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验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芳48断块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明国 陈顶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1-314,共4页
通过气驱细管实验,在地层条件下测定了大庆油田芳48断块在二氧化碳、氮和天然气驱下原油采收率与压力的关系,由此确定了原油与二氧化碳、氮和天然气的最小混相压力(MMP)。结果表明,芳48断块原油与二氧化碳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9 MPa,与天... 通过气驱细管实验,在地层条件下测定了大庆油田芳48断块在二氧化碳、氮和天然气驱下原油采收率与压力的关系,由此确定了原油与二氧化碳、氮和天然气的最小混相压力(MMP)。结果表明,芳48断块原油与二氧化碳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9 MPa,与天然气的最小混相压力为40 MPa,在最高实验压力(44 MPa)下氮没有达到混相。芳48断块气驱开发,在低于地层破裂压力(31 MPa)下,二氧化碳驱可以达到混相驱替,天然气和氮只能是非混相驱。非混相驱时,同样条件下,二氧化碳驱采收率最高,其次为天然气驱,氮驱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混相压力 原油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 芳48断块 松辽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油热水驱提高采收率实验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涛平 刘继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8,共4页
为解决高凝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问题,用辽河油田高凝油及天然岩心,采用4种驱替方案,在室内进行不同温度热水驱提高高凝油采收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热水段塞温度应高于原油凝固点8℃以上,不应低于60℃,否则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有限;随着热水... 为解决高凝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问题,用辽河油田高凝油及天然岩心,采用4种驱替方案,在室内进行不同温度热水驱提高高凝油采收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热水段塞温度应高于原油凝固点8℃以上,不应低于60℃,否则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有限;随着热水温度升高,热水驱采收率提高的幅度相应增大,但最终采收率是由最后热水段塞的温度决定的;在中高渗透油层中,在尽可能提高热水驱温度的情况下,应控制注入水的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 热水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甜菜碱表面活性剂提高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夏惠芬 王海峰 +2 位作者 王刚 胡锦强 刘春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78,共5页
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二元复合体系,通过流变性实验,分析了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流变性的影响;通过可视化的微观驱油实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 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二元复合体系,通过流变性实验,分析了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流变性的影响;通过可视化的微观驱油实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粘弹性和界面张力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了该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后残余油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实验用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体系与油可以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无碱二元体系的粘弹性影响非常小。在驱替水驱残余油过程中,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二元复合体系可以同时发挥活性剂的超低界面张力作用和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作用,使该二元体系的采收率高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和聚合物驱油体系,并且该二元体系的粘弹性越大,采收率越高。界面张力由10-2mN/m降至10-3mN/m时的最终采收率均高于界面张力为10-2mN/m时增加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两种情况下的最终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二元复合体系 驱油机理 残余油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卢祥国 张云宝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3-118,共6页
聚合物驱后仍然有约50%原油残留于地下,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受到石油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该文利用物理模拟方法,对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技术方法的增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驱... 聚合物驱后仍然有约50%原油残留于地下,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受到石油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该文利用物理模拟方法,对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技术方法的增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采用高浓度聚合物溶液、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碱/表面活性剂/交联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和沸石/聚合物溶液驱都可以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采收率增幅在5.4%~7.6%之间。对于非均质油藏,扩大波及体积对采收率的贡献率大于提高洗油效率的贡献率。从技术和经济效果两方面考虑,沸石/聚合物溶液驱油体系更具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高浓度聚合物 础活性剂/聚合物 沸石/聚合物 效果评价 作用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碱二元体系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朝霞 张新春 +1 位作者 刘仁强 马文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1-243,共3页
