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QDs/BiOBr光催化净化微污染景观水体的研究
1
作者 张雪乔 肖利 +4 位作者 魏于凡 黄俊文 杨潇 张虹 张仕豪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9-1978,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溴氧化铋(Bi OBr)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域的响应,以柠檬酸为碳源,利用水热法制备石墨烯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GQDs)改性Bi OBr复合光催化材料(GQDs/Bi OBr),以研究其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微污染景观水的净化效果。通过... 为进一步提高溴氧化铋(Bi OBr)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域的响应,以柠檬酸为碳源,利用水热法制备石墨烯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GQDs)改性Bi OBr复合光催化材料(GQDs/Bi OBr),以研究其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微污染景观水的净化效果。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瞬态光电流和光致发光光谱等方法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光电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显示,GQDs/Bi OBr复合材料在模拟可见光照射4 h后,对校园景观水中化学需氧量、UV_(254)、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9.23%、64.26%、62.00%、79.76%和37.77%,且水质可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改善至Ⅲ类。研究制备的GQDs/Bi OBr复合光催化剂可显著提高Bi OBr的光催化性能,有效改善景观水水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石墨烯量子点 溴氧铋 光催化 景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冠层方案和局地气候分区的成都市城市夏季气象场模拟
2
作者 杨陈卉子 张驹 +4 位作者 张洋 孙磊 康雪 夏瑞丰 刘志红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6,共12页
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WRF,分别使用2021年成都市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s,LCZs)下垫面和由MODIS数据生成的传统下垫面,结合单层城市冠层方案(Urban Canopy Model,UCM)及多层城市冠层方案(Building Environment Parameterization,... 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WRF,分别使用2021年成都市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s,LCZs)下垫面和由MODIS数据生成的传统下垫面,结合单层城市冠层方案(Urban Canopy Model,UCM)及多层城市冠层方案(Building Environment Parameterization,BEP),通过4种组合方案对成都城市夏季气象场进行模拟,利用不同城市LCZ下垫面类型的气象测站资料评估模拟结果。研究发现:温度对于下垫面改变更加敏感,风速对城市冠层方案改变响应更强。采用LCZ下垫面和BEP方案结合的案例在城市的气温和风速日变化上更接近实测,能更好模拟出成都主城区向外温度降低、风速增大的空间分布;BEP方案对于城市冠层的较好描述使其改善了UCM方案模拟的夜间温度偏高、风速偏大的问题,能更准确地预测温度和风速的变化;LCZ下垫面对紧凑低层、开敞中层、开敞低层气温模拟结果有显著优化,且改善了传统下垫面模拟风速偏大的结果,特别是在建筑分布紧凑的地区。这表明LCZ分类对传统下垫面城市划分的空缺有较好补充,并能精确刻画建筑形态特征,增大城市冠层内的粗糙度。LCZ分类的城市下垫面结合WRF中多层城市冠层模式BEP可以明显提高成都市城市夏季气象场的模拟精度,可以为城市气候预测及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城市气象 城市冠层模式 局地气候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中心城区大气PM_1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林瑜 叶芝祥 +2 位作者 杨怀金 张菊 朱羽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20-3226,共7页
为了解成都市中心城区大气中PM_1污染特征,分别于2015年各季节典型月对中心城区大气PM_1进行膜样品采集,并分析其中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2015年中心城区PM_1的年均质量浓度为51.97μg/m^3.水溶性离子总量(TWSI)占总PM_1质量浓度的44.56%... 为了解成都市中心城区大气中PM_1污染特征,分别于2015年各季节典型月对中心城区大气PM_1进行膜样品采集,并分析其中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2015年中心城区PM_1的年均质量浓度为51.97μg/m^3.水溶性离子总量(TWSI)占总PM_1质量浓度的44.56%,是PM_1的主要成分.NO_3^-/SO_4^(2-)年均值为0.66(<1),表明中心城区固定源污染大于移动源的污染.PM_1的硫氧化率(SOR)(0.34)远远大于氮氧化率(NOR)(0.07),说明成都市硫的转化比氮的转化要快很多.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夏季相关性最弱(R^2=0.66),其他各季相关性较好(R^2=0.89),说明夏季OC、EC来源差异较大,其他各季来源相同.源解析结果显示PM_1主要来源有6类:二次硝酸盐、二次硫酸盐、机动车尾气及生物质燃烧源、燃煤尘、扬尘源以及冶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PM1 有机碳和元素碳 水溶性无机离子 无机元素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春节成都市郊大气PM_1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林瑜 叶芝祥 +2 位作者 杨怀金 张菊 王碧菡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1-728,共8页
