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水平井录井地质导向技术 被引量:17
1
作者 耿长喜 孙宝刚 +3 位作者 赵杰 钱文博 孙宇达 姜道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1-234,共4页
为满足水平井现场地质导向需求,近年来大庆油田加快水平井录井导向技术研究,开发了录井地质导向软件,建立了现场录井导向技术及方法,并与旋转导向技术和随钻测井仪等紧密结合,形成了较成熟的水平井录井导向工作模式.经几十口水平井的实... 为满足水平井现场地质导向需求,近年来大庆油田加快水平井录井导向技术研究,开发了录井地质导向软件,建立了现场录井导向技术及方法,并与旋转导向技术和随钻测井仪等紧密结合,形成了较成熟的水平井录井导向工作模式.经几十口水平井的实际应用,检验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对提高水平井效益和推动录井技术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地质导向 录井技术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选址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璞珺 刘海波 +8 位作者 任延广 万晓樵 王树学 瞿雪姣 蒙启安 黄永建 黄清华 高有峰 王成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6-228,共13页
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已经进行了十余年(2005—2016),松科1井于2007年完钻,松科2井于2014年开钻,预计2017年底完钻。该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实施"2井4孔"钻探,打穿松辽盆地白垩系,获取万米连续高分辨率的陆相地质记录,用以研... 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已经进行了十余年(2005—2016),松科1井于2007年完钻,松科2井于2014年开钻,预计2017年底完钻。该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实施"2井4孔"钻探,打穿松辽盆地白垩系,获取万米连续高分辨率的陆相地质记录,用以研究白垩纪时期的温室气候变化,以期更好地应对全球变暖使人类面临的挑战。据此确定松科2井的选址原则:地层沉积记录连续;以沉积岩为主,尤其是以湖相细碎屑岩为主;厚度尽可能薄;构造简单;地面施工条件好。松科2井选在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中沙河子组湖相泥岩最为发育的宋站地区。钻探主要目的层为下白垩统断陷层序的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钻遇主要岩性为含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层互层序列,以河湖相反映还原环境的暗色岩系为主。期间穿过断陷层顶(T_4)、底(T_5)界面,上下白垩统界面和白垩系/侏罗系(K/J)界面等反映区域构造-成盆作用的重要地质界线,还会取得与白垩纪超静磁带(CNS)和全球大洋缺氧事件(OAE-1)等重要地质事件相对应的连续岩心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 河湖相沉积序列 白垩纪温室气候 蒂托阶至阿尔必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井底温度、地层压力预测 被引量:11
3
作者 瞿雪姣 杨立伟 +2 位作者 薛璇 高有峰 王璞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7-264,共8页
松辽盆地白垩系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设计井深达6 400m,是东亚地区最深的科学探井。松辽盆地地温梯度高,深层孔隙流体压力组成与分布十分复杂,因此准确预测地层温度和压力,对整个钻探工程至关重要。通过对松科2井井区探井测温、试油数据... 松辽盆地白垩系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设计井深达6 400m,是东亚地区最深的科学探井。松辽盆地地温梯度高,深层孔隙流体压力组成与分布十分复杂,因此准确预测地层温度和压力,对整个钻探工程至关重要。通过对松科2井井区探井测温、试油数据的整理分析,探索目的层地温、地温梯度、地层压力与深度规律,对井底温度进行预测,并对主要目的层地层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进行分段预测。利用深度与地温关系、深度与地温梯度关系和深井对比等方法,综合预测6 400m井底温度为238.83~265.11℃。利用松科2井井区地层压力与深度关系,破裂压力系数平均值和DrillWorks软件计算结果,综合预测营城组、沙河子组、火石岭组-井底地层压力分别为30.54~37.72、33.22~59.52和59.52~67.18 MPa,地层破裂压力分别为52.35~58.62,61.88~105.68和104.57~118.0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底温度预测 地层压力预测 松科2井 白垩系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钻遇地层界面及岩性剖面预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有峰 瞿雪姣 +2 位作者 蒋丽君 王树学 王璞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256,共15页
