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罗佳强 任延广 +1 位作者 吴朝东 刘文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徐家围子断陷是一个构造格局呈西断东超、地层厚度西厚东薄的箕状断陷盆地,在沉积上具有多沉积中心、多物源和近物源的特征,北部安达地区火山是主要物源区。通过对研究区20多口井的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录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等的综... 徐家围子断陷是一个构造格局呈西断东超、地层厚度西厚东薄的箕状断陷盆地,在沉积上具有多沉积中心、多物源和近物源的特征,北部安达地区火山是主要物源区。通过对研究区20多口井的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录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等的综合研究认为,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主要发育一套以粗砂岩—粗砾岩为主的河湖相粗碎屑沉积,主要发育7大岩相类型和5大沉积体系;其中,营四段下亚段在研究区北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南部则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泛滥盆地;营四段上亚段,在宋西断层以东主要发育辫状三角洲体系,而以西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南部则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体系;在各沉积体系前缘则发育滨浅湖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碎屑岩 物源 沉积相 营四段 徐家围子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乳胶粒子流变特性及零切粘度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韩兆让 刘凤岐 +5 位作者 高歌 洪霞 杨柏 汤心颐 黄丽 刘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9-192,共4页
在描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乳胶粒子体系的流动特性及相应流变实验的基础上 ,阐述了高聚物溶液/熔体流动特性与流变性质的对应关系 ,并依据这种对应关系确定了流体层间的零切粘度求值方法。同时依据实验数据 ,得到了不同粒径聚甲基丙烯酸... 在描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乳胶粒子体系的流动特性及相应流变实验的基础上 ,阐述了高聚物溶液/熔体流动特性与流变性质的对应关系 ,并依据这种对应关系确定了流体层间的零切粘度求值方法。同时依据实验数据 ,得到了不同粒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乳胶粒子体系的零切粘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乳胶粒子 流变特性 零切粘度 研究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井孔首波求取V_S和Q_P值的广义线性反演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士弘 王克协 +1 位作者 马俊 刘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1期242-252,共11页
针对声全波幅度信息的利用还非常有限的实际情况,本文以更加接近实际的柱状声源在各向同性准弹性介质包围的轴对称井孔中激发的波场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利用首波幅度来求取地展横波速度VS和介质纵波品质因素QP的广义线性反演模型.... 针对声全波幅度信息的利用还非常有限的实际情况,本文以更加接近实际的柱状声源在各向同性准弹性介质包围的轴对称井孔中激发的波场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利用首波幅度来求取地展横波速度VS和介质纵波品质因素QP的广义线性反演模型.首先,通过数值计算考察得到该方法在长源距声全波测井的测量频率范围内.对地层介质泊松比σ约小于0.36的情况下适用.其次,在方法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对大庆油田几口井的现场长源距声全波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在深层井段较硬地层情况下,反演求得的横波时差与相似法信号提取的横波时差基本一致.反演求得的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值与现场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误差在10%以内.初步分析了QP值的合理性.最后,将反演实测资料所得到的结果运用到地震AVO技术处理中,与实测地震CDP道集进行比较,得到满意的结果,间接地验证了反演方法求取的地层横波速度(泊松比)的可靠性.该方法为求取较软地层的横波速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也为地震横波处理和介质衰减值的定量描述和定性解释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井 井孔 地震波 Vs值 Qp值 广义线性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克里金法在大庆油田徐家围子西北地区密度建模上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孟令顺 朱仁学 +3 位作者 周云轩 刘万松 杨长保 李成立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1年第1期88-96,共9页
