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震电勘探方法在大庆油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严洪瑞 刘洪 +6 位作者 李幼铭 徐国庆 王双喜 李天树 金成志 唐建人 王笃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57-267,共11页
为检验前苏联和美国提出的某些震电勘探方法的实用性,在大庆开展了震电勘探方法实验,包括直流电场对地震波的影响以及地震波与电磁波的相互激发。实验是通过自制的电场前置放大器和已有的商用仪器在野外进行的。实验发现,在10A直... 为检验前苏联和美国提出的某些震电勘探方法的实用性,在大庆开展了震电勘探方法实验,包括直流电场对地震波的影响以及地震波与电磁波的相互激发。实验是通过自制的电场前置放大器和已有的商用仪器在野外进行的。实验发现,在10A直流电场环境下,地震叠前炮记录上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变好,接收到第一类震电效应所引起的伴随电场和转换电磁波,这对震电勘探在大庆的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电效应 震电转换波 震电勘探 油气勘探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探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振宽 陈树民 +5 位作者 王建民 刘杰烈 刘俊峰 宋永忠 宋宗平 宋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4期31-37,共7页
近三年来,大庆油田加大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攻关力度,逐步形成了适合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薄互层岩性勘探、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和海拉尔断陷盆地复杂断块勘探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地震资料品... 近三年来,大庆油田加大了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攻关力度,逐步形成了适合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薄互层岩性勘探、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和海拉尔断陷盆地复杂断块勘探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地震资料品质不断提高。松辽盆地北部地震资料T1反射视主频70?80Hz,T2反射视主频60?70Hz,T5反射视主频40Hz左右;海拉尔盆地地震资料T2反射视主频55?60Hz,T5层反射视主频45Hz左右。在2001年到2003年期间,大庆油田共实施高分辨率三维地震4730.7km2,在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的储量增长、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大型气藏发现和海拉尔盆地兴安岭群高产断块油藏、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和铜钵庙岩性油藏勘探突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率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大庆油田 岩性油气藏 松辽盆地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地区的三维AVO分析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付雷 刘财 +4 位作者 李勤学 王建民 刘振彪 崔凤林 孔祥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7-700,710,共5页
随着野外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的不断改进 ,野外采集的道数逐渐增多 ,炮检距、覆盖次数也随之增大 ,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明显提高 ,尤其是 AVO技术的日臻完善 ,有必要对大庆地区地震资料的 AVO特性进行重新认识 ,以便更好地进行岩性识别及油气... 随着野外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的不断改进 ,野外采集的道数逐渐增多 ,炮检距、覆盖次数也随之增大 ,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明显提高 ,尤其是 AVO技术的日臻完善 ,有必要对大庆地区地震资料的 AVO特性进行重新认识 ,以便更好地进行岩性识别及油气异常检测。本次 AVO研究的区域选在宋站升 81井三维工区 ,通过对升 81井的 Inline1 4 2线进行 AVO处理分析 ,得到了明显的 AVO异常 ,并利用与升 81井相关的测井曲线进行了 AVO正演 ,结果证实升 81井确实存在 AVO异常。利用三维 AVO分析技术还发现了深层火山岩 ,初步确定了火山岩喷发的通道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 地震资料 火山岩 覆盖次数 炮检距 正演 地震勘探 油气 深层 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前景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建民 刘杰烈 陈守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9-441,457,共4页
文中利用海拉尔盆地的三维地震资料可识别出断裂坡折带、沉积坡折带、侵蚀坡折带三类坡折带,其中以断裂坡折带最为发育,后两种坡折带在海拉尔盆地分布局限;根据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成因,将岩性、地层油气藏分为七个亚类,其中缓坡断裂坡折... 文中利用海拉尔盆地的三维地震资料可识别出断裂坡折带、沉积坡折带、侵蚀坡折带三类坡折带,其中以断裂坡折带最为发育,后两种坡折带在海拉尔盆地分布局限;根据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成因,将岩性、地层油气藏分为七个亚类,其中缓坡断裂坡折带控制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岩性透镜体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陡坡断裂坡折带控制砂砾岩体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发育于断裂或侵蚀坡折带的上方,不整合及断裂坡折带共同控制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古河道砂岩油气藏一般位于坡折带附近的洼陷带。可见坡折带及其附近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岩性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坡折带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第三系盆地传递断层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孔伟 陈守田 刘立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3,共3页