为研究西南郊区春节期间气象条件和燃放烟花爆竹对大气PM_1的影响,本文于2015年2月1日至28日期间,对大气PM_1进行了膜样品采集,并分析了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大气PM_1质量浓度的平均值为76.67μg·m^(-3),大气PM_1中无机元素... 为研究西南郊区春节期间气象条件和燃放烟花爆竹对大气PM_1的影响,本文于2015年2月1日至28日期间,对大气PM_1进行了膜样品采集,并分析了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大气PM_1质量浓度的平均值为76.67μg·m^(-3),大气PM_1中无机元素平均占比为19.9%.2月1日至17日期间,大气PM_1中无机元素平均占比为12%,2月18日至28日期间,大气PM_1中无机元素平均占比为28%,说明烟花爆竹的燃放大幅度增加了大气PM_1中的无机元素.2月9日至14日期间的重污染现象表明,高空500 hPa受弱高压脊控制,高空形势稳定,850 hPa的较高温度(8℃)对逆温层的形成和维持有重要作用,且四川盆地无明显变压,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后向轨迹分析表明,PM_1浓度累积与来自东南和东北低空气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春节 大气 PM1 无机元素 重污染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鞋工业区环境空气中BTEX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林瑜 叶芝祥 杨怀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45-448,共4页
研究制鞋工业区空气中BTEX的污染特征以及健康风险评价。于2012年10月份,对某制鞋工业区周围环境空气中的BTEX(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及邻二甲苯)浓度进行监测,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空气中苯的人群癌症风... 研究制鞋工业区空气中BTEX的污染特征以及健康风险评价。于2012年10月份,对某制鞋工业区周围环境空气中的BTEX(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及邻二甲苯)浓度进行监测,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空气中苯的人群癌症风险以及非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制鞋工业区空气中BTEX的质量浓度呈现明显的一次污染物日变化特征,即早晚较高,中午较低。BTEX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值在0.01~0.80之间,危害指数为0.95,对暴露人群存在潜在的非致癌风险;而苯的癌症风险值为1.90×10-4,超出了美国EPA制定的1.0×10-6的安全限值,对周围居民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鞋工业区 空气污染 BTEX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罡 叶芝祥 +3 位作者 杨怀金 袁小燕 赵飞 王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2,167,共6页
为了解高速公路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集了成雅高速公路双流段的大气细颗粒物,分析了其质量浓度,无机元素,碳组分。研究表明:距高速公路2 m和120 m处大气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7.36μg/m^3和89.44μg... 为了解高速公路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集了成雅高速公路双流段的大气细颗粒物,分析了其质量浓度,无机元素,碳组分。研究表明:距高速公路2 m和120 m处大气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7.36μg/m^3和89.44μg/m^3;OC质量浓度占PM_(2.5)质量浓度分别为23.1%和23.2%;EC质量浓度占PM_(2.5)质量浓度分别为12.9%和10.6%,120 m处细颗粒物中OC/EC的值(2.2)>2,表明在扩散过程中发生了二次有机碳转化。富集因子法分析表明与机动车排放相关的Cd、Pb、Zn、Cu和Ni 5种重金属元素在细颗粒物中富集程度严重。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均表明高速公路对周围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大气细颗粒物不仅来自机动车直接排放的尾气还有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二次扬尘及农田产生的土壤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大气细颗粒物 重金属 OC 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无车日期间PM_(2.5)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小燕 叶芝祥 +3 位作者 杨怀金 杨松 杨德容 吕维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26,共5页