通过大庆油田徐家围子西北地区汪家屯、升平以及宋芳屯等 3个构造实测部分的钻井岩心密度及测井密度资料 ,对不同深度平面分布不均匀且较稀疏的密度数据 ,利用泛克里金方法计算加密数据 ,得出地下 2 30 0~ 2 90 0m深度之间的密度分布... 通过大庆油田徐家围子西北地区汪家屯、升平以及宋芳屯等 3个构造实测部分的钻井岩心密度及测井密度资料 ,对不同深度平面分布不均匀且较稀疏的密度数据 ,利用泛克里金方法计算加密数据 ,得出地下 2 30 0~ 2 90 0m深度之间的密度分布特征。建立了这一深度空间内的密度模型 ,为利用重力场建模提供了初始模型和密度空间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密度建模 泛克里金法 密度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泄水)包卷层理的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钟建华 侯启军 钟延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6-312,T001,共8页
黄河三角洲上发育了大量的(泄水)包卷层理,按形态和规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规模较小(高宽在3~5cm左右)、呈规则褶曲状的包卷层理,其“背斜”尖锐紧闭,“向斜”圆滑宽阔;另一类规模较大,高度在10~20cm左右,形态复杂,可以是直立圆柱状... 黄河三角洲上发育了大量的(泄水)包卷层理,按形态和规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规模较小(高宽在3~5cm左右)、呈规则褶曲状的包卷层理,其“背斜”尖锐紧闭,“向斜”圆滑宽阔;另一类规模较大,高度在10~20cm左右,形态复杂,可以是直立圆柱状,直立板片状,也可以是直立卷曲板片状。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中心多为砂“核”,有时中心有一个或多个泄水孔。通过研究发现,它们的成因与相对静水条件下快速沉积和波浪震荡引起沉积物泄水,形成密度倒置、重力失稳,最后导致发育底辟变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卷层理 波浪震荡 泄水 底辟 三角洲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北-断东葡Ⅰ油层组化学成岩作用对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玉洁 王永兴 +1 位作者 张红薇 钟玲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0-34,共5页
通过对650块砂岩样品铸体薄片偏光显微镜下观察,辅以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阴极发光显微照相,电子扫描显微镜,显微图象分析和压汞分析等手段,详细地研究了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北-断东地区葡Ⅰ油层组砂岩储层化学成岩作用与孔... 通过对650块砂岩样品铸体薄片偏光显微镜下观察,辅以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阴极发光显微照相,电子扫描显微镜,显微图象分析和压汞分析等手段,详细地研究了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北-断东地区葡Ⅰ油层组砂岩储层化学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的关系,该区葡Ⅰ油层组砂岩属于湖泊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水下分流平原沉积,碎屑成分复杂,成熟度低,虽然现今埋深为950~1200m,但所经历的化学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改造效果却十分显著,其中体积分数1.1的亮晶方解石胶结作用可以使砂岩中粗喉(10~60"m)下降12.9%,渗透率降低1~2个数量级(/Jm^2),化学溶解作用是提高本区砂岩孔,渗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可以使砂岩的粗喉达26.3%,渗透率大于8fl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砂岩 孔隙结构 储集层 化学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熟油气成因理论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5
7
作者 侯读杰 曾凡刚 沈仁福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7年第3期5-8,共4页
本文对低熟油气的源岩评价、成因机理、油气运移、成藏特征及油气勘探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剖析。源岩在低熟阶段仅能生成一部分烃类,因而对各个地区的低熟源岩评价标准应适当调整。低熟油的源岩主要形成于淡水湖相、沼泽相和半咸水-咸水... 本文对低熟油气的源岩评价、成因机理、油气运移、成藏特征及油气勘探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剖析。源岩在低熟阶段仅能生成一部分烃类,因而对各个地区的低熟源岩评价标准应适当调整。低熟油的源岩主要形成于淡水湖相、沼泽相和半咸水-咸水湖相,可通过多种成因机理早期生烃。低熟油的排烃仍受源岩层与储层流体的压差驱动,因而排烃较为有利,且运移距离较短。低熟油藏常位于储层物性好、靠近油源区、继承性好的同沉积构造圈闭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熟油 油气生成 油气勘探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水分子筛中质子位置的核磁共振研究
8
作者 郭振亚 周达明 +2 位作者 王敬中 项寿鹤 李振广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用核磁共振方法测定了H-BZSM-5、H-HZSM-12和H-ZSM-5、H-ZSM-12型分子筛中的硼-氢和铝-氢距离。详细介绍由实验核磁共振谱获取二次矩的程序。同时也测定了HY 型分子筛中铝-氢距离并与前人的报道相对照,以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 分子筛 质子 核磁共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岩石磁学研究古水流和古应力场方向的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孟小红 田春志 梁江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4-189,共6页