传递断层作为拉伸盆地中的一种特有的断层类型,在盆地构造演化中协调着正断层的位置、间距和倾斜能不同所造成的矛盾,传递断层的存在对盆地所造成的分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生油岩相及储集岩相的分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 传递断层作为拉伸盆地中的一种特有的断层类型,在盆地构造演化中协调着正断层的位置、间距和倾斜能不同所造成的矛盾,传递断层的存在对盆地所造成的分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生油岩相及储集岩相的分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总结出黑龙江省东部第三系盆地中存在3种类型传递断层,分析了其特征及形成机理,指出了传递断层的石油地质意义,认为传递断层带是有利的油气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系 盆地 断层带 石油地质 油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形成机制的讨论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共2页
本文探讨了大庆长垣的形成机制,认为:大庆长垣主体是典型的正向反转构造,反转期的分界面是泉头组与青山口组分界面,松辽盆地内部地体的活动是挤压力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大庆长垣 反转构造 逆断层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东部地区大地对信号的吸收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傅朝奎 王建民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A01期7-11,46,共6页
在地震采集中,地震信号在地下传播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大地对信号有强烈的吸收衰减作用,造成波形严重失真。为了帮助地震采集工作者采取有效措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本文针对长庆长恒东部地区,讨论了建立大地吸收衰减模型... 在地震采集中,地震信号在地下传播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大地对信号有强烈的吸收衰减作用,造成波形严重失真。为了帮助地震采集工作者采取有效措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本文针对长庆长恒东部地区,讨论了建立大地吸收衰减模型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其吸收衰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 地层吸收 衰减指数 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振动(弹性波)增采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8
作者 刘自敏 李清仁 唐建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37,共3页
介绍了人工振动(弹性波)法增油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情况,并对现场试验的基础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功率的地面震源所产生的弹性波场连续不断地作用于储层,可以提高原油的产出量,原油增产幅度一般为385%。该方... 介绍了人工振动(弹性波)法增油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情况,并对现场试验的基础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功率的地面震源所产生的弹性波场连续不断地作用于储层,可以提高原油的产出量,原油增产幅度一般为385%。该方法对于高含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振动 增油技术 激振力 大庆油田 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量地震资料预测松辽盆地兴城地区深层火山岩与有利含气带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建民 杨冬 +5 位作者 魏修成 付雷 王典 胡艳飞 郝雪 杨宝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14-1923,共10页
松辽盆地断陷期天然气有利带预测是扩大该盆地勘探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在油气资源基地松辽盆地开展大范围深层油气预测,选择徐家围子断陷内局部构造—升平-兴城构造进行地面三分量地震勘探,得到一个可行的预测方案.在深探井控制下... 松辽盆地断陷期天然气有利带预测是扩大该盆地勘探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在油气资源基地松辽盆地开展大范围深层油气预测,选择徐家围子断陷内局部构造—升平-兴城构造进行地面三分量地震勘探,得到一个可行的预测方案.在深探井控制下,利用三分量地震资料,进行P波、P-SV波层位标定、震相对比,得到研究工区断陷期火山岩分布的局部预测;经过目标层段振幅比、频率比等物性参数的计算对比,得到该工区断陷期营城组有利含气区预测.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工区区域构造对断陷期地层的控制作用.从烃源岩种类、成熟程度以及火山岩储层性能几方面综合分析,认为在更大范围内存在深层有利含气区带是可能的.最后指出在深层有利含气区带预测中采用三维三分量技术的必要性,以及无井控预测的基本方法,包括构造特征、地层特征预测知识的延用,多参数特征间相似性和综合比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层油气预测 断陷期的营城组 三分量地震勘探 P波和P-SV波 振幅比 频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尔凹陷的形成机制及其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振彪 陈守田 +3 位作者 张财 丛培泓 李朝辉 张文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0期109-112,共4页
贝尔凹陷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地壳隆起、基底断陷、盆地拗陷和拗陷萎缩等四个阶段。平面上贝尔凹陷局部构造沿凹陷轴向(北东向)分布在大断层周围或古凸起附近,局部构造的形成主要受断层活动控制和基底古凸起的影响。贝尔凹陷具有很好... 贝尔凹陷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地壳隆起、基底断陷、盆地拗陷和拗陷萎缩等四个阶段。平面上贝尔凹陷局部构造沿凹陷轴向(北东向)分布在大断层周围或古凸起附近,局部构造的形成主要受断层活动控制和基底古凸起的影响。贝尔凹陷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油气主要分布在局部构造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上段地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 断陷 盆地 油气分布规律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反射地震莫霍面的形态、三瞬处理结果及其地质解释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宝俊 李勤学 +9 位作者 唐建人 刘财 王建民 王兆湖 李占林 冯晅 于平 李世哲 刘洋 付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8-402,共5页