2013年9月20-24日,通过采集成都市无车日前后禁行区域内PM2.5样品,分析样品中主要的可溶性无机离子、碳组分和金属元素,研究无车日期间PM2.5污染特征变化并评估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成都市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车日期间,可溶性无... 2013年9月20-24日,通过采集成都市无车日前后禁行区域内PM2.5样品,分析样品中主要的可溶性无机离子、碳组分和金属元素,研究无车日期间PM2.5污染特征变化并评估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成都市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车日期间,可溶性无机离子中二次离子NO3-、SO42-、NH4+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9.2%、21.6%、20.5%;有车日期间,OC/EC的平均比值为2.64,而无车日OC/EC比值为1.95,表明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有助于减少二次有机碳的转化;PM2.5中Pb、Cs、Ni、Cu、Zn、Cr、As富集因子大,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Pb、Cu和Zn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无车日质量浓度分别下降3.7%、16.3%和19.4%。机动车对PM2.5中的二次离子(NO3-、SO42-、NH4+)、碳组分和重金属(Pb、Cu、Zn)均有较大贡献。因子分析表明,机动车排放源对成都市大气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贡献量达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车日 PM2.5 机动车尾气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无卤素铜催化剂催化液相甲醇一步氧化合成甲缩醛性能
8
作者 李心灵 林慧博 +4 位作者 卢洁 肖婉婧 李文杰 何梓瑞 邓志勇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119,共10页
为解决卤素铜催化剂在液相甲醇一步氧化合成甲缩醛反应中腐蚀不锈钢设备的问题,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无卤素铜负载的活性炭(Cu/AC)催化剂,考察了Cu/AC催化剂液相甲醇一步氧化合成甲缩醛的催化性能。通过N_(2)吸/脱附、XRD、XPS、TEM和... 为解决卤素铜催化剂在液相甲醇一步氧化合成甲缩醛反应中腐蚀不锈钢设备的问题,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无卤素铜负载的活性炭(Cu/AC)催化剂,考察了Cu/AC催化剂液相甲醇一步氧化合成甲缩醛的催化性能。通过N_(2)吸/脱附、XRD、XPS、TEM和H_(2)-TPR等对Cu/AC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u负载量、焙烧温度对Cu/AC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负载量(质量分数)为5.0%、焙烧温度为200℃时,Cu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活性炭表面,且此时Cu颗粒粒径最小(12.0 nm)、Cu^(0)和Cu^(+)含量最高,催化剂催化性能最好。在反应温度为130℃、O_(2)压力为3.0 MPa条件下,甲醇转化率和甲缩醛选择性分别为8.1%和92.7%。其中,5Cu/AC-200催化剂循环5次后甲缩醛选择性从首次的92.7%增大至循环后的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卤素铜催化剂 活性炭 甲缩醛 一步氧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苯三甲酸辅助合成CuZnAlZr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晶 刘晨龙 +4 位作者 徐成华 邓志勇 赵治华 杨方璐 唐静怡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CO_(2)加氢制甲醇是合成化学增值品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用于CO_(2)加氢制甲醇的CuZnAlZr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N_(2)O-H_(2)滴定、N_(2)吸/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X射... CO_(2)加氢制甲醇是合成化学增值品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用于CO_(2)加氢制甲醇的CuZnAlZr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N_(2)O-H_(2)滴定、N_(2)吸/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所得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详细考察了均苯三甲酸(BTC)辅助合成对CuZnAlZr催化剂活性Cu物种的分散度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ZnAlZr催化剂前驱体中引入BTC后,焙烧阶段分解生成气体产物有利于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并产生更多的孔隙结构,还可减弱Cu与载体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Cu物种的分散。当BTC引入量为n(BTC)/n(Cu^(2+))=1/6时,在空气中焙烧所得CuZnAlZr催化剂表面存在更多高度分散的较小Cu晶粒和Zn O晶相,Cu与Zn O物种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使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CO_(2)转化率和甲醇时空产率分别可达27.81%和278.6 g/(kg·h),说明在前驱体中引入BTC辅助合成可得到Cu分散度高和Cu晶粒较小的高活性加氢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苯三甲酸 CuZnAlZr催化剂 CO_(2)加氢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孔剂诱导合成FeCoCuAl催化剂及其与ZSM-5复合催化CO_(2)加氢制高碳烃性能
10