针对三元复合驱含碱驱油体系引起地层粘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碱还会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从而降低波及效率等问题,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丙烯酰胺-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通过可视化... 针对三元复合驱含碱驱油体系引起地层粘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碱还会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从而降低波及效率等问题,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丙烯酰胺-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通过可视化仿真岩心驱油试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该二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研究表明:在驱替水驱后残余油中,聚合物-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可以同时发挥活性剂的超低界面张力特性和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使得该二元复合体系的采收率高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和聚合物驱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采收率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提高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夏惠芬 马文国 +2 位作者 李丹 王刚 胡锦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9-100,110,共3页
针对三元复合驱中的碱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降低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含碱驱油体系引起地层黏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等问题,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丙烯酰胺/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通过... 针对三元复合驱中的碱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降低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含碱驱油体系引起地层黏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等问题,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丙烯酰胺/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通过人造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提高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的可能性。研究表明,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在驱替水驱后残余油中,可以同时发挥活性剂的超低界面张力特性和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使得该二元体系的采收率高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和聚合物驱油体系,并且二元体系的聚合物浓度越高,采收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二元复合体系 采收率 残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提高残余油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夏惠芬 蒋莹 王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9,共5页
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丙烯酰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通过流变性实验,分析了活性剂质量浓度对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黏弹性的影响;通过在仿真岩心模型上的驱油实验,分析了不同黏弹性的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对聚驱后采收率... 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丙烯酰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通过流变性实验,分析了活性剂质量浓度对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黏弹性的影响;通过在仿真岩心模型上的驱油实验,分析了不同黏弹性的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对聚驱后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实验用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无碱二元体系的黏弹性影响很小,二元驱油体系的黏弹性越大,聚驱后二元驱的采收率增加幅度也越大.在注入压力允许的条件下,界面张力不一定要达到超低,适当增加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也可以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时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甜菜碱表活剂复合体系 采收率 残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湿性对低渗透油层采收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涛平 崔志松 张晓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5,共4页