在松辽盆地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实施前,以钻井地质设计为基础,结合区域地层特征、地球物理资料和邻井钻探结果,参照油气勘探生产标准和经验,对松科2井钻遇主要界面深度进行预测,建立基本框架,同时预测全井段岩性序列、可能的油气... 在松辽盆地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实施前,以钻井地质设计为基础,结合区域地层特征、地球物理资料和邻井钻探结果,参照油气勘探生产标准和经验,对松科2井钻遇主要界面深度进行预测,建立基本框架,同时预测全井段岩性序列、可能的油气水情况和故障层段,最终建立松科2井综合模拟柱状图。各主要地层界面预测深度为:嫩江组二段顶面(T_06)950m,姚家组顶面(T_1)1 245m,泉头组顶面(T_2)1 680m,登娄库组顶面(T_3)2 530m,营城组顶面(T_4)2 965m,沙河子组顶面(T_4-1)3 320m,火石岭组顶面(T_4-2)5 670m,基底顶面(T_5)6 240 m。岩性剖面的预测主要分为两部分:(1)T_4-1之上参考邻井宋深3井钻遇岩性序列;(2)T_4-1之下则根据地震剖面、其他钻遇相当层位的邻井和区域地层特征综合预测。主要目的层岩性特征如下:营城组上部为粗砂岩、砾岩、砂砾岩,下部为厚层凝灰岩、安山玄武岩、流纹岩夹泥岩,底部为砾岩;沙河子组为泥岩夹煤线、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火石岭组上部为凝灰岩、泥岩、英安岩和安山岩,下部为泥岩夹细-粉砂岩,含煤;基底为极低级或高级成岩的石炭—二叠系沉积地层。松科2井模拟柱状图是钻探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科学钻探工程模拟柱状图的编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松科2井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岩性预测 模拟柱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璞珺 陈崇阳 +3 位作者 张英 高有峰 瞿雪姣 衣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8,共9页
火山岩油气藏是松辽盆地重要的勘探对象,为定量分析火山喷发旋回、岩性、岩相与有效储层分布的关系,基于该盆地长岭断陷66口钻井地质与测井资料、1 495 km^2三维地震资料、546套实测物性及试气产能等资料,并在19384m火山岩井段岩性校正... 火山岩油气藏是松辽盆地重要的勘探对象,为定量分析火山喷发旋回、岩性、岩相与有效储层分布的关系,基于该盆地长岭断陷66口钻井地质与测井资料、1 495 km^2三维地震资料、546套实测物性及试气产能等资料,并在19384m火山岩井段岩性校正的基础上,划分出火山喷发旋回和火山岩相及亚相,建立起岩性、岩相、旋回与储层物性、含油气情况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该区共发育3段10个火山喷发旋回,有效储层集中发育在火山喷发序列的顶部旋回,其中营城组一段、三段的顶部旋回(旋回三)储集性能最好;②该区主要发育11种火山岩石类型,其中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流纹质凝灰熔岩和流纹质火山角砾岩为有效储层的优势岩性;③研究区主要发育4种火山岩相11种亚相,其中喷溢相上部亚相和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为有效储层的优势岩相;④火山岩储层物性条件与其有效储层发育程度有着显著的对应关系,储层物性控制了有效储层的分布,并且在物性特征中孔隙度较之于渗透率而言,对有效储层的形成具有更明显的影响。结论认为,该区深层火山岩勘探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长岭断陷 火山岩储集层 有效储层 喷发旋回 储层物性 岩性 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技术在北乌斯丘尔特盆地侏罗系泥岩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学海 卢双舫 +3 位作者 薛海涛 胡慧婷 陈学洋 韩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2期67-71,88,共5页
北乌斯丘尔特盆地为大陆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其侏罗系地层发育了良好的烃源岩建造。由于研究区块勘探程度非常低,加之岩相古地理认识不清,给烃源岩评价造成了很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在对研究区地质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地... 北乌斯丘尔特盆地为大陆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其侏罗系地层发育了良好的烃源岩建造。由于研究区块勘探程度非常低,加之岩相古地理认识不清,给烃源岩评价造成了很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在对研究区地质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地震属性技术对泥岩含量进行预测的方法。利用Landmark软件提取了11种地震属性,并对属性间的相关性及属性与泥岩含量间的敏感性逐一进行分析,优选出均方根振幅、弧线长度和最大谷值振幅3种对泥岩含量最敏感的属性。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泥岩含量预测模型,从而预测了其侏罗系泥岩含量及分布。经验证,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程度较好。最终,指出了有利泥岩发育区带,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多元线性回归 泥岩预测 侏罗系 北乌斯丘尔特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尚家油田油气输导体系及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有功 张艳会 +1 位作者 付广 刘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2,118,共6页
