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油井合理井底压力界限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俊魁 王春瑞 方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1-22,共2页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油田的实际资料, 给出了一个确定油井合理井底压力界限的经验公式。有了这个公式, 只要知道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 便可计算出油井或油田的最低允许流动压力。提供的方法简便适用, 很容易为油田工程人...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油田的实际资料, 给出了一个确定油井合理井底压力界限的经验公式。有了这个公式, 只要知道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 便可计算出油井或油田的最低允许流动压力。提供的方法简便适用, 很容易为油田工程人员所掌握。得到的最低允许流动压力数值可作为油田配产和油田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压力 压力界限 井底 地层压力 采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管理工程——一门亟待建立和发展的学科 被引量:5
2
作者 计秉玉 董焕忠 万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3-45,共3页
本文提出了油藏管理工程概念,阐述了建立与发展油藏管理工程学科的必要性,明确其研究内容是油田开发工程上的决策与管理,研究手段是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油藏 管理工程 管理决策模型 系统工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管理抽油机井的动态控制图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 张家富 顾元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51-55,7-8,共5页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是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控制原理,结合抽油机井的管理特点而总结出的一种用于油井生产管理的图表。作者详细介绍了这种动态控制图的控制目标、制作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这种动态控制图的具体应用和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效益。
关键词 抽油井 泵效 动态控制图 抽油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泵采油技术研究及现场应用
4
作者 徐秀芬 朱君 +1 位作者 卫宇乾 赵禹弘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21-23,69,共3页
与常规有杆抽油系统相比,套管泵采油系统取消了用来悬挂抽油泵并兼作出油通道的油管,利用空心抽油杆及实心抽油杆带动泵柱塞上下往复运动而抽油,以泵座以上的套管与抽油杆柱形成的环形空间作为出油通道。由于消除了油管柱的弹性伸缩... 与常规有杆抽油系统相比,套管泵采油系统取消了用来悬挂抽油泵并兼作出油通道的油管,利用空心抽油杆及实心抽油杆带动泵柱塞上下往复运动而抽油,以泵座以上的套管与抽油杆柱形成的环形空间作为出油通道。由于消除了油管柱的弹性伸缩,提高了泵效,可节省单井投资4-5万元,并减少油井检泵作业量和作业时间,延长热洗周期,减轻油层污染。在大庆油田5口油井中做了现场试验,套管泵泵座的坐封和下泵一次成功率均为100%,其中3口油井的泵效较高,平均泵效为77.2%,已累计增油200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泵 试验 特点 机械采油 采油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砂管模型上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色谱分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克亮 田同辉 +2 位作者 宋合龙 甄静 高振环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9-82,共4页
在天然油砂模型上进行了三元复合体系的流动实验,研究了润湿性、渗透率、渗流距离对三元复合体系色谱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驱油过程中化学剂间存在色谱分离现象;水湿条件下三元复合体系的色谱分离程度比油湿条件下明显,碱和活性剂... 在天然油砂模型上进行了三元复合体系的流动实验,研究了润湿性、渗透率、渗流距离对三元复合体系色谱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驱油过程中化学剂间存在色谱分离现象;水湿条件下三元复合体系的色谱分离程度比油湿条件下明显,碱和活性剂之间的无因次等浓距,水湿比油湿增加0.24;聚合物和活性剂之间的无因次等浓距,水湿比油湿增加0.26.渗透率越低、渗流距离越长,三元复合体系的色谱分离程度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 分离 模型 渗透率 填砂管 复合驱油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周期注水方法改善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效果 被引量:24
6
作者 梁文福 吴晓慧 孙晓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3-24,共2页
阐述了周期注水采油机理, 研究了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周期注水的组合方式和合理参数,并通过典型实例证明, 周期注水是改善非均质油层高含水后期水驱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喇嘛甸油田 高含水后期 周期注水采油 油田 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油层聚合物驱效果的地质因素 被引量:17
7
作者 姜喜庆 周群 黄修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39,共3页
应用河流相沉积理论,从砂体的沉积特征和连通关系入手,分析了喇嘛甸油田南块注聚合物试验区不同类型见效井的地质特征,从而搞清了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原因,为今后编制聚合物驱方案及动态分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油田 砂岩体 聚合物驱 采油 地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查询服务器的POSC项目数据库信息发布 被引量:5
8
作者 郭立君 李春生 +2 位作者 李庆伟 张荣 刘显德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9-51,共3页