作者 赵治华 徐成华 +5 位作者 任红 罗晶 杜磊 刘晨龙 陈雯婧 罗静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CO_(2)加氢制高碳烃(C_(5+))是合成高值化学品和燃料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既可以实现碳减排,又有助于缓解能源压力。采用沉淀法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K、Na修饰的FeCoCuAl催化剂,考察了造孔剂1,3,5-苯三甲酸(BTA)对其在CO_(2)催化加氢制高... CO_(2)加氢制高碳烃(C_(5+))是合成高值化学品和燃料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既可以实现碳减排,又有助于缓解能源压力。采用沉淀法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K、Na修饰的FeCoCuAl催化剂,考察了造孔剂1,3,5-苯三甲酸(BTA)对其在CO_(2)催化加氢制高碳烃反应(温度为300℃、压力为2.0MPa、原料气n(H_(2)):n(CO_(2))=3:1且空速为3600h^(-1)、时间为6h)中催化性能的影响。在FeCoCuAl-20.0BTA催化剂(n(BTA):n(Fe)=20.0%)中引入ZSM-5分子筛,构建了一系列复合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CO_(2)催化加氢制高碳烃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合N2吸/脱附、X射线衍射(XRD)、H_(2)-程序升温还原(H2-TPR)、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和H_(2)升温脱附(CO_(2)-TPD)等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采用GC-MS对产物油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FeCoCuAl催化剂相比,FeCoCuAl-BTA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等均增大,并生成了更多的表面活性物种(Fe或Fe-Co合金),从而使得FeCoCuAl-BTA催化剂在CO_(2)催化加氢反应中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FeCoCuAl-20.0BTA催化剂的CO_(2)转化率和C_(5+)选择性分别可达70%和42%。FeCoCuAl-20.0BTA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生成的产物以C_(2)~C_(4)产物为主,而在FeCoCuAl-20.0BTA催化剂与ZSM-5分子筛以质量比为1.0、颗粒机械混合方式构建的复合催化剂上,FeCoCuAl-20.0BTA上生成的C_(2)~C_(4)产物可在ZSM-5分子筛上发生原位链增长、异构化和芳构化反应,从而提高了CO_(2)转化率和C_(5+)选择性,分别达到79%和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孔剂 FeCoCuAl催化剂 ZSM-5 CO_(2)加氢 高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Bi2O3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11
作者 卢远刚 杨迎春 +1 位作者 叶芝祥 刘盛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3-648,共6页
以硝酸铋和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合成了不同氮掺杂量的Bi2O3(N-Bi2O3)粉体,并采用XRD、FT-IR、XPS、UV-Vis、PL手段对其晶相结构和光谱特征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未掺杂Bi2O3为单斜相α-Bi2O3,氮掺杂Bi2O3则为四方相β-Bi... 以硝酸铋和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合成了不同氮掺杂量的Bi2O3(N-Bi2O3)粉体,并采用XRD、FT-IR、XPS、UV-Vis、PL手段对其晶相结构和光谱特征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未掺杂Bi2O3为单斜相α-Bi2O3,氮掺杂Bi2O3则为四方相β-Bi2O3和Bi5O7NO3组成的混晶,氮原子替代了Bi2O3晶格中部分氧原子,形成了Bi N键而稳定存在.氮掺杂能促进β-Bi2O3的生成.与未掺杂Bi2O3粉体相比,氮掺杂样品的吸收带边发生了明显红移,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甲基橙在可见光下的降解实验表明,氮掺杂Bi2O3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 氮掺杂 可见光 光催化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石渣喷淋吸收烟气二氧化硫工艺及动力学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盛余 能子礼超 +3 位作者 邱伟 陆成伟 徐园园 刘建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43-1550,共8页
在喷淋吸收装置中对电石渣浆液吸收SO2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脱硫效率随烟气SO2浓度的增加先升高,然后下降;随体系pH的增加而升高,pH从3升到13时,脱硫效率由52.3%升到94.7%;增加浆液电石渣浓度和减小电石渣粒径均有利于SO2的吸... 在喷淋吸收装置中对电石渣浆液吸收SO2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脱硫效率随烟气SO2浓度的增加先升高,然后下降;随体系pH的增加而升高,pH从3升到13时,脱硫效率由52.3%升到94.7%;增加浆液电石渣浓度和减小电石渣粒径均有利于SO2的吸收去除;液气比从10L.m-3增加到50L.m-3时,脱硫效率提高了59.9%;以电石渣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为基础,建立电石渣烟气脱硫反应动力学模型,总反应级数n=α+β=1.67,反应活化能Ea=51396.59J.mol-1,频率因子k0=0.37894×106(mol.m-3)-0.67.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喷淋吸收 二氧化硫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掺杂Bi_2O_3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远刚 杨迎春 +2 位作者 刘盛余 叶芝祥 胡蕾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0-366,共7页