概述了近年来用近垂直反射地震技术研究莫霍面的进展 .对在松辽盆地内进行的约 130 0km近垂直反射地震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和解释 .得到松辽盆地内莫霍面埋深的一些特点 ,其中重要一条是沿依安—大庆—大安东一线存在 32km的等深线 ,其西... 概述了近年来用近垂直反射地震技术研究莫霍面的进展 .对在松辽盆地内进行的约 130 0km近垂直反射地震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和解释 .得到松辽盆地内莫霍面埋深的一些特点 ,其中重要一条是沿依安—大庆—大安东一线存在 32km的等深线 ,其西侧莫霍面埋深明显大于东侧 .对典型剖面段的莫霍面震相进行瞬时信息的提取 .结果表明 ,利用三瞬信息可以补充原始剖面上莫霍面的解释 .并对与莫霍面有关的科学问题进行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地震莫霍面 地质解释 瞬时信息 莫霍面形态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中值滤波技术在地震随机噪声衰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洋 刘财 +3 位作者 王典 李勤学 冯晅 王建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7-332,370,24,共8页
地震勘探中的随机噪声一直是影响地震信号信噪比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一维经典中值滤波器对地震信号去噪能力过强而导致有用信息被破坏的缺点,基于噪声特性设定一个窗口长度控制阈值,再根据地震数据与阈值的关系选取合适的时变窗口... 地震勘探中的随机噪声一直是影响地震信号信噪比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一维经典中值滤波器对地震信号去噪能力过强而导致有用信息被破坏的缺点,基于噪声特性设定一个窗口长度控制阈值,再根据地震数据与阈值的关系选取合适的时变窗口进行中值滤波,以取得有效信号与不同强度噪声之间的最佳平衡效果。通过理论模型处理及对多个处理方法的对比,表明本方法的去噪能力优于二维多级中值滤波器,而保护有效信号的能力要优于经典中值滤波器。实际剖面的处理效果也表明,此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滤除脉冲噪声,而且能很好地保护有用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噪声 时变中值滤波 经典中值滤波 去噪 滤波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联合组合效应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被引量:12
13
作者 傅朝奎 唐建人 +3 位作者 李勤学 蒋连斌 霍庆军 孔令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6-243,共8页
采用检波器和激发井联合组合效应能够压制频率较低、能量强、视波长较短的面波和短波长、高频率的随机噪声等 ,实现抬信压噪 ,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 ,以达到提高其分辨率的目的。我们在大庆探区某试验区采用了检波器和激发井联合组合的方... 采用检波器和激发井联合组合效应能够压制频率较低、能量强、视波长较短的面波和短波长、高频率的随机噪声等 ,实现抬信压噪 ,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 ,以达到提高其分辨率的目的。我们在大庆探区某试验区采用了检波器和激发井联合组合的方法 ,实际应用表明 ,利用该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效应 信噪比 分辨率 地震勘探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属性分析技术在薄互层条件下识别古河道的应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丽薇 郝兴国 +2 位作者 赵伟 郭世友 郭树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共3页
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时间域、频率域的地震属性分析,结合测井、钻井等资料分析了河道砂体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总结出一套在薄互层条件下利用频率域地震属性识别古河道的方法,并在大庆长垣以西他拉哈、常家围子地区的实际应用中... 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时间域、频率域的地震属性分析,结合测井、钻井等资料分析了河道砂体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总结出一套在薄互层条件下利用频率域地震属性识别古河道的方法,并在大庆长垣以西他拉哈、常家围子地区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域 频率域 地震属性 古河道 多属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滑脱型构造样式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懋新 杨树锋 +1 位作者 陈汉林 李清仁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97-600,共4页
乌尔逊凹陷伊敏期构造演化以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的发育为特征,这一构造样式的形成是构造的幕式活动、乌西断裂持续的低角度倾滑和夹持在3个刚性基岩块体之间的区域构造位置等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该期构造演化活动强烈、持续时间长... 乌尔逊凹陷伊敏期构造演化以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的发育为特征,这一构造样式的形成是构造的幕式活动、乌西断裂持续的低角度倾滑和夹持在3个刚性基岩块体之间的区域构造位置等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该期构造演化活动强烈、持续时间长,对于乌尔逊凹陷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等诸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滑脱型构造样式 油气成藏 构造演化 油气生成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油气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下切谷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懋新 戴跃进 +2 位作者 李清仁 王成 孔凡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1-12,共2页