阐述了利用岩石磁学研究古水流和古应力场方向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大庆油田西部7口井、47块白垩系地层的钻井岩心样品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大庆油田西部不同勘探区白垩纪地层的局部古水流和古应力场方向,为该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提... 阐述了利用岩石磁学研究古水流和古应力场方向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大庆油田西部7口井、47块白垩系地层的钻井岩心样品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大庆油田西部不同勘探区白垩纪地层的局部古水流和古应力场方向,为该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磁学 古水流 古应力场 大庆油田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集砂岩碎屑石英次生加大边定量分析技术及其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6-101,共6页
作者通过对电子探针分析仪阴极发光象拍摄方法和测试程序的技术改进,在电子探针仪上实现了对石英次生加大边同时进行偏光象、阴极发光象观察和拍摄及同位化学成分的快速多点定量分析。 分析测试表明,在不同成岩阶段生长的石英次生加大边... 作者通过对电子探针分析仪阴极发光象拍摄方法和测试程序的技术改进,在电子探针仪上实现了对石英次生加大边同时进行偏光象、阴极发光象观察和拍摄及同位化学成分的快速多点定量分析。 分析测试表明,在不同成岩阶段生长的石英次生加大边中,其Al_2O_3含量有明显差异,据此,定量划分了石英次生加大级别,并对石英次生加大边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砂岩 石英次生加大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倾角数字处理程序在大庆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丰全 于萃群 林梁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7,共3页
阐述了DresserAtlas公司地层倾角相关对比程序CORMN和频率分析程序STRA-TA在大庆地区的地质应用,主要包括:确定单斜构造的产状、断层及角度不整合,确定古水流方向、砂体类型,分析沉积相沉积环境和判断裂缝... 阐述了DresserAtlas公司地层倾角相关对比程序CORMN和频率分析程序STRA-TA在大庆地区的地质应用,主要包括:确定单斜构造的产状、断层及角度不整合,确定古水流方向、砂体类型,分析沉积相沉积环境和判断裂缝带等,得出:在结合地质、地震及常规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前提下,地层倾角测井可广泛应用于大庆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测井 沉积相 矢量图 地层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活动期次与烃源岩演化 被引量:37
12
作者 金晓辉 林壬子 +2 位作者 邹华耀 冯子辉 任延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9-355,共7页
徐家围子断陷在断陷期有3次较大规模的火山活动,营城期火山活动持续时间最长。火山活动加速了深层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3套主力烃源岩的成熟。烃源岩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石岭组烃源岩埋深1... 徐家围子断陷在断陷期有3次较大规模的火山活动,营城期火山活动持续时间最长。火山活动加速了深层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3套主力烃源岩的成熟。烃源岩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火石岭组烃源岩埋深1300 m 的 R_o 值,在约1Ma 时间内迅速达到0.7%。沙河子组以及火石岭组烃源岩埋深约2600 m 时,R_o 值已经达到1%。泉头组沉积前,沙河子组及火石岭组烃源岩已进入生气高峰。青山口组沉积前,营城组烃源岩处于生气高峰,沙河子组以及火石岭组开始生成干气。此时,登娄库组二段和泉头组一、二段区域盖层业已形成,徐家围子断陷开始形成营城组—泉头组天然气藏。嫩江期末,由于边界断层的活动,营城组—泉头组天然气藏进行再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演化史 天然气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羧基乳胶粒子体系的流变性质与碱增稠机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兆让 刘凤岐 +6 位作者 高歌 杨柏 程丽莉 汤心颐 黄丽 刘奕 石英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8-302,共5页
采用流变学实验数据分析乳胶粒子体系的致粘机理 .认为普通硬球型乳胶粒子体系的致粘机理与聚合物链段的亲水性有关 .聚合物链段的亲水性越强 ,普通硬球型乳胶粒子体系的粘度越大 .在酸性介质中 ,含羧基乳胶粒子体系的致粘机理与普通硬... 采用流变学实验数据分析乳胶粒子体系的致粘机理 .认为普通硬球型乳胶粒子体系的致粘机理与聚合物链段的亲水性有关 .聚合物链段的亲水性越强 ,普通硬球型乳胶粒子体系的粘度越大 .在酸性介质中 ,含羧基乳胶粒子体系的致粘机理与普通硬球型乳胶粒子体系一致 .但在碱性介质中 ,含羧基乳胶粒子体系呈现碱增稠现象 ,认为这种碱增稠现象是由粒子间氢键形成的桥式结构所致 ,这一观点与早期的“乳胶粒的溶胀乃至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羧基乳胶粒子体系 流变性质 碱增稠机理 粘度 氢键 致粘机理 桥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硬球型)乳胶体系内相互作用对粘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兆让 刘凤岐 +7 位作者 高歌 杨柏 洪宝玉 陈丁 汤心颐 刘奕 黄丽 石英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5-100,共6页