为满足POSC向实用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需首先完善POSC数据平台与WWW的集成技术 .借鉴已成形的网络信息发布技术 ,分析了Client Server和Borwser Server两种应用开发结构 ,结合POSC数据平台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专用数据查询服务器的POSC信... 为满足POSC向实用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需首先完善POSC数据平台与WWW的集成技术 .借鉴已成形的网络信息发布技术 ,分析了Client Server和Borwser Server两种应用开发结构 ,结合POSC数据平台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专用数据查询服务器的POSC信息发布模型 ,该模型可以提高数据查询效率 ,缩短系统开发时间 .该技术能够完成POSC数据的共享 ,并已实现了基于POSC数据平台的测井数据项目数据库的网上信息发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C 查询服务器 项目数据库 信息发布 应用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态分散凝胶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克亮 杨靖 甄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8-40,共3页
用大庆助剂厂生产的聚合物和柠檬酸铝配制成胶态分散凝胶,在大庆油田地层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柠檬酸铝浓度下胶态分散凝胶粘度、阻力系数的测量,给出了胶态分散凝胶的配方。当聚合物浓度为1000mg/L时,柠檬酸铝浓度为50mg... 用大庆助剂厂生产的聚合物和柠檬酸铝配制成胶态分散凝胶,在大庆油田地层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柠檬酸铝浓度下胶态分散凝胶粘度、阻力系数的测量,给出了胶态分散凝胶的配方。当聚合物浓度为1000mg/L时,柠檬酸铝浓度为50mg/L左右。在具有大庆油田地质特征、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2的非均质物理模型上进行了胶态分散凝胶和聚合物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聚合物用量条件下,胶态分散凝胶驱比聚合物驱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态分散凝胶 聚合物 柠檬酸铝 石油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轮钻头可钻性级值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士斌 艾池 +2 位作者 孙茂凤 卢士分 王利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9-90,共2页
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岩石可钻性与岩石力学性质( 硬度、抗压强度和塑性因数等) 的关系, 并把声波测井资料与牙轮钻头可钻性相结合,给出了用测井数据表示岩石可钻性级值的统计模型. 分析表明: 岩石的强度和硬度是影响岩石可钻性... 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岩石可钻性与岩石力学性质( 硬度、抗压强度和塑性因数等) 的关系, 并把声波测井资料与牙轮钻头可钻性相结合,给出了用测井数据表示岩石可钻性级值的统计模型. 分析表明: 岩石的强度和硬度是影响岩石可钻性的主要因素,塑性因数对岩石可钻性影响较小. 岩石的纵、横波时差分别反映岩石不同物理性质,在建立可钻性计算模型时,需用多元回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钻性 测井资料 牙轮钻头 级值确定 岩石 钻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水力压裂技术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毕艳昌 苏延昌 李彦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0-41,48,共3页
通过对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驱采油井压裂实践的总结,提出压裂可以作为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的配套技术,但必须注意选井、压裂时机及压裂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 压裂 选择性压裂 选井条件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葡Ⅰ1—2油层粘土调剖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晓军 段生发 刘文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从调剖机理入手, 分析了葡Ⅰ1—2 油层的沉积特点, 论证了葡Ⅰ1—2 油层调剖的可行性,并通过试验研究了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在粘土调剖试验中的应用及堵剂注入量的多少与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施工注入压力的对应变化关系, 同时... 从调剖机理入手, 分析了葡Ⅰ1—2 油层的沉积特点, 论证了葡Ⅰ1—2 油层调剖的可行性,并通过试验研究了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在粘土调剖试验中的应用及堵剂注入量的多少与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施工注入压力的对应变化关系, 同时对调剖效果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啉甸油田 粘土聚合物 调剖 试验 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井储系数的确定方法及其在反褶积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笑萍 卢祥国 +1 位作者 孙凤祥 孙德宝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9-42,共4页
文中针对变井储试井分析问题,给出了确定变井储系数及计算续流量的方法,并用反褶积分析方法解释了未出现径向流的早期测压数据,给出了解决早期试井资料分析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试井 变井储系数 反褶积分析 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后期保持和提高油井压裂效果的途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新德 胡广斌 +2 位作者 吕相军 李江予 李斯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3-36,共4页
