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钻具旋转钻井时极限转速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治淼 毕春林 +1 位作者 何俊才 刘巨保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4期883-885,890,共4页
为了提高机械钻速、降低摩阻,动力钻具钻进时常常采用旋转钻井,旋转转速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钻柱安全工作。依据钻具受力状态,结合钻具材料和钻具结构,确定钻具的有限疲劳寿命,建立了转盘极限转速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应的工程软件。此方法... 为了提高机械钻速、降低摩阻,动力钻具钻进时常常采用旋转钻井,旋转转速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钻柱安全工作。依据钻具受力状态,结合钻具材料和钻具结构,确定钻具的有限疲劳寿命,建立了转盘极限转速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应的工程软件。此方法能够应用于斜井、短半径水平井、阶梯水平井等,所计算确定的转盘转速高效可靠,已在大庆油田阶梯水平井设计和施工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钻进 极限转速 动应力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聚合物钻井液泥饼润滑剂的研制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冯福平 董乐园 +4 位作者 张健伟 于洋 谭跃龙 张胜业 张朝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1-197,共7页
为改善井壁泥饼在水平井和大位移井钻进至中后期的润滑性,研发了一种能有效降低水平段摩阻的固体粉末状高效聚合物水基钻井液泥饼润滑剂RHGXJ-3(羧酸共聚物、针状硅酸盐、聚丙烯微粉质量比为10∶11∶2),通过测定泥饼黏滞系数、温度敏感... 为改善井壁泥饼在水平井和大位移井钻进至中后期的润滑性,研发了一种能有效降低水平段摩阻的固体粉末状高效聚合物水基钻井液泥饼润滑剂RHGXJ-3(羧酸共聚物、针状硅酸盐、聚丙烯微粉质量比为10∶11∶2),通过测定泥饼黏滞系数、温度敏感性和钻井液配伍性,明确泥饼润滑剂RHGXJ-3的作用效果和适用条件,并结合SEM和XRD微观表征技术分析该泥饼润滑剂的润滑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将泥饼润滑剂以0.9%的加量加入井浆并制得泥饼,静置1 min后测得的泥饼黏滞系数相较于加剂前从0.0966降为0.0496,泥饼润滑性提高了48.65%。温度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泥饼润滑剂的适用温度为30~120℃。该泥饼润滑剂与钻井液的配伍性良好,0.9%的加量下可将井浆的漏斗黏度由55 s降至39 s,井浆流动能力提升29.1%。该润滑剂够在泥饼表面和内部生成溶剂化水膜和凝胶类物质,通过填充空隙、提升压缩性等途径提高泥饼的润滑性,降低泥饼摩阻。与石墨和球状固体润滑剂相比,润滑剂RHGXJ-3的泥饼润滑效果更佳,是其它固体润滑剂的1.6~2.2倍,而使用成本则降低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饼固体润滑剂 黏滞系数 泥饼摩阻 水平井 钻井液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甲酸盐无固相欠平衡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瑞丰 李东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27,87,共4页
吉林油田英台井区地温梯度高,约为3.7~4.0℃/100 m,欠平衡井的欠压井段为登娄库组和营城组,完钻井深在4 000 m左右。为进一步提高机械钻速、更好地保护储层,设计使用抗高温无固相钻井液。针对该地区储层特点,优选出了甲酸钠无固相钻井... 吉林油田英台井区地温梯度高,约为3.7~4.0℃/100 m,欠平衡井的欠压井段为登娄库组和营城组,完钻井深在4 000 m左右。为进一步提高机械钻速、更好地保护储层,设计使用抗高温无固相钻井液。针对该地区储层特点,优选出了甲酸钠无固相钻井液配方,其主要处理剂为生物聚合物类增黏剂HHTN-1、磺化聚丙烯酰胺类抗盐降滤失剂HHJL-1和改性聚合醇类储层保护剂HHYB-N。龙深6等4口井通过应用该钻井液技术进行欠平衡钻井施工发现了高产气田,与同区块同井别应用其它体系的单井相比,日产量提高了15%;机械钻速与使用抗高温成膜聚合物钻井液或水包油钻井液的井相比,分别提高了57%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平衡钻井 甲酸盐无固相钻井液 高温 防止地层损害 钻井液配方 吉林英台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斜度井偏心环空注水泥顶替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明忠 王成文 +2 位作者 王长权 郭胜来 方群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44,共5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斜度井注水泥顶替机理,提高注水泥顶替效率,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了大斜度井环空三维模型,采用流体体积法进行了水泥浆顶替钻井液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井斜角、偏心度以及水泥浆与钻井液的密度差对顶替效...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斜度井注水泥顶替机理,提高注水泥顶替效率,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了大斜度井环空三维模型,采用流体体积法进行了水泥浆顶替钻井液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井斜角、偏心度以及水泥浆与钻井液的密度差对顶替效率和顶替界面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增大井斜角会降低注水泥顶替效率;在大斜度井偏心环空中,随着水泥浆与钻井液密度差的增大,顶替效率先增大后降低;在大斜度井中,套管偏心并不完全是降低顶替效率,当套管具有一定偏心(建议偏心度取为0.1~0.2)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由于正密度差造成的水泥浆在环空低侧窄间隙突进,从而提高顶替效率。