分析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及葡萄花油层油气输导体系,发现油田主要存在断裂简单型输导体系及断裂与砂体组合复合型输导体系.空间构造形态控制油气的运移方式,正向构造脊线是三肇凹陷青山口组生成的油气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和... 分析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及葡萄花油层油气输导体系,发现油田主要存在断裂简单型输导体系及断裂与砂体组合复合型输导体系.空间构造形态控制油气的运移方式,正向构造脊线是三肇凹陷青山口组生成的油气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和聚集场所;输导体系与油气成藏各种控制因素在时间上的合理匹配决定了尚家油田油气的聚集成藏.断层型输导体系输导能力的变化具有周期幕式特征,而断裂与砂体组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主要受控于断裂与砂体的对接模式及砂体自身的输导能力.在尚家油田同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模式及反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模式中的连续型和错接型组合模式具备侧向的输导能力,而反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模式中的离散型不具有侧向输导能力.通过有效通道空间系数的计算及各油层组油显示层段的统计结果证实,尚家油田在扶余油层中扶一油层组砂体侧向输导能力强,杨大城子油层中杨一油层组砂体侧向输导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尚家油田 油气输导体系 输导能力 断裂 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上、下白垩统界线划分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清华 张文婧 +4 位作者 贾琼 党毅敏 王平 高宝明 谢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4,共8页
松辽盆地白垩纪发育有热河生物群、松花江生物群和明水生物群,表现为三大生物群有序演化与更替。白垩纪中期是松花江生物群发育期,松花江生物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色彩,泉头组被子植物化石Trapaangulata、Platanus septentrionalis和孢粉... 松辽盆地白垩纪发育有热河生物群、松花江生物群和明水生物群,表现为三大生物群有序演化与更替。白垩纪中期是松花江生物群发育期,松花江生物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色彩,泉头组被子植物化石Trapaangulata、Platanus septentrionalis和孢粉化石Crenwellia、Xinjiangpollis、Quantonenpollenites、Lythraites和Gothanipollis显示其时代已进入晚白垩世。火山岩锆石SHRI MP法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营城组的年龄为(115.1±1.2)^(111.1±0.9)Ma,说明营城组已属晚Aptian期至早Albian期。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登娄库组-姚家组以稳定的正极性为主,仅在登娄库组上部和姚家组下部分别出现一次短暂的反极性事件。青山口阶下部具一套广泛分布富含有机碳的黑色页岩、油页岩沉积,其干酪根碳同位素表现为明显的正向偏移特征,为古湖泊缺氧事件的产物。结合生物、同位素年代、磁性地层研究的结果,认为青山口阶底部缺氧事件层对应于白垩纪古海洋Cenomanian-Turonian期界线缺氧事件,由此,给出的松辽盆地上、下白垩统的界线划分在泉头组和登娄库组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娄库阶 泉头阶 青山口阶 上、下白垩统界线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杨油层组含钙质夹层厚油储层水淹层识别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美玲 孙宝刚 +1 位作者 谢磊 侯树山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8,115,共6页
当注入水进入含钙质夹层储层后,注入水替换砂质部位的油,改善该部位的导电性,使其远低于含钙部位的电阻率.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及低孔渗钙质夹层厚油储层的水淹识别精度,根据统计方法理论,在厚砂体内细分小层的基础上,构造钙砂电阻率比、... 当注入水进入含钙质夹层储层后,注入水替换砂质部位的油,改善该部位的导电性,使其远低于含钙部位的电阻率.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及低孔渗钙质夹层厚油储层的水淹识别精度,根据统计方法理论,在厚砂体内细分小层的基础上,构造钙砂电阻率比、深侧向电阻率与声波曲线相关因数2个特征值,建立水淹层与未水淹层识别图版,识别符合率达到83%,为射孔方案制定提供有利依据.水淹层识别方法适用于大庆外围油田含钙厚油储层水淹层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钙质夹层 河流相 油储层 水淹特征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科二井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深部油气的指示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贺晟 张金昌 +10 位作者 张交东 王稳石 杨立伟 肖光武 符伟 苗慧心 徐盛林 曾秋楠 刘旭锋 王丹丹 张文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3-953,共11页
