的缓冲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类型土壤对碱的缓冲能力大小依次为黄棕壤>水稻土>砂姜黑土>潮土。不同肥... 为了探讨几种土壤类型对碱的缓冲特征,笔者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碱缓冲能力大小,对几种类型土壤对碱的缓冲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类型土壤对碱的缓冲能力大小依次为黄棕壤>水稻土>砂姜黑土>潮土。不同肥力砂姜黑土和水稻土对碱溶液的缓冲能力均是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对碱溶液的缓冲能力均是高量有基质>中量有机质>对照。同一类型土壤对碱缓冲能力高低与肥力高低和有机质含量高低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缓冲容量 缓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气候规律与农业生产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莹 李树岭 +2 位作者 刘国飞 杨志明 邵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314-21315,共2页
随着气候变化引起自然灾害不断加剧,导致农业的生产发展与气候之间十分不协调,进一步加强气象变化与农业生产的研究十分必要。通过对辽宁省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研究,针对2010年极端天气造成的农业灾害进行分析,揭示了气象变化对农业生... 随着气候变化引起自然灾害不断加剧,导致农业的生产发展与气候之间十分不协调,进一步加强气象变化与农业生产的研究十分必要。通过对辽宁省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研究,针对2010年极端天气造成的农业灾害进行分析,揭示了气象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深远影响,对合理规划作物布局、安排农事活动、减少农业损失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异质生境芦苇种群生长动态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龙 张美玲 +2 位作者 李俊和 陈洪利 赵珈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62-67,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生境条件下辽河三角洲芦苇种群生长发育的差异原因,选择观测场苇田和辽滨鸭舌岛苇田为观测地点,对比分析了不同水质条件下芦苇发育期及生长发育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各个观测时期观测场苇田pH值、密度明显高于辽滨鸭舌岛苇... 为了探究不同生境条件下辽河三角洲芦苇种群生长发育的差异原因,选择观测场苇田和辽滨鸭舌岛苇田为观测地点,对比分析了不同水质条件下芦苇发育期及生长发育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各个观测时期观测场苇田pH值、密度明显高于辽滨鸭舌岛苇田;观测场苇田的电导率、溶解氧及可溶性有机物均低于辽滨鸭舌岛苇田;(2)从萌芽期至3叶期,苇田观测场芦苇发育期较辽滨鸭舌岛芦苇有所提前;同一发育期时间变化范围为2~6 d,但总体差异不显著;苇田观测场芦苇和辽滨鸭舌岛芦苇从萌芽期至黄枯期全生育期天数分别为210和206 d;(3)各个观测时期的苇田观测场的芦苇平均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重发育指标均显著低于辽滨鸭舌岛。密度引起的种内竞争可能是不同生境条件下的芦群体生长发育指标差异较大的内在因子;不同生境条件的水质pH值、电导率、溶解氧和溶解性有机物不同是引起该地区芦苇生长发育差异的外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生境 生长发育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盘锦水稻生育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辛明月 任智勇 +4 位作者 王斌飞 张美玲 陈龙 苗静 王楠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9期10232-10233,共2页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盘锦水稻生育期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盘锦大洼气象站1980~2009年水稻生育期观测资料及生育期气象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生育期变化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水稻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盘锦水稻生育期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盘锦大洼气象站1980~2009年水稻生育期观测资料及生育期气象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生育期变化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水稻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升高的趋势,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变化平缓;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内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与全生育期的变化相似;平均气温与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导致全生育期和营养生长期缩短,却使生殖生长期延长。[结论]气候变化致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但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变化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稻 生育期 影响 盘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地区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艳 江和文 +2 位作者 陈红磊 李俊和 陈洪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289-11291,共3页