发育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东部斜坡上南屯组地层中的下切谷,是在区域水进背景下形成,谷内进积、反韵律的充填特点,与经典的同类地质现象迥然不同,同时在区域上也无法简单地用“顺源堆积”来解释,为此在充分分析了它的地震资料和沉积... 发育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东部斜坡上南屯组地层中的下切谷,是在区域水进背景下形成,谷内进积、反韵律的充填特点,与经典的同类地质现象迥然不同,同时在区域上也无法简单地用“顺源堆积”来解释,为此在充分分析了它的地震资料和沉积特征基础上,从凹陷的构造演化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翘倾构造成因模式,进一步强调了构造作用在断陷盆地层序的形成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切谷 乌尔逊凹陷 模式 南屯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性圈闭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平 刘云武 金成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0-12,共3页
随着油田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勘探目标的日益深化,地质目标从寻找大构造、发展到寻找微幅度构造和非构造的隐蔽油气藏。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岩性预测方法由于受到地震资料分辨率及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其研究方法及对成果的认识都有... 随着油田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勘探目标的日益深化,地质目标从寻找大构造、发展到寻找微幅度构造和非构造的隐蔽油气藏。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岩性预测方法由于受到地震资料分辨率及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其研究方法及对成果的认识都有其局限性,从而使预测的合理性和精度都不高,因此,本文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应用测井、钻井及地震等资料,从沉积微相分析入手,建立了不同砂体类型的地质及地震正演模型,并根据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地震反演的阻抗值及其它地震属性参数,综合确定出研究区域的砂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总结出一套针对薄互层特点的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并在大庆长垣以西古龙和英台-大安地区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沉积微相 岩性圈闭 储层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沉积微相方法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曹广华 胡亚华 +1 位作者 张奇文 韩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5期3674-3680,共7页
以关键井沉积微相分析为基础,将测井学同地质、现代数学相结合,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反映各种微相的测井特征参数,并应用一套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各种沉积微相的判别模式,研究开发一套软件系统,实现计算机根据测井资料自动、连续地分析判... 以关键井沉积微相分析为基础,将测井学同地质、现代数学相结合,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反映各种微相的测井特征参数,并应用一套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各种沉积微相的判别模式,研究开发一套软件系统,实现计算机根据测井资料自动、连续地分析判别陆相地层沉积微相。应用该软件对某油田西区的十几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并绘制出沉积微相平面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测井相模式 自动识别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深部地壳结构及盆地成因机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高君 李占林 李勤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根据松深大剖面地震反射结构及大地电磁测深资料 ,结合当前国际上对地壳结构的研究成果 ,将松辽盆地 (北部 )的地壳分为上、下 2个部分。分析认为 ,上地壳上部呈现脆性 ,下部为脆 韧性过渡状态 ,主要发育有板状断层或犁式断层 ;下地壳... 根据松深大剖面地震反射结构及大地电磁测深资料 ,结合当前国际上对地壳结构的研究成果 ,将松辽盆地 (北部 )的地壳分为上、下 2个部分。分析认为 ,上地壳上部呈现脆性 ,下部为脆 韧性过渡状态 ,主要发育有板状断层或犁式断层 ;下地壳总体呈现韧性变形特征 ,发育有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 ,由此认为松辽盆地主要是由拉张作用形成的。此次深部综合地质研究所获得的资料 ,是建立松辽盆地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构造作用 韧性剪切带 成因机制 拉张作用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自相关谱计算薄互层砂岩厚度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志才 何樵登 +1 位作者 金抒辛 李崇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6-100,共5页
在分析以往"计算薄互层砂岩厚度"技术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正演模型及提取多种特征参数等工作,优选出对薄互层砂岩厚度表征良好的一类特征参数———自相关谱。在自相关谱中着重研究了3种规律性较好的特征参数,即自相关谱振幅(Am... 在分析以往"计算薄互层砂岩厚度"技术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正演模型及提取多种特征参数等工作,优选出对薄互层砂岩厚度表征良好的一类特征参数———自相关谱。在自相关谱中着重研究了3种规律性较好的特征参数,即自相关谱振幅(Amax),第一零交叉时(t01)及三间隔延迟振幅比(A3 Amax)。阐述了3个特征参数与薄层砂岩厚度(小于λ 4)的关系,给出了反演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关系函数进行了定量的反演计算,得到了较高精度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相关谱 薄互层 砂岩厚度 反演 正演 精度 储层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