通过数值模拟,总结了大斜度井与直井注水泥顶替机理的区别,为大斜度井注水泥顶替参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斜度井 顶替效率 顶替界面 井斜角 偏心度 密度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彦辉 曾雪梅 +1 位作者 王颖标 曲薇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234,共3页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三类油层动用状况较差,采出程度低,是进一步增储上产的潜力所在。通过开展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分阶段开采对象潜力及界限研究,在分析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及对大庆油田正在开展的三类油层注聚合物试验区...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三类油层动用状况较差,采出程度低,是进一步增储上产的潜力所在。通过开展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分阶段开采对象潜力及界限研究,在分析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及对大庆油田正在开展的三类油层注聚合物试验区开发状况分析,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萨北开发区北二东研究区三类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注聚合物最佳组合开发模式等。结果表明:三类油层注聚合物开发,采用一期射开有效厚度小于0.5 m油层聚合物驱,二期补开有效厚度大于0.5 m油层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及含水率下降幅度最大,能有效地挖潜油藏剩余油,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油层 数值模拟 聚合物驱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三维空间岩石可钻性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耿智 樊洪海 +3 位作者 陈勉 王金钟 纪荣艺 景宁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84,共5页
在已钻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合理、高效、低成本地预测岩石可钻性在地层空间的分布对钻井工作十分重要。分析了单一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预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预测三维空间岩石可钻性的新方法,即利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对三维地震... 在已钻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合理、高效、低成本地预测岩石可钻性在地层空间的分布对钻井工作十分重要。分析了单一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预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预测三维空间岩石可钻性的新方法,即利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反演,生成全频带高分辨率的岩石纵波速度体,通过室内微钻头岩心可钻性试验,建立了考虑岩石声波时差与密度属性的可钻性预测模型,并据此开发了三维岩石可钻性预测软件。在吐哈盆地某区块两口井进行的实例分析表明,可钻性平均误差约10%,研究区块牙轮钻头对应的岩石可钻性级值约2.8~6.3,PDC钻头对应的岩石可钻性级值约2.0~5.0;软件三维显示结果表明,局部地层存在异常高可钻性级值带,与钻井资料显示该地层存在砾岩层结论相符。该区块PDC钻头的三维空间地层岩石可钻性整体优于牙轮钻头对应的可钻性。研究表明:建立的岩石可钻性预测模型同时考虑了岩石声波与密度属性,能合理预测岩石可钻性,反映不同类型钻头的可钻性差异;新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岩石可钻性的三维空间分布情况,可为制定钻井提速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可钻性 预测 岩心试验 测井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SO算法在井眼轨迹测深上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沙林秀 张郡驿 +2 位作者 尚婷婷 张国伟 郭婷婷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0,共6页
井眼轨迹测深一直是钻井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钻井时效、成本等多个方面。现有算法易受到自变量较多、约束条件复杂等因素影响,从而陷入局部最优解,且计算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引入了蛇算法(SO)并对其进行了改进,以探索... 井眼轨迹测深一直是钻井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钻井时效、成本等多个方面。现有算法易受到自变量较多、约束条件复杂等因素影响,从而陷入局部最优解,且计算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引入了蛇算法(SO)并对其进行了改进,以探索井眼轨迹测深的最优阈值。文章对改进后的SO算法和其他流行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数据表明,改进后的SO算法在开发性能上最大提升了6.09%,时间效率最快提高了225.82%,且在最优解精度上提高了1.27%。这些优化结果对于提高钻井效率、节约钻井成本、缩短钻井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算法 井眼轨迹优化 测深 元启发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油田浅层丛式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宏均 令文学 初永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4,共4页