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已成为今后油气战略性接替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松科二井连续取样的6042组103种单体的轻烃组分数据显示,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整体可划分为6个区段:Ⅰ段(井段470~10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少,主... 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已成为今后油气战略性接替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松科二井连续取样的6042组103种单体的轻烃组分数据显示,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整体可划分为6个区段:Ⅰ段(井段470~10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少,主要以甲烷为主,重烃较低,为浅层低熟油气段。Ⅱ段(井段1000~28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多;甲烷含量中等,重烃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为常规油气段。Ⅲ段(井段2800~332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较少、零散;甲烷含量整体较高,重烃含量与Ⅳ段相似,表明该段气源可能来源于Ⅳ段。Ⅳ段(井段3320~5940 m)罐顶气峰面积大,集中分布在3400~3800 m和5200~5400 m井段,明显高于Ⅲ段和Ⅴ段;为Ⅲ型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Ⅴ段(井段5940~6200 m)罐顶气峰面积、出峰个数低;甲烷和重烃含量较低。Ⅵ段(井段6200~7018 m)出峰个数、罐顶气峰面积低;甲烷含量较高,重烃含量中等,其总体特征与Ⅳ和Ⅴ段不同,推测深部可能存在气源。上述垂向分布特征反映了白垩系、侏罗系和前侏罗系在油气成因类型、成熟度和含气性及其油气来源等具有不同的特征,为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探索拓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探测工程 松科二井 轻烃组分 垂向分布 油气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阶缺氧事件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惠 黄永建 +4 位作者 黄清华 张文婧 谢磊 刘学红 谢晓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103,共8页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阶下部广泛分布一套富含有机碳的黑色泥岩、页岩沉积,它具有干酪根碳同位素正偏、重排甾烷含量低,普遍存在伽马蜡烷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代表了白垩纪温室效应时间窗内古湖泊贫氧环境条件下的沉积产...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阶下部广泛分布一套富含有机碳的黑色泥岩、页岩沉积,它具有干酪根碳同位素正偏、重排甾烷含量低,普遍存在伽马蜡烷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代表了白垩纪温室效应时间窗内古湖泊贫氧环境条件下的沉积产物。结合生物地层研究成果,认为青山口阶下部曾发生过古湖泊缺氧事件,其层位大体可与白垩纪古海洋Cenomanian-Turonian界线事件层进行对比,由此提出了松辽盆地青山口阶下部的时代归属于晚白垩世Cenomanian晚期—Turonian早期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缺氧事件 青山口组 白垩系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垣南—古龙地区黑帝庙油层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始波 唐一夫 +2 位作者 李昂 王玉岩 刘长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5,共6页
为了认清长垣南—古龙地区黑帝庙油层油气分布规律,通过地层格架建立与沉积相划分、油源对比等方法,结合构造发育及圈闭特征,采用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藏特征。研究表明:黑帝庙油层发育构造、岩性... 为了认清长垣南—古龙地区黑帝庙油层油气分布规律,通过地层格架建立与沉积相划分、油源对比等方法,结合构造发育及圈闭特征,采用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藏特征。研究表明:黑帝庙油层发育构造、岩性2种类型油气藏,构造油气藏主要沿长垣南部地区葡萄花、敖包塔及敖包塔南构造带发育,岩性油气藏主要沿古龙地区砂岩上倾尖灭带分布;长垣南地区的油气主要来自供给相对不足的青山口组远源烃源岩,形成远源次生构造油气藏,古龙地区的油气主要来自供给充足的嫩一、二段近源烃源岩,形成近源原生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帝庙油层 长垣南—古龙地区 构造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成藏条件 油气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层弱水湿岩心的合理驱替速度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涛平 张晓娇 刘斌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54,117,共5页