以硝酸铋和四氯化锡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纯Bi2O3和Sn掺杂Bi2O3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下,利用2,4-二氯苯酚水溶液... 以硝酸铋和四氯化锡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纯Bi2O3和Sn掺杂Bi2O3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下,利用2,4-二氯苯酚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了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浸渍法能较好地实现Sn的掺杂,催化剂中掺杂剂Sn的价态为+4价,以锡的氧化物形式存在于Bi2O3晶格间隙或晶粒表面。并且掺杂适量的Sn,可有效抑制Bi2O3晶相由四方相向单斜相的转变,拓宽了Bi2O3的可见光响应范围,有效阻止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从而提高了Bi2O3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当Sn的掺杂量为2%时(物质的量的分数),Bi2O3具有最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铋 锡掺杂 可见光 光催化 2 4二氯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H_2SO_4改性玉米秸秆活性炭对甲醛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耀源 邹长武 +4 位作者 侯天瑶 石磊 李晓芬 王婷 张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584-4586,共3页
利用农业固废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并对其进行H2O2/H2SO4改性,研究了改性前后其对甲醛的吸附性能、脱附性能和表面结构与表面化学性质变化以得到对甲醛有较高吸附量的活性炭。结果表明,经H2O2/H2SO4改性处理后可使活性炭平均孔径增大,表... 利用农业固废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并对其进行H2O2/H2SO4改性,研究了改性前后其对甲醛的吸附性能、脱附性能和表面结构与表面化学性质变化以得到对甲醛有较高吸附量的活性炭。结果表明,经H2O2/H2SO4改性处理后可使活性炭平均孔径增大,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提高150.41%,对甲醛饱和吸附时间延长50%,饱和吸附量提高165.94%,脱附峰面积和峰高均明显增大,表明改性后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复合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玉米秸秆 甲醛 表面结构 表面化学性质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SO_4/H_2O_2改性玉米秸秆活性炭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耀源 邹长武 +4 位作者 刘莎 王开鹏 曾毅 陈小芳 唐润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26-129,共4页
利用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并对其进行H2SO4/H2O2改性;再运用BET模型和Boehm滴定法测定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研究其改性前后对甲苯的吸附性能、脱附性能、表面性质和孔隙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经H2SO4/H2O2改性后,活性炭表面酸性官... 利用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并对其进行H2SO4/H2O2改性;再运用BET模型和Boehm滴定法测定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研究其改性前后对甲苯的吸附性能、脱附性能、表面性质和孔隙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经H2SO4/H2O2改性后,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提高150.4%,碱性官能团含量基本不变,比表面积与孔容降低,对甲苯的吸附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玉米秸秆 甲苯 双氧水 硫酸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废旧塑料裂解制燃油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邱梅 李雪 +2 位作者 徐建春 徐成华 刘建英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1,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SiO2、ZrO2-SiO2复合氧化物,并在其表面以H2SO4或ZnSO4浸渍法制备废旧塑料裂解用固体酸催化剂,并且用TPD技术对其表面酸性进行了表征;重点考察了ZnSO4浸渍量对相应固体酸的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并与H2SO4法进...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SiO2、ZrO2-SiO2复合氧化物,并在其表面以H2SO4或ZnSO4浸渍法制备废旧塑料裂解用固体酸催化剂,并且用TPD技术对其表面酸性进行了表征;重点考察了ZnSO4浸渍量对相应固体酸的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并与H2SO4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ZnSO4浸渍得到的固体酸表面的酸中心较多、酸性较强,并且其催化裂解性能也优于H2SO4法。