保持油井压裂效果不降,是大庆喇、萨、杏油田“八五”期间“3、6、9、10”工程主要目标之一。几年来,油田已在大量油藏研究和工艺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套包括井层确定、压前培养、时机选择、工艺优选、压后配套措施及注水保护等在内... 保持油井压裂效果不降,是大庆喇、萨、杏油田“八五”期间“3、6、9、10”工程主要目标之一。几年来,油田已在大量油藏研究和工艺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套包括井层确定、压前培养、时机选择、工艺优选、压后配套措施及注水保护等在内的保持和提高油井压裂效果的方法。本文试图以高含水后期开采的喇嘛甸油田为例作一介绍,以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压裂效果 高含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超压层的成因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延防 王青海 姜喜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8-49,52,共3页
本文根据流体低速渗流理论,论述了三肇凹陷嫩一、二段和青山口组地层 孔隙流体超压的成因,阐述了孔隙流体超压在油气生成、运移及保存中的地质意义。
关键词 流体超压层 成因 油气藏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地层井眼剪切滑移破坏的计算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文 孙学增 +1 位作者 甘晓飞 蒋文科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5-27,共3页
应用井眼稳定力学理论和H -B非线性准则 ,建立了井眼围岩力学滑移破坏方程 .采用迭代方法和编制的VB - 5计算机程序进行了计算 ,并绘制了倾斜地层中井眼围岩发生剪切滑移破坏典型的关系曲线 .结果表明∶原地应力、地层倾角和岩石力学特... 应用井眼稳定力学理论和H -B非线性准则 ,建立了井眼围岩力学滑移破坏方程 .采用迭代方法和编制的VB - 5计算机程序进行了计算 ,并绘制了倾斜地层中井眼围岩发生剪切滑移破坏典型的关系曲线 .结果表明∶原地应力、地层倾角和岩石力学特性等参数是影响井眼滑移破坏的重要因素 .在给定条件下 ,径向坐标与井眼半径的比越大 ,越容易发生滑移破坏 .在坐标幅角为 6 0°,2 4 0°时 ,滑移半径最小 ,在坐标幅角为 0°(36 0°) ,180°时 ,滑移半径最大 .支撑力随岩石的抗压强度增大而减小 ,随瞬时摩擦角的增加而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地层 井眼力学 滑移破坏 钻井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层厚度解释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海滨 侯筱群 侠丽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21,26,共3页
本文论述了利用计算机,针对横向测井曲线矢量化及数字化测井结果,根据油层厚度解释操作规程,将人工解释方法、解释规律、解释经验编制成计算机解释软件,由计算机解释出油层表外储层厚度、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及气砂厚度这一过程,并... 本文论述了利用计算机,针对横向测井曲线矢量化及数字化测井结果,根据油层厚度解释操作规程,将人工解释方法、解释规律、解释经验编制成计算机解释软件,由计算机解释出油层表外储层厚度、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及气砂厚度这一过程,并在生产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厚度 测井曲线 解释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层垂向渗透率对低渗透油层含油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大为 曾昭英 孙刚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24,共3页
根据夹层具有垂向窜流条件时的数学模型 ,计算了 9种开采方式下高、低渗透层平均含油饱和度 ,以及低渗透层平均含水饱和度 .结果表明 :当夹层垂向渗透率大于 10 - 5μm2 时 ,不能起到隔层作用 ;夹层垂向渗透率为 5× 10 - 7~ 5... 根据夹层具有垂向窜流条件时的数学模型 ,计算了 9种开采方式下高、低渗透层平均含油饱和度 ,以及低渗透层平均含水饱和度 .结果表明 :当夹层垂向渗透率大于 10 - 5μm2 时 ,不能起到隔层作用 ;夹层垂向渗透率为 5× 10 - 7~ 5× 10 - 6 μm2 ,按注水井仅高渗透层射开 ,生产井仅低渗透层射开 ,或在此基础上 ,高渗透层尖灭 1 3,低渗透层尖灭 1 3两种方式开采时 ,低渗透层平均含油饱和度变化较大 ,低渗透层储量被动用程度相对较高 ;当夹层垂向渗透率在 10 - 5~10 - 4μm2 ,按前种方式开采 ,高、低渗透层平均含油饱和度同时递增 ,说明高、低渗层出现“水驱舌进”或“水窜”现象 ,这是油田开采中必须预防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垂向渗透率 含油饱和度 模型 低渗透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层界线划分对比解释系统研究
19
作者 任海滨 赵伟 马永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5-28,共4页
论述了利用计算机, 针对横向测井曲线矢量化及数字化测井结果, 根据“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油层对比方法及操作规程, 将人工对比方法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编制成计算机对比解释软件, 由计算机对油层组界线、砂岩组界线、小层... 论述了利用计算机, 针对横向测井曲线矢量化及数字化测井结果, 根据“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油层对比方法及操作规程, 将人工对比方法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编制成计算机对比解释软件, 由计算机对油层组界线、砂岩组界线、小层界线进行划分对比, 并在生产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矢量化 计算机 油层界线 油层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开关状态的优化组合
20
作者 高丙坤 刘合 +2 位作者 李天舒 樊文杰 关耀辉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0-42,共3页
依据配电网的特点提出了配电网的网损计算方法,建立了有功损耗最小的网络重构数学模型,确定了电压约束和容量约束,分析了寻求次最优解的方法.利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制定了实现配电网开关状态最优组合的步骤,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和... 依据配电网的特点提出了配电网的网损计算方法,建立了有功损耗最小的网络重构数学模型,确定了电压约束和容量约束,分析了寻求次最优解的方法.利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制定了实现配电网开关状态最优组合的步骤,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和容量约束的配电网,实现了有功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开关状态 最优组合 炼油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