为了探索润湿性对低渗透油层采收率的影响,利用不同的化学处理液对人造及天然岩心进行处理后制备了润湿性不同的实验用岩心,并在室内进行了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人造和天然低渗透岩心,接触角分别为67.17°和69.77°7... 为了探索润湿性对低渗透油层采收率的影响,利用不同的化学处理液对人造及天然岩心进行处理后制备了润湿性不同的实验用岩心,并在室内进行了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人造和天然低渗透岩心,接触角分别为67.17°和69.77°72.60°(弱水湿)时水驱采收率最高;接触角分别为100.78°和81.68°-85.48°(中间润湿)时聚表二元驱(400mg/L的聚合物+0.1%质量浓度的BS13活性剂)提高采收率幅度最高.润湿性对低渗透岩心水驱采收率比对二元驱的影响大;不同渗透率岩心水驱采收率最大值所对应的接触角值有区别,润湿性对中高渗岩心水驱采收率影响大,对低渗岩心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低渗透油层 采收率 接触角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渗透油层层间非均质性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涛平 宋文玲 +2 位作者 高明 刘金山 俞宏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1期5151-5154,5167,共5页
用三支不同渗透率人造岩心并联的方法模拟非均质地层,根据经典非活塞驱替理论(Buckley-Leverett方程)对其水驱采收率进行了理论预测并在室内进行了驱油实验研究。预测结果表明:水驱采收率随层间非均质性的增强,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不... 用三支不同渗透率人造岩心并联的方法模拟非均质地层,根据经典非活塞驱替理论(Buckley-Leverett方程)对其水驱采收率进行了理论预测并在室内进行了驱油实验研究。预测结果表明:水驱采收率随层间非均质性的增强,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不同的非均质性范围内水驱采收率的变化规律不同,单独用渗透率变异系数或级差来表征层间非均质性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有其局限性。实验结果表明:水驱采收率随着层间非均质性的增强而不断降低,与理论预测结果一致;当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对非均质中低渗透油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时,其采收率可达8%~10%,非均质性对其影响不大;低渗透率层二元复合驱采收率随层间非均质性的增强而增加,当渗透率变异系数达到0.75以上时,提高低渗透率层的采收率对于提高总体采收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非均质性 中低渗透油层 二元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沸石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维东 卢祥国 +1 位作者 苏延昌 石志成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9,56,共6页
利用天然沸石颗粒具有比表面大、吸附能力强、密度小和成本低等特点,研究油藏特高渗透层封堵的效果.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对天然沸石物化性能进行测定,分析其调驱机理,并进行调驱效果评价和矿场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沸石聚合物溶液能够... 利用天然沸石颗粒具有比表面大、吸附能力强、密度小和成本低等特点,研究油藏特高渗透层封堵的效果.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对天然沸石物化性能进行测定,分析其调驱机理,并进行调驱效果评价和矿场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沸石聚合物溶液能够起到很好的调驱效果,其段塞尺寸越大、注入时机越早、沸石颗粒质量分数越大,调驱效果越好.大庆喇嘛甸油田矿场试验表明,天然沸石聚合物溶液可以对特高渗透层实施有效封堵,所选4口注入井注入压力比调剖前上升了0.9~5.2MPa,而11口油井含水率、产液量和采出液聚合物质量浓度降低,最高增加原油6t,最高降低含水率为6.1%,最高降低采出液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90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特高渗透层 天然沸石 提高采收率 室内评价 矿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聚驱后应用活性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鹏 马文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9期2166-2169,共4页
测量了一种新型活性聚合物的黏弹性和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测量结果显示该活性聚合物的黏弹性高于大庆聚合物驱油用1900万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相对于1900万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具有一定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又在二维纵向均质大岩心(4.5c... 测量了一种新型活性聚合物的黏弹性和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测量结果显示该活性聚合物的黏弹性高于大庆聚合物驱油用1900万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相对于1900万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具有一定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又在二维纵向均质大岩心(4.5cm×4.5cm×30cm)上以三管并联(渗透率分别为0.5μm2、1μm2、2μm2)的方式进行了普通聚驱后活性聚合物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活性聚合物在普通聚驱后能够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使原油采收率在聚驱后可以提高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聚合物 黏弹性 界面张力 聚驱后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碱超低界面张力下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者琴 夏惠芬 +1 位作者 王刚 李星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7,150,共3页