为探索考虑动润湿滞后条件下低渗透油层弱水湿岩心的合理驱替速度,将岩石孔隙简化为等直径平行毛管束,通过压力平衡方程式,建立驱替速度、接触角以及渗透率等之间的理论关系式,进行低渗透油层弱水湿岩心水驱油实验研究,利用实验数据求... 为探索考虑动润湿滞后条件下低渗透油层弱水湿岩心的合理驱替速度,将岩石孔隙简化为等直径平行毛管束,通过压力平衡方程式,建立驱替速度、接触角以及渗透率等之间的理论关系式,进行低渗透油层弱水湿岩心水驱油实验研究,利用实验数据求出理论关系式中的有关参数,并在Moore和Slobod毛管数定义式的基础上,对毛管数进行适当的修正.结果表明:低渗透油层弱水湿人造岩心接触角为79.032°时,其水驱采收率最高为47.67%;合理驱替速度与渗透率之间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当岩心渗透率为50×10-3μm2时,合理驱替速度为1.4 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驱替速度 动润湿滞后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旗油田长6_1储层沉积相及孔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辉 常丽娟 +1 位作者 邓波 范晓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2-445,共4页
运用综合地质研究方法,以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等沉积相识别标志为依据,识别出吴旗油田长61储层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分流间4种沉积微相类型。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分析资料,研究了长61储层的孔隙... 运用综合地质研究方法,以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等沉积相识别标志为依据,识别出吴旗油田长61储层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分流间4种沉积微相类型。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分析资料,研究了长61储层的孔隙特征。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占3.27%,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次之。通过对孔隙特征及沉积微相关系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厚度较大,粒度相对较粗,云母等片状硅酸盐矿物含量相对较少,其孔隙度、渗透率相对较高,河口坝、远砂坝次之,分流间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旗油田 沉积微相 孔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东地区三维地震裂缝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云武 齐振勤 +2 位作者 唐振国 陈守田 张秀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1期37-41,6,共5页
目前由于油气勘探技术的提高,国内物性较好的沉积岩储层油气资源逐步被发现和开发,而火成岩和基岩变质岩中裂缝储层在华北、辽河油田、大庆等油田相继发现巨大的油气资源,也使裂缝储层成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以海拉尔盆地乌东地区为例,... 目前由于油气勘探技术的提高,国内物性较好的沉积岩储层油气资源逐步被发现和开发,而火成岩和基岩变质岩中裂缝储层在华北、辽河油田、大庆等油田相继发现巨大的油气资源,也使裂缝储层成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以海拉尔盆地乌东地区为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在建立层序格架和精细断层解释基础上,进行构造应力场模拟,通过构造曲率、最大主应变、最大主应力等参数对构造裂缝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场分布与构造断裂体系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裂缝发育带分布在不同方向的两组断层相交部位、正断层或逆断层的上盘附近。裂缝预测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断层的位置和方向的精度,地层横向厚度和密度变化较大也对预测精度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张量 变形张量 应力场张量 构造应力场模拟 裂缝储层预测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天然植物胶钻井液完井液体系抗温能力的途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凤霞 崔茂荣 +2 位作者 王郑库 刘玉斌 黑国兴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103,107,共3页
天然植物胶钻井液完井液体系最大的优点是维护简单、无毒,可实现自然降解,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天然植物胶钻井液完井液体系最大的缺点是高温不稳定性,要使其广泛应用,就必须提高体系的抗温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植物胶钻井液完井液体... 天然植物胶钻井液完井液体系最大的优点是维护简单、无毒,可实现自然降解,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天然植物胶钻井液完井液体系最大的缺点是高温不稳定性,要使其广泛应用,就必须提高体系的抗温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植物胶钻井液完井液体系中加入SMP-Ⅰ、SMC提高体系的抗温能力有所提高,但抗温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加入聚合醇能够显著提高体系的抗温能力,同时钻井液性能又能满足现场钻进作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胶 钻井液 聚合醇 抗温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乌斯丘尔特盆地构造及沉积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8期6946-6951,共6页