在分析辽河三角洲地区1989~2009年小叶杨春秋两季的物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物候期差异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式,分析了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物候期对温度变化和界限温度通过日期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21年辽河三角洲地区春... 在分析辽河三角洲地区1989~2009年小叶杨春秋两季的物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物候期差异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式,分析了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物候期对温度变化和界限温度通过日期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21年辽河三角洲地区春季物候期略有提早,但趋势特征不明显,春季物候期的变化主要受气温波动的制约,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秋季物候期呈明显推迟趋势,秋季物候期的早晚主要是由气温降到一定指标的时间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植物物候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锦春季旱涝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士民 江和文 +3 位作者 员影 杨文艳 迟春艳 钟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9652-9653,共2页
选取当地1955~2004年春季3~5月降水资料,首先分析各年的降水概况,进而根据辽宁旱涝划分标准对当地旱涝进行划分,并通过小波分析方法进行周期分析,得出盘锦旱涝周期明显,具有5~6年和1~2年周期,最后对重度旱、涝年的500 hPa高度场距平合... 选取当地1955~2004年春季3~5月降水资料,首先分析各年的降水概况,进而根据辽宁旱涝划分标准对当地旱涝进行划分,并通过小波分析方法进行周期分析,得出盘锦旱涝周期明显,具有5~6年和1~2年周期,最后对重度旱、涝年的500 hPa高度场距平合成图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找出旱涝年的环流特点,以期为今后的旱涝状况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小波分析 距平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5年盘锦市芦苇湿地面积减少原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龙 陈洪利 +3 位作者 张美玲 赵珈祎 刘宪哲 孙占印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4期180-180,189,共2页
为了探索2014—2015年盘锦市芦苇湿地面积减少原因及对策,利用"高分一号"卫星2014—2015年相同时相遥感监测数据和GPS定位技术,经过现场勘查确认,对盘锦市辽河口湿地主要芦苇分布区2年同时相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4—201... 为了探索2014—2015年盘锦市芦苇湿地面积减少原因及对策,利用"高分一号"卫星2014—2015年相同时相遥感监测数据和GPS定位技术,经过现场勘查确认,对盘锦市辽河口湿地主要芦苇分布区2年同时相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4—2015年盘锦芦苇湿地面积变化原因主要是人类进行的各类农业开发、气候变暖引起的干旱次生效应、芦苇湿地生态系统自身结构的不稳定性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之间的关系,从根本意义上保证湿地芦苇的生态需水才是减缓芦苇湿地退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湿地 面积减少 原因 对策 辽宁盘锦 2014--2015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锦市冬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9
作者 杨文艳 徐静 +1 位作者 袁婧 尤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727-15728,共2页
利用盘锦地区近50年(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对盘锦冬季降水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盘锦冬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代呈现几个明显多雨、少雨期,冬季各月降水年际变化趋势不同;含雪降水极值的地... 利用盘锦地区近50年(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对盘锦冬季降水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盘锦冬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代呈现几个明显多雨、少雨期,冬季各月降水年际变化趋势不同;含雪降水极值的地域分布存在南北差异。极值在15 mm以上降雪平均每3.6年出现一次,但年代际变化较大;近10年来盘锦地区冬季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多、少雨年存在2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各类天气日数变化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降水 时空变化 特征分析 盘锦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岛地区寒潮发生特征及成因分析
20
作者 包颖 高井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345-12347,共3页
基于1960~2009年葫芦岛地区4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寒潮蓝色和黄色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将其分类,分别统计分析了其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葫芦岛地区寒潮发生的月份从当年的9月一直到次年5月均有可能发生,出现寒... 基于1960~2009年葫芦岛地区4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寒潮蓝色和黄色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将其分类,分别统计分析了其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葫芦岛地区寒潮发生的月份从当年的9月一直到次年5月均有可能发生,出现寒潮最多的月份是10和11月,最少的月份是5月,这主要与气候的季节性转换有关;寒潮发生次数最多时段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达到寒潮蓝色预警标准的次数呈减少趋势,达到寒潮黄色预警标准的寒潮发生次数与气温的变化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从地域分布来看,出现寒潮次数最多的地方是建昌县,最少的地方是绥中县,主要受下垫面、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岛 寒潮 预警标准 时空特征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