通过可视化微观模型驱油实验,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和黏弹性对水驱后采收率的影响,为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元复合体系与油间界面张力的降低,聚合物质量... 通过可视化微观模型驱油实验,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和黏弹性对水驱后采收率的影响,为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元复合体系与油间界面张力的降低,聚合物质量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最终采收率和采收率的提高值逐渐增大;二元复合体系与油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10-3mN/m数量级)时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可以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无碱超低界面张力 黏弹性 采收率 微观驱油 残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区芳48断块CO_2吞吐室内实验 被引量:30
13
作者 赵明国 王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9-91,共3页
针对大庆油区芳48断块渗透率低、天然能量不足、注水困难、产量递减速度较快的情况,进行了CO2吞吐室内实验。通过对CO2吞吐的采收率、换油率、生产气油比等指标进行评价,探索了该油藏进行CO2吞吐开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O2吞吐对于开... 针对大庆油区芳48断块渗透率低、天然能量不足、注水困难、产量递减速度较快的情况,进行了CO2吞吐室内实验。通过对CO2吞吐的采收率、换油率、生产气油比等指标进行评价,探索了该油藏进行CO2吞吐开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O2吞吐对于开采该油藏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其效果与注入压力、吞吐周期有关。第1轮吞吐的采收率、换油率最高,采收率均超过8.05%,平均为12.42%,换油率超过5.33L/m3,平均为14.53L/m3。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各周期的采收率、换油率下降,生产气油比增加,采收率的贡献主要在前2个周期。芳48断块CO2吞吐前3个周期当注入压力分别为3,2和4MPa时采收率、换油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吞吐 低渗透油田 采收率 室内实验 大庆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蒸汽驱注汽速度与渗透率对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涛平 马凤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4期5876-5879,5884,共5页
为了探索稀油油藏聚合物驱油后蒸汽驱注汽速度和岩心渗透率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用大庆萨尔图油田天然圆柱状岩心和模拟地层油,经过45℃环境下的水驱和聚驱后,在双温度场条件下进行了3组渗透率、4个注汽速度共24块岩心的蒸汽驱实验研究... 为了探索稀油油藏聚合物驱油后蒸汽驱注汽速度和岩心渗透率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用大庆萨尔图油田天然圆柱状岩心和模拟地层油,经过45℃环境下的水驱和聚驱后,在双温度场条件下进行了3组渗透率、4个注汽速度共24块岩心的蒸汽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注汽温度下,注汽速度较低时,蒸汽驱采收率随着注汽速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大;注汽速度较高时,蒸汽的指进现象加剧,致使蒸汽驱采收率趋于平缓;因此过高的注汽速度将无实际意义。在本实验中以0.2mL/min为宜。渗透率的提高有助于提高聚驱后蒸汽驱的采收率,但渗透率超过1μm2时容易加剧蒸汽的突进,不利于提高采收率;对中等渗透率岩心,提高注汽温度可以显著提高蒸汽驱采收率,而对高渗透率岩心,提高注汽温度的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 蒸汽驱 注汽速度 渗透率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水驱油中流度控制对采收率的影响
15
作者 胡锦强 刘仁强 +2 位作者 王玉杰 孙立娜 诸葛祥龙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1,共3页
利用人造岩心,分析了碱水驱油过程中不同质量浓度、不同孔隙体积倍数的流度控制剂(聚丙烯酰胺溶液)对碱水驱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流度控制的热碱水驱采收率比无流度控制的热碱水驱采收率高;相同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情况下,碱水驱... 利用人造岩心,分析了碱水驱油过程中不同质量浓度、不同孔隙体积倍数的流度控制剂(聚丙烯酰胺溶液)对碱水驱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流度控制的热碱水驱采收率比无流度控制的热碱水驱采收率高;相同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情况下,碱水驱后的采收率随注入聚合物溶液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大而增大,而相同聚合物溶液孔隙体积倍数情况下,碱水驱后的采收率随注入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该实验条件下,最佳的流度控制剂孔隙体积倍数为1.22,质量浓度为1.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水驱 聚合物质量浓度 孔隙体积 流度控制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水泥防漏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何德清 罗云 +1 位作者 赵金青 姜昌勇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6,共3页
