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相管流电磁成像测井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吴锡令 景永奇 吴世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57-563,共7页
基于油、气与水的导电特性和介电特性差异,提出一种多相管流成像测井方法,可测量并求出油井内多相流体流动的截面图像.通过分析油井内流体中电磁场的特性,提出新的成像测井方法,并用自行研制的环状阵列式测量探头进行实验,验证了... 基于油、气与水的导电特性和介电特性差异,提出一种多相管流成像测井方法,可测量并求出油井内多相流体流动的截面图像.通过分析油井内流体中电磁场的特性,提出新的成像测井方法,并用自行研制的环状阵列式测量探头进行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管流 电磁波 成像测井 采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流型测试仪在斜井中的响应研究
2
作者 钟兴福 李彦华 +1 位作者 王德坤 曲贺梅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2期380-,共1页
关键词 持水率计 阻抗式 电容式 测量范围 井斜角 井身质量 含水率 含水量 斜井 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上升管中油水两相流流型表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金宁德 宁英男 +2 位作者 王微微 刘兴斌 田树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07-915,共9页
在含水率 5 1%~ 91%、油水两相流总流量 10~ 6 0m3·d-1范围内 ,对垂直上升油水两相流流动工况的电导波动信号进行了分形及混沌时间序列分析 .当含水率为 6 0 .5 %~ 91%时 ,所提取的分形维数及吸引子相关维分别在 1.0 0 6~ 1.6... 在含水率 5 1%~ 91%、油水两相流总流量 10~ 6 0m3·d-1范围内 ,对垂直上升油水两相流流动工况的电导波动信号进行了分形及混沌时间序列分析 .当含水率为 6 0 .5 %~ 91%时 ,所提取的分形维数及吸引子相关维分别在 1.0 0 6~ 1.6 31及 4.30~ 6 .77之间 ;当含水率为 5 1%或 5 1.5 %时 ,所提取的分形维数及吸引子相关维分别在 1.17~ 1.75 8及 5 .46~ 7.0 5之间 ,且分形维数及混沌吸引子相关维数随总流量呈不规则突变 ,并与复杂功率谱特征及流型图上的过渡流型相对应 ,表明了分形维数及混沌吸引子相关维数对油水两相流流型变化具有敏感的“指示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分形 混沌 流型 垂直上升管 石油开发 流体力学 流型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波含水率计高含水理论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兴斌 刘庆伟 +2 位作者 张锡富 袁智蕙 庄海军 《计量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35-240,共6页
提出一种超短波(CDB)含水率计的高含水理论模型。在测量条件下,当水为连续相时,CDB传感器内流体中的传导电流超过位移电流而居于优势地位。在泡状流、高含水时,等势面应为绝缘层及覆在其上的油形成的绝缘区与矿化水的分界面... 提出一种超短波(CDB)含水率计的高含水理论模型。在测量条件下,当水为连续相时,CDB传感器内流体中的传导电流超过位移电流而居于优势地位。在泡状流、高含水时,等势面应为绝缘层及覆在其上的油形成的绝缘区与矿化水的分界面。因此,传感器主要敏感于碰撞到内电极绝缘层上的油滴,而对于不接触内电极的油滴,传感器的响应要小得多。文中还分析了矿化度和温度对会水率测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计 多相流 生产测井 测井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流型流体电容仪测量井下油水两相流的含水率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兴斌 强锡富 +1 位作者 庄海军 张玉辉 《传感器技术》 CSCD 1995年第4期50-53,共4页
对集流型流体电容含水率计在井下油水两相流高含水时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泡状流、水为连续相时传感器的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认为在泡状流、高水矿化度、水为连续相的情况下,传感器只敏感于碰撞到内电极绝缘介质层上的油滴... 对集流型流体电容含水率计在井下油水两相流高含水时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泡状流、水为连续相时传感器的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认为在泡状流、高水矿化度、水为连续相的情况下,传感器只敏感于碰撞到内电极绝缘介质层上的油滴。在通常的测量条件下,传感器仍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为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设计了四个静态实验,并进行了模拟井动态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电容仪 油/水两相流 生产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