采用三维格子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 ,计算出介质 介质、粒子 介质、粒子 粒子间的平均相互作用几率 ,并以此结果导出乳胶粒子体系粘度 η与有效体积分数 φeff的关系 .利用这一关系 ,阐述Batchelor公式与Simha公式形式上的一致与内容上... 采用三维格子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 ,计算出介质 介质、粒子 介质、粒子 粒子间的平均相互作用几率 ,并以此结果导出乳胶粒子体系粘度 η与有效体积分数 φeff的关系 .利用这一关系 ,阐述Batchelor公式与Simha公式形式上的一致与内容上的差异 ,并依据实验数据进一步讨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乳胶体系的粒子 介质之间和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胶粒子体系 相互作用 粘度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有效体积分数 硬球型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杨油层(K_1q^(3+4))沉积环境 被引量:21
15
作者 楼章华 谢鸿森 +2 位作者 蔡希源 王玉华 李本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75,共5页
By studing the lithofacies of coring well sections, lithofacies assemblages and vertical sedimentary sequences , several types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ncluding sandy braided channels, low sinuosity channels , cre... By studing the lithofacies of coring well sections, lithofacies assemblages and vertical sedimentary sequences , several types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ncluding sandy braided channels, low sinuosity channels , crevasse splays, interstreams lakes , transgressive deltas , shore shallow lakes etc. can be recOgnized in Fuyang oil reservoirs(K1q3+4).During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Yangdachengzi oil reservoir, the braided and low sinuosity channels in northern, western and southern sedimentary systems converged in the eastern basin and developed into meandering streams. Along with the sedimentation of Fuyu reservoirs, streams in the western basin began to form lakes. At the late sedimentary stage of Fuyu oil reservoir, lakes quickly extended. Only the sedimentary system in the south developed transgressive delta deposit because of the abundant supplies of sediments. But in other regions, estuarine sandbars were transformed to shore shallow lakes composed of siltstones and thin interb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沉积环境 河流 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城—太平川地区稀有气体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杰 陈践发 +2 位作者 王铁冠 冯子辉 林铁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4-26,41,共4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东部天然气中稀有气体及二氧化碳同位素组成的测试,探讨了天然气组分中氦和二氧化碳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并对该区天然气气源岩年龄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该区天然气中壳源氦占绝对优势,大部分天然气中氦的含量达到了工业... 通过对松辽盆地东部天然气中稀有气体及二氧化碳同位素组成的测试,探讨了天然气组分中氦和二氧化碳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并对该区天然气气源岩年龄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该区天然气中壳源氦占绝对优势,大部分天然气中氦的含量达到了工业开采价值,可以形成氦的气藏。天然气气源岩年龄分别为早白垩世和早—中侏罗世,大部分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为有机成因。另外,该区的大地热流值相对偏低,说明在松辽盆地下部上地幔整体隆起幅度较高,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强,岩浆活动强烈的情况下,该区的构造活动相对较弱,岩浆活动不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成因 气源岩 大地热流 松辽盆地 双城-太平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压条件下水饱和砂岩岩样纵波波速和衰减的测量与规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果明 孙新蕾 +3 位作者 肖翔 吴永刚 赵宝忠 曲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3,共5页