由燃油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由本文所得固体酸催化废旧塑料裂解所制得的燃油主要以汽油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轻质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塑料 催化裂解 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金属掺杂Cu-ZnO-Al_2O_3催化合成气制甲醇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游俊杰 徐成华 +4 位作者 黄粲 胡晓东 李俊洁 刘建英 刘洁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33,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系列稀土金属(Y、La、Ce)掺杂的Cu-ZnO-Al_2O_3催化剂,采用XRD、H_2-TPR、H_2-TPD、CO-TPD、CO2-TPD、N_2O-H_2滴定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在合成气制甲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稀土金属掺杂有利于催化...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系列稀土金属(Y、La、Ce)掺杂的Cu-ZnO-Al_2O_3催化剂,采用XRD、H_2-TPR、H_2-TPD、CO-TPD、CO2-TPD、N_2O-H_2滴定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在合成气制甲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稀土金属掺杂有利于催化剂活性Cu的分散,形成晶粒较小的活性Cu^0,有利于H_2在催化剂表面活化和溢流;还可适当增加催化剂表面的碱性位点,促进CO_2的活化与转化,抑制CO发生歧化反应,从而提高了合成气制甲醇的时空收率。其中La、Ce掺杂对提高Cu-ZnO-Al_2O_3催化剂催化性能最佳,其甲醇时空收率高达742g/(kg·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O基催化剂 稀土金属掺杂 合成气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Bi_2O_3光催化剂可见光催化降解2,4-二氯酚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远刚 杨迎春 +1 位作者 刘盛余 叶芝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3-1029,共7页
采用自制的Bi2O3及氮掺杂Bi2O3(N-Bi2O3)光催化剂,以卤钨灯为光源,在可见光下对2,4-二氯酚进行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N-Bi2O3较Bi2O3具有更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当N-Bi2O3光催化剂投加量为2.0 g/L、2,4-二氯酚初始浓度为20 mg/L和pH=7时... 采用自制的Bi2O3及氮掺杂Bi2O3(N-Bi2O3)光催化剂,以卤钨灯为光源,在可见光下对2,4-二氯酚进行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N-Bi2O3较Bi2O3具有更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当N-Bi2O3光催化剂投加量为2.0 g/L、2,4-二氯酚初始浓度为20 mg/L和pH=7时,光催化反应320 min,2,4-二氯酚的降解率最高可达到91.5%。2,4-二氯酚的光催化反应初活性与其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速率模型。对降解过程中总有机碳及Cl-测试结果表明,N-Bi2O3光催化剂能较好地完成对2,4-二氯酚的深度矿化及脱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Bi2O3 光催化 可见光 二氯酚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调理剂提高泔脚蚯蚓堆肥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耀源 邹长武 +4 位作者 张达鑫 王启银 郭成志 刘文琦 黄宇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0-45,共6页
为防治泔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泔脚蚯蚓堆肥效率,针对泔脚的理化性质,分别添加玉米秸秆、青草绿化垃圾、茶叶渣、土壤作为调理剂,使基质初始C/N接近30,研究了不同调理剂对泔脚蚯蚓堆肥效率的影响。另设置不加调理剂纯泔脚蚯蚓堆肥作对照... 为防治泔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泔脚蚯蚓堆肥效率,针对泔脚的理化性质,分别添加玉米秸秆、青草绿化垃圾、茶叶渣、土壤作为调理剂,使基质初始C/N接近30,研究了不同调理剂对泔脚蚯蚓堆肥效率的影响。另设置不加调理剂纯泔脚蚯蚓堆肥作对照,对泔脚基质的降解情况、蚯蚓的生长繁殖情况、堆肥肥料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纯泔脚中加入调理剂可以改善泔脚的性状,促进蚯蚓生长繁殖,提高泔脚降解效率,但对豌豆植株生长的肥效作用相对纯泔脚改善不明显。不同调理剂对泔脚基本性质的改善效果不同,综合考虑,以玉米秸秆作为调理剂最能提高泔脚蚯蚓堆肥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泔脚 调理剂 蚯蚓 堆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调理剂对泔脚蚯蚓堆肥过程中腐熟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耀源 邹长武 +4 位作者 张达鑫 殷蔚雯 郝艳芬 张加伟 杨珂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99-1003,共5页
为探究可行的蚯蚓堆肥技术处理泔脚,以玉米秸秆、青草绿化垃圾、茶叶渣、原生质土壤作为调理剂,研究了不同调理剂对泔脚蚯蚓堆肥腐熟的影响,并尝试找出合适的腐熟度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加入蚯蚓可缩短泔脚中有机质降解时间,提高物料总氮... 为探究可行的蚯蚓堆肥技术处理泔脚,以玉米秸秆、青草绿化垃圾、茶叶渣、原生质土壤作为调理剂,研究了不同调理剂对泔脚蚯蚓堆肥腐熟的影响,并尝试找出合适的腐熟度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加入蚯蚓可缩短泔脚中有机质降解时间,提高物料总氮(TN)含量和堆肥效率;以玉米秸秆或绿化垃圾为调理剂可显著提高蚯蚓及微生物的活性,降低物料的C/N和腐熟后的毒性;但以玉米秸秆为调理剂时,堆肥过程中氮素相对易流失;以原生质土壤为调理剂时,有机质的降解速度最高,泔脚腐熟所需时间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泔脚 蚯蚓堆肥 调理剂 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