北乌斯丘尔特盆地为中亚地区西北部图兰平原上的大陆多旋回-克拉通盆地,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形成期、被动边缘期、裂谷期、裂谷后期、挤压期、上第三系坳陷期6个阶段,区域性的构造演化控制了北乌盆地沉积格局的复杂变迁。总体上,盆... 北乌斯丘尔特盆地为中亚地区西北部图兰平原上的大陆多旋回-克拉通盆地,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基底形成期、被动边缘期、裂谷期、裂谷后期、挤压期、上第三系坳陷期6个阶段,区域性的构造演化控制了北乌盆地沉积格局的复杂变迁。总体上,盆地沉积环境经历了基底期(花岗岩、变质岩)→被动边缘期,晚泥盆世-石炭纪(海相)→裂谷期,晚二叠世-三叠纪(陆相)→裂谷后期,侏罗纪-白垩纪(海陆过渡、海相)→挤压期,始新世后期-中新世(海、陆相共存)→上第三系坳陷期,上新世-全新世时期(陆相)这些阶段的演变,最终导致了盆地海相、陆相和碎屑岩、碳酸盐岩等多种沉积环境及岩石类型并存的沉积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乌斯丘尔特盆地 构造演化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高温高压下水的粘度
18
作者 张钧惠 张欣 兰美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89-92,134,共5页
由于高温高压的极端条件实验室很难实现,因此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水在高温高压下的粘度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模拟实验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针对水分子的特殊结构,引入Ewald法求长程作用力和四元素法,采用等温等压条件,最终模拟得... 由于高温高压的极端条件实验室很难实现,因此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水在高温高压下的粘度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模拟实验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针对水分子的特殊结构,引入Ewald法求长程作用力和四元素法,采用等温等压条件,最终模拟得到不同温度、压强下水的粘度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长程作用力 等温等压 四元素法 剪切应力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岩性识别与流体评价技术 被引量:9
19
作者 梁久红 张丽艳 +7 位作者 韩冰冰 杨世亮 李博 刘文精 张艳茹 陈晓晓 郭晶 董黛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3-169,共7页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岩性组合复杂、非均质性强、孔隙流体赋存状态多样,这些特殊性造成储层岩性精细识别及流体准确评价难度大。为了有效解决研究区岩性识别和流体评价的难题,综合应用宏观观察、元素分析、薄片鉴定等岩性识别技术,...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岩性组合复杂、非均质性强、孔隙流体赋存状态多样,这些特殊性造成储层岩性精细识别及流体准确评价难度大。为了有效解决研究区岩性识别和流体评价的难题,综合应用宏观观察、元素分析、薄片鉴定等岩性识别技术,总结典型岩性各项技术响应特征,建立起页岩油岩性识别组合技术,实现页岩油储层岩性精细识别;选取能够评价轻质烃类的气测录井、轻烃分析、岩石热解分析等技术的关键参数,将评价参数分别赋予不同权重,建立页岩油储层含油性综合指数,应用综合指数对页岩油储层含油性进行准确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成果为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后期精细评价和“甜点”层段优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岩性识别 元素分析 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技术(XRD) 流体评价 气测录井 岩石热解 轻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金区块煤层气井产气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孟美辰 王运海 +2 位作者 袁航 王伟 张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7-192,共6页
为了提高织金区块多薄煤层气井产气量,通过对区块地质条件、储层压裂改造、配套工艺和排采制度4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织金区块煤层气井产气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织金区块高产井目的层埋深主要集中在500~700 m,采用4段逐层压... 为了提高织金区块多薄煤层气井产气量,通过对区块地质条件、储层压裂改造、配套工艺和排采制度4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织金区块煤层气井产气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织金区块高产井目的层埋深主要集中在500~700 m,采用4段逐层压裂且施工加砂强度在10~15 m^3/m、加液强度大于150 m^3/m时产气量可达1 000 m^3以上;最终总结出适合织金区块的"五段三压"、"避峰求面"、"面积降压"的"阶段降压"的排采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益,为该区块后续大规模开发及类似煤层气田的勘探开发、排采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金区块 煤层气 排采 产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