徐果明 ,孙新蕾 ,肖翔 ,吴永刚 ,赵宝忠 ,曲斌 .温压条件下水饱和砂岩岩样纵波波速和衰减的测量与规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1) :39~ 43在温度 2 8~ 80℃及 3.33~ 6 0 .0 MPa围压条件下 ,通过对大庆油田 19块水饱和砂岩... 徐果明 ,孙新蕾 ,肖翔 ,吴永刚 ,赵宝忠 ,曲斌 .温压条件下水饱和砂岩岩样纵波波速和衰减的测量与规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1) :39~ 43在温度 2 8~ 80℃及 3.33~ 6 0 .0 MPa围压条件下 ,通过对大庆油田 19块水饱和砂岩岩样进行测量 ,得到了纵波波速参数 (v0 )、波速压力系数 (av)、波速温度系数 (bv) ,品质因子 (Q,包括纵波参数 Q0 )、压力系数 (aq)、温度系数 (bq)、压力系数的温度系数 (cq)等完整可靠数据 ;得到大庆 1号及 2号井岩样纵波波速及 Q与围压及温度之间的拟合公式。测量结果表明 ,在实验的温压范围内 ,水饱和砂岩岩样的纵波波速和 Q均与压力以及温度呈线性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波速 水饱和 波衰减 温度 围压 大庆油田 温压条件 砂岩岩样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2
18
作者 侯读杰 王铁冠 +2 位作者 孔庆云 冯子辉 黄福堂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27-29,33,共4页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原油的成熟度普遍较低,大多数原油仍保留正烷烃奇偶优势,这主要与半咸水咸水环境中藻类母质生源输入有关。长20井的原油既具有正烷烃奇偶优势,又具有较低甾萜烷异构体比值,属于典型的低熟原油。从长20井低熟原...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原油的成熟度普遍较低,大多数原油仍保留正烷烃奇偶优势,这主要与半咸水咸水环境中藻类母质生源输入有关。长20井的原油既具有正烷烃奇偶优势,又具有较低甾萜烷异构体比值,属于典型的低熟原油。从长20井低熟原油中检测到了一定量的28,30二降藿烷,这说明源岩形成于极度厌氧的环境。此外,在原油中还发现了藿17(21)烯系列,这进一步揭示了原油的低熟性。其它原油虽具有正构烷烃的奇偶优势,但甾萜烷参数均比较高,可能为低熟油与成熟油的混合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低成熟油 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火成岩裂缝性地层的测井特征与识别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秀娟 潘保芝 +1 位作者 吴海波 王鹏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3期301-305,共5页
通过与成像测井提供的裂缝信息的对比,给出了火成岩裂缝性地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根据测井曲线形态来识别火成岩裂缝性地层的方法。通过对测井曲线功率谱的分析,计算了与裂缝发育有关的分维值,并利用分维值来识别裂缝发... 通过与成像测井提供的裂缝信息的对比,给出了火成岩裂缝性地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根据测井曲线形态来识别火成岩裂缝性地层的方法。通过对测井曲线功率谱的分析,计算了与裂缝发育有关的分维值,并利用分维值来识别裂缝发育层段。针对采用功率谱不能连续对测井曲线进行处理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嵌入空间法来连续提取测井曲线的分维曲线。因为测井曲线是岩性和裂缝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故采用了多点平滑滤波的处理措施,得到的剩余变化曲线消除了火成岩岩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取分维值,提高了对裂缝发育带识别的可靠性。最后,给出了识别徐家围子断陷深部火成岩裂缝性地层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储层 徐家围子 测井曲线 功率谱 分维值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水动力系统与油气藏的形成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建文 厉玉乐 +1 位作者 孙德君 闫同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38,共8页
油田水中存在“沉积承压水”和“地表渗入水”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水动力系统,前者由上覆地层重量所引起的地静压力以及地静压力等引起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所形成,具有内循环承压式水交替特征,后者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向储集层... 油田水中存在“沉积承压水”和“地表渗入水”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水动力系统,前者由上覆地层重量所引起的地静压力以及地静压力等引起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所形成,具有内循环承压式水交替特征,后者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向储集层的渗入而形成,以外循环渗入或水交替为特征。这两大系统(尤其是前者)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油气聚集区主要位于水文地质带中的交管阻滞一停滞带内,沉积交替强度的低值区是油气富集区,沉积水的离心流使凹陷中的油气围绕凹陷中心呈带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水 水动力系统 油气运聚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