浅层丛式水平井技术是吉林油田扶余地区完善井网、高效开采的有效手段,而浅层丛式水平井的井眼轨迹控制是其成功实施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吉林油田扶余城区12号丛式水平井组井口间距小、井浅、井多等技术难点的系统分析研究及现场钻井试... 浅层丛式水平井技术是吉林油田扶余地区完善井网、高效开采的有效手段,而浅层丛式水平井的井眼轨迹控制是其成功实施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吉林油田扶余城区12号丛式水平井组井口间距小、井浅、井多等技术难点的系统分析研究及现场钻井试验总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浅层丛式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即优化井口排布、直井段防斜打直、优选造斜点、轨迹误差保守计算、优化钻具组合、提高轨迹测量精度、有效防碰绕障和精细施工等。并利用该技术在扶余城区12号丛式水平井组顺利实施32口井(其中水平井23口,大位移定向井8口,直井1口),创下国内单个平台水平井数量最多的纪录。现场应用表明,浅层丛式水平井技术可成功解决因井场征地困难、地面受限等原因造成的储量难动用问题,为扶余油田受限油藏的集约、有效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式井 水平井 井眼轨迹 造斜 防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口装置带压修复技术及现场应用
9
作者 徐开放 林仁奎 +3 位作者 任成军 任庭飞 李云龙 乔国发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23,共5页
油气安全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油气井井口装置经过长期使用会出现各种故障或损坏,影响油气井正常生产,严重时甚至会关井停产。针对井口装置泄漏问题,文章通过设计专用封堵工装,优选高承压... 油气安全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油气井井口装置经过长期使用会出现各种故障或损坏,影响油气井正常生产,严重时甚至会关井停产。针对井口装置泄漏问题,文章通过设计专用封堵工装,优选高承压封堵材料,形成了井口装置带压修复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该带压修复技术实现了对井口装置经济、高效的修复,填补了目前井口装置带压修复空白,节约了更换新设备成本和时间成本,解决了现场生产安全问题,是一种适合老井特别是气井井口装置修复的可行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口装置 粘接修复 金属修复材料 高承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的油田注水泵机组故障诊断系统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秀芬 殷海双 +1 位作者 侯永强 宗强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6-88,共3页
设计基于LabVIEW的油田多级离心式注水机组振动信号数据采集系统,利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机组的振动信息,利用编制的软件对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分析,提取信号特征并进行故障诊断,实现对多级离心式注水泵机组的离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设计基于LabVIEW的油田多级离心式注水机组振动信号数据采集系统,利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机组的振动信息,利用编制的软件对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分析,提取信号特征并进行故障诊断,实现对多级离心式注水泵机组的离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使用方便,测试数据可靠,故障诊断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泵 振动信号 LABVIEW 频谱分析 故障诊断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VMD的岩石破裂声发射信号滤波算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婷婷 王威华 +2 位作者 陈建玲 孙勤江 谭跃龙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在岩体损伤演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带有大量信息的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信号,针对AE信号的非平稳性和非线性等特点以及在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算法对岩石AE信号去噪时分解参数K和惩罚因子α难以... 在岩体损伤演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带有大量信息的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信号,针对AE信号的非平稳性和非线性等特点以及在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算法对岩石AE信号去噪时分解参数K和惩罚因子α难以确定的问题,将VMD算法应用于岩石破裂AE信号滤波中,对岩体AE信号进行预处理,利用Tent混沌优化的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对VMD算法的参数K和α进行优化搜索,其适应度函数为包络熵最小值。之后根据搜索结果来确定VMD的分解参数K和惩罚因子α,并利用优化后的VMD对岩石破裂AE信号进行滤波。经仿真和实验分析可知,Tent-SSA的优化速度和优化精度较为优越,Tent-SSA-VMD的滤波效果优于常规滤波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岩石破裂 声发射信号 变分模态分解 麻雀搜索算法 Tent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高台子地区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12