在孔隙型低压地层、渗漏型地层和诱导裂缝性地层固井时,水泥浆低返一直是影响固井质量的一大技术难题。室内实验评价了ZRF防漏增韧纤维水泥浆的常规固井施工性能和防漏性能,分析了其抗渗作用机理及堵漏机理。ZRF防漏增韧纤维材料具有一... 在孔隙型低压地层、渗漏型地层和诱导裂缝性地层固井时,水泥浆低返一直是影响固井质量的一大技术难题。室内实验评价了ZRF防漏增韧纤维水泥浆的常规固井施工性能和防漏性能,分析了其抗渗作用机理及堵漏机理。ZRF防漏增韧纤维材料具有一定辅助降失水功能,可提高水泥浆的沉降稳定性,使游离水降至很少,能够降低水泥石的渗透率和体积收缩率。评价结果表明,ZRF纤维防漏增韧水泥浆可以同时解决固井过程中的水泥浆漏失和改善水泥石脆性的技术难题,能封堵3 mm以下的裂缝性漏失和孔径小于0.45 mm的渗漏性漏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固井质量 纤维水泥 堵漏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表剂溶液的性能和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克亮 赵利 +1 位作者 邵金祥 高洪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针对葡北油田的油层特点和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期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要求,在室内进行了聚表剂性能评价,研究了水驱极限含水条件下聚表剂的合理注入参数和驱油效果。通过与普通中分聚合物进行对比发现,聚表剂具有低浓高黏和降低界面... 针对葡北油田的油层特点和高含水开发阶段后期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要求,在室内进行了聚表剂性能评价,研究了水驱极限含水条件下聚表剂的合理注入参数和驱油效果。通过与普通中分聚合物进行对比发现,聚表剂具有低浓高黏和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室内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选定0.57PV段塞情况下,聚表剂的驱油效果要比普通中分聚合物驱油效果好,水驱之后聚表剂驱油的采收率达到10%以上。结合葡北油层渗透率较低的实际情况,建议选用的体系黏度为30mPa·s,此时Ⅲ型聚表剂相应的浓度为600mg/L,注入段塞大小为0.57PV,原油采收率的提高值为1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剂 采收率 界面张力 注入方式 低渗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体系分质分压注入的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闫文华 郭志强 +2 位作者 刘兴君 苑光宇 段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18,共4页
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实施三元复合体系驱分质分压注入技术,以改善由于地层非均质性导致的各层注入不平衡的问题,在室内进行分质分压注入的岩心驱油实验,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将强碱、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原样及其流经偏心配... 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实施三元复合体系驱分质分压注入技术,以改善由于地层非均质性导致的各层注入不平衡的问题,在室内进行分质分压注入的岩心驱油实验,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将强碱、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原样及其流经偏心配注器后黏度降解20%、35%、50%的三元复合体系,在渗透率分别是200×10^-3μm^2、300×10^-3μm^2、400×10^-3μm^2三管并联非均质岩心上进行笼统注入与分质分压注入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强碱体系分质注入和弱碱体系分压注入驱油效果都好于相同体系的笼统注入,与笼统注入相比中低渗透层中的剩余油可以更好地被动用,其中分质注入的最高注入压力要低于笼统注人压力;而分压注人的最高注入压力高于笼统注入压力。流经偏心配注器的三元复合体系溶液性能与二类油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体系 分质分压注入 黏度降解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葡北二断块南部周期注水应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春森 吕建荣 杨大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79,共4页
为了改善大庆油田葡北二断块南部的开发效果,抑制区块含水上升速度,根据油田的地质特征,进行了不稳定周期注水室内实验研究,设计了14种不稳定周期注水方式,评价了不稳定周期注水效果,提出了最优的不稳定周期注水方式。对不稳定周期注水... 为了改善大庆油田葡北二断块南部的开发效果,抑制区块含水上升速度,根据油田的地质特征,进行了不稳定周期注水室内实验研究,设计了14种不稳定周期注水方式,评价了不稳定周期注水效果,提出了最优的不稳定周期注水方式。对不稳定周期注水方式的适用条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通过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葡北二断块南部三维地质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脉冲间歇注水、轮换间歇注水、层段交替注水及同类性质油层组合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注水周期条件下,短注长停的注水方式开采效果好,葡北二断块南部的周期注水半周期可选为3~4个月,半周期为4个月的开采效果最好,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为7%,葡北二断块南部实行周期注水的最好方式是轮换间歇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注水 应用方法 室内实验 数值模拟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中开发区“二三结合”开发实验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义坤 文华 隋新光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39,共4页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二、三类油层(萨Ⅱ10~萨Ⅲ10)“二三结合”开发实验井网部署,实验层段组合优化方案,注聚开发合理衔接时机,二、三类油层最佳组合开发模式等.结果表明:二、三类油层各自部署一套新井网...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二、三类油层(萨Ⅱ10~萨Ⅲ10)“二三结合”开发实验井网部署,实验层段组合优化方案,注聚开发合理衔接时机,二、三类油层最佳组合开发模式等.结果表明:二、三类油层各自部署一套新井网,协调布井,同步钻井选择性射孔、同步水驱挖潜,协调平面和纵向注采关系,同期注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进行三次采油能有效地挖潜油藏剩余油,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油层 二三结合 数值模拟 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