作者 施尚明 张阳阳 +2 位作者 华卓晟 赵盼 甄微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7期6695-6697,共3页
松辽盆地高台子地区的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机制分析是研究该区石油地质特征的一个关键。在高台子地区通过三维地震成果及构造组合的规律分析,确定出了高台子地区具有伸展构造和反转构造两种基本样式,并且分析了它们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高台子地区 构造样式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型润滑剂极性片段在铁表面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超 卢福伟 +4 位作者 王伟 张顺从 唐玉华 王腾飞 郭婷婷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8-585,共8页
针对深井、超深井、大位移井和水平井等复杂境况带来的高温、高摩阻环境,利用DFT模拟了油酸酰胺亲水链段中伯胺基、仲胺基、酰胺基和羟基等极性片段在铁(001)表面的吸附作用力,进一步探究油酸酰胺类润滑剂在铁表面的吸附润滑机理。结果... 针对深井、超深井、大位移井和水平井等复杂境况带来的高温、高摩阻环境,利用DFT模拟了油酸酰胺亲水链段中伯胺基、仲胺基、酰胺基和羟基等极性片段在铁(001)表面的吸附作用力,进一步探究油酸酰胺类润滑剂在铁表面的吸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酰胺基、伯胺基、羟基在Fe(001)面上的桥位产生稳定吸附,仲胺基在Fe(001)面上顶位产生最稳定吸附,吸附能从大到小依次为伯胺基、仲胺基、羟基、酰胺基。布居数分析结果表明,4种极性基团在吸附过程中轨道布居数均发生变化,从Fe(001)面得到电子,其中仲胺基得到0.16e电子,伯胺基和酰胺基得到0.09e电子,羟基得到电子数最少,为0.08e。态密度分析结果表明,仲胺基和伯胺基中N原子的2p轨道与铁原子的3p、4s轨道间有态密度重叠,存在化学成键作用。在极压润滑测试和四球摩擦实验中,油酸二乙烯三胺的润滑系数降低率为83.6%,高于油酸二乙醇酰胺的78.2%;摩斑半径为287.184μm,小于油酸二乙醇酰胺的摩斑半径,表明含有胺基与酰胺基的润滑材料润滑性能优于含有羟基的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酰胺型润滑剂 吸附能 电子云重叠 化学成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哈法亚油田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防漏堵漏技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春来 胡清富 +3 位作者 张凤臣 白忠卫 尹传铭 司小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了解决哈法亚油田Mishrif组碳酸盐岩裂缝溶洞型储层钻进过程中钻井液漏失严重的问题,根据该油田的地质和地层特征,分析了裂缝类型、漏失因素和漏失程度,根据目标区域漏失速率统计结果,结合现场实际,进行了漏失类型区域划分;针对不同... 为了解决哈法亚油田Mishrif组碳酸盐岩裂缝溶洞型储层钻进过程中钻井液漏失严重的问题,根据该油田的地质和地层特征,分析了裂缝类型、漏失因素和漏失程度,根据目标区域漏失速率统计结果,结合现场实际,进行了漏失类型区域划分;针对不同漏失类型区域优选堵漏材料和堵漏浆配方,形成了渗漏区、部分漏失区的防漏堵漏技术,恶性漏失区、完全漏失区的综合治理技术。2019年以来,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防漏堵漏技术在21口定向井进行了应用,与前3年未用该技术时的平均水平相比,每口井平均漏失量由472 m3降至29 m3,复杂时率降低12.5%,钻井周期缩短8.5%,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防漏堵漏技术为解决其他区块碳酸盐岩裂缝溶洞型储层钻井漏失难题提供了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防漏 堵漏 漏失类型 区域划分 哈法亚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热套管下入深度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抑制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琦钰 张岩松 叶颖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1,共8页
针对井筒天然气水合物堵塞难题,采用隔热套管到深水气井中可减少海水以及地层与井筒的传热,也能实现井筒流体保温,降低天然气水合物生成风险。国内隔热油管一般适用于稠油热采中提升稠油温度,因隔热套管价格昂贵且过多层位隔热套管会引... 针对井筒天然气水合物堵塞难题,采用隔热套管到深水气井中可减少海水以及地层与井筒的传热,也能实现井筒流体保温,降低天然气水合物生成风险。国内隔热油管一般适用于稠油热采中提升稠油温度,因隔热套管价格昂贵且过多层位隔热套管会引起强度不足,导致测试失败。因此精准确定隔热套管的下入深度可以极大地减少开采成本,最大化地实现井筒保温。在套管微元体迭代求解数值方法下,得到套管最佳下入深度的离散解,保证了最佳下入深度的收敛性。以我国南海Y气井建立的深水气井为研究对象,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井段以及温压临界条件进行了模型预测,确定了在固定的井产量下隔热套管最佳的下入深度。研究结果表明:设计优选出的E级隔热套管外径127 mm,导热系数0.006 W/(m·℃),抗拉载荷615 kN;该隔热套管下入井筒1500 m处,可提升井筒流体温度15℃,满足井筒多产量采气要求,可以有效抑制井筒生成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内容和所得结论对于深水气井抑制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以及有效地控制开采投资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井筒 隔热套管 下入深度 天然气水合物 抑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